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5]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5]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史都華的勁旅

「傑布」史都華是南北戰爭中最才華洋溢的騎兵領袖之一,他領導的南軍騎兵是如此驍勇善戰,使白宮時時處在憂懼之中,聯邦軍中也深感敬畏。

如前所述,史都華早在1862年春末夏初的半島戰役時就已經有了騎兵旅的雛型,該年盛夏的第二次牛奔河會戰時更已經搶先一步組建起騎兵師,正是這一支騎兵師的活躍,使南軍能取得戰場上的情報優勢,並用高機動性的馬隊牽制敵軍動向,創造出關鍵的勝利契機。

戰爭前期,南軍北維吉尼亞兵團的騎兵師下轄數個騎兵旅和師炮兵,但該騎兵師直屬於兵團司令部,實際規模也逐步被擴充至軍級,所以到戰爭後期也被正式改組為騎兵軍,多出一個編制層級以供運用。

南軍北維吉尼亞兵團的騎兵裝備雖然參差不齊,但是善於馬術、享有優異的領導軍官,士兵也慣於野營,在偵查、掩護方面遠遠凌駕於對手之上,奔襲作戰或側翼包抄則受益於及早集中馬隊運用和更豐富的戰場經驗,經常達成以多打少的戰術優勢。

史都華麾下猛將不少,最重要的副手為偉德漢普頓三世,他是南卡羅萊納的莊園主和政客,戰前曾任州議員和參議員;其次是李將軍的外甥菲茨休,是軍校出身的職業軍人。其他人物如李將軍的次子「盧尼」,與史都華不合但被讚為軍中前鋒第一的「牢騷」瓊斯等等,之後會再述及。


西部戰場的邦聯騎兵

西部戰場地域廣闊分散,南軍騎兵不如東線有史都華當盟主,而是分散為源自數個戰區的不同軍系,也因為戰區太大,各部之間互為犄角,馬隊的機動性使其具更高的價值,能跨越戰區馳援或出擊,導致位於同一戰場的騎兵未必有公認最高的主官。

相較於東部戰場上,南軍騎兵人數與裝備都沒有優勢,全憑戰術和人員素質迫使北軍日夜驚惶,西部戰場的南軍雖然同樣裝備不整,卻享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面對的北軍騎軍又少且欠缺出類拔萃的人物,是以頗佔上風。

西線的南軍騎將,首推「馬鞍巫師」弗瑞斯特,雖然與東線的史都華齊名,兩人有如北喬峰南慕容,實際相去頗遠。弗瑞斯特是奔襲和運動戰的名家,但是桀驁不馴、戰略判斷不足,導致經常無法提供兵團主力充分的情報與支援。

弗瑞斯特雖然威名頗盛,真正的騎兵主將則是范多恩、惠勒與普萊斯三人。范多恩是軍校出身,戰爭初期指揮兵團卻屢戰不利而被降為騎兵總管,他在這個職位上一掃陰霾,展現出精通輕騎飛馳的才華。

惠勒也是軍校出身的職業軍人,內戰初期曾指揮步、炮兵,1862年起轉入騎兵之後愈發受到重視,但他並非頂尖騎將,其最大長處是在西線南軍騎兵諸將當中較能聽從指揮,為兵團提供必要的援助,而不至於擅自遊蕩宛如流寇。他雖然不是運籌帷幄的智將,卻也不是庸手,對陣北軍騎兵多有勝績。

普萊斯是密蘇里州的老牌政客,曾參加美墨戰爭,內戰中以半獨立姿態轉戰密蘇里周邊。他頗善鼓動軍心、招攬士卒,但在戰陣指揮上則才能有限,始終沒有找出收復密蘇里的辦法。其餘只有旅級以下的諸將容後再述。


聯邦的回應與試煉:波多馬克兵團

北軍開始對騎兵的集中編組,可以追溯至半島戰役後組建的維吉尼亞兵團,該兵團是在波多馬克兵團發動半島戰役失敗時,整合華盛頓特區周邊兵力而成,用於拱衛首都與雪倫多亞河谷,並牽制敵軍兵力以利波多馬克兵團從水路撤回。

維吉尼亞兵團司令波普少將在戰爭初期於西部戰場立下戰功,是北軍當中最早認知到馬隊潛力的高階將領之一,在任職兵團司令之後下令編成北軍的頭三個騎兵旅。波普在災難性的第二次牛奔河會戰後被貶謫到明尼蘇達的邊陲去應付印地安人,但是他對北軍騎兵編制的進展是不可抹滅的功績。

第二次牛奔河戰役後,戰線已收縮回華盛頓特區的北軍把受創頗深的維吉尼亞兵團併入波多馬克兵團,並隨即組織了北軍的第一個騎兵師。然而,此一騎兵師在馬里蘭作戰中沒有得到發揮的機會,北軍騎兵也持續苦於將校領導能力不足。

麥克萊倫將軍遭林肯撤職後,上台的伯恩塞德將軍推行實驗性的巨型師團,形同把兵團拆成四個迷你混成兵團。波多馬克兵團的騎兵此時已擴充不少,但是因應分配於四個巨型師團的需求,仍只有既有的一個師和另外幾個獨立的旅、團。

伯恩塞德將軍因為作戰失利、治軍不順而辭職,胡克將軍接手後終於決定整合馬隊,形成了波多馬克兵團的騎兵軍。蓋茨堡戰役前夕,北軍將既有的三個騎兵師整編為二,另外又收編了原本用於守護白宮的獨立騎兵師,這支騎兵軍雖然磨練成形,卻尚須多加錘鍊,才能在戰爭末期真正成熟。


聯邦的回應與試煉:坎伯蘭兵團

雖然北軍三大軍系當中,擁有格蘭特、薛曼等將星的田納西兵團無疑是備受矚目的勁旅,格蘭特與薛曼兩人都是對騎兵欠缺理解的指揮官,田納西兵團一脈始終沒有發展出有效且強大的馬隊,也沒有產生頂尖騎將。北軍的西線騎兵因此是發揚於坎伯蘭兵團軍系,並於戰爭末期真正形塑為整場戰爭最強的騎兵軍。

坎伯蘭兵團的前身是於肯塔基征戰的俄亥俄兵團,該兵團於1862年秋末得到重組並改名,新任兵團司令羅斯科倫斯意識到所轄部隊的馬隊劣勢並積極尋求改善,惟兵團當時只夠建立一個騎兵師,要到隔年夏季才把騎兵軍擴充至兩師之譜;該兵團另外建立了北軍絕無僅有的一個騎馬步兵旅。

查塔努加會戰結束後,薛曼調度西線各兵團猛撲喬治亞腹地,隨後更一路深入邁向海岸並又北伐卡羅萊納,但他對騎兵運用無知至極,人事安排也頗有可議之處,致使麾下騎兵多次遭遇慘敗,沒有真正發揮馬隊潛力。薛曼攻佔亞特蘭大後,只留下一個騎兵師參加邁向大海的征途,其餘馬隊得到有效整頓,成為轄三個騎兵師的強大騎兵軍,並於戰爭末期橫行阿拉巴馬州。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5.54 (美國)
PTT 網址

detonator02/23 21:16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