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在屈辱過後仍得面對戰爭也太虧了吧
其實討論綏靖政策,要從更大的脈絡下-二戰前英國外交政策討論。
但是坦白說,我雖然很愛英國外交策略,但是戰間期的英國外交策略是非常混亂而衝突的,從其實際決策可以發現許多的問題。
那麼混亂的核心為何?
在整個 20 世紀上半葉,英國的決策都是基於軟弱假設。乍一看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當時英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但正是其存在讓英國人感到脆弱。他們無法調和保衛英國及其在中東和亞洲(更不用說非洲和澳大利亞)領土的需要。(Niall Ferguson,2016)
不像現在的美國,20世紀的世界警察並不是那麼的突出強大,或許當整個帝國整合起來時可讓世界震撼,但是大多數的時候帝國反而在為其廣大的疆域分散兵力(某種意義上有
40K人類帝國的感覺)。
而一直維繫其存在的,是強大的皇家海軍,但是在其上則是英國的外交策略。
大英的地面部隊實在是常常無能為力。
早在1921年Field Marshall Sir Henry Wilson就說道:「我們的小軍隊太分散了……在
任何一個戰區我們都不夠強大——在愛爾蘭、英格蘭或 在萊茵河、君士坦丁堡、巴圖姆
、埃及、巴勒斯坦、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和印度。」
「我們對歐洲的干預承諾越大,我們保護帝國及其交通的能力就越小。」(英國參謀長委員會,1936)
Leslie Hore-Belisha(1937~1940年英國戰爭部長): 「歐陸放最後」(to put the
continental commitment last)。
30年代,局勢越來越惡化。不只陸軍,皇家海軍都開始無法兼顧帝國各處。特別是日本在遠東的崛起,英國海軍部在1931年就開始認識到英國的遠東運輸線在日本的攻擊下是相當脆弱的。
所以討論緩靖主義時,必須建構於此脈絡下進行,當然,爭取時間準備英國的再武裝跟改善經濟(近20年來多數學者的看法)跟以協助德國經濟復甦以減少其對外擴張的傾向(更常見及老派的說法,某種意義上跟近年來德國對俄羅斯政策很類似)。我認為都是導致緩靖主義的因素,而非單一要素構成。
https://imgur.com/QBH618M
英國從1936年漸漸拉升再武裝軍費占比。(Niall Ferguson,2016)。
此外1939年英國還透過降息改善其經濟狀況。
更糟糕的是,英國對於其威攝政策,或者說外交制衡政策的估算錯誤。
從形勢更簡單的遠東看起,遠東政策在一戰後迎來劇烈轉變。
「哪個國家(或多個國家)將成為未來的敵人,而這些問題構成了皇家海軍內部正式和非正式討論的基礎。
而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可能的敵人。
自 1916 年以來,他們廣為人知的目標就是製造一支能夠成功挑戰皇家海軍傳統的海上霸權。隨著前英國海軍霸權的挑戰者德國被擊敗
在戰爭中,皇家海軍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艦隊,但美國和日本都有海軍建設威脅要超越皇家海軍的計劃;這個問題的困境在於是否擁有美國作為盟友或續約英日同盟疏遠美國。但實際上,英國無法承受另一場海軍競賽或與美國的戰爭。」(2004 A. Field)
英國放棄英日同盟,轉而跟美國站在同一側。
英日同盟雖為因應日俄戰爭制衡俄國孕育而生,但是後來反而轉型成英國牽制美國的手段,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代表英國承認美國是與其平起平坐(英國放棄two-power
standard),且是對其帝國命脈威脅相對小的存在。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認為,如果要在與日本結盟或與美國達成協議之間做出選擇,讓美國成為盟友對英國更有利。不僅可以避免與美國和自治領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而且與美國結盟或達成協議有助於將其帶回國際外交領域,並擺脫其日益增長的孤立主義政策」(2004 A. Field)
二戰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只是英國畢竟沒有後見之明……。
好了,跟美國人合作,跟日本人做對,要專心對付日本人了對吧!
錯!
