PTT評價

Re: [新聞] 紅牌重機騎士下班回家 轉彎車疑未禮讓迎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新聞] 紅牌重機騎士下班回家 轉彎車疑未禮讓迎作者
fielia
(フィーリア)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4

※ 引述《HuangJC (吹笛牧童)》之銘言:
: : 其實台灣的交通法規目前來看
: : 有關行車先後順序的規定,與國際交通公約幾乎都相同
: : 除了右轉車進橫向道路要讓對向左轉車這點跟國際做法不一樣以外
: 這條我不知道要怎麼執行
: 說說我目前的困擾:
: 從主要幹道(台一線/縱貫線/中華路)回家
: 一定要左轉進支道
: 從前我也是能轉就轉,轉一半就要別人讓我
: 時代進步,現在是看到還有直行車我就不轉
: 但萬一遠方有個超速的傢伙要進來,我真的還看不穿;必需配備雷達或空中預警機才行: 這仍有兩個程度,一個是有直行車但目測不會撞上就轉
: 一個是只要視線內有直行車就不轉
: 後者是永遠都轉不過的(不至於啦,到半夜就能轉了)
: 前者是等比較久,要有耐心
: 有好幾次,都等到天荒地老了,對方打個右轉燈,進去了!!!
: (讓我想到阿基師,你竟然燈一打就滑進去了!)
: 這我稱他們為'偽直行'
: 直行路權大,結果你給我偽裝路權大!
: 按'右轉車進橫向道路要讓對向左轉車'
: 或許就是為台灣量身訂做,解決這個等待的方法
: 但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右轉車!
: 他到了路口才打右轉燈的!就算早三十公尺也未必夠啊
: 應該說要早幾秒(看我左轉需時多少)
: 夠充足的時間,我才能放心轉
: 所以這條,不實用
: 實務上我曾經連續等好幾輛'偽直行',一直回不了家!都等到下個紅綠燈時相了
沒錯
所以其實偶爾跟朋友提到這件事時我都會乾譙一下這個台灣獨創規定
在其他68交通公約的國家的做法,幾乎都是左轉車要讓對向右轉車
為什麼?
因為左轉車往前看就可以同時看到對向直行車,對向右轉車,還有對向人行道(!)
所以以視野考量,左轉車可以看清全局的情況下
所有靠右行駛的國家都是對向右轉優先
靠左行駛的國家,有些早期沒弄清楚這個規定的原始考量
所以就制定了跟台灣一樣的優先順序
不過最近好像也改成與靠右行駛的國家完全鏡射了

講到無號誌判斷就要讚一下德國的做法
他們在不能分辨幹支道的路口,一律讓橫向路右邊探頭出來的車先行
管它是要直行,左轉,還是右轉都一樣
所以德國駕駛只要看到路口右側車頭探出來,就是無條件停讓,判斷簡單直覺
那難道那種很難分幹道支道的主線,看到右邊的巷子車子出來都要讓車,也不對吧?
所以他們有這個東西: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ad_signs_in_Germany 的 Sign 30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ad_signs_in_Germany#/media/File:Zeichen_306_-_Vorfahrtstra%C3%9Fe,_StVO_1970.svg
看到這個就知道你是幹道,衝過去就對了
判斷不用想東想西,還要觀察自己的路有多寛
讓駕駛判斷變簡單,一直都是減低事故最重要的重點之一

