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皇民化運動vs文化大革命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討論] 皇民化運動vs文化大革命作者
luciffar
(☆晨星-光之使者☆)
時間推噓 X 推:2 噓:5 →:10

寺廟整理運動(日語:寺廟整理運動/じびょうせいりうんどう Jibyō Seiri Undō)
,又稱神佛升天運動,是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當局的皇民化運動環節之一,具體措施包括拆除合併台灣傳統寺廟、限制寺廟祀神的數量、將寺廟改為神社等,造成台灣的寺廟數量銳減。


當時台灣的皇民化運動 對台灣傳統文化廟宇 神像的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

全世界都在撻伐日軍的暴行

有沒有日本人 跟對岸文革 還有中東恐怖份子都很像

很愛打壓在地傳統宗教信仰 實施高壓統治這種手段來控制人民

還好日本人已經被kmt趕跑了 洩洩偉大的kmt

--
佛地魔 的娘親 智商484 157才會教出他這種邏輯鬼才舌戰哈利波特^^
布萊德 的娘親 是念哪間幼稚園畢業的 才能教出他這麼優秀的影帝鵝子
萬人敵 的娘親 484都拜玄天上帝 所以才能得此麒麟兒水淹七軍 ?
敬.自由~ 言論自由萬歲!!!
https://i.imgur.com/t9n5bmS.jpg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93.43 (臺灣)
PTT 網址

scimonster12/31 00:01……統治者消滅奴隸的語言文化 是很自然的事情

scimonster12/31 00:02民進黨現在也在搞福佬沙文主義 搞得好像說台語很高尚

scimonster12/31 00:02一樣XDDD

LeeSeDol12/31 00:07現在的中共連活佛轉世都能控制,然後KMT自願被中共統

jetalpha12/31 00:12皇民化運動沒動到傳統文化這塊吧?不然那些百年廟宇哪來

jetalpha12/31 00:12的?

寺廟整理運動起於1936年7月的「民風作興運動」,隨著皇民化運動的開始,1938年,台 灣總督府開始全面推行寺廟整理運動,通過寺廟的合併、拆除、撤祀、合祀甚至燒燬等手 段打壓台灣寺廟,強迫台灣佛教寺院歸附日本佛教宗派,強迫宮廟建築改為日式。而寺廟 中的土塑神佛像一律搗毀,木雕神佛像大多燒燬,少部份有文化價值的送至政府研究機構 典藏,在打壓下部分信徒被迫將神像藏匿。同時總督府大力推動神社參拜,1938年台灣參 拜神社有約830萬人次,1941年增至1,200萬人次。[1][2][3] 寺廟整理運動引發了台灣極大的民怨,英美在南洋戰場上也開始宣傳日軍對祠廟的破壞, 在這些壓力下,1941年10月台灣總督府決定停止拆併,改以「漸進改善」的方式,寺廟整 理運動至此結束。[4][3]

影響 編輯 在寺廟整理運動下,台灣的寺廟數量由1936年的3,403座降至1942年的2,327座,減少近三 分之一。其中有361所寺廟被拆毀,819所寺廟改為神社或日本佛寺,被燒毀的神像達13, 700餘座,其中台南州與高雄州共有13,015座神像被燒毀或搗毀。破壞最嚴重的新竹州、 高雄州、台南州三州1942年時分別有40%、54%、56%的寺廟遭到破壞,其中309座寺廟被拆 毀,786座寺廟被移作他用,其中台南州有194座廟宇被毀,419座被移作他用,新豐郡、 斗六郡所有寺廟全遭毀壞。[3][2][5]

whitezealman12/31 00:15https://reurl.cc/Ydo2px

gogen12/31 00:201.皇民化運動是同化運動

gogen12/31 00:20 跟kmt強迫說國語比較像

gogen12/31 00:202.文化大革命,本質是共產黨的派系鬥爭

dayend12/31 00:22差別在台灣有種出現台灣詩社復興本土文化 中國沒半個~

※ 編輯: luciffar (111.253.193.43 臺灣), 12/31/2022 00:34:51

gogen12/31 00:43819所寺廟改為神社或日本佛寺??????????????

gogen12/31 00:43????

gogen12/31 00:43哪裡曾經有這麼多日本神社或日本佛寺?????

gogen12/31 00:44平均一個縣市有四十幾間日本神社或日本佛寺??

