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獨家|陸軍聯兵營演習!精銳部隊編成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原文來源:
: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0628/5Q2BIBSW2BE63A66NU4XPHBNNM/
: 原文摘要:
: 國防部針對中共解放軍攻台的戰術、戰法,特別將陸軍所轄精銳部隊朝向聯合兵種及獨立: 作戰的方向發展,為此建立可快速執行任務,並具備了全方位打擊能力之聯合兵種營,日: 前並由陸軍裝甲586旅在屏東三軍聯訓基地大秀編成後的戰力,但受邀評估我聯兵營戰力: 的美國陸軍安全合作旅(SFAB)的人士卻直接在初步報告中,直言國軍的聯兵營並未因應: 未來戰爭型態作調整,將直接影響聯兵營在未來戰爭中的影響。
: 被視為國軍抵擋共軍登陸台灣後,有效殲滅共軍戰力的「聯兵營」,營部將編入陸、海、: 空、軍連絡官,及UAV無人機圖資分析官,聯兵營下轄戰車連與步兵連,並增設火力支援: 連,內含迫擊砲排、反裝甲飛彈排、刺針飛彈排與狙擊組等。
: 聯兵營作戰時除能得到我海、空軍、及陸航攻擊直升機的火力支援外,其最基本也是最重: 要的步戰協同的作戰態勢,將從原旅級所屬戰車營與步兵營的協同作戰,改變成聯兵營内: 的戰車連與步兵連的協同作戰,以有效打擊登陸後的中共解放軍部隊。
: 為確實了解聯兵營戰力,軍方人士透露,國防部還透過軍售的方式,邀請美方安合旅以顧: 問身分,來台觀察正在基地訓練中的聯兵營,在執行兵力轉移、地面作戰與海空通聯等等: 的軍事行動,作為未來國軍在聯兵營方面的戰力提升。
: 受測的陸軍裝甲586旅日前在屏東三軍聯訓基地展開最後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測考,操演: 由155榴砲等各式火砲先期實施射擊,接續並有陸航空中火力支援,配合各式M60A3戰車: 、雲豹甲車,搭配砲兵部隊發揚熾盛火力,向敵陣地發起攻擊,並完成驗證旅營指參作業: 程序及通聯指管作為。
: 雖然586旅在此次實兵、實彈驗證中,大秀聯兵營編成後戰力,但是來台觀察我聯兵營戰: 力的美安合旅人員卻針對聯兵營的整個部隊轉移、戰術戰法、臨戰規劃都「很有意見」,: 知情人士透露說,其實美軍安合旅人員對於我聯兵營的戰術、戰法,與未來建軍規劃,雖: 然持肯定的態度,但是整個聯兵營並沒有因為中共解放軍及未來可能戰爭的形態進行調整: ,仍是維持過去傳統戰爭的戰術戰法,這將會讓原本規劃提升部隊戰力,仍停滯不前。
這個問題應該是,陸軍用裝甲的思維,去作步戰協同。
所以戰術、戰法都會有差異。
步戰砲協同作戰,海陸長年在聯勇每年都在玩。
陸軍第一次會有缺失也是正常啦。就看陸軍的思維會不會被美軍改善。
以前海陸都笑說去聯勇,最累的是衝山頭XD
旁邊戰車營是坐車的,步兵就是兩條腿跑到底XD
步兵要從伍作戰、班作戰、排作戰去訓練,
到最後的總科目,聯勇大煙火。
陸軍好像放棄步兵思維很久了,要建構應該要花點時間。
但有個起頭總是好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8YnfWHcKY
這是海陸的聯勇,有步戰砲協調的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Roy9KNXH8
這是269旅聯兵一營在三軍聯訓的。
差異就是步兵的使用,
我記得那時打聯勇的時候,眼鏡蛇就在我頭上不到一百公尺高打機砲...
