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其它] 想請問sherry在決賽使用的水溫意義

看板Coffee標題[其它] 想請問sherry在決賽使用的水溫意義作者
kevin1017
(席勒)
時間推噓22 推:22 噓:0 →:81

大家好,阿肥是手沖新手,看了sherry老師在決賽的影片,先使用了70度的水溫再使用95度的水溫,跟平常看其他YouTuber教學的不太一樣,所有想請問各位前輩,這樣子水溫的選擇在萃取上的意義為何,謝謝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7.83 (臺灣)
PTT 網址

jakkx02/04 16:33...你要的是它人的解釋還是本人的解釋?

我想說物理上的意義不是都一樣嗎?

※ 編輯: kevin1017 (114.24.17.83 臺灣), 02/04/2023 16:44:02

jaster2102/04 16:44用75度萃取蘋果酸,增加明亮酸香 她影片邊沖煮有邊講

jaster2102/04 16:45烘豆空檔喵一下影片,錯了不要炮我

jaysuzuki02/04 17:15較低溫的預浸排氣過程也會較穩定不激烈

jaysuzuki02/04 17:15不過說實在的,為了比賽設計的參數,不是每一個都能套

jaysuzuki02/04 17:16用到日常。

longtimens02/04 17:31從豆子到器材到水溫到沖法他有自己的一套 只看水溫就

longtimens02/04 17:31見樹不見林

YCL1302/04 17:57有些比賽手法是有條件限定的,如冰把手也是,除非已研究到

YCL1302/04 17:57很深入,不然不太建議把重點放在這些特殊技術上

單純好奇特殊技術的意義是什麼

※ 編輯: kevin1017 (114.24.17.83 臺灣), 02/04/2023 18:34:00

g84h21e402/04 18:50就是特別為比賽設計的吧

jakkx02/04 19:43你不就寫不一樣還要來找一樣的意義嗎- -

jakkx02/04 19:45就如同上面不少人說的,水溫只是當下的其中一個因素,為什

jakkx02/04 19:45麼這麼做,條件環境是什麼得要原使用者才知道

我今天試過覺得味道有比我以前的方法有提升,想問問這樣子水溫變化在萃取上的意義跟物 理上的原理,比賽當然有特別考量我是清楚的

maring03102/04 19:57不就跟煮菜一樣要轉大火小火

masala02/04 20:14最近試著把悶蒸水溫降低,最後的口感的確不一樣,淺焙和中

masala02/04 20:14深都試過,結果讓我很驚艷

Aerials02/04 20:16好奇樓上差別是什麼? 要準備兩個壺 有點麻煩QQ

jaysuzuki02/04 21:59如果不介意悶蒸時間拉很長的話,一個壺也是可以玩玩看

Aerials02/04 22:15有道理 一個壺70到95好像可以 明天來試試

Icta02/04 22:23比賽的手法、話術的真正目的是展演

Icta02/04 22:23大部分選手在賽場上的說明,都不是真的科學,即使他們這樣說

Icta02/04 22:24但細究起來,連科學的門檻都搆不到

Icta02/04 22:24因為大部分都缺乏真正的科學訓練

Icta02/04 22:25粕谷哲那套流傳多年、影響世界賽是深遠的理論,也是偽科學

Icta02/04 22:26他們畢竟不是科學家,只是用眼前的片段去解釋現象

Icta02/04 22:26這個事實不影響他們是偉大的選手跟barista

Icta02/04 22:27只是一旦深究這些理論,就會彼此矛盾破綻百出

longtimens02/04 22:28他們能在比賽重現他們想要的味道,並且給出解釋就行

longtimens02/04 22:28,就好比要真的細究飛機為什麼可以飛,也是超出現在

longtimens02/04 22:28人類能力範圍,就給個大概的解釋

Icta02/04 22:30所以去深究這些手法意義很有限,這幾年比賽更著重在

Icta02/04 22:30混豆跟處理法上了

Icta02/04 22:31自從粕谷哲發展出定時多次斷水的賽事手法架構後

Icta02/04 22:31這幾年賽場上其實沒有出現什麼影響很深遠的手法變化

※ 編輯: kevin1017 (114.24.17.83 臺灣), 02/04/2023 23:45:41

C74121452002/05 00:20她的手法我覺得只是單純針對豆子去設計的,並不是每

C74121452002/05 00:20隻豆子都適合,所以看看就好,近年來我覺得只有46法

C74121452002/05 00:20是最穩定適合每隻咖啡豆

yesheyman02/05 00:44就是標準實證精神阿 可能那個豆子泡了100次用這方法

yesheyman02/05 00:45最多人喜歡 以這種比例來看 比賽用就很適合

g84h21e402/05 02:24除非原po 想寫論文 或研究吧

mudmud02/05 04:15所以粕谷哲方法的合理解釋是什麼呢?還是說目前只能確認其

mudmud02/05 04:15方法與期望結果的再現性不錯?