「日本似乎更有可能與美國作戰,而強大的英國艦隊會充當中間調解人,所以不需要針對日本人。事實上,日本與英國開戰的可能性被視為如此遙遠,以至於勞合·喬治 (Lloyd
George) 在致1921 年 6 月 20 日的帝國會議表明他相信日本不會放棄其傳統政策派出艦隊遠離安全的本土水域數千英里與敵人交戰戰鬥艦隊。」(2004 A. Field)
這邊插一個小故事
平賀讓在大正十三年完成妙高級的設計後被海軍送到歐洲旅遊,他順道前往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拜訪英國有名的造船巨擘,也是他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的學長戴恩考特(Sir
Eustace Tennyson-d'Eyncourt,aka德諜恩考特,胡德號的設計者),並且按照禮儀事先約好這次的拜訪,但是戴恩考特當天見面時卻突然跟他表示有事無法招待,請平賀在他家裡等他幾個小時。
平賀心想豈有事先約定見面時間卻要客人平白等待幾小時的道理,但也答應他的請求。
戴恩考特表示這兩個小時中沒有什麼能招待的,很抱歉,然後就出門了,在他離去之後,平賀吃驚的發現桌子上放置了當時世界最新銳戰艦納爾遜級的設計圖,一旁還有描圖紙以及鉛筆,才驚覺原來戴恩考特是要偷偷把圖紙送給他,於是便滿懷感激的將設計圖抄下。後來戴恩考特回到家裡,平賀已把抄下的圖紙收進皮箱,戴恩考特也對桌上的設計圖視若無睹,當作沒有提到此事。這張圖紙後來被保存在東京帝大船舶工學系的製圖室中。平賀讓對同行的助理說:「戴恩考特實在是了不起的人物,而指示他這樣做的大英帝國,更是值得敬畏的國家,日後他們有什麼要求,也理當協助。」(阿川弘之)
這是個故事,無從考據其真實。但是我從不懷疑英國人捅刀盟友的能力。此外傳聞連傳奇戰艦G3.L3等的圖紙都給出去了。
此外二戰時美國一堆英國特工(笑)。
而英國海軍的注意力要一直到30年代才從遠東,漸漸擺到地中海,最後才回到本土,如前述的政策提及的。
來到歐陸對德政策這邊,單看英德海軍協定就知道爛透了,不是緩靖而以跟本是扶持德國。
法國知道後整個暴怒。
「該協議的締結,在法國人眼中相當於純粹的背叛和對於法國在 1922-34 年期間從英國手上獲得海軍獨立的努力的破壞。」(1956, D. C. Watt)
補充知識:可以簡單這樣理解……法國在一戰後放棄綠水學派-及其代表的對於英國海軍
的爭鋒相對,轉而當作英國海軍在歐陸的看門狗(因為英國海軍重點放在東亞和地中海),現在英國卻肆意放手增加其壓力(原本只要看好義大利就行,所以法國海軍一直以來強度都是略強於義大利),不爽到爆炸。
儘管嘴上說沒有,但是英德海軍協定從實際層面協助了德國海軍的再武裝,讓法國海軍落入同時對抗義德兩國海軍的局面。
至於英國人想啥?或者說英國海軍部想啥?
「德國海軍沒有能力,就算給他們35%的限額也不見得有能力造到。」(1956, D. C.
Watt)
德國海軍很菜這個想法處處可於英國海軍部裡可見
以前曾撰文#1R6AzYON (Warfare)
1937年7月時菲力普斯Catptain Phillips曾對法德義的新造艦進行噸位評估,他的計算結果是這三國都超標3000噸左右。接著古道爾在8月5號對菲力普斯的計算做出了回應與解釋:「3%到5%的設計噸位計算落差是可以接受的,對別對於外國的海軍建造部門來說,他們技術不到家,無法像我們英國海軍對設計噸位做出太精確的計算」。
技術不好的歐陸同行把3萬6千噸的船算成3萬5千噸對於他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https://imgur.com/TQnE27Y
1942年DNC得知俾斯麥的詳細數據,查特菲爾德表示吃驚之際,古道爾還努力論證,俾斯麥就只是一戰巴登升級版,先進的KGV可以一戰。
https://imgur.com/WZLhEKl
簡單結論:
英國很晚才把重心目光放在歐陸本土,這跟皇家海軍的目光是一致的,畢竟英國外交政策基本上就是基於海軍策略。其外交策略又常常連A制B,導致時不時又戳一下盟友。
另外英國人表面上很愛吹捧對手,這個特色有延續給後來美國。但是骨子裡又很驕傲,常常看不起對手,相較之下後繼者美國就有改善這個問題。
https://imgur.com/PXJMucE
https://imgur.com/Vsqfnff
https://imgur.com/aqvkrqy
https://imgur.com/HMD1Sen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看的戰間期英國外交策略的故事(含海軍策略)。
比方
「英國財政大臣內維爾·張伯倫(沒錯,就是後來的首相張伯倫,aka綏靖的主導人)認
為英國無法同時準備對德和對日作戰,並建議他的同事們集中精力保衛不列顛群島。 在他看來,透過“建立一支有效的空軍”可在可能的敵人形成威攝。為了防止這種威懾失敗
,他建議完善英國的防空裝備,以及“將陸軍轉變為一支裝備有效的部隊,能夠與盟國一起行動,控制低地國家,從而確保必要的縱深,以在空中防禦這個國家。為這些建議提供資金,他認為有必要削減海軍的開支,因為海軍的計劃主要針對遠東戰爭。」(2000,
Christopher M. Bell)
是不是有種覺得,诶??張伯倫??的感覺
太多了說不完,先分享這些
英國戰前的外交策略決不是緩靖的問題而已...