: 軍方人士透露,「美國陸軍安合旅」每個旅約有600餘名官兵,過去輪訓任務都聚焦在阿: 富汗戰爭中協助平定叛軍的任務,但在美國政府決定退出阿富汗後,目前安合旅的協訓焦: 點則轉向印太地區,並為印太地區的夥伴國家提供顧問及協訓,以期待印太國家在對抗中: 國大陸時,有足夠的軍事力量。
: 心得感想:
: 來台觀察的美安合旅人員卻針對聯兵營的整個部隊轉移、戰術戰法、臨戰規劃都「很有意: 見」
: 整個聯兵營並沒有因為中共解放軍及未來可能戰爭的形態進行調整,仍是維持過去傳統戰: 爭的戰術戰法,這將會讓原本規劃提升部隊戰力,仍停滯不前。
: 具體事項沒有報導出來
: 不知道如果真的提出建議了,國軍又會不會採納
--
步兵頭上打機砲彈殼砸到會幹死
不認為重點是你說的這部分,文中至少兩次提到老美認
為未考慮到因應未來戰爭型態做調整
個人覺得老美想表達的是:國軍還是秉持以前的陸戰
思維在操演攻山頭,只是改變編裝讓重型武器下放到
營級,然後新增UAV和海空援
就類似重裝備往前衝鋒,沒有步兵當眼跟掩護。 指管通情的部份。多了一個可以CALL海空支援的。 但這個部份光是要彼此協調,其實就滿花時間的。思維上的變化會不一樣。 以前面對敵人,用戰車壓上去。現在用戰車壓上去會被打爆。 反甲武器的輕裝化、步兵化之後。就得要有不一樣的思維去保護重裝備 彼此間的交差掩護。 這是我的看法啦。
※ 編輯: jackchuang (1.165.206.225 臺灣), 06/29/2021 18:02:49但是未來的戰爭型態,比如說敵方可能大量運用無人
機偵蒐攻擊,針對這部分卻沒看到國軍的具體對應,
不管是戰術戰法或思維…
無人機應對劇本喔 我看大概要等十年國軍才會初步列
入吧
現在會運用就很厲害了,接下來對小.中.大個別的武器
還沒影,沒發下去也沒得演這樣
無人機連美方都還在想要怎麼處理 國軍怎麼可能會
無人機電腦兵推可能有 不過實兵應該還早
陸軍打聯勇,一直是步戰偕同;戰車營下聯勇會配機步連
機步營下聯勇會配戰車連,且是戰車連打散成排駐各連
其實聯勇已經是戰役最後總攻階段,前面有一連串偵查
接敵,運動,步兵且戰且走製造包圍圈,砲兵轟,戰車衝
步兵最後清理戰場;前面那段運動與接敵僅在參謀作業
對無人機,30機砲整合光電頭或小型雷達,拿來近迫防空
整個營才配屬一個刺針排,目獲只靠雷情+雙眼
UAV很容易被雷達當雜訊濾掉,要靠IR+光學影像+雷達
雷達容易因為太慢太小濾掉小型無人機,這部分可能雷
達後段邏輯資料庫要更新。
要改成光電為主,雷達為輔
電動馬達或是燃油引擎,瓦數對應發熱,IR避不掉
現在刺針排對UAV幾乎沒有反制力;沒有雷情支援的刺針
目獲僅靠雙眼;亞美尼亞的教訓就是雙眼對UAV幾乎沒用
或是對方10架UAV擺明飛在刺針射程四公里外的上空
IR反而不容易抓到UAV 熱源太低
之前飛彈射無人靶機就發生熱源太小脫鎖
在尤其天候不夠好時
其實更新雷達處理能力還是最佳解
美軍有針對UAV去改良刺針了
亞美問題是雷達老舊 直接濾掉低RCS
不然理論上現代雷達找UAV比找飛彈簡單
各種CIWS都以雷達為主 連飛彈都能抓
但老雷達誕生年代根本沒小RCS目標
也沒有充分算力或記憶體
所以必須放棄較微弱訊號 以免飽和當機
但本來就不該放棄治療 該升級該換就要做
合成營的指揮所跟聯兵營的指揮所攤開來就知道
什麼叫方向對了人沒走
https://reurl.cc/mLRkVM 假圖大剛好介紹新的無人機
還有反無人機系統,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機會買到
前沿部隊開雷達,就等著被對方鎖定;反倒是IR這種被動
偵測,隨時開啟沒太大關係,看到疑似目標(空中熱源)
再請後面開雷達交叉確認;IR搭配程式化或近炸30mm
只能打四公里內目標,四公里外靠彈幕,但對方UAV至少
保持四公里以上距離;但若沒有IR,對方UAV就靠近到2km
以內,替遠程精準彈藥做標定
IR跟光達都有受惡劣天候影響、偵測距離不足的問題。
應該說要先確認營級防空排要處理什麼等級的目標。
以國軍定義,雙亞戰爭中實用升限大約五千米,能攜帶
十公里級對地飛彈的UAV已經是第三級。營級要優先處
理的應該是大量第一二級的微型小型無人機。
現代好一點的雷達有LPI能力
防守方的IR受惡劣天候影響,對方UAV的偵測頭也受天候
影響,對方UAV一定要靠近到機身上的光電頭可有效偵測
小弟假想方案是旅防空連改成陸射劍一劍二搭配蜂眼
或新式AESA,打18000呎以下三四級目標。營級用雲豹
抄史崔克防空型,用微型AESA、可程式化炮彈及刺針,
打大量一二級目標,超級有錢才加裝地獄火或劍一偷
襲第三級目標。
靠近到這種距離的UAV才對防守方才有直接影響
IR對方來說都是較不可靠的東西
對,但IR跟光達都需要架得比雷達更高,獲得足夠的開
