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九州遊記【十七】熊本城-周邊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十七】熊本城-周邊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85984


「熊本稻荷」在「熊本城」的東南角,鄰近設了「須戶門」,由地圖看,門後的行道在東坡來回盤折,敵軍縱使攻入,還沒繞到頂就被箭矢落石損去半條命。不過實際的佈局對進不去的我,也只能望門想像,然後面對擺在眼前的大抉擇。「怎麼了,幹嘛不走?」旅伴盯著停下腳步陷入猶豫的我。

「那邊大樓有個展望台,網路上都說一定要去。」我指向馬路對面。

「那就去啊。」他覺得我的猶豫很無稽。

「可是沒時間。」若不想錯過停車場的六點清空時限,現在應該繼續我們的順時針環城,了結最後一段,且腳步還不能放鬆。

「遲到十幾分應該還好吧,哪可能那麼嚴。」他一臉輕鬆。

是這樣嗎?儘管心存懷疑,但本來就不想錯過展望台了,在日本待過的人既這樣講,我也很合理把話奉作聖旨,改變方向穿過馬路。展望台所在的大樓是「熊本市役所」,由於周末無人上班,本以為會迷途一陣,幸好有告示跟指牌,也遇到其他遊客,便順利找到了電梯,上到十四樓。

樓層環廊擺了不少相關照片、復原規劃與展品,一幅色彩鮮豔的「熊本城」相當吸睛,初看以為只是彩紙拼貼,結果居然是一隻隻紙鶴啊,它們凝聚了日本學生的願力,企望城池能再次恢復原貌。此外也展示了天守閣模型、以諸多博多人偶聚攏成的「藤崎八幡宮」祭典遊行,而在北向長窗外的,自然是真實的「熊本城」遠眺展望。

我將視野對照著地圖,近處低矮的城區為「竹之丸」,以牆拉高有長櫓衛守的是「東竹之丸」與「飯前丸」,據說當時南方的「薩摩藩」被設定為假想敵,所以這個面向不僅設了護城河,緩衝區也拉大,被茂林遮掩的城徑迂迂迴迴,內牆層疊高築,得先攻克這些地方,才能進逼更後方的「本丸」。

「本丸」的設計相當特別,底層埋了地下通道,可神出鬼沒、串連各區,早幾年,遊客會被引導著在其中遊走,再拜訪上層的「本丸御殿」。由於「西南戰爭」的大火,立於現地的是十多年前的重築之物,亮點為藩主的會面大廳「昭君之間」。當一路穿繞,會進入佈滿「狩野派」華麗筆觸的燦金空間,天花板為邊緣弧凹的格天井,有四季植物爬蔓,而障壁是屬於「王昭君」的故事,能見閣殿雅致,宮女雲集,沒收到賄賂的畫師正故意醜化,側處則是走上和親之旅的她,懷抱琵琶坐在馬上,淒楚中有著對未來的茫然。

即便花了那麼大工夫復現,經過這次地震,御殿可能又毀壞大半了吧,我盯著長樓的簷口切劃,然後把視線投向更後方的天守閣,若非擎舉的吊臂提醒著事實,這視角的它威嚴高踞,折曲的破風稜線自成紋路,彷彿仍是統領此域的王者,無懼人禍天災。望著望著,不禁將圖板的早年佈局疊合而上,原先在幾個城牆轉折處尚設有五階櫓,它們持刀駐守,蓊鬱的林樹為軍陣旗海,呈顯了交兵前的肅殺。

時間不容我將想像過度發散,也不許我往城裡仔細追跡,怔怔看了片刻,就得原路下樓,接回本來的環城路。城南的護城河運用了鄰近川水,循其疾走,川旁的「長塀」全被鷹架攀附,顯然狀況同樣不妙,在瞥望中趕至牆西端的「馬具櫓」,曾經人們推測它是用來存放馬具,然眼前的它底座塌空了大半,沒因此傾倒實屬萬幸。它守望的「櫨方門」亦為入城口,由那兒穿進雖行道彎折,得花很多時間才能參訪天守,卻是較能體驗防禦設計的路線。不過此刻的我也沒時間朝裡窺看了,一張照片給了鄰近的「加藤清正」軍裝塑像,就趕緊越過「行幸橋」,往「城彩苑」衝。

「城彩苑」位處城外的「櫻之馬場」,在江戶時期這裡曾用來訓練及更替馬匹,由於周邊櫻樹繁茂,便得了此名。至於現在,則被以傳承歷史發揚文化為題,大幅改裝,仿古街道上風味餐廳、紀念品店羅列,彷彿是過去城下町的微縮。還設了一棟叫「湧湧座」的小博物館,裏頭有劇場表演、互動式拍照場景,適合把小朋友丟去消磨。

而我當然不是進來悠閒的,只是由地圖上看,從這邊穿過是捷徑,也可加減瞄一下,哪知這兒就像百貨公司陰險,進簡單出去難,故意將連通道作得上上下下彎折迂迴,逼人多看幾家店,增加手滑機率。也的確,儘管努力目不斜視,瞄到什麼「抹茶」、「霜淇淋」之類的字眼,就不禁放慢了腳步,往櫥窗海報多掃幾秒。

好不容易穿了出來,望見的是戍守「西出丸」西南的「未申櫓」,這角落由於曾兼具衙門功能,也被稱為「奉行丸」,沒什麼心思觀察它的創傷如何,畢竟我們早已大大超時,只在快門按動的那瞬瞄見旁邊的城牆亦有著坍頹。緊張地從旁路轉往停車場,望見的畫面很令人心驚,原本滿滿車輛的空地真的已完全清空了啊,只剩我們的車仍在那,孤單且突兀。更糟糕的是有好幾個工作人員圍在車旁,抄寫車牌、撥打電話,不曉得是想先連絡租車公司,還是就要直接報請拖吊,見我們快跑過來不停sorry,才在嘀嘀咕咕中鳥獸散去。