--
12/28 09:02
認真文推
有附來源很棒
水戰很強 陸戰不行 喜歡戳盟友 政策矛盾
怎麼聽起來像東吳(?)
東吳綜合國力沒那麼強 英國是常備陸軍不夠強,起碼對於其整體領土的規模而言 但是整個大英動起來,對於單一戰場來說還是很驚人的,只是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準備
推
歷史的策略反而變成包袱
日不落帝國聽起來很強大 但是在遇到其他強權挑戰時
往往就會顯得力不從心
假設的對手太多了 擔心主要敵人日義德的同時又要擔心美國或法國等盟友太強 而且跟美國站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美國太強太難搞了...倒是讓英國早早認清打不贏就加入。 反倒是加拿大一直喊話要打美國,只是英國瘋狂拒絕。 這種多頭馬車的問題也是大英帝國很大的問題,但是這個篇幅太大了。 澳洲:日本是威脅! 加拿大:美國是威脅! 英國本土:德國是威脅! 北非:義大利是威脅!
尤其在那個年代更是如此
把所有的強國都設定為假想敵太難實行,就連現今的美國
都不可能完美做到
所以美國很聰明 放棄面 只要點什麼
只要海外軍事據點,反正還有其它手段得到當地資源
好文必推
推查證,一堆咖只會套邱吉爾的話嘴砲
其實單討論邱吉爾的話就能出一本書 反正他說的話千萬不能照單全收,很多都是策略、政策性的發言...有隱藏目的的
對於那些在大英帝國殖民底下受壓迫的人們來說 是明明沒有
做什麼事情 就被迫接受戰爭與屈辱 然後對方還說是帶來了
文明的薰陶。
失敗版的美國
美國從其身上學了很多,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超級巨人來形容更恰當
看來總結就是 英國彼時的外交體系無法維繫那麼龐大的帝
國及世界最強國的全面投射
日本崛起前,遠東沒威脅,這點真的差很多,不要說日本對軸心國沒貢獻了! 阿不過日本能崛起也是英國自己養的 嘻嘻
推認真分析
看起來英國就是從一而終,誰強我就戳誰
是說英國跟其殖民地要是真的和美國打起來,英國應該會被
美國的工業能力海死,變成另外一個戰敗日本帝國
基本上美英交戰的假設都是以20年代為討論背景 我以前寫過關於這件事的文章
#1Sjk2h2C (Warfare)簡單來說 美國自己認為可以拿下加拿大,然後被英國海上封鎖,最後雙方耗不下去簽和平協議。 英國認為加拿大可以維持陸上稍微劣勢退守,然後海上封鎖美國,最後雙方都不想耗下去就白和平。 加拿大認為自己可以帶頭衝鋒,先奪下美國北側幾個州,然後據守到大英帝國動員起來再火燒白宮一次,YA!