闊視野,尤其城鎮地區。假設雙方觀測設備同級,守
方會比較被動,除非ROC技術突破順利微型化,可以把
整套光達用UAV帶到制高點部署或當哨戒巡邏機,否則
就會被系統特性限制。
雷達持續開機,基本上就告訴對方:自己的陣地位置
不適合讓前沿部隊持續開雷達,但可以讓前沿部隊持續
全天候開IR,防空警戒車通常是部屬在周圍高點反斜面
警戒車通常在城鎮外圍,不會有人把防空警戒車放城內
雷達車一定是在對方野戰砲兵甚至遠程砲兵射程外
前沿部隊通常剛好部屬在對方野戰砲兵射程外一點點
就算前沿部隊有微型AESA,也不敢全天開機,全天開機若
對方有兩具八木天線,很簡單就定位,呼叫砲彈打過來
一般裝甲車,還能擋砲彈破片,雷達被破片削中就毀了
營防空排通常在營部或營輜重旁高點,這位置已距對方
目前看來國軍不論海陸或陸軍,對UAV似乎還是無解
野戰砲兵夠遠,可開雷達;但前沿部隊對目前沒招反UAV
MHR對空模式切換,偵距從5-30公里。每排3-4輛交替
掩護切換足夠了。
想的到且可行的方法就IR光學頭+微型雷達
IR光學頭全天候開機,抓到任何空中熱源再開雷達確認
前沿部隊只能開幾分鐘雷達,開太久就準備被對方標定
放棄雷達的代價就是放棄對第三級目標以上的偵測能力
。
不用擔心IR被大氣干擾,微型UAV上的IR光學頭也被干擾
不是放棄雷達,是雷達有兩種,全天候開機的雷達一定要
在對方野戰砲兵/遠程砲兵射程外;前沿部隊用微型雷達
小型IR頭擔任先期廣域搜索預警的缺點是比雷達慢又
近,遇到暴雨等惡劣天候狀況很糟。
只是幫助光學偵測頭確認目標,只能開機十分鐘,因為
開太久就準備被標定;現在前沿部隊反制UAV很棘手
暴雨惡劣天候也不用擔心對方UAV,因為對方小型UAV也
看不到自己,
現在小型UAV也是靠IR光學頭來偵查,而且UAV還帶熱源
目前IM-SHORAD的雷達偵距至少可以遠離營部5公里左右
,營級防空排3-4輛互相掩護,要抓指揮所很有難度。
再來就是靠雷達向前延伸防空網保護連級。
現在的確沒有必勝解法,只能盡力完善。目前陸軍自
身連營旅各級的UAV體系還沒建立,對如何防禦更摸不
著邊。
現代趨勢是遠一點的好雷達搜索
用數位傳輸指引用光學紅外鎖定的防空車
叫各車去看哪個方位 哪個高度
然後點防空車本身平時偽裝好
被指示開機時不用廣域搜索 只看指定角度
看到就打,本身無須有電磁訊號
除非它是用雷達導引飛彈
不過雷達導引飛彈 也是雷達車才有訊號
飛彈車若射後鎖定 不一定有訊號
紅外光電搜索的自身能力其實很鳥
所以你看飛機通常不太依賴紅外抓飛機
是雷達看到以後再連動光電去辨識
前提還是雷達不能太差
尤其天候多變時 雷達是唯一能正常運作
紅外是短距離或輔助性
要有更可靠電磁裝置去提示方位
被動或主動電磁裝置其實不用持續開機
探距夠遠的話 隔一段時間開機 也行
大部分點防空雷達是無法整天持續開機的
因為它們設計沒有區域防空這麼耐操
但光電也是一樣
但雷達好歹遠程360度掃描,同時測距
光電則小角度辨識 無距離值
若硬當廣域搜索會太鳥 耗時太久
一般陸上電偵系統不一定有那麼高效率
SHORAD雷達AESA化後內建低攔截特性
電戰部隊八木天線車不像電戰機/RWR有針對火控頻率調
不見得很容易就能及時辨認出SHORAD雷達訊號
目前大部份陸上電偵都是以抓較低頻(≦UHF)通訊為主
亞美尼亞是因為整個防空系統太古董了
21世紀產品俄系鎧甲S1都被干擾到亂飛
更老舊70年代9K33/SA8就根本有源靶子
那是連F15射控都只有24KB記憶體的年代
電戰部隊八木天線要用多少長度也是根據對方波長而定
若已知對方有S-band搜索雷達會頻繁開啟,當然就會用
15cm的八木天線,偵測對方雷達源
早期野戰防空只負責區域防空的漏網飛機,有雷情預告
收到雷情再把雷達功率調高就好,不用常開雷達
區域防空抓不到小UAV,變成野戰防空要隨時掌握,至少
開機間隔要比對方從前線UAV陣地到己方前沿航程還短
交戰雙方前沿間距大約五公里,遠程砲兵的前進陣地在
前沿後5km,射程20km,也就是會吃進我方前沿後10km
平常各級陣地會隱蔽,但雷達開十分鐘以上,就昭告方位
常開雷達會躲在我方前沿後至少10km,若對方有增程彈
SHORAD低空系統在本世紀初被冷落蠻久
因為CP值低,敵機高飛或繞過就破解
毛子SU34飛高高,喬治亞點防空就沒用
最好躲15km後;SHORAD偵測角分位是1m目標距離40km
group1 uav金屬部分可以壓縮在30cm,其他都是塑膠件
SHORAD對這種UAV的偵測距離只有13km,換句話說飛到
自己前沿部隊上空,甚至營部,SHORAD還看不到
美軍的敵人沒有遠程砲兵,可以把SHORAD盡量前推
就算美軍的敵人有遠程砲兵,也會被空中密支收拾
台灣沒那麼多密支,地面部隊要自己扛對方遠程砲兵
前沿部隊可以配賦30機砲,刺針前支,但是不配賦IR頭
只靠後方15km外的雷達,要如何預警與反制對方UAV?