: : 其他項目大家可以去比對一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包含圓環行車順序在內
: : 所以要以這理由去打官司應該是不太可能成案,畢竟規則面本質是一樣的
: : 大概比較多人會靠北的是
: : 即使按照國內法規,自身的確有行車優先權
: : 卻因為應注意而未注意這條,而被判有責任
: : 不過這本來的意義應該是讓駕駛不要因為他人出包,就兩手一攤放棄掙扎等撞車
: : 而是在個人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各方都盡力把傷害減到最小的美意
: 當我要右轉時,右後方有機車,我也常要等機車衝過才右轉
: 關門不見得能關,看路有多寬,路肩有多寬
: 按標線有的是機慢車道,有的是禁止右側超車的路肩;但機車就是騎了
: 也就是我如果要關門,大概都有點 off road 了
: 我不太 off road 的,但機車經常 off road
: 並不很在乎
: 之前有一宗車禍就是這樣,大車來,機車 off road 到旁邊去
: 大車說有看到機車
: 後來機車又回來併行
: 那這樣有看到又能怎樣,得剎得住才行
: 內輪差啊,當然又是內輪差
: 可是大車剎不住啊...
: 這不是第一宗,好幾年前我就去信交通部談這類情況
: 說既然有內輪差,是不是不該給那麼大的路肩,機車很愛鑽
: 交通部的回應是:要看是什麼線,那個線本來就禁止機車通行
: 我又問:那柏油就別鋪那麼多,引誘機車去騎
: 回應是:拓寬有其他需求,視野較好
: 想也是啊,如果當地沒其他建案,又平,柏油一鋪就順便了,
: 也可以給你會車,或者停車欣賞風景
: 標線就劃了不給路權,自己開過去...
: 最後人家給你一句:本來就沒給路權,你自己愛開的
: 日本是樣樣都照顧得很好的國家
: 但相對的是他們去落後國家,就不會照顧自己
: 說實話,是巨嬰了
一般日本人還真的蠻巨嬰的XD
這點跟台灣真的很像

: 搶著變成他們,我們會比較好嗎?這我沒答案
所以路口附近的人行道要拉出來切齊外線車道邊,並且與車道有高低差啊
然後路中才另外設計避車彎讓車子可以臨停
歐日的道路工程,大致上在市區內都是這個思維
不過日本的路外停車容量足夠,所以幾乎都全線人行道緊貼外車道,避車彎也少
而歐洲舊城區動不動就是世界文化遺產(?),你拆古蹟蓋停車場也不是
所以他們的避車彎,或人行道適度縮減弄路邊停車區,就比較普遍
甚至也有舊城區巷內路邊停車,要右輪騎上人行道,左輪在車道的這種做法
: : 有關超速方面
: : 我也一樣會譴責那種市區幹道開破百,郊區平面幹道破百五那種
: : 讓其他沒優先權的車,完全無法在視野內,判斷是否淨空可以行動的超速
: 台灣汽車科技都領先的
: 像當年車用 CD 的避震,在日本開發完,來台灣還是震到斷訊
: 是在台灣一般道路測到不會斷訊後才開發完畢
: 依我說要完成這個需求,台灣必需率先開發出車用雷達,空中預警機等等
: 一台飛在空中,然後用網路送下來給下面的用路人分享
: 有這東西就算在中橫彎道都可以盲彎時速八十了 XD
: 中橫的彎度要時速八十對我不難,問題是盲彎啊!
: 若所有山壁變透明就可以輕鬆時速八十
: 而空中預警機就幫得上忙
不過我覺得這成本太高啦
小弟住在北宜公路沿線,北宜公路也是一堆有山壁擋視線的情況
但彎道都是雙黃線,對向車子侵入你的車道百分百是對向的錯
同向的話,速限設計到視野所及,遇靜止異物可以煞停就好
在最刁鑽的彎,視野與多數車款的抓地力能耐,彎道合理通過速度也差不多是40-50
北宜以前速限50,我還沒成年前甚至更高,因為一直出事,近十幾年下調到40
本來本地人其實跑北宜都還是至少40-50起跳,不理改過的速限牌
因為定點測速照相都在那幾個地方,記得就好了
(PS:雖然定點測速位置蠻有爭議的
有人在罵說為什麼都不插在彎道而是全插在黃虛線可超車路段)