戚嘉林. 還原台灣──抹滅信仰 日毀台千餘座寺廟. 中國時報.

https://bit.ly/3CbMh1Y

=========================== 神社數量在皇民化運動下快速增加 編輯 在1930年代,隨著日亦劇增的國家動員,官方亦開始加強對宗教思想上的控制。此時期開 始要求學校帶領小學生在例祭日參拜神社,公學校的學生則需參加相關紀念日的祭典活動 。為了加強神社的設立,臺灣總督府在1934年9月公告了《神社建設要項》,其中載明了 「在全島樞紐地區建設神社,使島民有敬神崇祖、報本返始之誠」,強調神社作為社會教 化中心的功能,並註明神社各項設施建築的最低標準和經費,期望以「一街莊一社」的原 則儘早達到目標且避免濫設,對於神社的規模和設備亦有較詳細的說明[5]。因應暫時的 人力及資源吃緊,為有效分配神社資源,台灣總督府文教局自1938年不再認可不具社格的 「社」創立,開始推廣設立附屬於神社「攝末社」。若該街莊已有神社或需興建神社時, 須將社廢除或將其改為攝末社。攝末社的設立以每部落為原則,對於無街莊等級神社鎮守 的地方,則在該街莊設立該郡總社的攝末社。攝末社需有本殿、手水舍、鳥居和宿舍等必 要設施[5]。 隨著皇民化運動推行,建造神社的運動更以慶祝「日本皇紀2600年」(1940年)時達到顛 峰。1941年開始的皇民奉公運動將皇民化運動做了若干調整,如緩和拆除寺廟,強迫奉祀 伊勢神宮大麻代替祖先祭祀等,但神社參拜卻是更強制的推行[6]。此外,官方賦予相當 社格以上的神社作為發揚神之思想重任,在缺乏營造及管理神社的經費下,大批既有神社 在此時期被列格或升格,以提高神社的重要性和擴大影響區域;台灣神社在1944年6月升 格為臺灣神宮,而最後一座升格的神社為北港神社,其於終戰日當天1945年8月15日由鄉 社升格為縣社[7]。至終戰時,臺灣有273個市街莊,各地由官方興建的神社僅68所,距「 一街莊一社」的神社數量仍未達一半,且多數還位在台灣東部的日人移民村和蕃地,真正 只有89個街莊和15郡的番地有神社和社的分佈,但已略達到了「一郡一社」的規模。下圖 表示台灣日治時期各年代神社和社祠興建鎮座的數量[8]: ============================== 二戰後的使用與拆除 編輯 改建為台南忠烈祠的台南神社 二次大戰結束前,部份神社因為信徒擔心神社遭到外人所破壞,主動進行了「奉燒」將之 破壞[9]:387。其中有些是軍方的「營內神社」,如左營的震洋神社,此外據說大湳祠、 知本祠等等也是戰爭結束前就奉燒掉[9]:387。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對神社的態度較為寬鬆,雖在文化政策上以去日本化為原則,但因戰 後的資源不足,多數神社僅轉為他用,相關構件亦是改建再利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 1946年1月頒布《民政處接管各地前日本神社》,而後神社移歸財政處接管,並請教育處 代為接收,依所需改為社教機關。南投縣政府曾在1953年向臺灣省政府請示日據時代遺留 紀念物是否拆除一事,中央表示「神社牌坊、鳥居、奉獻燈柱等日人遺物,對我文化及民 族思想確有影響,應予拆除。惟在不妨礙觀瞻及廢物利用下,似可加以改裝。」 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中華民國亦於同日宣佈與日本斷交,由 於台日當時的緊張關係,日治時期的遺跡清除活動在此時達到高峰,內政部於1974年2月 25日頒布《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有關 本條文內容摘錄如下[10]: 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拆除。 日據時代遺留具有表示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紀念碑、石築等構造物應予徹底清除。 日據時代遺留之工程紀念碑或日人紀念碑,未有表示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無損我國尊嚴 ,縣市政府認為有保存價值者,應詳據有關資料圖片,分別專案報經上級省市政府核定, 暫免拆除,惟將來傾塌時,不再予重建,其碑石移存當地文獻機構處理。 民間寺廟或其他公共建築內,日據時代遺留之日式構造物,如日式石燈等,應勸導予以拆 除或改裝。 日據時代建造之橋梁,經嵌立碑石仍留存日本年號者應一律改換中華民國年號。 日據時代遺留之寺廟捐贈石碑或匾額以及日據時代營葬之墳墓碑刻等,單純使用日本年號 者暫准維持現狀。 此行政命令為中華民國領臺後第一次由中央下達關於清除日本遺跡的事項,造成台灣各地 的神社大多損毀於此時期。不過金子展也認為此命令頒布時,1940年代才興建的神社屋齡 也已有30幾年,已經老朽,所以在此命令下受影響的可能主要是神社遺構(鳥居、石燈籠 等等),而非社殿建築[9]:391。 而除了來自政府的命令之外,尚有其他因素[註 1]。例如基督宗教積極進入原住民部落傳 教,過程中便將原住民部落的神社加以拆除[9]:391。另外日治時期發生過寺廟整理運動 ,有可能造成臺灣民眾心生不滿而在戰後破壞神社來報復[註 2][9]:391。臺灣有一些神 社,被拆除後在原址上建起了寺廟,如岡山神社舊址上建起了岡山壽天宮。 而除了人為因素破壞之外,也有部份神社是因欠缺照料在自然災害中毀壞[9]:390。

※ 編輯: luciffar (111.253.193.43 臺灣), 12/31/2022 00:58:01

Iamidiots12/31 04:07文革的本質是政治鬥爭

TWTP201812/31 11:31美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