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從香港電影看近代廣東台灣文化的深度
國慶長假,我稍微研究了一下香港60-90年代電影流變
才發現,北京上海江浙給了香港電影營養,台灣廣東對香港電影只貢獻了勞力和市場
香港電影在六七十年代還是國語電影的天下,一方面民營電影公司大部分來自於江浙滬遷移來的資金和人才,
二來大陸共產黨直接經營的左派電影公司才是市場主流,稍微知道香港電影古早歷史的人都知道鳳凰長城等
公司的中堅作用
邵氏時代,香港電影還深受大陸電影和在港左翼電影人風潮影響,邵氏的梁祝在台灣掀起狂潮,就是受大陸電影天仙配的影響,
而香港電影新武俠運動的起源,也來自於左派電影公司所拍攝的《雲海玉弓緣》
邵氏的中堅導演們 ,也都來自於北京上海或者江浙,大名鼎鼎的如張徹 李翰祥 胡金銓等,
文革後,受國内政治形勢影響,左派電影公司經營混亂,才迎來邵氏等民間公司的時代,有了張李胡的發揮,楚原的新72傢房客,給地位低下的粵語片帶來了復興的第一個小契機,但這部電影卻是仿製自廣東珠江電影厰的原作
廣東人才和粵語片徹底的興起,有四個楔子,李小龍(早逝,拍的是國語片),許冠文喜劇時代,新藝城,新浪潮電影勢力崛起
後三者徹底點燃本土香港年輕人的文化本土意識
新浪潮其實也並沒有徹底擺脫左派電影公司的影響,許鞍華 関錦鵬,一脈就挖掘調教培養了劉德華 張曼玉
還是杜琪峰 王家衛電影資金的最早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也是左翼電影公司和大陸的良好關係,為香港電影挖掘了李連傑這個功夫皇帝
香港電影的最大的金字招牌,成龍,也是北京人南下的結果,七小福師傅于佔元,袁家班都是北京人。包括前面説的胡金銓 李翰祥都是北京人
任達華和成龍,祖籍地都離我故鄉不過十幾二十公里,我有到處給人說嗎。哈哈
粵語電影輝煌了20年不到就走到死路,是廣東文化不夠底蘊的結果,北京江浙滬的文化底蘊由左派電影銀都機構艱難維持,這幾年,還貢獻了投名狀 黃金時代 老港正傳 一代宗師
廣東流行文化的代表許氏兄弟,黃百鳴,王晶,説到底還是小品化,淺薄,只會段子飽和攻擊,最終也死的快
至於台灣對香港電影的貢獻,就更有意思了,除了提供資金,就是提供失意者去台灣避風頭,李翰祥 胡金銓 張徹都是低谷期去台灣舔舐傷口。
李翰祥還在台灣被當局玩了個養套殺,差點命都丟掉。在文化和人才上,對香港電影沒啥貢獻。因爲自己文化也不行
台灣當局因爲梁家輝跟隨李翰祥在大陸拍攝《圓明園》,將其封殺,年紀輕輕拿了金像獎,被電影界封殺,只好去擺地攤,對香港電影戕害不小
1980年代以後大陸文化也對香港電影有正面作用,張藝謀的《紅高粱》,和平的《雙旗鎮刀客》西北大漠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引來《東邪西毒》《大話西游》《新龍門客棧》。
大陸的胡偉立,八十年代到香港,成爲香港作曲界的半壁江山,醉拳II,周星馳的《唐伯虎》《007》,李連傑的《太極宗師》梁家輝《水滸傳》,都是香港電影最不可忘記的曲子
而且還以二胡為底的清新脫俗的編曲作曲《來生緣》,直接幫屢闖歌壇盡皆失敗的劉德華站穩脚跟
台灣對香港有何深層次正面影響?有請趙雅芝 劉松仁 拍肥皂劇,請郭富城拍廣告,也是LOSER準備反撲而已
一説香港電影衰亡,最陳詞濫調的説法就是受了大陸影響,笑,從一個文化觀察家的角度來看,香港電影,一直沒脫離大陸文化影響才走到今天,享有過輝煌,
21世紀之後,張柏芝之流拍的那些選擇恐懼症,河東獅吼,恐婚,肥胖都市人的淺薄煩惱,沒了武俠,家庭喜劇,兄弟情,香港電影失去文化母體滋養,貧瘠的鋼筋水泥上無病呻吟,才是她死亡的本因
不是大陸影響少了,是農業社會精英文化遠去,一個孤零零的商業城市本土文化自我造血能力枯竭的結果。
謝謝指教。
香港電影的消亡恰是題材脫離母體的結果,
--
你的這篇分析是表達香港和台灣的電影文化是受中國
江浙滬和北京那幫的左派文化影響甚深,推崇中國的
左派文化底蘊才能拍出有文化和深度的電影,如果今
天你們投資台灣電影產業會拍台灣民族覺醒相關的電
影嗎?我想會有很多抗日的電影,那會拍抗中保台的
電影嗎?因為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女士文告全國人民
要「抗中保台」
推 早期香港就連唱片工業都以中文歌曲為大宗 粵語
歌曲難登大雅之堂 是許冠傑帶起了粵語歌曲風潮 媒
體稱為初代歌神 後再將許冠文等兄弟帶進演藝界 間
接影響了粵語電影普及化
原來你們中國人這樣看香港與台灣啊
匪慶,人類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既然都到香港發展了,和母國有何關係? 沾光?
