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含氧感知器功能測試?混合比調整?
小弟最近在研究機車的環保系統
查閱原廠維修手冊
檢修含氧感知器之內容如下
http://i.imgur.com/vw6NwtI.jpg
把缸頭二次進氣的管子拆了or塞住
管子拆了直接吸大氣 o2電壓要在0.2V以下(稀)
塞住管子 o2電壓要在0.7V以上(濃油)
那小弟想請問一下
如果一直吸大氣 使o2電壓保持在0.2V以下
那麼ECU跑閉迴路 會自動校正增加供油嗎?
如果會,約過多久才會開始校正呢?
http://i.imgur.com/MlWJefC.jpg
如果我把圖片中的A點(負壓管)拔起來
直接吸大氣
混合比會偏稀薄
那麼管子拔掉後
ECU約過多久會增加供油呢?
然後ECU閉迴路供油大多只能校正 正負30%範圍
負壓管如果拔出
有可能混合比會稀薄到ECU也校正不回來嗎?
甚至熄火?
感謝
--
閉迴路會自動修正(增減)到空燃14.7
修正很即時
太薄或太濃的特殊狀況就不能修正了
修正時間大概是0.3秒左右一次
然後化油跟噴射管路不同
你的筆記我看不懂@@
我的筆記主要是寫蒸氣回收系統及二次
廢氣系統,抱歉字有點醜嗚嗚
維修手冊是利用塞住B點來測試含氧感知
器作動是否正常
*A點
超過汽油泵浦供油能力也是無法處理
然後C點在哪?是指B點那個負壓管?
油氣回收管線應該是在肥腸吧
應該說 沒一個是對的 QQ
你的A點是二次進氣
作用是 化油沒有o2感知器 燃燒易不全
所以多個管路 讓新鮮空氣進入
在排氣管的部位 再做一次燃燒才排出
B的負壓管 因為化油車沒有汽油幫浦
所以利用負壓管連結進氣歧管
從歧管借負壓 把油從油箱吸到化油器
的油室
噴射車是 汽油幫浦打油到噴油嘴
噴油嘴由電腦控制
電腦藉由排氣管上的o2感知器 控制噴油
缸頭有跟管子 作用是吹漏氣回收
作用是 汽油有可能從活塞環跑到機油室
或是機油室中可能含水氣 蒸發機油廢氣
就可以利用那根管子 連結油氣分離裝置
油水就流向廢油管
氣體就接去肥腸 再次回到引擎燒掉
(也有整合在空濾箱的拉
負壓管另一個作用就是協助二次進氣
負壓管提供負壓 讓新鮮空氣進入二次閥
然後二次閥把空氣導到排氣管
就變成最上面說的二次進氣的作用
所以有些歧管很多個管頭能接ㄏㄏ
負壓管理論上有兩根
一根化油器接歧管 一根歧管接二次閥
所以你要測試o2 應該是要遮住B點
幹 A點
目的是不要讓二次進氣的新鮮空氣
去干擾排氣管上的O2感知器
懂了 感謝回復~~
13
Re: [閒聊] 路上的JET POWER都去哪了?2011年Jet power車主路過, 現在滿街幾乎都Jet SL在跑看得實在有點感慨啊, 身旁JP車友越來越少,原因跟版友提到的差不多, 當年車上的西門子ECU,將電腦與節流閥綁在一起, 壞電腦得連節流閥一起跟著換,一顆原廠報價至少12
[問題] MT09 含氧感知器疑問各位晚安 小弟最近牽了一台2016的MT09 牽回來才發現排氣管上沒有裝含氧感知器(淘寶管)11
[問題] 刷過ECU的車 原廠是用什麼方法判別?如題 偉哉台灣環保法規 讓台灣公司貨經常面臨馬力閹割的窘境 所以就有商家提供刷原廠ECU改回歐規map的服務 但通常這個做法會導致公司車破保6
[問題] Mazda Tribute含氧感知器疑似故障請益先上圖 [img][/img] (引擎發動15分鐘後上國道,進入巡航速度) 車型是2005年的Mazda Tribute 2.3 4WD 里程數26萬,24萬時有拆下O2 Sensor清潔,引擎燈未亮3
[問題] 缸頭呼吸管末端結構?請問版友: 車輛缸頭呼吸設計,沒誤會的話 缸頭通往空濾,透明管子集油,右邊三角塊內部是過濾海綿 我那根油管接頭斷很久了,所以長期以來沒接油管2
Re: [問題] 外匯車商怎麼辦到的!現在外匯車商怎麼辦到的我是不了解,不過以前在小弟在業界倒是聽過一些還蠻誇張的故 事... 基本上水貨車都是採逐車驗,在以前(現在不清楚)逐車驗代表車子可以在修改下通過就 可以過關,但是每一台車子都需要驗,所以只適合小量進口的水貨車 一般驗車的改法,早期就是改變車輛的進氣與排氣,讓引擎在還能運轉下,運轉的效率數2
Re: [問題] 06Fighter發不動求救後來確認不是CDI問題 化油器拆下來洗一洗 看起來沒啥異狀 油嘴也沒塞住 噴了一整罐泡沫清積碳 量缸壓10 加機油到燃燒室後有12 後來莫名奇妙就開始可以慢慢發動了1
[問題] Super four 發動後熄火(汽油旋塞問題?)問題: 發動後不補油門就會直接熄火 將化油器清洗過 檢查過點火 還是一樣 故懷疑是否為供油問題 試著突然無意間發現- 我改ECU的出發點跟你完全相反,原廠ECU在高轉、油門大開度,供油挺濃的。 另一方面是點火提前也會退,所以高轉出力也受限。 所以目標是更稀薄燃燒同時高轉不退點火。 但若是為了改善稀薄燃燒,建議先掛廣域空燃比表,先搞清楚原廠究竟多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