但是前年開始全線區間,往來台北宜蘭的豬車雞車菜車貨卡叫苦連天
我們較常出門走北宜的本地人也是哀嚎遍野
為了那些死猴子壓彎,把北宜所有開車騎車步調較快的用路人都打成死飆仔
最有趣的是YouTube影片看到的那些日本駕駛禮讓行為,在北宜並不少見
但我看到會這樣做的,幾乎都是適度開快車或騎快的駕駛
其中也不少是跑車或是大型重機
反而整路開40的龜車不會這樣做,拼死飆速壓車的死猴子也不會做
而自用小型車的駕訓班也沒教我們這些
我剛拿到駕照時,一出門就是北宜老司機眼中的菜鳥死龜車
是邊開邊跟在後面學那些北宜開快車的駕駛怎麼禮讓
才成為現在類政府認證的死飆仔之一

也是因為太多人靠北,北宜在新北市境內的取締,現在是速限40,60才開罰
但是宜蘭頭城那邊是50就開抓
標準不一也是很莫名奇妙,然後死龜車與死猴子還是沒有減少

: : 像枋山那個跑快200的重機被賓士橫切撞死的那個就是系後
: 台灣判例,汽車超速二十公里,就不引用直行車優先了
: 如果說這個判例只限制汽車而不限制機車
: 那機車真的好棒棒,果然外國月亮比較圓
: 明明引用台灣判例就可以判這件事
: 判例就是不成文法的效力,明明這樣就可以沒有爭議了
: : 只是回來看待速限怎麼樣才是合理的
: : 應該要去考慮各種路口交織或週邊環境等因素,並且跟交通工程一起做好
: : 如果綜合考量後覺得市區速限就是這麼高,那麼車道就不應該做太寛
: 這就交通部回應我的:做寬是做寬,那個是路肩,沒給你路權
: 一樣的道理
: 當然回應語氣不是這樣啦,人家打官腔技術很好的
: 就像我打手槍一樣,熟極而流~
人行道應該要推到與車道切齊啦,至少路口附近要做確實
: : 北屯那邊的路速限多少才合理,我不是在地人不做評論,就給台中鄉民發表意見
: : 以大台北的大小道路為例
: : 像林口壽山路限速才30再加區間測速,那個就是莫名奇妙的速限設定
: : 先不提小型車下坡時會無意義地耗損煞車機能
: : 大型車的輔助煞車(排氣煞車或電磁煞車)的使用前提都是需要一定速度的
: : 在這麼低速下坡的情況下不見得能有效發揮
: : 甚至有可能把大車有限的煞車資源氣條(?)用乾,最後煞車功能失效無法控制速度
: 打電動打太久了,用條狀物來形容蠻正確的 XD
: 要 CD,回血啊~
是說大車開起來跟打RPG遊戲一樣蠻好玩的
要隨時依路況確認手邊的機械功能,有多少能耐可以把路況吃下來,並思考該怎麼應對
所以拿照門檻還不算低,我們那班同期學員只有4成多拿到駕照QQ
教練本來信心滿滿的,最後都失望地說"好啊以後亂教就好了"
然後有過的大都是現役物流司機想轉行開大車
其次像我這樣天天開車上班開出興趣,想了解大車的視角是什麼樣子