lin8971002/05 08:06你的豆子不是他的豆子 他想萃的東西你豆子可能根本沒有

soulivee02/05 09:08我自己就很大方覺得咖啡就是"玄學"阿,不是貶意

soulivee02/05 09:09而是許多在感官上有明顯差異的技術操作,是難以量測量化

soulivee02/05 09:10或者量測出的差異與感官的相關性並沒有那麼直接關係

soulivee02/05 09:13例如同樣TDS與濃度下,物質的分布可以是天差地遠

soulivee02/05 09:15另外就是人的感官對"對比"與"平衡"非常敏感

soulivee02/05 09:15很多感受是"對比"所產生的,量測的絕對值也不一定與感受

soulivee02/05 09:16相合

soulivee02/05 09:18所以像46法,我認為就是水的分配使得物質分布改變

soulivee02/05 09:18而正好這樣的分配方式容易產生討喜的風味也易於調整

soulivee02/05 09:21回到原po的問題,咖啡就不能只看單一手法而是要討論整體

soulivee02/05 09:22平衡性,最簡單理解效果的方式就是實際操作看看差別

soulivee02/05 09:23很多差別也是不容易用文字表達,試著建立自己的感官系統

Aerials02/05 11:11早上試一下kaka桃可可11g沖200 用18格C40 70度悶蒸95沖

Aerials02/05 11:13感覺喝起來入口酸感被悶住 但香味一樣明顯 尾韻甜感放大

Aerials02/05 11:14有點像去掉酸味的C40香味+M47的口感的感覺

Aerials02/05 11:15不過一個壺燒70到95悶蒸拖了快2分鐘 整杯沖完花了5分鐘XD

Aerials02/05 11:15也不知道是悶蒸太長還是水溫低的影響就是

Aerials02/05 11:18https://i.imgur.com/yWOnTHe.jpeg 沖完長這樣

jakkx02/05 11:21想這樣玩的話有定溫壺光是改悶蒸時間就能玩很久

jakkx02/05 11:26而如果是用一般的溫控壺克難點控制水量與冷水配置,誤差時

jakkx02/05 11:26間也可以控制不會差太多…不過太麻煩影響也沒想像中大,玩

jakkx02/05 11:27過幾次就沒玩了

Aerials02/05 11:42真的麻煩 有兩個壺也懶得同時燒XD 偶爾玩玩就好

Aerials02/05 11:43下周sey豆子到了再來試試

maring03102/05 12:11兩隻定溫壺不麻煩啦

mingfish02/05 12:51都是套路吧!自己沖出自己愛的風味就好

Aerials02/05 13:15原本兩隻溫控一隻拿去辦公室用了 太方便懶得帶回家

PP6802/05 15:31前年剛接觸手沖也會各種參數研究東研究西,現在也沒在算水

PP6802/05 15:31量和時間了,不論哪種豆,一律只有一種沖法XD,頂多這次覺

PP6802/05 15:31得太厚太濃,下次再憑感覺多點水。反正固定買熟豆的那幾家

PP6802/05 15:31,怎麼沖都滿好喝,木舌的幸福~

wayne802/05 19:28印象中好像有人測試溫差超過10度會比較有感覺

lightnomo02/05 20:29拿飛機怎麼飛來比喻實在是…..

Icta02/05 21:04科學上對於人類如何感知風味還有很多未知

Icta02/05 21:04而光是萃取面,astringency從何而來,到目前也沒有健全理論

Icta02/05 21:07而粒徑分佈跟過濾的研究現在多在地質學跟土木工程領域

Icta02/05 21:08針對咖啡粒徑與滲流的特性模型與研究可以說非常少見

Icta02/05 21:09人類可以泡出好喝的咖啡,但為什麼? 我們不知道

Icta02/05 21:10前陣子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很紅

Icta02/05 21:10但深入去了解的話,會發現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rock687902/06 08:48若是有浸泡式的濾杯,先下水溫度大概就少10度,再下粉

MKIIjack02/06 09:24飛機會飛 應該比咖啡簡單吧XD 不然造民航 戰機 大家都

MKIIjack02/06 09:24是瞎子摸象嗎...

mudmud02/06 09:47其實造飛機的不知道飛行原理,並不是胡扯,反而是很專業的

mudmud02/06 09:47事實,但這個不知道並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不懂,而是理論模型

mudmud02/06 09:47上沒辦法圓滿周詳的關係,但是實務上的確可以得到可靠的結

mudmud02/06 09:47果。

Aerials02/06 11:50原來gagne那本看了頭會很大嗎 最近才剛買還沒翻qq

DLGDAGG02/06 12:12泡咖啡比較接近工程而不是純科學吧

DLGDAGG02/06 12:12只要你泡得出來好喝就ok 其他就是剛好

longtimens02/06 12:40跑出好喝的咖啡 可以 造出可以飛的飛機 可以

longtimens02/06 12:40但要靠理論描述就生出好咖啡跟好飛機 辦不到

longtimens02/06 12:40所以才說好喝能飛才是重點

Icta02/06 16:47Gagne自己也常說很多東西他只是提出假設而已,很多無法證實

Icta02/06 16:48畢竟實驗是要燒錢燒時間的,他也無法驗證所有可能性

Icta02/06 16:49像是他講注水高度,其實那是在靜止不動時才能最佳化

Icta02/06 16:50一旦開始繞圈,繞快繞慢,最大擾動高度其實是不同的

Icta02/06 16:51所以他書中講的只是片面的情況而已

Icta02/06 16:53才會說當你知道越多,問題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