好文推
就跟中共是美國養大的一樣啊 果然是同文同種的ww
偷偷送設計圖蠻好笑的XD
英國最後認清美國已經太大 就保持對美友好策略也沒錯
其實我看過一種說法,英國扶持德國是因為希望結合德國海軍、法國,之後回頭拉回日本海軍,再搞美國包圍網 但是沒有看過正式文獻這樣說就不在文章內提這個。
推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日本的鳳翔也是從英國ㄎㄧㄤ來設計
圖搶先造出來的
優文
優文 推
氫彈傳說法國也是偷偷受到英國指點才搞出來的
另外是說,雖然大英帝國最後還是沒落了,但歐洲最失敗的
不會是他,德國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才是最失敗的
從結果論來說超成功阿,認清事實轉變風向的速度超快,把自己綁上美國的戰車 雖然自己的衰落有美國推一把,但是失去皇冠上的大英(印度)本來就很難繼續維繫如此帝國。 除非大英能真正的併吞統合各殖民地,才可能真的不衰落,但是這干五可寧?能維繫現在的大英國協就很不容易,也比其他殖民帝國好很多了。
※ 編輯: wl00669773 (220.142.31.129 臺灣), 12/28/2022 09:41:56張伯倫就,「這是我們這時代的核平」一句話可以黑一輩子
後面的平反也只能讓他沒那麼黑
更大的疆域代表更多的敵人
推考究
我記得英國傳統好像是首相兼領財政大臣
Neville Chamberlain 財政大臣(1931~1937) 首相(1937~1940) 財政大臣地位是很大沒錯,畢竟管錢的。
在戰史界,張伯倫的評價是偏向積極面的,責怪他的人
不多,沒有張伯倫的戰前投資,邱吉爾根本不可能在上任
後完成備戰,很對戰時科技,比如噴火式、雷達都是
張伯倫時期打下基礎
早期罵緩靖的多(其實台灣很多史觀都是3.40年前的研究塑造的),近20年史學家為緩靖說話的多。
推推
真正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是張伯倫的前任:斯坦利鮑德溫
原來是真島 balance balance
但聽過鮑德溫的名字的人實在太少,張伯倫超衰
其實問題更大的是在外交部、海軍部、財政部等重要單位 核心問題決不是單只有首相的問題
專業推
公平來說,張伯倫做到了和平時所能做到的最好戰備任務
看文章中佔比圖就知道英國有在張伯倫時期重啟再武裝,不過張伯倫上台的首要任務其實是經濟狀況的重整 像是1939年英國降息就有達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當時英國的民情,張伯倫要是敢明火執仗的和納粹對幹
他就第一個被英國內部轟下台
從戰史來看的話,邱吉爾兩次大戰捅的簍子多了去了XD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XD
推
邱吉爾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民族帝國主義份子。和澤倫斯基
類似,澤倫斯基沒有烏俄戰爭的話,就是個戲子笑話。
沒有二戰的話,邱吉爾會被視為恐怖分子
只能說,時勢造英雄
英國這戳仔 笑死
邱:我們要在巴爾幹半島給德國後院放火!為此我們要停下形
勢大好的北非攻勢把軍隊送過去! 兩個月後:兩邊都爆炸
過去的英國就是現在的美國
英國自古以來就愛各地搞事 自己隔岸觀火獲取利益
只是在二戰前搞太大 最後自己家也著火就下去了
優文
推
認知歷史科普,推個
不過英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倒是挺高的
論比率是最高的,唯一的二戰全面機械化 但是那是因為英國陸軍規模相較下較小,機械化規模上是美國最大
好認真
跟美國算是並駕齊驅
然後日本除了曾受英國大力支持以外
也曾在建築跟陸軍方面向法國學習
但是沒人會怕日本陸軍,都是怕日本海軍XD
※ 編輯: wl00669773 (220.142.31.129 臺灣), 12/28/2022 10:07:58專業推
戰前英國是工業大國,加上陸軍規模小,才能全部機械化
推 不過第一句是綏靖吧
這個詞的中文真的很難打耶!!!
