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疫調功能優化! 莊人祥:出示「台灣社交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Re: [新聞] 疫調功能優化! 莊人祥:出示「台灣社交作者
Riyuberg
(protect)
時間推噓 6 推:8 噓:2 →:7

zeldo: 安全性如何?04/12 16:49

用今天最後一篇扣打,來轉貼關於社交距離APP的原理

社交距離APP裝了沒!它的運作機制是什麼?會有資安風險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1848


接觸史追蹤手機應用軟體的原理

臺大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鄭瑋與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蕭旭君在文中解釋接觸史追蹤手機應用軟體的原理。臺灣每日記者會所說的「疫調工作」大約是國人熟悉的接觸史追蹤,然而一旦有社區感染的疑慮,或是確診者數量增加時,則可能會造成人力上的負擔,難以用同樣的方式追蹤。「接觸史追蹤手機應用軟體(後簡稱為接觸史追蹤App)」就是將科技應用結合疫情調查體系的一種運作方式。

最近正在推廣的「台灣社交距離 App 」正是一款接觸史追蹤App,接觸史追蹤App在去年於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出現,可參見MIT 的Technical review持續整理報導 。

「台灣社交距離 App」軟體是基於 Apple 與 Google 此兩大公司聯手推出的「暴露通知」(Exposure Notification)功能。將 Apple 與 Google 的手機內建此功能,再由各
個國家的官方衛生單位申請,即可啟用。

兩大公司所推出的暴露通知功能,以及其他類似的通訊協定,皆是利用藍牙訊息廣播的特性,以保障使用者的隱私。

根據相關技術文件,大部分利用藍牙技術的接觸史追蹤 App 運作原理如下:

接觸史追蹤App透過藍牙通訊,週期性地廣播隨機 ID (例如每分鐘傳 5 次,這裡只是舉例,真實情況以各App為準)。

接觸史追蹤 App 記錄其接收到的隨機 ID 。因藍牙的傳輸距離有限(傳統藍芽設備在無障礙的環境下約可達 100 公尺),有收到別人的廣播 ID即代表雙方在附近,因此還可以

根據藍牙的訊號強度估計雙方距離。

隨機產生的ID會「週期性更換」(如:每幾分鐘更換一次)。週期性更換的設計很重要,它讓使用者的行蹤不會長期被追蹤。

確診者可自己決定是否上傳過去 14 天內曾廣播過的隨機 ID。這邊須注意的是,確診者必須在輸入衛生單位的驗證碼後,才能上傳。此種驗證碼機制是為避免使用者誤發自己是確診者。

此類接觸史追蹤 App 會定期下載確診者的隨機 ID,並與使用者的ID比對。若比對結果有配對成功,表示使用者過去曾經與確診者接觸。這邊要強調的是,系統沒有即時警示「有無接觸」的功能,而是設計為過去14天的「回溯配對」功能。
這樣的系統(利用藍牙技術的接觸史追蹤 App)能透過藍牙訊號強度估計兩支手機之間的距離,進而判斷兩支手機的主人是否有「接觸」(亦即在近距離待了一定時間)。

個人行蹤隱私會因此洩漏嗎?

此款APP的使用,是否會洩漏個人行蹤隱私呢?

中山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徐瑞壕說明,由於這款社交距離APP的原理,是透過民眾手機上藍牙通訊介面的收發訊號,來紀錄民眾彼此的手機之間近距離接觸足跡。此處所發送的藍芽訊號,是一組隨機識別碼,由隨機亂數搭配可以被查驗的虛擬識別碼所產生,每組識別碼會綁定一支手機,會定期地透過藍芽傳送識別碼。每支手機透過社交距離APP記錄的每一個識別碼,都會紀錄接收的時間,並且存放在使用者的手機內,並不會上傳至雲端伺服器。

只有當民眾自己被檢出為確診者時,才需要將自己手機內存放的社交距離識別碼紀錄上傳至雲端,並由雲端伺服器發送通知給那些曾經近距離接觸過確診者的民眾。因此,此APP不會洩漏任何非確診者的個人資料與行蹤。

https://imgur.com/2tzupCj

至於隨機 ID是否有可能暴露身份或行蹤給其他路人?鄭瑋與蕭旭君亦有說明,ID隨機產生且定期更換(如每幾分鐘更換一次),因此很難透過 ID 所傳達的資訊連結回特定使用者,且也不容易追蹤特定使用者的行蹤,再加上隨機 ID 能透露的資訊亦相當有限。此外,App軟體 中只會儲存自己廣播過的隨機 ID,以及收到別人的隨機 ID,並不儲存其他資料。

徐瑞壕對於社交距離APP 所能提供的資料,還有以下補充事項:

此APP不會洩漏任何非確診者的個人資料與行蹤。

確診者的行蹤記錄,會由確診者同意後,並且透過APP雲端伺服器所發送的驗證碼,來上傳足跡並驗證上傳的授權合法性。

如果民眾的手機不是隨時帶在身邊,而遺忘在某處,也可能因此產生不正確的足跡,因此該APP仍屬於輔助疫調的工具,不能作為疫調足跡的唯一工具。

如果APP的使用普及率不夠高,則無法作為有效的疫調工具,因此鼓勵民眾可多加利用。

社交距離 APP 與 Apple 的 AirTag 技術,基本的設計原理是相同的,皆是透過藍芽裝置的訊號收送,來確認裝置間相關位置,並定位。但市面上其他類似功能的 APP,是否涉及個人用戶隱私,就會需要分別確認,視每個 APP 上傳了什麼樣的個人用戶資訊而定。

(後略,可以自己點連結看全文)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7.225 (臺灣)
PTT 網址

Gavatzky04/12 16:58自從用了簡訊實連制收到一堆股市投資電話

mtcoat04/12 16:58很多人是為反對而反對 那麼認真幹嘛

lazycat504/12 16:58懷疑精準度與效用,與確診者搭公車、捷運算嗎?

看上面的說明的話,100公尺內,2分鐘以上就有用 ※ 編輯: Riyuberg (59.124.7.225 臺灣), 04/12/2022 16:59:44

yinaser04/12 16:59當然算但應該不會隔離你因為太多人都可以涵蓋在內

yinaser04/12 17:00除非很有空把監視器一個個調出來看

bugger04/12 17:10自從武漢肺炎流行就接到一堆股市投資電話

nicholaslee04/12 17:12100公尺的範圍很大,一次框更多人

sengsong04/12 17:17看內容,有沒有被框到只有自己知道,裝傻不管沒拿他沒轍

sengsong04/12 17:17比較適合準備共存階段才好用的方法嗎?

lazycat504/12 17:18確診一位,隔離15位。這15位陰性也是隔離成本

lazycat504/12 17:18理解共存要慢慢來,但這依然是用清零的邏輯執行隔離

lazycat504/12 17:22匡列隔離的範圍,是否要修正。共存期依然大量隔離,成

lazycat504/12 17:22本很高,也拖緩共存。

fcuspy04/12 17:28一樓圖呢??

allyourshit04/12 17:34低能APP 又在浪費錢做一堆沒用的垃圾

biopdm04/12 17:51沒強制把確診者資料上傳,這個不就瞎了…

virginia77904/12 19:49雙北沒有認真疫調隔離怎麼不出來吠 汪汪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