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系統越開發越多,負責的東西越來越多
微服務似乎可以改善一點這方面的問題
系統開發有點像是公司還很小的時侯
當你公司還很小的時侯
某個職員要當客服 又要兼倉管 又要兼銷售
所以這個職員可以拿到各種不同的數據
當公司開始變大以後
就會有財務部 客服部 商品部
每個部門的數據再也不像小公司時可以任意取得
每個部門內部各自處理管理
其他部門不用管另一個部門也不用知道他們怎麼管理
部門之間的溝通要透過窗口或部長
當系統一開始小的時候
就像小公司校長兼撞鐘
一包系統可以同時去存取會員資料與商品資料與物流資料
當系統變大以後
其實也應該像小公司變大公司那樣劃分不同部門
把各個不同性質的資料抽出來變成微服務
這樣的好處就是減少耦合
服務內部不管如何改變
只要對外保持一致就不用擔心
如果有那種萬年不用更動的服務
那就讓他安靜的待在角落 不要管他
新進人員也不用花心力去理解那個服務
每個服務很小
小就代表容易理解也容易測試也容易改動
不同部門的資料互相隔離 也更安全
一間公司變大很自然就會劃分成各個部門
一個系統變大非程式人員卻不容易理解為什麼要拆開成不同包
想像有一間 5000人的大公司
每個人都可以任意去各部門拿資料拿數據
而任何部門有任何變動都要想辦法去確定這5000人都確定這個變動
這就是程式的世界
系統寫久了 5000支程式是有可能的
任何變動都要確定這5000程式沒受影響
那改起來就是災難
自然而然很不想去亂動
或者動不動就想重寫
用公司變大去解釋或許可以讓人理解
公司變大了要有不同部門
可以把部門的小變動固定在某個部門內
不會去影響全公司
當然微服務要弄起來也要有一些成本
所以小公司才校長兼撞鐘
--
別
你用過微服務?
好奇 台灣的公司 用微服務的多嗎…
冗言贅字太多
2023了還在吹微服務,面試都很少提這東西了
沒那屁股別吃那瀉藥
其實我不是在講很嚴格的微服務 微服務如果單論工具的話 其實spirng cloud 出的工具 大概花一點時間學不會太難 工具主要是提供服務之間的溝通與發現 其實就是一些工具設定 但我覺得微服務主要的難點有二個 一個是 服務怎麼切 以及 系統小時候你沒機會用微服務 系統大的時成本太大 服務怎麼切有一個作法是DDD 裡面又延伸很多術語 DDD是早於微服務的 我也不是全部都懂就不多說了 DDD的副標是 軟體核心複雜度的解決方法 我覺得這個才是治本的作法 有很多管理複雜度的作法 比如說去code review 人員教育 都是比較事後 且要公司有餘裕的條件下才能做的治標作法 我是覺得程式會亂是出於每個人的思考都是不同的 還有時間壓力 所以要靠事後的管理來維持程式的不混亂是很難的 而且成本不小 可以提昇品質 但很難維持 換個主管說不定政策就變了 有的程式是老鳥寫的 早已離職 有的程式是菜鳥寫的 沒辦法寫的好 時間壓力下能動就上線是台灣公司常態 另外程式的寫法有百百種 不同的思考也可以完成相同的目的 這也是程式的一種亂 既然亂是改變不了的 那我們就不該想的是讓他不亂 而是說亂是一定會亂的 但是控制他的大小 就像你有一個像汽車一樣大的毛線球 非常紊亂而且預期汽車毛線球還會一直長大 VS 你有300顆棒球大小的毛線球 而主要核心的毛線球可能十來顆 你控制的不是亂 而是大小 很小的毛線球再怎麼亂你也有能力救 另一個難題就是系統很大時才要改微服務 