日本陸軍打的是四人配把槍的中國,西方會怕才怪
日本甲種師團的火炮數量,是歐洲普通師團的1/3左右
時勢造英雄啊 他們 都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決定
推引用
日本陸軍好歹把準備不足的英美轟出整個東南亞,後期在有腦
袋清醒的上司帶領下,也能在兵力裝備全面劣勢下給美軍大麻
煩,沒那麼不堪
日本海軍是真的比陸軍強不少
推 討論歷史前理解緣由或大環境是很重要的 許多人往往
只看片段就武斷的下評語 而忽略當事者所處的窘境
坦白說,要理解英國,或者說大英戰間期的處境滿困難的, 首先是多頭馬車問題,必須知道英國不是首相一個人說了算,二來是還有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不同層面的考量 要閱讀不少文獻,才能有粗淺的理解
主要的問題還是基礎工業能力比英美弱
邱吉爾在戰時還打算登陸挪威咧,還好軍方沒聽他的
機械化程度也不高
相比起老流氓邱吉爾,美國羅斯福才真的是傳奇人物
而且日本陸軍對於輕機槍的設計理念也是很謎
一手將美國帶出經濟危機,一手扭轉孤立主義,一手造成
戰後帝國百年霸業
首相是兼任「第一財政大臣」財政大臣是第二號人物
英國的官名真的很奇葩
順帶一提,英國會丟掉馬來半島也是邱內閣不夠重視那邊害的
(雖然英國當時可能也沒餘力就是)
英國海軍的策略原本是先搞定日本,守馬來,德國5~6年後再來搞阿。 結果最後發生的狀況是德國先搞事。
在二戰期間,美國就清醒很多,在國內只有7%願意參與
歐戰的民意的前提下,美國海軍就已經與納粹海軍在
大西洋上交手,執行破交與反破交戰
英國也為此付出很多努力的 去看看Desperate Deception: British Covert Ope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39-44 本書簡介:英國政府對美國的意圖深感擔憂:這個國家對英國的支持似乎既不可預測又不可靠。為了 贏得美國的效忠,英國發起了一場規模龐大的宣傳運動和一系列情報行動。
照這個脈絡看下來,感覺如果當時德國是個正常一點的領
導,英國的邏輯好像也沒錯?
阿就滿手算計遇到肖ㄟ
問題是以德國戰後的發展脈絡 正常的領導根本上不了台
30年代才在想讓德國經濟好起來可以讓德國人正常點就太晚了,早點有這個意識或許會有所不同
※ 編輯: wl00669773 (220.142.31.129 臺灣), 12/28/2022 10:26:17德國情況更複雜了,真要探討可以追到俾斯麥主政時期......
德國人民要的不是對英法哈腰的領導人
但歐美在二戰結束前給的蘇聯讓利太多 捷克外圍跟東德全
都吐回給蘇聯 然後雅爾達上的表現嘖嘖
德國脈絡更簡單:凡爾賽合約逼過緊
如果要根治的話可能就要像7608提的,要從更早的時期開始說起。 俗話說的好,德國成也普魯士,敗也普魯士
※ 編輯: wl00669773 (220.142.31.129 臺灣), 12/28/2022 10:28:09但凡凡爾賽合約不要太過分,希特勒都不可能上台
因為同盟國也很想趕快結束戰爭 不管怎麼說都消耗太大
所以蘇聯才會想要甚麼就有甚麼
從我個人的角度,也覺得以英美的實力,對蘇聯太好了 但是這就是後見之明,沒辦法
※ 編輯: wl00669773 (220.142.31.129 臺灣), 12/28/2022 10:29:12德國人民戰間期要的也還好啦 只是大蕭條後的不正常 看
看Stresemann的外交努力也很不錯 雖然他對波蘭的敵意很
強
好文 推一個
羅加諾公約為1920s 為德國與英法外交正常化 也被接納
一直撕毀條約跟承諾的政客真的不能信 希特勒被嗆剛好而已
居然看到老牌神作YM、YPM系列,專業
大蕭條真的是一個很快且很激進的崩潰點 德國完全陷入瘋
狂 1920年代威瑪共和國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通常把威瑪形
塑失敗是個很怪的快速結論 就1929吃了個大屎 急轉彎
而且沒有大蕭條的話,英國國力也會更強,具備更好的威攝力。
希特勒只是還沒學會怎麼用歷史文件解釋
還有德共死都想拉下社民黨== 結果造成自己的死亡 當時
持反社民黨的黨主席下場是甚麼 隨便想都知道囉