以前的相關節目只說是民國上海電影產業移轉去港 提
江浙是當下江浙強勢造成的對歷史記憶的想當然爾重塑
嗎
到底是想講廣東福建還是廣東台灣
從扭曲事實到造神的地步,厲害
沒有台灣市場香港電影資金哪裡來?沒有經濟觀念還敢
講這麼多廢話!
你以為香港彈丸之地養得起那麼多大明星?
看河南id大概就知道要講啥東西了
亂七八糟分類,廣東台灣?中國東突厥斯坦、俄國中國?
還以為1樓要說什麼咧
廣東是中國廣東還是香港?
我看懂了 你的廣東有時包含香港 有時不包含香港……
你不如說香港電影就是內地電影比較快,反正只貢獻人
力,養分都是內地給的
論美國都是歐洲文化。 光「祖籍」兩個字就是意識形
香港電影的沒落,其實跟中國或台灣都沒直接關係
純粹是被視覺和內涵都遠超華人電影的好萊塢電影擊敗
香港早期市場以動作和喜劇片娛樂性為主流。
中國都愛國片是要比較什麼,太寫實的劇本根本不讓
拍。
看到你是廣東文化底蘊不夠就可以噓了
中國古詩不少都是粵語念的 也是最接近古語的文化
最好笑的是標題有福建 內文就完全沒福建的事
寫什麼還可以寫這麼長
動不動就辱華的國家 也好意思跟人討論電影
這是新的認知作戰嗎??
不過阿共的確提供香港不少90年代喜劇的養份
乖乖在牆內看獻禮片 別到處丟你們國家的臉
58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根據王晶在訪談節目中的觀點 輝煌一時的香港電影下坡路,是從濟公和大話西遊的慘敗開始 臺灣投資商對香港電影失去了絕對信心,希望給香港電影蓋上1750萬港幣的購買上限 雙方都不滿意,談崩了以後,臺灣轉而放開了美國電影的進口配額,從一部八個拷貝上升到了100個 直接斷了香港電影的後路45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記得多年前曾經參加了<<甜蜜蜜>>在台灣好像院線重播的電影會吧。 導演陳可辛還有來講談 當時他就說,獲得各界高度讚賞的<<投名狀>>,其實是賠錢的。 賠錢原因就是因為,高估了台灣的票房。 他說,香港700萬人口,台灣2000餘萬。31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升 : 直接斷了香港電影的後路 : 裡面王晶又沒提到大話西遊 標題寫得好像是一部濟公害的24
[爆卦] 香港電影+影星未來可能不會參加金馬獎第59屆金馬獎將於11月19日舉行。 但「香港影業協會」-- 以香港電影製片商、發行商為主體 也是中國官方唯一認證:香港電影作品發證機構 寄給會員的信件,提到金馬獎舉行在即,呼籲會員13
[問片] 一部香港電影大喊阿基拉如標題很久以前在第四台看過,一部香港電影突然大喊阿基拉,小時候沒看過阿基拉所 以覺得很錯愕但也只對這幕有印象,完全忘了這部片的劇情,背景好像很黑,旁邊物品有 火在燒,演員突然大喊阿基拉,不知道有人有印象相關的電影嗎? --8
[問卦] 有沒有以前香港電影裡的經典台詞香港電影,又稱港產片、港片,始於20世紀初期,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全盛時期年產量 超過三百部,為香港贏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此外,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 一大盛事。 小弟只有想到 1.開個六給他讓他贏莊家一百塊X
Re: [問卦]除了曾經的香港 其它小國電影都不紅到全球什麼叫連臺灣都做不到 臺灣那個爛樣子還好意思去跟香港比? 香港一堆影視大咖 李小龍成龍 五福星 周星馳 梁家輝 梁朝偉 李修賢 李子雄 臺灣有一個大咖嗎 說的出一個名字嗎? 八九十年代華人地區都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2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投名狀在大陸院線上映了。 但觀眾對港片的欣賞習慣是固定的,被徐克的武俠重新定義過的 把投名狀當武俠片看是個誤會,其實是個戰爭片,所以接受起來有問題 陳可辛的投名狀現在口碑是逐步逆轉的 投名狀作為新港片早了五六年,陳可辛也是文藝片導演,從來不是純粹商業導演1
Re: [問卦] 為什麼香港電影會開始沒落?或者你比較少聽到一個說法,那就是周星馳電影已經是香港電影的末期。 臺灣最流行的是周星馳電影,會覺得當時的香港電影很繁榮,不過真的要 算的話,其實那個時代也就是九十年代,香港能賣的電影,就真的主要是 周星馳電影而已。當然那時代還有黃飛鴻之類,可是相比起八十年代的百 花齊放,數量和種類都是日漸減少的,即使是周星馳電影,去到九七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