比如說把會員服務抽出來(不同DB) 你以前撈會員資料是用sql撈 現在要改用token串api接json 那可能5000支程式裡有幾百支直接間接用到的程式都要改 花半年改了以後 老闆問你花半年的時間 系統怎麼沒有任何變化 所以我也不是鼓勵大老系統去改這個 而是說 作法上概念可以往這方面接近 例如新的業務就不要再加在原來的大老系統上 總之 我不是在講很嚴格定義的微服務 而是在說 控制系統越來越大越來越亂的方法 可以有兩個維度 一個做法是專注在讓它不要亂 另一個是專注在讓它不要長大 想辦法讓他不要長大 小東西就算亂 也亂不到那裡去 有天你想好好整理 小東西也是看得到隧道的光亮 控制大小是利用框架與工具 控制品質則是主管與人的思考教育 我是覺得控制大小才是長遠的解決之道 但也不是說兩者衝突 其實也可以並行 只是在不同時間點的優先順序不同
看得出來你大概也知道微服務有多雷
會有原原po問題的千萬別用微服務,連單體服務都搞不好的
上微服務只會是災難
不管是服務還是微服務,你的概念就是模組化把解偶合,減少
每次變更需要處理的工作量而已。 重點是人的頭腦有沒有這
種概念:沒有這種工作概念,不管你是用什麼服務,微服務,
還是把自己搞死。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覺得:怎麼可能專案完成越多,事情與
壓力越多。有些人覺得,專案完成越多,事情越多的差異。不
同的人,做事情的觀念決定了一切。
我只寫過服務而已,原來微服務過氣了嗎
微服務我覺得只有server掛掉有差
其他還是看開發習慣吧
微服務大部分都是拿來嘴砲的 會用的少之又少
多的是沒多少成效甚至比不拆還慘
別網路文章看一看就高潮吹上天 實際沒這麼簡單
差低
推原po,講得很好
感覺很多人只是沒遇過微服務>單體的狀況
或是沒在成熟的微服務體系待過而已
微服務在處理的並不只是程式的問題
但可能大部分台灣公司的業務大小就是不會需要微服務吧
微服務不就是你原本只要管一個服務 拆開之後變成要管
10個微服務
我們公司拆完之後發現外部耦合變得有點嚴重XD
想改api都不確定會不會哪裡有別支呼叫
不過應該是可以從文件管理層面解決
說微服務是嘴炮的 應該是忘了加”在台灣” 這個條件
樓上, Amazon影音串流那邊都寫文章說把微服務換回單體反
而省很多錢了
微服務用在機台單一方面還可以啦 因為改動不大 通常也
只會丟資料收資料
上面那個管10個微服務的,代表跟本不需要拆
根本問題還是內聚力和粒度阿
推
微服務跟單體是權衡取捨 無腦推的根本實際經驗吧
*沒實際經驗
推
推DrTech
微服務如果亂切或是沒有搞懂系統未來的走勢很容易
陷入微服務架構的缺點,微服務有些優點沒被提到,
實作的語言執行的系統都不需要考量其他服務。當然
在小公司或是一個人負責一堆微服務的時候會覺得用
單體的方式開發比較快,比起開API給其他微服務呼叫
,單體內call function在開發上快多了
軟體就是會成長,不可能避免的
不要亂就像你說的不能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存取權限
所以才有部門這種東西做為權限的最小單位
你後面補充的DDD那些就一種管理方式
對於一些team來說合適,有些不合適
跟review還有人員教育比起來,更偏重文化的部分
你這邊的舉例可以說是相當不合適