領土太分散造成對手太多,就算不論更複雜的國力,英國分
散式的領土就會造成相同的國土面積卻要面對更多的敵人,
造成整體很強卻處處力不從心
所以二戰後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西德就比較關照與友善了
美國就學乖了,從來擴張領土
避免西德再出一個肖ㄟ搞事
不擴張
東吳XDD
那種毀滅程度也不會有多少瘋子 幾乎是全境都被軍隊入境
過 被轟炸過,被紅軍報復的城市可都不是一戰德國經歷可
以比的
德國現在混了不少斯拉夫血統(ry 懂得都懂
...推錯篇
威瑪….不就當時政客搞爛經濟不想賠款,然後以為希
特勒是好控制
的跳梁小丑
那是巴本跟興登堡在1933的問題 中央黨部分人跟社民黨都
不會隨便輕視希特勒的
推
蘇聯紅軍當時在德國"強了"不少德國人,導致現在都有混到
這也能說明前德國女首相那麼親俄,東德出身的
紅軍這種政治正確凌駕一切的軍隊,是軍紀最爛的一批
認真推
推
大蕭條所附帶的幾乎是不可控因素 到1932德國的失業率是
30% 不然此前1925-1929可是威瑪共和國的黃金時代
推
有許多的美國資金注入到德國去 想當然大蕭條美國出事的
時候 德國就首當其衝
推
到大蕭條前 德國的生產指數還超越戰前
推推
推優文
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造時勢啊,並不是誰都能乘上時勢
成為英雄的
邱吉爾那句話是在什麼時候說的啊?納粹開戰之後嗎
推認真優文
還附各種來源 超優質的好文 :0
專業文推
二戰剛結束時,蘇軍600萬大軍壓在中,東歐,跟他們談
判沒有讓利不可能乖乖結束對峙。
推優文
這600萬蘇軍的軍械,有8成是美國給的
爭議文章S文禁回
蘇聯本土在2戰期間,只能生產少量的發動機
推
推
有趣
英國就聯日制美然後聯德致蘇啊,雖然都失敗了
推
好文推
推
英國一直以來都是當歐陸攪屎棍,歐陸越亂他越爽,反正
戰火都在別人家,直到二戰。
歷史文推
用40k來比喻真的能懂疆域過大難以防守的感覺
邱吉爾如果在承平時期真的就是個瘋子而已XD
英國傳統國策一直都是抑制大陸國家強權形成好阻止威脅到
英倫,他們攪屎棍專業的
之前轉生希特勒那篇就已經把德國討論的差不多了,你想不
打英法那人民就是把你罷免再換一個激進派領袖
U文= =
推有脈絡
英國不想辦法把歐陸霸權打掉 威尼斯就是個前車之鑑
推
一下綏一下緩的
35
首Po如題 這是邱吉爾的名言 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上圖2
這個不太一樣 邱吉爾是得到英國王室支持的 在倫敦甚至白金漢宮都被炸成廢墟 王室成員沒有逃跑的懦夫 王太后在廢墟裡照顧人民1
清朝末期一直不想屈辱後戰爭,所以拼命跟 列強打仗然後一直被虐殺,英國可以跟德國 打平是因為那時候有美國沒參戰但是有在輸血 ,所以結論就是沒實力就不要大小聲,戰爭 最後就是比誰的拳頭大,不是比誰會喊口號。XX
我覺得重點只有一個 為何會發生戰爭?????? 單純別人看你不爽要打你 還是有些人為了個人利益或是政黨利益 刻意挑釁他國來攻打???9
剛好最近有學一些賽局理論的東西,可以來小試身手看看。 首先,簡要說明賽局理論的核心,就是「在賽局所設定的情境下,任意玩家要做出能帶來最 大效用的策略」。 接著,由於「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這句話是邱吉爾在批評張伯倫在蘇台德問題上的 作為,所以我們可以把「德國與英國在蘇台德問題的互動」作為此賽局的架構。X
問就是希特勒根本沒膽跟英國要殖民地,要的只是白和平。然後英國首相不能接受,為了 所謂尊嚴拿英國家底下去梭哈,打贏了戰爭殖民地也通通獨立了(故意亂劃定國境線讓這 些殖民地彼此打起來又是另一個故事),還欠了美國一屁股錢(美國軍援部分是借貸),屈 辱在哪?我覺得戰勝國戰後把聯合艦隊裁撤到差點打不贏阿根廷屈辱多了 --36
....希特勒只要白和平??? 你是在說哪一世界線的鬼話??? 從1936年到1939年 短短三年內 希特勒總共撕毀多少協定你有搞清楚嗎?? 1. 1936年3月 希特勒違反凡爾賽條約 命令德軍進駐萊茵河非軍事區 2. 1938年3月 希特勒又再次違反凡爾賽條約要使奧地利保持獨立的約定 強行德奧合併 3. 1939年3月 希特勒又違反之前才剛簽訂的慕尼黑協定 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X