美軍顧問也是好意提醒;台灣唯一有旅級防空是陸戰隊
20機砲加刺針,20年前還有萊茲雷達,現在完全沒雷達
沒有IR/Lidar頭;五年兵力整建應該是不用想,看看十年
建軍構想,會不會納入營級野戰防空,group1 uav反制
光學頭的掃描速率不需要太快,只要比group1 uav快
就算每十秒才掃完一個半圓,60km/h的uav前進166m/10s
對一個燈泡大小的地面熱源,至少在3km外可清楚辨認
同級光電IR,地面守方會比UAV攻方劣勢是因為偵查目
標體積、熱源跟機動性落差太大。
目前史崔克防空算過渡,但國軍用法要考量營旅級都
塞,分別跟復仇者和陸射劍二混編。
認同光達和IR是好主意,不過用在營級會是極限,偵距
可能五公里左右。
守方IR可以吃電池,不一定要啟動引擎,熱源只有90W
但是UAV的電力要維持飛行+光學+通信,會比守方耗電
地面可偽裝,熱源在空中很明顯,就算太陽在背面,波長
分辨夠好的IR,可以濾掉背景值
地面光學頭偵測距離只要比UAV解析度及運算力高就好
旅級開蜂眼+劍二算了,IR只是為了全時運作又要躲對方
遠程砲兵,不曝露位置的權宜之計;前沿部隊不是只靠
認同D兄說的電戰、光達方向都是正確的,只是實際運
用想法不同。例如微小型無人機更麻煩的用法,要靠電
戰才能解決。實戰已經看到UAV穿梭潛伏,在要道或敵
軍關鍵節點旁前置,進行定點觀測。可預見的未來微小
型UAV肯定體積更小、續航更長、頻寬更大。
對付這種蟄伏UAV,可能要靠地面電戰車輛和空中電戰U
AV聯手干擾蓋台,甚至截收反向定位敵接收位置。
IR,當光學頭抓到熱源,還是要排長決定是否開APU發電
那種塑膠的基本沒啥酬載
用窄波束雷達確認目標,用30機砲及刺針擊落對方UAV
亞賽拜然 烏克蘭用TB2作戰重量數百公斤
才有數十kg級光電彈藥酬載
TB2這種group3 UAV,S-band雷達在40km外就看的到
可躲在對方遠程砲兵射程外,抓到目標再通知前沿部隊
用窄波束雷達確認後反制
有IR考量完全是為了group1這種雷達夠近才看的到
天上兩公里內有UAV,基本上地面部隊不敢動
不是怕被group1的塑膠uav攻擊,是怕被標定後,對方遠
程火力或精準攻擊
M-SHORAD對美軍夠用,除了雷達可以前推,潛在敵人也沒
那麼多UAV可以消耗美軍彈藥,一車兩枚一排四枚地獄火
一排四車八枚,對方先飛兩波32架UAV就把全營彈藥耗光
而且是三千美金等級的group1 uav就耗6萬美元地獄火
以國軍無人機定義,全重大於25公斤、升限大於3500呎
都會算第三類。
SHORAD一樣有四連裝刺針跟可空爆的30炮彈藥。
但若前沿部隊有光電頭+窄波束雷達,機砲就能打下UAV
SHORD要躲在前沿部隊後方,對方遠程砲兵射程外
美軍敵人的遠程砲兵大約是120迫砲,SHORAD可以躲到
前沿部隊四公里後,剛好在機砲及刺針夠不到對方UAV
的距離;對方UAV在前沿部隊前一公里,還是要靠地獄火
這變成定位跟評估問題。是否要在連級加入可處理一二
級目標的防空車輛。假設對手是USMC這種可能編裝是每
班兩台UAV,全連20幾台還有專門分析處理人員的單位
就有需要。
台灣地面基層野戰部隊罩門就是UAV,中國又是UAV大國
軍事就這樣,只要有一個弱點又剛好是對方強項,對方就
但如果是編在排級甚至連級,全連個位數UAV,就容易
變成木頭人式的壕溝戰,要拼互相傷害。
會往這個弱點猛灌資源
推測在地面部隊的連級還是個位數UAV,但是旅級會有
UAV中隊,加上眾數供戰耗的補充UAV,專門鑽對方破口
刺針一枚也要四萬美元,拿四千以內UAV交換都划算
飛不高的小型UAV,發刺針給前線就搞定
肩射的完全可視戰況分成小隊下放
而且那種小的抗干擾能力也不行
如果雷達看不到的 IR更難看到
因為很小的可能連引擎都沒有
吃電池就解決了 像海陸紅雀2
那種才是塑膠機的天下
但那種非金屬殼的顯然易被干擾
用法是回不來就算了 算消耗品
光電也爛 不具測距標定能力
