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轉錄] 林佳龍:永續智慧養殖 加值台灣新農業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林佳龍:永續智慧養殖 加值台灣新農業作者
AAAB
()
時間推噓 X 推:0 噓:1 →:2

1.轉錄網址︰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14e0aad0-e720-4346-8af6-454fa87c4d0b
2.轉錄來源︰財訊
3.轉錄內容︰
氣候變遷,災害頻仍,土地、水源也面臨過度開發及汙染問題,而台灣農業還有人口老化、勞力斷層,及農產消費結構因注重食安而產生的轉變。面對這些農業的新挑戰,有強大ICT產業基礎的台灣,在水土資源侷限中,要增加農業產值與提升產品品質,勢必仰賴先進的科技。

「智慧農業」有望解決當前農業發展困境。透過智慧化生產管理,突破小農單打獨鬥困境,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與量能,並藉由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建構主動式全方位農業消費與服務平臺,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賴。

凱亞良品創辦人鄭志強從事養殖業十多年,運用水下智慧監控系統、自動化清淤機,並積極投入魚電共生、產銷履歷認證,致力推動智慧永續農業,110年還獲得產銷履歷達人殊榮。透過鄭志強的養殖經驗,我們一起探討台灣農業在疫情衝擊與全球永續目標下,如何透過智慧農業維護人們的糧食安全與地球永續發展。

結合數位科技 提高台灣農業競爭力

鄭志強:極端氣候也影響養殖業,三年前到高雄永安養殖場的時候,連續一、兩個月的暴雨導致原本2到3度的鹽水變成0度,等於從海水變成淡水,蝦子都死光。後來強降雨變成常態,我們就考慮蓋溫室,把風雨隔絕在外,可是投資成本非常高,剛好我們在蓋的時候,光電公司找我們承租屋頂,配合「漁電共生」,每個月可以多幾萬元的綠電收入來分攤成本。

我們也跟台灣大學生機系教授朱元南技轉他的水底清淤機,用電動的方式大面積排污,有效控管水質,否則排泄物一直留在池底,魚蝦容易感染生病。學校投入研究經費,把研究成果技轉給我們,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但也因此成本還是高一點,希望將來可以大量製造,讓漁民可以用比較低廉的價格使用設備。

林佳龍:新農業導入科技,相對傳統農法,是高投入、高收入的產業。發展智慧農業不只需要硬體設備,還要導入AI大數據的分析,及對養殖環境、氣候因應的控制。新農業要提高附加價值,結合生產、生態跟生活,而且要能因應大環境改變,像是疫情導致的塞港缺櫃物流問題,以及氣候變遷的糧食供需問題,還有減少碳足跡在地生產的需求等。

台灣農業很有競爭力,在策略上台灣已經慢慢走出一些路。產、學、研的能量導入智慧農業,帶入一些創新的做法,像農糧署推出加工設備共享的電子地圖,媒合農民至農產採後處理及加工設備服務場域,漁業署也成立「水產加值打樣中心」,提供初級加工試作服務。

我在擔任台中市長時,也推動「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培力青年農民從生產、加工、包裝、行銷,甚至售後服務等要領,結合數位科技,不必單打獨鬥。

永續循環經濟 需政府民間一起努力

鄭志強:我們跟海洋大學劉擎華老師技轉了水下觀察裝置,過去因為看不到池底,投飼料到水裡後要用人工拉料盤去觀測蝦群進食,但多少會誤判,或太忙沒時間到現場。有了水底攝影技術後,我們可以透過手機直接看蝦子吃料狀況,再用軟體去分析吃的時間,判斷使用的餌料,了解吃得慢是因為在脫殼,還是因為天氣冷,可以及時地發現並調整養蝦狀況。

我們也跟工研院合作,把水泥原料拿來做魚塭的披覆材料,通常製作水泥,一噸會產生約850公斤二氧化碳,但我們直接把原料夯實在土堤上,可以降低排碳量,硬化之後可以取代混凝土,而且價格便宜很多。用創新披覆材料打造魚塭,雜草長不出來,不需要除草劑,也不會有泥土流進池裡,水質能有效維持乾淨。

林佳龍:智慧農業也是永續農業,淨零轉型的世界趨勢是農業發展的挑戰也是機會。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成立了「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推動農業的淨零排放,三項執行內容分別是「減排」、「增加碳匯」、「使用綠能」,途徑包含漁電共生產生綠電、使用有機肥、綠化造林等。

現在消費者接受用稍高價格買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重視食安健康,反映永續農業的價值。永續涉及循環經濟,包括廢水、農業廢棄物、農業資材循環利用等,凱亞分散的水處理設備有中央排污系統做好水循環,有效搜集淤泥與魚蝦排泄物作有機肥,都是很好的作法。

「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也融入非常多循環經濟的概念,讓留農率高達九成,年輕人覺得有未來。導入高科技的永續農業是循環經濟,也可以提高產品價格,需要政府、跨部會,還有民間的力量一起支持。

提供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增加國際貿易實力

鄭志強:食品展上,曾有國外客人要跟我訂一、二十個貨櫃,但我不敢接,一來我沒有那麼大的量,再來是我們有做產銷履歷,如因缺貨要更換貨源,可能要擔心對方產品是否符合檢驗標準、是否無藥無毒,這是一個困境。如果政府可協助建置合作社模式幫忙媒合,完善冷鏈加工以利保鮮,並透過合理收購價格,讓漁民敢加入養殖行列,才可以打團體戰接國外的訂單。

此外,漁電共生雖然立意良好,但現在物價上漲,原物料漲了約四成,台電收購的電價卻不增反減,投資者不一定願意投入。此外,魚塭周邊饋線不足,也會降低業者投入意願,地主無法建置太陽能板,沒有租金收入的誘因,就會讓土地閒置。

林佳龍:凱亞良品面臨的問題,也是政府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推廣產銷履歷,甚至被國際認證,未來須加強雙邊、多邊的貿易談判,另外就是產銷供需、綠能設備建置補助問題。這些都是很寶貴的回饋,新農業需要政府跟業者,還有大家一起支持,才會成功。

我最近擔任無任所大使,在負責推動數位外交,其中重要目標就是產業創新、創造共好。農業部門亦然,我們要改變過去農漁產品出口賣單件產品的模式,還要賣設備跟後面的服務。可以推動輸出整套農漁業智慧、綠能、環控等生產設備,包括溫室、系統化服務、設廠後續管理服務,如資料跟數據AI物聯網管理,再根據市場特性,提供系統性整合解決方案。

凱亞良品已經可以做出很好的整廠、整線輸出,未來還可提供魚苗、設備、材料、管理服務,政府必須要把內循環經濟做起來,並做好產銷品質控管,接著在國際貿易談判上,為台灣農業打開國際市場。

4.附註、心得、想法︰市長林佳龍公開表明,在水土資源侷限中,要增加農業產值與提升產品品質,勢必仰賴先進的科技,「智慧農業」有望解決當前農業發展困境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52.197 (臺灣)
PTT 網址

Linlosehow04/14 21:10 https://i.imgur.com/eZdAVoT.jpg

yfhao04/14 21:58沒事轉黑龍的文章幹嘛 那麼多專家講話 標題只引用黑龍 真

yfhao04/14 21:58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