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四層公寓 Walk Up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故事圍繞在一棟公寓,四間住戶,一場夢境。一位導演,幾名女子。一開始是導演帶著自己女兒來找一位室內設計師,看起來似好久不見,女兒想學室內設計,所以帶她來拜師,在一張桌子上,左側是室內設計師aka公寓房東,右側是導演與女兒,三人對談中時有時無的停頓與凝滯,塑造出的不自然感很自然,每個人各有各的欲言又止,那些客套寒暄問候,都藏著不同的念頭。
對洪常秀的電影不是很熟,但前一部看的正好也是權海虓擔綱主演的《那天以後》,該部電影中他詮釋一名小有名氣的出版社社長,這次則是電影導演。同樣是充滿才情的男性,劇情脈絡也圍繞著幾個不同的女性轉,但電影最富興味的是角色之間的對話,以及打破線性的敘事手法。
非線性敘事開展的夢境故事
《四層公寓》裡,每一層都正發生著不同的故事。電影用一種如夢似幻、分不清是現實故事還是想像畫面的剪接敘事,讓觀眾一同陷入迷霧之中,剪接的點十分巧妙,幾乎不著痕跡的轉場,尤其是最後一段透過進入車裡、再從車裡下來的橋段,完美銜接回故事一開始分歧的節點。
設計師房東,是帶動整個故事流動的主要人物,畫面隨著她拾級而上,由她口述介紹每層樓的住戶樣貌,從一二樓的餐廳私廚、三樓情侶的套房,到住著畫家的頂樓。最後到頂樓時,她與導演的一席談話,誠摯地表示如果導演來住這裡,她甚至可以不收他房租,這成為後續故事開展的開關 — — 住在這棟公寓裡,會有什麼樣的發生?
另外,在女兒與設計師房東的對話中也埋下了伏筆:什麼才叫做最真實的「自己」?是在家人面前那個膽小、較女性化感覺的導演;還是在工作領域才華洋溢、感覺無所畏懼、充滿自信的他?
在第二段故事中,導演與設計師房東到了二樓餐廳吃飯(有別於第一段是在一樓的餐廳),在與女廚師以及設計師房東的三人對話中,言及導演嚮往在國外定居、靈感滿溢的生活狀態,以及對於自己無法真正回家 — — 與家人格格不入的矛盾感。在他拍出一部部好
電影的檯面下,其實仍滿載現實與理想的角力。
到了三樓,導演與另一半居住在兩人公寓,因健康微恙中止了拍電影,整天在家,過著吃素養生的生活,儘管出現到國外參展的邀請,他仍礙於自尊與個人理念而裹足不前。對照房屋處處漏水卻未能修繕,就像是從裂縫中滲透而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窘境。當女友出門久未歸,他躺在床上邊睡邊等待的同時,出現畫外音的兩人對話,更深刻模糊了夢境與現實的疆界,如果躺在床上的是自己,那畫面以外與女友對話的那個又是誰?
最後在頂樓的生活,導演與不動產公司的女業務交往,在寬敞的頂樓,兩人吃起了燒肉,女生央求再聽一遍他曾說過看見耶穌的神蹟體驗,他繪聲繪影地重新講述了一遍耶穌告訴他:「你會在濟洲島拍十二部片。」所以他現在只要籌劃搬去濟州島,一切就沒問題了。(這段同時令人聯想起第一段設計師房東介紹想搬去濟州島的頂樓房客、以及與女廚師聊天提到關於宗教的存在性。)
有趣的是,這一段和上一段,都同樣安插設計師房東前來敲門,以不小心拆了他的信的藉口,來找導演,而兩次導演都提出要求房東處理的問題(三樓漏水、頂樓浴室排水堵塞),這兩個小地方環環相扣,更加深了這四場故事的共時性。
最後,住頂樓的導演跟女房仲下樓要出門兜風,導演隻身站在一樓屋外抽菸等待著,這時一樓餐廳的男服務生開著導演的車出現,下車寒暄了一番,稱讚著他這部中古車保養得很好,也很好開,後來導演上車,下車。下車後,接回第一段女兒跟設計師房東說要下樓去便利商店買酒回來,對白馬上切換到最一開始女兒和設計師在等待暫時外出的導演該段主線,無縫接軌。
黑白的畫面襯托富有色彩的畫面與對白
個人最喜歡則是第二段導演、設計師房東、女廚師對話的場景。女廚師不斷表明自己是導演的電影粉絲,不只一次重複提到「你真的拍得很好」,導演也不只一次詢問「你喜歡我拍的電影哪個部分」,加上好幾次的乾杯與倒酒以及重複性的對白,營造出一種生硬感,連觀眾都不禁侷促難耐。但當設計師房東離開畫面去拿威士忌,安排導演問了一句「你害怕嗎?」最後兩人凝視對方靜默的片刻,將疏離與親暱的矛盾糾結張力拉到最高。那一刻兩個人在想些什麼?留給觀眾自行想像。
導演演繹了四層公寓中不同版本的自己,卻在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裡,映照出相同的命題,關於內在的恐懼與外顯的無畏;關於現實和理想之間徒勞無功的拉扯;那些夢境角色之間表現出的尷尬與突兀,或許就是男主角內心的矛盾展現。
