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題] 科舉是造成中國軍隊戰力低下的結構性因素?

看板Warfare標題Re: [問題] 科舉是造成中國軍隊戰力低下的結構性因素?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 引述《Anjou (沒死)》之銘言:
: 很多錯誤百出的觀念 稍微糾正一些
: 1.秦變法強 讓平民可以爬上去 所以戰鬥力強
: 這句話似是而非
: 實際上 秦的庶民只能幹到一定的中級官位
: 在更上層的官位 必須要有貴族血統才能有資格爬上去的
: 所以實際上秦變法並沒有打通社會的上下層流動 依然保持了貴族階層的純正
: 2.只談宋朝科舉造成沒人想當兵
: 但是開創科舉的唐朝可是單兵最強戰力的時代
: 拿科舉跟軍隊戰力來比較 荒天下之大謬
: *****************
: 平平是科舉 但是科舉也很三六九等
: 首先唐朝的科舉是只做了一半 上下階層的流動性依然很困難打通
: 因為唐朝的科舉沒用彌封 考生的名字是會影響到取捨的
: 唐朝後面的科舉根本已經腐敗到無法選出人才了
: 而明清的科舉 就上下階層的流動性而言 是OK的
: 明清的下層社會可以透過科舉翻身
: 但是因為明清的八股取士以及考題的僵硬還有文字獄等問題
: 明清的科舉選出來的都是一大批的混蛋
: 說難聽點 就是選出了一大批的守舊派
: 看看朝鮮的兩班貴族 東林黨就差不多是這些樣子
: 終明清兩朝快五百年歷史
: 就出了一個王陽明算是半個可以帶兵打仗的文人了
: 另外半個是曾國籓
: 更不用提清朝根本不鼓勵滿蒙人去考科舉 徹底地把科舉當成奴隸漢人的手段
: 但是宋朝 宋朝的科舉是真正的達到了打破上下階層的流動性
: 不只是下層能翻身 上層也會滑下去
: 最大的差別跟明清的科舉不同的在於宋朝科舉看重策論
: 幾乎都考國家面臨的問題 看考生是否有能力提出解決方案
: 所以宋朝能名臣輩出 真的不是偶然
: 科舉不是問題 問題是科舉的內容是否能夠選出真正的人才
: 中國歷朝歷代唯有宋朝能做到最好
: 明清選出來的都是顢頇的奴才 唐朝只能選基層公務員
: 至於軍隊的強弱與文人科舉的關係 狗屁不通的題目 不值得討論

聽說你很會查資料?

那你知道明朝也有考策論嗎?

明會典

十七年定、一三年大比。八月初九日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四書義主朱子集注。經義、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註疏。 後四書五經主大仝
十二日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未能者許減二道。俱三百字以上。其中式舉人、出給公據、官為應付廩給腳力、赴禮部印卷會試。就將鄉試文字、咨繳本部照驗。以鄉試之次年、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為三場。舉人不拘額數



再來,顢頇奴才跟真正人才的定義是啥?

你說宋朝選出來的是真人才,明清的是奴才,請問是用什麼當判斷標準?!

你的文章打了洋洋灑灑一大篇,然後在裡面偷塞這種完全沒根據、沒基準的評價

怎麼好意思指責別人啊?


最後你說明朝士大夫沒氣節?

明初鐵鉉、方孝孺:???

南明張徨言、楊廷麟、何騰蛟、鄭成功:?


歷史版的各位大大曾經在我的文章抨擊過說「很多、很少」是不精確的用法

說得很對,我很認同


我就借用各位版友曾經的評語反問你

什麼叫做宋朝選的都是人才?什麼叫做宋朝士大夫都有氣節?

什麼叫做明清都是奴才?什麼叫做明朝士大夫都沒氣節?

你要不要定個標準、定個比例來說說看?

還是說你也是感覺派?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01.21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