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九州遊記【十四】許斐本家、中山大藤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十四】許斐本家、中山大藤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80590


「童男山古墳」資料上寫有二十多座,以「一號墳」為中心,散佈在這個區域,我們既非考古人員,又僅是心血來潮,對其他魂靈就不多作驚擾了,見識過主角就轉回主路,朝預定的茶行駛去。

第一站是「牛島製茶」,昨日雖去過它在「筑後」的甜點店,但就像「星野製茶園」的頂級貨僅本店才有,它也在本店藏了某種獨賣,誘人走上一遭。身為「八女」知名茶行,又位處大馬路有地利加乘,推門進去已有很多人在購買新茶,櫃架上包裝各種彩繪般的塗抹,嫩綠、亮橙、粉紫,就彷若初春的繁花盛開。不得不承認這很挑動購買慾,而比「筑後」分店更廣的販售空間裡衍伸商品又更多,茶糖之外,連香菇、昆布茶都出現了。

怕自己不小心漏財,我趕緊把視線轉去櫃台看板,果真有耶,本店獨賣的「八女本玉露霜淇淋」。認真辨了一下,總共有六種變體,焙茶、與焙茶的綜合、或選擇額外添加「抹茶Granola」。所謂「Granola」,是混入堅果、果乾,再用蜂蜜烘烤的穀片,雖沒吃過,看成分就屬於會被我無視的東西,但加了抹茶,瞬間吸引力就拉高了,這好令我為難,到底該滿足好奇,還是選擇純粹的茶香?猶豫了幾分鐘,最後決定不管熱量,除了玉露霜淇淋,又加買灑上抹茶穀片的焙茶霜淇淋,一種全包的概念。

結果,事實證明抹茶穀片只是僅具視覺效果的噱頭,與焙茶齊同出演更顯黯淡。幸好這樣的失落隨即獲得慰藉,主打的玉露霜淇淋茶味相當明朗啊,還很有誠意灑了一層粉,舔了幾下不禁懷疑分店與鬆餅同盤的是否僅為次級貨,回韻度完全無法比,吃著吃著想到離了這店就此生無緣便覺得哀傷。

「八女」的名茶行當然不只「星野」、「牛島」這兩家,偏離大馬路,往西南穿入較小的街巷,我們來到據說是九州最古的茶商「矢部屋 許斐本家」。店面的外觀與這名號挺相符,有被歲月抹染得深沉的木色落地窗,頂頭的斑剝招牌甚至缺失了部分,記印曾望看過的世局起落。推開門,略微昏暗的屋裡也同顯走過的歷史,不見撩目裝飾,僅以簡約櫃架展示各樣茶款。很明顯地,其商品觸角沒像「牛島」拉得那樣廣,包裝也較樸實,大多是招牌中那茶甕的變衍,表達三百年來謹守的創業初心。

根據官網,「矢部屋」最早是從江戶時期的「久留米藩」也就是現在的「筑後」發跡,幕末才遷至這裡,成為「福島」城下町的一員。儘管「福島」已成鄰近公園裡的城跡,商街在沒落後劃為受保護的有形文化財,身為主幹的「許斐」一脈仍在老屋裡堅持著。我朝櫃架端詳,全民路線的煎茶等級切分較細,從商務取向一列排至入賞茶,抹茶粉則以綠藍玉石取名,最高等的「翡翠」價位與「星野製茶園」的二級「星授」相近,感覺應是自傲品項,不禁想伸手拎個一罐回去試。

自然也有玉露,價位直接從煎茶的頂級款往上攀,雖沒像「星野製茶園」某些打著「最高賞」的名號,僅謙遜貼了「入賞」,也跟我在那邊入手的差不多貴了。比較令我好奇的是官網不斷提到「焙爐式」,說是獨門工法,能將玉露帶出不同香氣,但實際是怎麼操作的呢?總不可能是概念裡的「焙火」吧,焙了火不就變成焙茶?我把解惑的期待投向翻譯機大人,他也跟店員問了,結果店員嘰哩呱啦講了好長一段,從他嘴裡反芻的卻僅寥寥幾句。「自己買回去喝不就知道了。」被我追問的他這樣堵我。

也罷,旅伴對製茶的認知有限,要他細問再翻譯給我聽是有點難度,考慮幾秒就乾脆帶一包回去了,算是對老茶行的支持。畢竟相較「星野」「牛島」的人潮不斷,這家是真的清冷,很像台灣的傳統糕餅或手工藝,若不願屈服潮流,往現代靠攏,弄些花俏吸睛的,就只能仰賴熟客,以及我們這種想順道感受舊時氛圍的觀光客了。

或許是為表達感謝,店員端了兩杯茶請我們到窗邊長桌歇坐,不太好意思詢問泡的是哪款,估計招待用的不會太高等。一面感受茶水的清香,我一面朝週邊望,鄰近的正廳放了茶具,側處的「床之間」以投光提亮了書法掛卷與瓶花,簡約卻顯得雅致,再細看,切斜的頂櫃與圓形洞窗也透著巧思,偏廳則隱約可見製茶用品。