如果沒有看過洪常秀導演的作品,或者平常較少看這類型電影的話,大概會覺得有點難進入劇情,想要看的話,最好就趁上映期間到電影院觀賞,才能確保在不會分心的兩小時內,好好感受它帶來的體驗。
--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
有洪給推
推。
36
Re: [討論] 劇情亂到觀眾看不懂 不就導演爛嗎?幫原PO進一步闡釋 「看不懂」vs「劇情亂」的關係,這與導演的敘事能力有直接關連。 分鏡與剪輯,展現的是一個導演「敘事」能力 同樣讓人「看不懂」的電影 我們找一個高手來說明就可以了24
Re: [討論] 都怪編劇就飽了?台灣的片 是由上往下的腐朽,再由下往上的矯情 故事大綱基本不會錯 而且多半都有吸引人的要素 只是在各方面都出現了問題34
[討論] 同學麥娜絲 觀後感?(有雷)今天是金馬影展開幕片 一共放了三場同學麥娜絲 我是其中一場的觀眾 看完想碰碰運氣 問問看有看過的人的評價和感想18
[普雷]《天能》讓觀眾搞懂劇情是導演的責任網頁版文章: 《天能》Tenet 讓觀眾搞懂劇情是導演的責任 有一種電影,縱使看不懂,會想辦法讓自己看懂;另一種則是看不懂,但會認為是電影本20
[好雷] 明天過後:恰到好處的優質災難片圖文網誌: 【The Day After Tomorrow】:恰到好處的優質災難片 上映時間:2004/05/28 導演: Roland Emmerich 觀看時間:2022/02/20 那天在寫【月球殞落】影評找導演資料時,看到了導演2004的作品, 【明天15
[閒聊] 今敏系列 01 導演今敏 01 導演 今敏以漫畫家出道,因緣際會開始在大友克洋的動畫團隊裡各個不同的位置工作, 但他的能力出眾,很快便受到知名製作人Mad House的丸山正雄提拔,於1997年推 出他的第一部長篇動畫作品: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不似當時已名滿世界的大友克洋、押井守根與宮崎駿那種大場面、探討哲學與描述1
[好雷] 午後七點零七分(1967)如果要選出史上最佳殺手電影,尚皮耶梅爾維爾的《午後七點零七分》(Le Samouraï)絕對是許多影癡會提及的作品,其風格化又簡潔疏離的調性,堪為殺手電影典範。 故事描繪了傑夫(亞蘭德倫飾)受僱執行謀殺任務,而被一位鋼琴演奏師撞見,後續警方也開始了調查行動。亞蘭德倫在電影中完美的詮釋了孤獨、冷靜又機警的殺手,而在其冷酷的表面下亦有著「情」。電影中的殺手形象影響了後世許多導演與其作品,包括吳宇森《英雄本色》及盧貝松《終極追殺令》的主角,都有著傑夫的影子。 《午後七點零七分》無論在構圖、音樂甚至敘事上都極為簡潔,對白亦是,影片一開始,導演即選擇以畫面說故事:長約二十分鐘無對白,觀眾卻依然得以邊觀看邊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雖然簡潔,電影中在敘事的鋪陳與氣氛的營造上仍非常細膩,如審訊嫌犯、地鐵跟踪等經典的橋段,看得讓人緊張不已。電影的配樂冷而淒美,呼應了殺手的孤寂,獨特的風格,讓全片散發著冷冽的詩意。 本片動作場面不多,但都快、狠、準,相當俐落,梅爾維爾的導演功力可見一斑。又角色間互動的張力,與巧妙的剪接(如籠中鳥與角色的切換),以及意在言外的結局,皆說明了本片的經典與獨特。 看完《午後七點零七分》,你很難忘卻亞蘭德倫的殺手形象,電影中的孤寂感。而梅爾維爾以極簡的方式說了一個好故事,同時又兼顧娛樂性,大師功力,令人神往。2
[好雷] 佈局 不專業心得這是一部來自西班牙導演奧瑞歐‧保羅的電影,早在觀賞之前就已經耳聞這是一部燒腦神作 我先承認我是一個看電影途中會一直猜測劇情走向的人,但是這部電影真的峰迴路轉太多次 就算中途之間有好幾次感受到哪邊是不合理的,隨著劇情漸漸發展,也會被電影內的各種翻 案和謊言給麻痺了 因為感受到太多次的轉折,即使是很敏感的神經或是很精準的雷達感覺也都疲乏了1
[普雷] 《她房間裡的雲》,好看卻不好懂。部落格版: 在參與本屆國際新導演競賽之前,早在月初《她房間裡的雲》就已獲得鹿特丹影展最高榮 譽金虎獎,當時評審幾乎一致性的將此獎頒予《她房間裡的雲》,一句「其新穎的個人風 格語法充分探索了電影的魅力」成了關鍵之一。而在台北電影節的介紹詞裡同樣提及了導 演鄭陸心源的敘事手法、影像呈現之特別,「在線性的敘事上雜揉回憶及幻想,營造出時- 雷文防雷資訊頁 上禮拜六看完院線,發現比較多是已經是濱口龍介熟悉的元素,並不想再贅述。 但因為最近這部片同溫層反應蠻熱烈,還是決定整理一下思緒,並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 這部片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