DDD放在這裡不會不適合吧?DDD很大部分就是在探討doma
in boundary/bounded context的拆分
再說它不只是一種管理方式,它是一種軟體工程中的設計
方式
「任何部門有任何變動都要想辦法去確定這5000人都確定
這個變動」不用啊, 製造部最大, 他說了算
綜合說一下想法 我沒在國外待過所以只是猜想與淺見 國外會流行微服務應該是因為流量 因為微服務被設計成很容易自動擴展 而微服務可以針對核心流量業務去擴展 比如購物網站的流量可能集中在商品服務 那會員服務就沒必要用相同的規模去擴展 針對某服務更有效率的擴展 也更省錢 國外有流量的公司自然也有人手去做微服務 就變成正的循環 而台灣2300萬人很少有大到需要去做微服務的流量 沒有流量也就沒錢請夠多的IT去搞微服務 之所以沒提微服務的其他優點 是因為我也不是在在推微服務 而是在講越來越大 越來越亂的系統該怎麼處理比較好 程式的很多概念都很像 只是名詞不一樣 實務作法不一樣 但這些不同也是很關鍵的不同 比如說模組化也是一種拆分重用 但還是不一定能避免混亂 例如新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模組 或者老人知道 但不想用這個模組 可能覺得要再加工嫌麻煩之類的 自己直接寫方法處理比較快 久而久之類似的模組與方法一堆 也是亂 還是要依靠教育訓練與老鳥的品德 但如果從物理上就去阻絕 資料根本不在相同的DB上 這才能更有力量去阻絕混亂 觀念會紅起來一定有他的道理 如果台灣因為流量沒那麼大就捨棄這個觀念就有點可惜 如果原生目的不是為了處理流量 未來也不會 那就不用做很嚴格完整的微服務 但可以去接近 不同業務 不同AP 不同DB 用物理阻絕混亂 在人類的世界 如果一個公司成長到十幾人 而不劃分部門就容易查覺混亂 權責問題 安全問題 命令傳導混亂 自然而然就會把人劃分成不同部門工作 但一些沒寫過程式的主管卻不容易理解程式為什麼會亂 你改一個變動 理論上要測過所有的程式 都還不一定能保證沒問題 改一個變動要確認5000支程式都沒受影響 VS 改一個變動只要確認50支程式沒受影響 這是工作心理健康問題 50支程式你會更願意去把它變得更好 5000支程式你會想說不要亂動 能跑就好 或者你會想說 我搞懂這5000支程式都要半年以後了 不如我們重寫某一塊比較快 所以保持服務儘量小 那應該是很自然的 權衡取捨 就像小公司校長兼撞鐘 大公司有不同部門那樣 如果你是永遠的小公司 或者你是大公司但業務固定不會擴展 作業流程萬年不變 那其實也沒必要特意再花時間去劃分不同部門 的確是不適用所有的情況
※ 編輯: chal (1.170.183.199 臺灣), 11/11/2023 00:05:00感覺你以為劃分了部門就不會亂
你再去看一次原篇第一段提出的問題,根本不是任何開發方
法可以解決的
給你一套神級開發方法,你就能一人扛整個公司的全部系統
開發加維運嗎
整篇我只看到紙上談兵吹微服務好處,無視微服務本身的開
發成本,你真的用過?
這種吹觀念實際上對讀者沒幫助的文章網路上一堆
跟推廣企業引入大數據就可以怎樣怎樣,沒什麼差別
有聽過自從引入微服務,公司裁了幾個工程師節省成本的?
應該都是成本反而更高
有哪個開發流程是為了節省成本的?
.......一群井蛙,沒實作過微服務的,不懂真的可以閉嘴!!
偶然看到這版,進來看一下,思維水準都太低端了...