真正對部隊有威脅 還是數百公斤的
翼展至少幾公尺的
那種RCS比ASM都大很多 雷達不難找
傳統光電跟IR頭很多都是對地,國軍要測試對空可能
拔OH-58D的外星人頭試試看,但不脫重新發展的路。
值得發展,但尚未測試成功前,還是雷達最實用。
可程式化炮彈也不便宜,尤其陸軍考量地面作戰,只
能少數專用防空車輛採用,但配在連級?困難點在於
機步連未來可能要操控UAV、防空、迫砲、反甲、輪砲
。至少要少校連長來才有辦法應付,而且連級的補給
能量足夠?是不是跟飛彈單位看齊來個連級二級廠。
小弟前面也說,現在對UAV只能盡力抵擋,而且未來微
型化更難抓,反而是中大型慢速機生存空間變窄。主力
也是先擋這些飛得夠久夠遠,破壞影響大的目標。
小弟看法是,編裝要能抵禦同級單位各種攻擊方式,再
爭取壓倒性優勢消滅對手,而不需倚賴上級單位太多
支援。但遭遇大一階單位時,就是遲滯對手,判明並回
報數量裝備組織等等,盡量殺傷跟拖延時間。假如遭遇
大兩級單位,如連對旅,其實被重點突破是必然的,同
樣延續面對大一階單位的做法。
陸軍在苦思防禦UAV對策時,其實要先建置自身完善無
人機運用能力。如此演練攻防才有現實經驗,而不會
空想,同時也給對手製造壓力。因為連級UAV目前只是
觀測方式,實際打擊還要看call火力的反應速度。而且
微型UAV一樣賦予弱勢單位更強的SA與觀測能力,即使
連級被旅級能量的UAV壓制,殘存兵力還是能透過UAV
引導上級火力製造集火區。
但核心還是陸軍動作要加速,即使要達成討論中說的
營級防空排3-4輛防空車還是遙遙無期,而目前窘樣人
人皆知,甚至還會持續很久……
台灣目前似乎沒有HERO120這種類型的無人機,是否應該
先買幾台來研究,後面再看看能否自己造類似的
紅雀無人機有個問題遇到強風容易失事,HERO120不知道
抗強風方面有沒有比較好(應該要有)
雷達的問題就是,全時運作雷達必須要退到前沿後方15k
全時運作雷達必須要退到前沿後15~20km,對於保護前沿
前方2km的偵測範圍17~22km,以0.25密位角解析度而言
偵測不到橫截面45cm長度以下的金屬,這已經是group2
uav可以辦到,引擎本體部分零件,通信部分元件用金屬
其他全面用複合材料,陶瓷纖維+30cm以內的碳纖維
group1 uav雖然不具攻擊能力,但是具標定能力,特別是
移動中,發熱,幾何形,這種可以由視覺軟體篩選的目標
group1飛行時間兩小時,group2飛行時間20小時
後方全時雷達看不到這兩種UAV,但他們會標定前沿部隊
刺針可打這兩種會發熱的UAV,但要預警這兩種要靠前沿
部隊自身攜帶,全時開啟的IR光學頭,IR頭發現熱源,
提出預警,再由人工刺針追瞄;而且現在全營僅四具刺針
營長通常部屬在營部及營輜重,前沿部隊僅50機反uav
你太低估現代雷達了
現代50-100km探距 野戰防空小雷達
新產品連低RCS0.1m2也要能數十km探測
因為那是對抗白菜化低空巡航彈藥必備
做不到就是雷達太老舊 沒更新
你只要飛超過百米高度
就可能會被幾十公里外雷達看到
剩下是電子濾波與電子計算能力的事
雷達看不到的話 紅外系統也都沒用
因為沒人提示搜索方位 瞎子摸象
部隊攜帶IIR反而是更難以持續開啟
像標槍CLU每次使用要先冷卻幾分鐘
美軍前線用法是隔一段時間才觀察一下
SHORAD的探測靈敏度,1m金屬在40km外,等錐角觀測30cm
只剩13km;而且那只是單純觀測金屬,還沒考慮反相干涉
若已知對方s-band防空雷達波長7.5~13cm,是可以設計
螺旋交錯編織碳纖維,反相干涉削弱反射訊號
group2酬載可以到11kg,通信觀測2kg,油料3kg,五公斤
黃磷/凝固汽油/塑膠彈,已經足夠毀掉一台戰車
前觀用IR光學頭不用像標槍靈敏度那麼高,19W商規就夠
偵測到0.05度的溫度差,可以設定溫度差警報
以二級的掃描鷹為例,換算馬力約2.5匹,相當於機車
等級,IR頭對空偵距會多少?