: : 如果在這條路上用50行駛的直行車跟轉彎車撞上了,責任要怎麼分,就可以吵很久了
: : 但台北都市巷內視野差,速限30我就覺得很ok,甚至下調到25,20我都贊成
: : 重點是速度應該設定在該路線環境下,我看得到對方,對方也看得到我
: : 至於不會看,或看到了沒做為的,應該繳回駕照,速限不應該去配合這些三寶
: 最近有一篇戰文,就是機車直行車撞上違規紅燈右轉轎車(標題寫汽車全責)
: 紅燈右轉違規,這沒有爭議
: 有爭議的是自看到女駕駛違規起,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剎車
: 於是一堆人就說:你為何不防禦
: 在此,汽車全責,不知是確定判決或自認
: 若引用應注意能注意未注意,則機車應該有責任
: 不少人讚說判決好,防衛駕駛根本像在檢討被性侵的被害人
: 把防衛駕駛的地位貶到谷底,說根本在縱容別人違規
: 那我綠燈起步右轉是不是也該把鑽出來的機車擊落?
: 當然擊落前要看一下那是機慢車道,或不得行駛的路肩
: 只要是不得行駛,那我有路權,右後方機車與我是前後車關係而不是直行車轉彎車關係,: 理應擊落?!不然我就是為了扭曲的防衛在姑息,在放縱?!
: 就判例來看,真發生了還是會說機車為直行車,很妙;機車可以多一個車道
: 不知有沒有判例翻盤的!
是說白實線外倒底是慢車道還是路肩這個也是本國很屎的設計之一
現行規定是看白線寛度去判定
我他X的怎麼看得出來!(又是一個UX極差的規範)
所以我也不怕罰款,反正一律壓到輪子快要磨到人行道邊或是騎樓邊
繳罰款還是比出事揹一條人命單純多了
: 在此,我也是進行防衛駕駛
: 保護的是我的鈑金,機車的生命
: 我的生命沒那麼脆弱,機車當下起步加速不會那麼大
: 很多時候防衛駕駛是在保護別人
: 汽車也禮讓機車很多,這些都沒被看到
: 看到的都是機車以為被岐視
不過老實說,近幾年我也為了不當一人汽車,自己放下身段,開始騎車在大台北市區跑
說真的很多被岐視的地方,要自己下來騎才會感覺到痛
所以以前沒拿機車駕照時,我還蠻討厭機車的,現在就不會這樣想了
: 路口一個綠燈右轉,又多了好幾秒
: 有行人就尊重行人,有機車又是機車大
: 分割車道的路權在綠燈行進間仍然堅持使用!
: 但這些很好解決,機車只要改由汽車左方過就好了
: 差別在哪?在用路文化
說到這個我要提一下
日本法規雖然沒有定義怎麼鑽車縫才合法
但有用各種既有法規去卡,比如因為其他規定適用於鑽車縫的行為時
使得鑽車縫不能在最外側,也不能在分隔帶旁邊
同時路口的白實線不能再變換車道(這點很重要)
所以他們想偷吃步是會被抓der
東京或京都可能自覺是日本天龍人,要鑽漏洞還會顧一下自己天龍人的形像
換成名古屋人的話,可以套用那個梗圖:

o o o o
/● ●\ ●\ ●\
口\ /口 /口 /口

"我們是誰!?" "名古屋人!"
"我們要幹什麼!?" "自稱台灣風!"
"怎麼自稱台灣風!?" "違反交通規則!"

所以日本人也是會鑽漏洞的,只是他們有交通人才把這些漏洞修正收緊
並且有良好的賞罰制度(像黃金駕照),大家只要當個稱職的巨嬰就好了

: 以台灣人鑽漏洞的能耐,若非要鑽漏洞,法律怎麼改都改不好的!
: 改看看來自歐美的例子
: 說一個無人火車站,沒有監票員,讓乘客自由上下車,自行投票
: 人家這樣是為了在小站節省人力
: 結果來了個中國人,就'聰明'的逃票了;反正你抓不到
: 故事的結論是大讚歐美簡化人力的智慧,胸襟,文化
: 並且大罵中國人鑽漏洞的惡習,若要補齊漏洞將多花多少人力
: 防衛駕駛不也頗有這些味道
: 法律不週全的,我們用文化去補,用禮讓去補
: 在日本的影片中,日本人行車也會讓
: 奇怪怎麼日本法規拿到台灣舉例
: 就變成只要沒限制,我就要儘力鑽所有漏洞
: 真是南橘北枳耶!
: 如果是這樣,我們真的不能引用日本法規
: 因為學到的會很不一樣
: 回到那篇戰文,機車在紅燈時右側鑽行就有點快了
: 紅燈一轉綠燈,仍然在路肩超車
: 所以當碰到違規女駕駛紅燈右轉時
: 若要剎車,有人說怕後面追撞
: 若要左閃,有人說左邊有汽車
: 併行!
: 我當時就感覺奇怪,混流的要求怎麼有併行
: 是汽車又逼車了嗎?
: 不是,是機車在綠燈時仍然自汽車右側超車
: 如果他進行混流,就算不騎至路中
: 只要卡在車與車的空間裡均速前進
: 不會搞到一個'緊急時無法向左切'的狀況
: 而這不併行的防衛駕駛,也是我開車時有在做的
: 與分不分割車道無關;有多車道我也還是不併行
: 多得是在慢車道被內輪差夾到的啊;多劃一條線並不安全啊!
: 真的是機車比汽車勇敢
: 當然,事發當時只依當下情況判決
: 右側超車這件事,不影響直行機車對撞違規右轉轎車的判決
這也是我蠻肚爛車種分流的原因
其實一開始用車向分流,bug就不會這麼多