「嚇死,差點要被抓去關啦,還說遲到幾分鐘沒關係......」坐入車裡的我心有餘悸。

「我們現在是沒事啊。」旅伴催踩油門,努力抑著嘴角快忍不住的竊笑。

在驚險中訪完了「熊本城」,按照規劃,下一站是「熊本熊部長辦公室」,它在「鶴屋百貨」,似模似樣地把「熊本熊」設定為部長,連辦公室都搞出來了,牆上掛了牠到各地辦活動的照片,周末還有粉絲見面會。最重要的當然是斂財啦,辦公室連結了紀念品區,沒破財就走不出來。

我在調查時便已知見面會時段相衝,本是想下展望所後去簡單逛個一圈,看看辦公室就好,現既已衝至停車場,又身喘腿軟,也懶得再想辦法折回,直接把目標挪去晚餐所在的「勝烈亭」。這店出現在多數人的「熊本」美食名單,也曾被米其林推薦,很令我好奇是怎樣的美味,不過停車卻是件難事,由於位處熱鬧的百貨區,又是晚餐時段,穿來鑽去望見的停車場都是客滿,結果被迫停在遙遠的地方,當作順便逛街晃過去。

走進墨褐外觀的店面,裡面已有不少客人,本還擔憂會否如網路所言,慢了便得候位到天花地老,但可能是地震帶來的連鎖影響,我們很順利就入了座。翻開菜單,店家主賣炸豬排,最高等的說是使用了「鹿兒島」的「六白黑豚」,我好奇讀著簡介,上頭描述此豬全身烏黑只有四肢與鼻尾為白,接續的文字點出當地對豬隻的細心養護,以及此店對裹粉和炸油的嚴謹要求,然一路翻到「六白黑豚」的厚切版,那價位讓我雙眼瞪大,呃,在台灣應該可以吃兩份套餐了。儘管有點手抖,來都來了,盯著照片上肉塊的厚度,想想網友的美評,就豪奢跟店員點指,然後第二樣選了小份普通的,多少平衡消費。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大城中,這家會被如此盛讚果然有其道理,當餐點上桌,搭配的雖就是一般的漬菜、高麗菜絲,賣相卻莫名挑動食慾,我夾起一塊「六白黑豚」厚切,先入口的麵衣香氣酥脆兼具,也不會讓人感到油膩,咬下後的肉體嫩中帶韌、飽滿多汁,絲毫不具肉腥,若再沾些店家提供的沾醬,和風、洋風換替著,又會添增更多的鹹甘風味,不愧是店家自傲的品項啊。

拚完後,我們挺著飽撐的肚子往停車場走,見鄰近橫向街道都被設為徒步區,上頭挑高弧狀天篷,兩側店招五光十色相當亮眼,就被吸了進去,想說用散步加減消耗熱量。結果逛著逛著,竟讓我瞄到一間冰淇淋店,「有茶口味耶。」我興奮指著。「是喔。」旅伴回應的眼神冷寒,像在說「才吃飽飽,不怕變肥豬?」

儘管心裡也覺得罪惡,多盯兩眼還是推門走進,觀察冰櫃的品項。櫃內領首的看來是開心果跟名為「博多甘王」的草莓,其它則是些字母串很長的口味,然後就是把我拐進來的「本山茶」,說是將軍御用。本山、將軍御用......這幾個字莫名有著既視感,再瞄了瞄店名,「ViTO」,咦,不就是我在「太宰府」錯過的那家店嗎?看來這肯定是天意了,不點對不起自己,大神也會生氣。

字串很長的大多為甜點的譯名,應該是被客人問煩了,櫃台圖板有比較詳細的日文解說,雖然種類比「太宰府」分店少,在翻譯機大人面色不善的景況下,倉促間仍很難捏拿出決定,結果最後還是拋棄炫惑,選擇保守,先挑了一直很感興趣的「本山茶提拉米蘇」,另種是保證不會詭異的「玉露抹茶」。

我滿懷期待地端著被切塑為連體山巒的雙口味,上至二樓座區,湯匙先下落的自然是「本山茶」,怎料期待也跟著下墜。是因為作成提拉米蘇,所以被起司壓制了嗎?入口的茶味淡淺,很難感覺出所謂「將軍御用」的高人一等,還是,這位將軍偏好的就是清新淡雅?幸好當湯匙旁挪,另一種的茶味明朗許多,縱使沒嚐到屬於抹茶的濃郁,也沒在「八女」那吃過的玉露霜淇淋驚喜,至少能稍稍滿足味蕾,當作一日的收尾。

一面挖著往嘴裡含嚐,我一面由窗口盯著底下遊客來去,地震之前,這兒的人潮肯定是現在的無數倍,我在視野裡加添著人跡,也理著下午的那場「熊本城」快閃。好可惜,居然是在匆忙中完成這場相會,都怪早上分心太多,到處都想停佇,結果時間就這樣切分拖延,最後所剩無幾。

未來還會有再訪的機緣嗎?當牆櫓城閣陸續再興,在盛放櫻花間透顯其黝黑壯偉身影,應該跟「姬路城」一樣,是幅讓人感動萬千的景畫吧。我把自己投放至城徑蜿蜒,在漫步中深深祈望。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polesirius (59.125.98.180 臺灣), 01/10/2023 1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