這其實是當時英國國內的主流意見,打完一戰已經國力大傷,再打一次不管是贏還是輸 大英帝國都完了,結果也確實如此。邱吉爾戰後選舉的口號就是恢復帝國榮光,就被下 台了。所以張伯倫作爲英國首相爲英國考慮採取綏靖政策也算是無可奈何。 不過張伯倫本人非常反共,他曾說要我跟斯大林妥協我就辭職。而希特勒也整天反共, 我的奮鬥裏面也說德國的將來就是要向東發展,所以英國的外交的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要13
哪裡是主流意見 ??? 當時張伯倫內閣下台 就是因為之前輕信希特勒的承諾導致歐陸淪陷 後來邱吉爾這個戰時內閣就是英國人民爆氣後的結果 (當時邱吉爾是英國最堅定的主戰派) 你要說英國的主流意見是談和也是希特勒那些撕毀協議之前的事 在這之後英國只會死嗑到底84
其實不用看到二戰那麼遠啦 看今年的烏俄戰爭就知道啦 烏東兩省扣掉真正的烏奸 躺平的投降派其實也不少 結果9月後俄國戰況不好時就在這兩區大舉徵兵
26
[心得] 戰間期大英帝國防務-遠東區-香港20世紀初期大英帝國的總體戰略有兩個根本要素-本土防衛及帝國防衛。今天我們就來聊 聊帝國防衛中的遠東區戰略。 遠東的海軍核心戰略便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戰略(singapore strategy),顧名思義,新 加坡是遠東戰略的核心,而學者們的目光往往也集中於新加坡上面。 但是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先不談新加坡,我們來談談香港。20
Re: [討論] 二戰德國佔領法國後, 要怎樣才能不被打敗這.. 老問題了, 不過對照現在烏克蘭的態勢 別有一番滋味.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曼斯坦的自傳, 以他的看法, 結束戰爭最好的時機是 1940/8 執行海獅作戰直取英國本土. 雖然各種資料都是顯示作戰風險極高,6
Re: [問題] 英國跟德國和談 會不會比較好?就觀感來說 希特勒確實不討厭英國 在他許多著作裡 都透露出英國是德國可合作的對象 而非敵人 問題在於 1940年當時 納粹跟希特勒早已信用破產 從 萊茵河非武裝區軍事化 => 德奧合併 => 併吞捷克蘇台德區 => 入侵波蘭 短短幾年內 希特勒自己就打臉太多自己承諾的事
爆
[妮姬] 活動Story 2 這女人 你他媽,奧斯華 我哭死61
[閒聊] 殺生丸為啥不搶四魂之玉?41
Re: [推薦] 高中生就讓她高中生 あの子の子ども34
Re: [閒聊] 我推最終回 文字情報 42頁加長版31
[閒聊] 鍊金術可以用來做料理嗎30
[閒聊] 民視去拍【我推的孩子】會比較好看嗎?70
[閒聊] 歷代魔物獵人最沒人氣的武器是哪把26
[閒聊] 齁這3組會想投誰當總統?24
[閒聊] 人龍8好玩耶21
[閒聊] 時隔2個月的繪畫進步對照圖21
[瑪莉歐] 三小 香菇是從瑪莉歐身上長出來的18
[閒聊] 準備襲擊薩爾達和林克的依蓋隊16
[閒聊] 川普這屆的替身將是完全體16
[問題] 為什麼南美洲大奶這麼多?13
[蔚藍] ひぃん之獵人13
[閒聊] 暗喻幻想 侯根堡今天也想吃12
[蔚藍] トキ……你到底是站在哪一邊啊?!12
[妮姬] 2週年後半劇情雷(有刀)12
[我推] 我推165話有段怎麼沒有炎上上新聞?雷18
Re: [閒聊] 絕區零的抽卡體感10
[蔚藍] 舉著大尾巴,在被窩裡埋伏你的...17
[閒聊] 蟻王篇的岡犽有旅團戰組的實力嗎?9
[閒聊] 陰陽眼見子:半桶水是不是比一桶水更危險9
[閒聊] SAO20241107 14:55破關16
[Vtub] 11/6同接鬥蟲9
[妮姬] 破鏡不需重圓(雷)8
[閒聊] 毛玉牛乳 推出B站主題套裝8
[原神] 貼貼申鶴。14
[問題] 長瀞:所以當初是看上八王子哪一點?7
[鐵道] 用fgo的打手抽XP通膨靠輔助有搞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