: : 說到交通工程,就再回到這個案例
: : 我是不覺得本案例的這台,若騎得慢一些,碰撞就不會發生,因為轉彎車就看不到嘛
: 我家這邊,轉彎車是看得到的,因為沒有中央分隔島
: 但看得到還是很難閃那種太遠的直行車
: 非得增加左轉專用時相不能解
: 不然還是快點開發交通用空中預警機來得實在
所以這就回到了重點,其實速限應該是要設計在正常人互相都有時間觀察的速度
日本是因為市區幹道與城際道路的速限牌跟實務脫軌
所以他們超速的寛容值就拉得很大,整體車流一起超速的當然不抓
甚至是為了超車而短時間的30%超速,蹲點抓超速的警察也不會理你
不要說日本在市區開車都很慢,在東京都區內的大幹道上,日本人開車也是咻咻咻的
他們慢是慢在小路或巷內

歐陸(特別是德國)在市區大幹道與城際道路
則是設一個你在速限內還是可能會失控滑出去的速度
只有舊城區內為了視野與行人,壓在30不到
超過設定速度是真的會危險飛出去或看不到人車的
我看朋友自駕,我坐副駕,開開心心去看新天鵝堡,結果速限-10車子開到滑出路外,嚇屎人開罰寛容值也不大,大家都心服口服
這樣我就覺得蠻好的