見我們感到好奇,店員殷切表示可以往內逛,而在以石燈綠樹為心的中庭旁,圍繞著店家的工作空間,最醒目的是個大木箱,對照牆上照片,正是我一直感到好奇的焙爐。它的結構其實很簡單,箱裡是燒炭火的空間,內凹的爐蓋鋪上和紙便可烘茶,據說當時多半是藉海運將茶運往京阪江戶,需要更強的乾燥度,這樣的焙爐便被研發出來,將蒸製好的茶葉再多一道烘烤工序。然器具簡單就代表很吃師傅的經驗與功力,必須在不影響玉露本質的前提下控溫及揉炒。

很可惜,沒遇上店家的現場製作,無法確認和紙在其間的催化作用,並感受過程中被激發的香氣。回國後是很認真將「星野製茶園」的玉露搬出,同時泡製比較,入口的味感似真有那麼一些不同,「星野」的是很純正的濃郁,能強烈接收到類似海苔的鮮味,「矢部屋」則多轉了一重,不像我熟識的焙火韻,但也很難用哪種物事作類比,而這味道在二三泡之後就不顯著了。陷入思索的我只能說,茶工藝果然是門深奧學問啊,感謝還有老師傅們願意堅持,帶給我們不同面向的體驗與享受。

「矢部屋」往南還有間「八女傳統工藝館」,是「福島車站」廢棄後的再利用,從官網來看,裡頭展示不少精緻佛壇、提燈、人偶、及不同原材的雕刻編織品,皆是當地自傲卻逐漸失傳的手藝。但來「八女」的時間既都分給茶葉,也無暇再繞去品味了,得趕緊朝下午的主目標開。「直接往『熊本』?」旅伴跟我確認。原本想答「是」,話轉到喉間又猶豫了,因為地圖所標的「中山大藤」很順路,不瞄一下心總覺得癢癢的。糾結幾許,還是決定去踩點見識,反正車上有一堆昨天買的茶點零食,可以犧牲午餐時間。

經「筑後」轉南駛進「柳川」,這地方有很多小運河,不少遊客會特地租小船在其間遊逛,沒這悠閒命的我們則是依導航指示,從馬路直抵大藤旁的「熊野神社」。由於路線走向關係,先望見的是神社的側背,也就是它的本殿與拜殿,再來才是以石燈狛犬列飾的參道和樓門。不太清楚其歷史背景,畢竟沒找到什麼相關文章,趁幾下快門按動的時間,我略微端望,青灰簷面、木色牆窗,除了門下樑尾化為獸首,其餘都相當素簡,整體也過於簇新,缺少歲月風霜的抹染,就沒多作佇留了。

穿過神社樓門,行越造景池橋,望見的便是此地知名的「中山大藤」,即使已查過情報,對眼的瞬間仍不禁嗟嘆,因為它跟「黑木大藤」類似,也是已進尾聲,棚下擺了許多座椅供人休憩賞望,卻都空置著,替之的,是落滿桌的殘花,塗繪一幅曲終人散。至少可以免去擠擁喧雜,感受花景本該蘊含的清幽,我這樣安慰自己,然後將景框稍稍下移,捕捉最後的艷麗。

一面拍,我一面朝裡走,沒有祭典攤位斑斕撩目,少了碎亂人跡遮擋,「中山大藤」的主幹還滿容易找。它身邊以紅白布匹圍繞,立碑標明,年歲三百雖僅「黑木大藤」的一半,已令其形姿張揚,粗獷彷若墨跡,那枝幹起伏豐沛著名家的蒼勁筆力,環望間,視線也隨其點挪勾挑。

彩燈綴藤簾,碧苔染虹橋,無緣見識「柳川」的運河岸景,藤棚倒有條小水道劃掠,石橋如虹輕躍,藤枝也跟著探延,可以想見,一星期前水面波光應有幽紫相映。望著這樣的景致,我們邁步上橋,自我加添頂頭視野的彩度,而當走到另端回過身,拱狀棚口在垂藤的掛飾下,便如迎客門面,縱使已隨暑熱漸替上葉裳,依舊清麗。

該不會還有其他亮點吧,在小川勾轉處換了幾個角度取過了景,我不禁這樣期待著,回到主幹拐往另個方向,藤棚也的確化作甬道穿入公園,看似無盡。此時好像該慶幸我錯過了盛期,不然隨著這樣的誘引朝前一路穿行,恐怕下午的「熊本」就要在緊張中被迫缺憾了。我深吸一口氣,跟大藤說了聲「有緣再會」。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PTT 網址

ThouLin 01/06 16:53謝謝分享,推推

Nemophila 01/06 19:08推 大大都去比較冷門的景點 看著看著也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