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問題] 輕軌電車相較起來非常重的原因?

看板MRT標題[問題] 輕軌電車相較起來非常重的原因?作者
a5mg4n
(a5)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34

如題,近日高雄輕軌正為熱門話題
但比較列車重量後,
卻發現輕軌電車似乎不怎麼輕:
空重/人數:
高雄輕軌:
一階列車:47噸/250人 每人188公斤
二階列車:44噸/250人 每人176公斤
淡海等輕軌:
49噸/265人 每人185公斤

台中捷運:
86噸/536人 每人160公斤
北捷C321:
240噸/2208人 每人109公斤

幾乎在平面且最高車速相近的
香港電車:
12噸/115人 每人104公斤
效率接近高運量電聯車
(考慮同等輕軌儲能系統換算後重約2噸,每人約120kg
無架空線應非關鍵因素
只計座位的話差距則更加明顯)

再考慮車寬
(雙線所需寬度可以壓到約6m,大幅減少部分路段興建阻力)
及明顯較低的車輛造價,
增置車輛似亦明顯較易,更不受「專利技術」置肘
(每輛約800萬港幣->3200萬新台幣,平均而言仍有極大差距)

當初會採用目前模式,而不是盡量減少轉向架數量及車重
不知有無時空背景下的特別考量?
(減少的車輛長度似已足夠布設1:12坡道,沿線亦無明顯限高處
但各種輕軌規畫似乎都沒有考慮過用雙層車提高效率?)

謝謝沒有END的大大們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79.37 (臺灣)
PTT 網址

el190102/16 22:14你應該要比較每車單軸重吧?然後再比較當初的土建設計軸

el190102/16 22:14

軸重似乎是差不多的

whistlerhu02/16 22:28輕軌的「輕」本來就不是指重量

smallreader02/16 22:53輕軌如低底盤公車都是強化無障礙使用性 不會雙層

近來大多雙層公車都是低底盤的了吧? 雙層和低底盤並不矛盾

sunforest02/16 23:16高雄輕軌背了一堆電容,當然重啦

sunforest02/16 23:19CAF的超級電容總重6.4噸

感謝提醒,已修正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02/16/2024 23:53:33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02/17/2024 00:08:10

smallreader02/17 00:23雙巴下層空間減少很多 上層也要花更多時間就座、下車

Stan600302/17 00:25等等你全部用一列的重量算很奇怪吧

Stan600302/17 00:27香港拿輕鐵來看一節也有28頓了

Stan600302/17 00:28不過用總重/人數這個算法蠻有創意的

Stan600302/17 00:28或許可以嘗試量化看看?

Stan600302/17 00:30輕鐵五期車 18t/245人=114

smallreader02/17 00:31我是強調在無障礙而不是低底盤

Stan600302/17 00:32上次搭九巴的E50D不覺得第一層有比一般低底盤小多少

Stan600302/17 00:33香港電車就算好手好腳也不好搭吧

Stan600302/17 00:33那個空間能不能真的塞到115人我是很懷疑

Stan600302/17 00:35真的要提高效率 拜託找人學一下輕鐵怎麼運作的

Stan600302/17 00:37香港電車不是在車廠裡面自己土炮出來的嗎

a5mg4n02/17 00:51經久耐用,不受制廠商 不是超適合採購法的嗎XDD

smallreader02/17 01:10一開始路面運輸和地下鐵比就是不用進站爬上爬下,如

smallreader02/17 01:10樓上所說雙層連好手好腳也不好搭(急陡階),形同虛設

之前去的時候上層客座率不差,各種水管影片中上層也不缺人

https://youtu.be/B8dZMgSH8hs?si=4zHaYepGg5uwvr3W

下層人數不多時上層客座率就不差,顯然不是形同虛設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02/17/2024 01:25:53 ※ 編輯: a5mg4n (101.12.16.174 臺灣), 02/17/2024 01:32:07

Stan600302/17 01:36不過我搭了快十趟上層幾乎都是死觀光客

Stan600302/17 01:36當地人似乎都在下層

如此正好和輕軌用途切合,還能盡量確保日常使用者得以乘車? 達到"可靠的大眾運輸"?(而不是實際候車時間已能步行數公里?)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7770266

2/15聯合報:

: ...輕軌是觀光為主,通勤為輔, : 先前文化局曾嘗試創作藝術車廂,供乘客體驗, : 被喻為「城市流動的風景」。...

畢竟道路上常態運作的的雙層軌道車輛世上不到五處, 但全低地板電車到處都是

※ 編輯: a5mg4n (101.12.16.174 臺灣), 02/17/2024 01:48:48

keydata02/17 08:49軸距跟節數短,車的空重就比較大了

ciswww02/17 12:59請確認本文的數據是立位每平方公尺幾人!

ciswww02/17 13:00輕軌250人可能基於每平方公尺5人,高運量2208人可能基於每

ciswww02/17 13:00平方公尺7人!

dragle02/17 14:32我以為輕軌的輕,是在形容運量,原來是指重量

如果是運量的話,六家線和沙崙線反而正好符合輕軌定義了? (投資上來說,六家線好像每公里還比輕軌便宜?) 運能上的話,兩組重連,90秒班距的輕軌也符合高運量的定義

mazinger02/17 19:52汽車一台載四人 一人多重

mazinger02/17 19:56用人來算這立論基礎怪怪的

http://ktymtskz.my.coocan.jp/densha/k4.htm

列車輕量化是1930年代以來的熱門課題 汽車的話,舉例自古以來幾種知名四人座汽車空重: 西:Biscuter Comercial 200-C 320kg/4人,每人80kg 義:Fiat 500 500kg/4人 每人125kg,接近高運量系統 德:trabant 601 615kg/4人 每人154kg,遠高於高運量,但低於輕軌 印:Tata Magic Iris 685kg/4人 每人171kg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02/17/2024 23:45:44

omkizo02/18 03:04呃……為何要用重量除以載客量去算

omkizo02/18 03:06輕量化很重要 但沒有人要你用人均去算啊

除了維持最低服務水準外,載多少人和發多少車大致相關 人均重量低的話,各種和重量相關的損耗就低 要維持最低服務水準時,列車單位較小也有利

omkizo02/18 03:10如果你拿小汽車跟公車比質量載客數比 數字一定是公車更低

以中通LCK6900G為例,算起來空重9噸,定員38人,每人大約237kg 台灣能買到的小汽車的話,toyota iq 1.3 860/4=215kg

omkizo02/18 03:14抽象點想 想增加載客量只需增加車內空間 增加車內空間就只

omkizo02/18 03:14要增加地板和天花板的面積 那一點鐵皮的重量根本不能和整

omkizo02/18 03:14車的其他部分比

如此看來,雙層化似乎就是增加車內空間最划算的方式之一? (以公車為例,雙層公車可以達到每人110~130kg)

omkizo02/18 03:37車重不是主要考量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02/18/2024 12:32:29

amport62502/18 11:51每人平均車重可以反映耗能狀況 不是你沒看過就叫沒參考

amport62502/18 11:53價值好嗎?

omkizo02/18 16:50有18噸能載150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