但台灣是一直都是+10km/h取締,又設定一個不開開車的人的行車速度當做速限
現在還套區間測速,自然會有很多實際上路的人不滿

: : 這裡也突顯了台灣多數路口沒有偏心設計,我方轉彎車的視角被對向轉彎車遮蔽的問題: : 其實像這路口如果有做偏心左轉道的話,視野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 : https://www.ptt.cc/Road/E.6GBuFo_Mev_g
: : 轉彎車探車頭出來時,駕駛可以看到對向所有直行車道狀況
: : 都看得到有沒有來車了,腦袋正常的人才不會貿然行動
: : 小小鄉民我只是希望台灣交通死傷可以跟日本一樣
: : 從當年跟現在的台灣一樣慘烈的情況,慢慢轉變成現在看到井然有序的樣子
: : 不過大哥後面補充有點說得沒錯
: : 日德甚至歐美的交通法規為什麼會這樣設計,都有他的用意在
: : 應該要照搬或完整考量去做整體設計,而不是學半套才對
: : 是說既然這裡是八卦板,我覺得本串探討的案例責任怎麼判,就交給法院去傷腦筋
: 法院其實不會每次都一樣,標準是變來變去
: 有些人經驗多了試著上訴也有翻盤的
: 然後大家就像打越戰一樣,各自找對自己有利的判決宣稱打勝仗 XD
所以才說法條能留灰色地帶越少越好
十幾年以前的判例,就覺得應注意未注意的被拖下水的很多
不過中南部怎樣不清楚,大台北的事故判例現今都比較偏向先看路權了
幾年前警廣也有在交通會客室(應該?我也忘了節目名稱)提到這個
主持人還要大家開車時隨時注意自己是先是後
: : 來分享一些不太重要的海外交通小八卦讓大家放輕鬆一下:
: : - 日本其實沒有簽68年維也納交通公約,而台灣也沒有簽49年日內瓦交通公約
: : 因此台灣沒直接跟日本對簽駕照互惠之前,雙方的駕照效力也是不互通的
: : 日本國內也不是沒有質疑過不跟68交通公約接軌的問題,但包袱太大難調整
: : - 名古屋圈其實是日本有名地開車最脫序的地區,他們的市區路幅又是全日本最大
: : 小弟我就是在JR名古屋站前的大路被後車撞的
: : 約談我的日本警察北北一提到名古屋走り,也為此感到頭痛
: : 後來想想,什麼台灣咖哩台灣拉麵等料理都是名古屋發源,沒毛病(?)
: 台灣林森北路也抄名古屋嗎?
應該是神室町...不對是新宿歌舞伎町(?)
: : - 被後車撞那時代,包含我遇到的,日本號誌不少是綠方向燈直接跳紅燈的設計
: : 這對大面積的路口,比如縱橫路都8~10線道十字交會外加高架道,並不是很有善的設計: : 不過現在應該很難看到了
: : - 德國號誌是從紅燈變黃燈再變綠燈,多了黃燈的提示時間,對手排車駕駛起步很友善: : - 美國校車學童上下車時,stop標誌會秀出來,不管同向對向的,只要看到就是立即停車: : 這個設計小弟私心覺得很讚
: 全員停止這我也覺得可以學
: 放個大絕:我很少上路了,做軟體業的都在家上班
: 要改多慢,增加多少時相,我全不在乎
: 不過就是不要讓我賭,賭上了又說我沒路權
: 這根本莫名其妙
: 原本台灣還是互相禮讓的風氣,現在要說這個叫姑息
: 在國外叫做禮讓,在台灣叫做姑息
: 我們是有多看不起自己?
: 國外也說防衛駕駛像在檢討性侵案的受害人嗎?
至少他們有在駕訓班教號誌綠燈不能減速啦
而且就算沒有左轉(或靠左行駛的右轉)專用號誌,幹道的偏心左轉道基本上都蠻普及的
轉彎車身為弱勢的一方,也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避免誤判
當然無號誌規範的狀況下就是可以對車輛視情況禮讓
而無號誌人行道就是寫死說要讓,沒在跟你灰色地帶的
台灣其實也有入法條,只是除了台北以外,其他地方好像都沒在抓?
當然台北市的車輛現在大多數也都會確實讓行人了

同樣做軟體業,我還是要天天開車或騎車下山進台北市
哭啊~~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30.3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fielia (140.112.30.32 臺灣), 05/19/2022 18:15:34 ※ 編輯: fielia (140.112.30.32 臺灣), 05/19/2022 18:22:45

medy 05/19 18:21先禁止違停還有取消路邊停車格再來說吧!連

medy 05/19 18:21行人走路的空間都沒有,在這裡談交通安全?

※ 編輯: fielia (140.112.30.32 臺灣), 05/19/2022 18:24:25

ming0630 05/19 18:33行人走路空間應該要騎樓淨空吧,騎樓有

ming0630 05/19 18:33夠難走還不如走馬路

沒錯,人行道拉出來就是車與人雙贏,為什麼 人走得舒適,車也因為人行道創造出來的良好視野 可以觀察人車動向,不用一直那邊瞎子摸象探車頭擔心被撞

※ 編輯: fielia (140.112.30.32 臺灣), 05/19/2022 18:37:41

medy 05/19 20:01台灣處處有人行道? 處處有騎樓?

medy 05/19 20:03用googlemap看看台灣的街景,到底路邊停車

medy 05/19 20:03占了多少道路空間?要買車請現有車庫

hw102050 05/19 21:12內科最近比較不塞了

phix 05/20 09:13台灣人是用自己是不是大爺判斷的

sck3612575 05/20 10:53推一個 合理 與腦袋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