紅外線每一隻搜索角度20多度,五支環形排列就一百度
降RCS除了材料,還要配合外型。防空向來是優先保護
高價值目標,也就是旅>營>連。在上層需求未滿足前
,連級普及不易。
一組0.7kg,五組3.5kg,重量跟步槍一樣;兩個IR分遣隊
可以交叉監看180度,已經夠用了
掃描鷹酬載只有3.2kg,是比較小的group2,比較大的可
以酬載到9kg,足夠搭載十組IR形成兩百度半環形監控
IR或光學偵測是看角分辨率,20度/pixel;形成影像要兩
像素,但其實只要有一個點的光譜在設定範圍,就發警報
我自己連隊做的實驗是在對面山頭開關手電筒,另一邊
用人員攜行式夜視鏡,就很清楚分辨,距離三公里多
大小只有手電筒燈泡一公分,已經隔燻黑玻璃
大家當然知道防空優先保護高階目標,早期營連就偽裝
未來旅級有蜂眼+弓二,頂多前支到前推營的全營後方
連級編組的話,會類似雲豹八觀全景系統(IR頭+光達
)加升降桅,砲塔外掛左右反甲防空模組(TOW2B*2、
四連裝刺針*1),一連兩輛?
有這種就偷笑了,現在連級是怎麼被UAV暗算的都不知道
現況喔……不要說連級,旅級蜂眼能抓到的距離可能
都不樂觀。防砲也是,天兵雷達難度更高,陸射劍一就
別提……
現況應急改裝看能不能爭取APG-66跟OH-58光電頭來搜
索導引。
不要腦補技術 你先舉個現實裝備吧
不用多,1種各國現役的就好
版上聊的大致就是十年建軍的目標,
放在防線後方15km的雷達到底對group1/2偵測距離多少
到底要不要在前哨排部屬IR,偵測反制group1/2 uav
其實group2可以做到RCS小於0.1m2,引擎本體陶瓷汽缸
活塞,曲軸連桿,曲軸,缸頭都用陶瓷氧化物,少數一定要
金屬的只剩活塞環,軸承,缸頭墊片,火星塞,缸頭墊片
電路板銅箔,電線,每一單件最大橫截面不超過10cm
再加上螺旋編織造成反相干涉碳纖維,等效RCS很低
s-band最短波長7.5cm,壓不下尺寸就活塞環,缸頭墊片
其他長度不到4cm,不然就銅箔或電線,太細也沒共振
現在的group2 UAV還沒有將躲雷達最佳化,以中國工業
實力,上述都是現有工程技術,就差還沒整合;
雷達能力也在不斷精進 不難處理
雷達波長看到更小物體尺度是沒問題的
你用UHF長波近米級去看正面RCS0.1
的CM也毫無困難,雷達只管有無回波
無論UHF/L/S/C/X/Ka都有辦法看到
差異是”精度”不一樣,以及回波強度有異
然後你電子算力是否充足 去處理
老東西就是濾掉的閥值特高
太小的不看不算,就能節約處理資源
而現代在拼半導體製程與FPGA
其實就在提升低RCS訊號處理能力
講白了一樣,野戰雷達電子要持續升級
大部分現代雷達探距不是卡在硬體
而是卡在電子軟體運算
處理能力不夠 就只能濾掉減少負荷
應該大家都認同主力是雷達,只是連級要不要增加被
動偵測車輛而已。小弟認為還是要,畢竟單方面被動
挨打很傷士氣,尤其是空投迫砲這種等級。這類車輛
類似單兵反甲火箭,給基層偵測還擊能力,讓陣線不要
馬上崩掉。偵距落在高度五千呎,距離兩公里內都能
接受。
而且方便調整兩用模式,當對地行動警監,彌補夜戰
能力。
連級才多少人 配雷達是太難養
連級防禦正面與縱深各只幾百米
它上面的合成營 正面縱深各2-3km
再來勉強考慮養個小型雷達
像洛馬PStar-ER 指揮刺針4代
營的刺針排可臨時拆幾組下放
刺針電池撐不到1分鐘 最好被提示再開機
雷達本身不需高精度 只是預警
一基本概念 雷達或光電是要暴露的
所以離前線近到不足公里的不適合部署
不然一把好狙擊槍也能滅你SA...