樓上不要只會嘴,發一篇有水準的來看看啊
他一定不會發的啊(攤手)
有人在說Amazon那篇文章,那篇根本上是因為要反覆在
workflow framework 中不同step 重複存取object sto
rage 的資料,所以可能耗費多餘的IO跟cost,但重點
還是想清楚step 的切分、工具及情境的使用,並不是
說一定monolithic 就一定好。
不管選擇走哪條路都要先想清楚需求跟人力呀,不是像很多
人那樣無腦微服務. 每個場景都有各自適用的方法
46
首Po在公司待了好幾年,開發的系統越來越多。每個開發時都要搞懂一些新的業務邏輯,上線後 還要後續維護,有問題還要幫忙解決。 但我常常在想,人力沒變,但我身上的loading卻越來越重,現在的我比三年前的我多負責 了一堆系統問題,這樣是合理的嗎? 大家的公司都是這樣的嗎?31
合理啊,進來這麼久了 對於程式碼和領域的掌握度,一定比幾年前的自己好上許多吧 一樣的工作量以前要做兩個禮拜,現在可能三天就做完了 當然要能做更多的事情 不然公司為什麼要給你更多薪水?21
(恕刪) : 問題是身為資深成員的你,可否提出數據說明工程宅們整天在吵的code quality到底跟業 : 務的關係在哪 : 是不是做同樣規模的feature要花的時間越來越多 : 是不是release後常常出問題要修32
推 yangs0618: 推個 希望有機會聽到進一步分享how 10/28 07:58 → yangs0618: On提出數據說服主管/管理層 開發是越來越耗時間 10/28 07:59 → panbanana: 要怎麼跟上頭說開發越來越久跟code quality有關 10/28 08:18 幾個很簡單的學術名詞就能說明,我相信大家也知道 耦合性 如果我改A模組,B模組就需要跟著改 (這還是B模組沒有牽連其他模組的情況下)
53
Re: [請益] 到底是科技業太高薪還是軟體業太低薪?我發現很多人對半導體業有誤解,昨天跟一家印尼公司在台灣的HR聊天他也是一頭霧水, 覺得所有在半導體業寫code的一定就是走firmware, driver之類的,其實做的事情多得多. 主要半導體業的IT分成以下單位: 1. Infrastructure: 基本上大型公司data center都是自建,所以從data center, 到各廠的網路, 辦公區網路啥的都有人幹. 實體以外,也有不少DBA, SRE的人,像GGIT大量導入k8s+擴廠,對於SRE跟實體網路人才需求一直都是有的. 2. CCD: 這個是傳統一般人覺得半導體業IT該做的東西,修修電腦,幫忙辦公區電腦設備的管理還是問題排除.24
Re: [請益] 如何才容易找到工作量正常的公司?我待過蠻多公司,有些工時長,996是基本 壓力大到晚上都睡不好,腦袋無法休息。 有些工作真的少到要自己找事,分享幾個案例 1.新創小公司的演算法工程師: 每週工時,大概小於15小時。19
[標的] 3021 鴻名 多1. 標的:3021 鴻名 2. 分類:多 3. 分析/正文: 鴻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3021.TW)成立於1993年5月25日,前身為衛展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於2013年9月變更為現名,為國內連接線材與系統整合商。13
[問卦] google壞掉 很多程式寫不出來對吧小弟還在資訊部門服務的時候 寫什麼程式 全部都仰賴google 當時連寫個輸入字元限定英數字 這種簡單功能都要查 但是這樣寫程式的 資訊部門一大堆11
[請益] offer請益代po 主要想知道tech_job跟soft_job 兩邊的看法 所以想兩邊都問問 各位前輩好,這陣子開始找工作也順利拿到了一些offer,有幾個心儀的公司,但在選擇 上有些無法抉擇,想尋求前輩們的意見。 背景為非純血四大資訊相關 碩畢,碩論做ML相關4
[討論] 我認為「數位發展部」的核心目標與業務我們整個行政體系 真的 真的 真的 非常需要一個數位發展部 其實有朋友在公家機關工作的話 就知道公家機關很多東西都外包 舉例:6
[心得] 【成本會計】瞭解ERP系統和採購作業【成本會計】瞭解ERP系統和內部控制,成本會計應該知道的採購作業 網誌圖文版: 存貨成本從原料採購開始,成本會計不是單純財務結帳,瞭解整個公司運作才能合理計算 成本。本文以ERP作業流程和內部控制稽核的角度,介紹公司採購。- 【成本會計】瞭解ERP系統和內部控制,成本會計應該知道的採購作業 網誌圖文版: 存貨成本從原料採購開始,成本會計不是單純財務結帳,瞭解整個公司運作才能合理計算 成本。本文以ERP作業流程和內部控制稽核的角度,介紹公司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