這樣成效太差 還不如偽裝最好做滿
刺針倒是很容易藏在散兵坑偽裝網下
可把10年前E-Guard2010拿來改良電掃化
丐版可先求有再求好 不用像美帝塞4面
先能普及預警以提示刺針小隊就好
參考美國海陸裝在4輪無甲小車
反正不是在前線接戰
預警雷達一定曝露,但是被動IR光學頭沒有主動訊號
既然刺針要被提示示警,那麼誰來提示示警?
15公里外的雷達看不到RCS 0.1m2以下的group2 uav
那只能在前沿連部屬IR光學頭;
就算雷達解析度達到RCS 0.05m2,對應實體大小20x20cm
的截面積0.04m2; 50cc活塞環直徑4cm,截面積0.0016m2
整顆引擎本體用氧化物成形,發電線圈6組4x1x1cm
整架UAV在電磁截面上剩十幾組互不導通RCS 0.001m2
若螺旋狀編織碳纖維的反項干涉算進去,RCS會更小
除非雷達有本事在20km外穩定偵測的到RCS0.0005m2
那就可以放心只用雷達不用光學IR頭,在雷達解析度達
到這個要求前,前沿部隊需要IR光學頭預警group2 uav
這種預警用IR頭解算力不用像標槍那麼好,可以抓到比
背景溫度高20度的熱源,發出預警讓前沿用光達或窄波
束雷達做精確定位,或省略精確定位直接開刺針追瞄
這種IR光學頭也就值得了
LPI雷達沒你想的那麼容易暴露 end
紅外在低空且氣候不佳環境辨識鳥鳥的
講說不用像標槍這麼好?
你知道標槍解析度是超低64x64嗎
目前科技連正面直徑127mm的小飛彈
都無法做到小數點底下有0的RCS
因為連小螺絲不平整都會增加RCS
不要誤以為塑膠複材就沒有RCS
連鳥,血肉生命體都有RCS
甚至鳥屎灰塵沾在機體上也會增加RCS
模具接縫與不平整也有RCS
別隨便喊0.0005 那比你想像困難太多了
雷達匿蹤還有構造尺度共振效應
那會對特定波段會放大
這世界目前沒有無回波的航太外殼材料
前沿部隊的紅外鳥沒關係,甚至角解析度差到一密位
只要提供早期預警,通知前哨開啟窄波束雷達或光達
做目標確認及精準定位就夠了
紅外線光學頭的偵搜受限,但紅外線光學頭看不到的UAV
代表環境干擾過大或距離太遠,這種客觀條件,對方UAV
也看不到我方前沿部隊,對我方前沿部隊沒影響
對我方有影響的UAV,一定是對方飛近到可明視我方之距
若對方uav可明視我方,我方IR光學頭亦可抓到uav熱源
長距離偵測用的電磁波,原則上只造成在費米面上電子
震盪,在費米面上沒有電子跟著外來電磁波震盪的材料
原則上偵測不到;
對有機物的共振波段接近微波,那是讓整個分子一起震
沒有表面電子,內層電子對外來電磁波多少會有震盪
但inpdence是虛數,也就是消散模式,沒有遠距偵測意義
紅外那不是精度問題 是看不到的問題
標槍是看幾米長寬車輛的發熱車輛
而且看幾百匹馬力熱能還只能看2.5km
其實飛彈本身可以飛到4km...
你要比標槍CLU更猴的話 還不如靠eyeball
所以小型紅外光電不是用來預警的
他是被指示後往某方位做近距辨識
看到就用飛彈自己打了 這麼近了
不用再轉給別的單位 要先出手
不然等對方發現你 就對方出手先
真要預警是靠寛波束L/S波小雷達
小型物體無法避免繞射與共振
像電視天線通常用1/2或1/4波長的尺寸
就是利用共振,而B21尺度加大
到超越長波波長數倍,就避開共振
而尺度明顯小於雷達波長時 繞射明顯
尺寸遠超過波長多倍 才能減弱繞射影響
小型只減面反射 其他回波反而無解
且做再小 那些翼面尾翼也小不了
那些0.5-1米氣動結構 仍有利雷達偵測
面反射雖然最重要 但你要0.x以下
那些全部都要考慮 幾乎不可行
不是隨便做夠小的就能匿蹤
連圓滑光電頭直徑巴掌大
都會是穩定回波反射源
地面對空偵測需要的光學IR頭要比UAV對地大數倍以上
,才有機會達成相同偵距。
第一級UAV還有可能壓低RCS,但旋翼飛行很明顯。第二
級以上就很難藏了,表面爬行波很難處理。
tinyurl.com/v67ckvsw
英國某防務公司的反UAV說明
搜索發現仍是雷達或被動電磁為主
若較高精度的雷達波段可以做到辨識
不過光電做”辨識”也是很擅長的
主流方案就雷達偵測-指引光學辨識
雖然理論光電也能搜索 但所需
高解析度與360度能力,會使它過度昂貴
(肥閃EOTS/EODAS也只約640x480)
肥閃甚至有液冷系統去冷卻光電系統
所以目前電掃LPI雷達仍是較現實考量
爆
Re: [新聞] 後備軍人注意! 首任全動署長白捷隆這串其實也沒什麼討論, 這只是把募兵、徵兵制常見的問題拿出來吵來吵去, 就算錢多到爆的美軍也常常有募不到兵的困境, (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時期甚至連非美國公民都要招募, 那時候不少亞洲人為了拚綠卡簽下去)34
Re: [新聞] 後備軍人注意! 首任全動署長白捷隆很多人沒意識到陸軍現役部隊的落後與偏袒程度。以美軍M2機步連為例,每連3個機步排 ,每個機步排有8管TOW發射器跟3具標槍飛彈,一個“機步連”就有24管TOW跟9具標槍飛 彈。而國軍一個野戰旅才9-12管M1045悍拖,每營“預劃”3-4具標槍,全旅9-12具標槍飛 彈。也就是國軍一個野戰旅的反甲火力,還比不上美軍一個機步連……請問美軍有因為戰 車、IFV、自走炮、AH、空中支援等優勢而閹割步兵反甲能力嗎?23
Re: [閒聊] 步槍射擊時身體前傾,真的會比較穩定嗎?不就立射把身體壓低而已... 軍警都是這樣教,然後這把應該是仿M249,現在有M27可以用就是指是美軍沒有大量 採用。 稱呼怎樣不重要,國軍是教壓低身體,其實就是往前傾而已..17
Re: [情報] 終結者出現在北頓涅茨克BMPT美其名是城鎮戰專用武器,不過從設計思想感覺就錯了。 確實30機砲仰角比125戰車砲高,迴轉速度也更快(理論上、實際就不知道), 加上榴彈發射器、輕機槍的配置,要打步兵成本是比主力戰車低很多。 然而這並沒有對到俄羅斯在車臣戰爭城鎮戰的慘痛教訓,只是廠商噱頭居多。 戰車打城鎮戰的秘訣只有四個字:步戰協同、步戰協同、步戰協同,17
Re: [分享] 昨日的將軍指導明日的戰爭 會有"勝算"嗎?嚴格來說,是長期的缺錢, 至於恢復一年義務役,解決的是陸軍的問題,但並沒有解決戰力不足的問題. 一年義務役的訓練過於速成,特別是需要專業技能的兵科,如裝甲, 或是需要進階培訓的排長, 如果增加他們的練度延長訓練時間,那麼他們下部隊沒多久就得退伍,13
Re: [提問] 步兵改機槍班 可行嗎?現代步兵班的基本攻擊戰術就是分成兩組交互掩護 一組做火力壓制的時候 另一組上前突擊到新的位置 然後又分成兩種思路 一種是早期歐洲式的以班用機槍為中心 火力壓制交給機槍組去做 突擊組就負責突擊9
[分享] 2019後備戰力提升案:後備打擊群編制與2020年國軍規劃將CM11、M113、M101A1撥交後備部隊編組後備打擊群,彌補作戰區常備裝甲 打擊兵力不足的現況,陸軍2021年末(依資料推測)完成三個戰車群和一個機步群的假編成 ,並於2022年三月前完成部隊編成。 後備戰車群(三個) 番號:6
Re: [提問] 台灣舊型坦克的戰時使用時機=== 戰車的部份我不懂,只是說戰車過時或沒用的話,那其實裝步不就退到石器時代 因為戰車可能怕標槍,但裝步戰鬥車連重機槍.甚至輕反甲都防不了 除非回到八年抗戰用腳行軍,才不會有載具被攻擊的問題 但用徒步軍慢不說,敵人用手榴彈都能大量殺傷5
Re: [討論] 陸軍改善建議一:後備與新訓單位你最大的問題是要把後備變成一支近現代的作戰部隊 基本上,如果陸軍的世界線留在二戰,後備大約留在一戰到清朝 他編成的目的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釘著 如果給機具,給武器,那就是打擊旅了 步兵編裝我可以背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