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九州遊記【十九】高千穗神社、天安河原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十九】高千穗神社、天安河原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88393


從「高千穗峽」底處隨人抄著峽坡捷徑,在最後的階路一鼓作氣,我們上到了「高千穗神社」,它是「高千穗」八十八所神社的總社,敬著「高千穗皇神」,囊括了「日向三代」及其配偶,以「瓊瓊杵尊」為首,血緣來自名聞遐邇的「天照」。日本神話提及的「天孫降臨」,便是敘述他受了「天照」之命飛降此山,開始對這片土地的統領。

階口連通的顯然不是正式參道,因為躍現在視野裡的是建築群的側背。其翼處屋牆乍看無華,但當視線轉往匿於後方的本殿,就能發現由滄桑木紋轉化出的刻鑿,簷口果葉豐盛、猴鳥嬉戲,搭配高脊弧簷勾勒出的稜線,便令人定目。最特別的是依附在邊角立柱的雕像,其形象仿似我們印象裡的鍾馗,鬚髮怒張,袍帶揚飛,在叱喝中以劍逼指腳下瑟縮的小妖。然這兒是「高千穗」,不意外地他們其實是一路行來已變得熟識的主題「三毛入野命」與「鬼八」。

據說「鬼八」法力高強,縱使被殺也能立即復活,逼得「三毛入野命」將其分屍,並將頭、身、手足分別封印在距離遙遠的墓塚,儘管如此,之後卻不時發生霜災,彷彿「鬼八」變成怨靈作祟。於是有好長一段時間居民都會以少女獻祭,後來才漸改用野豬,這也是現今「豬掛祭」的來由,祭典時會吟誦著鎮魂歌,祈求諸事安寧、風調雨順。這與眼前雕像的形象反差極大,他護著頭,姿態可憐,很讓人延續先前的異想,或許原先只是個在山林自在的小妖,卻被入侵又奪愛,反正歷史都是勝利者說的算。

轉到了另一側,本以為對應處會有同主題的雕像,像是「三毛入野命」娶得美人「鵜目姬」歸,畢竟這棟同樣奉祀著「十社大明神」,也就是以他倆起始的家族,結果只有間門扉緊閉的小閣,用途難明。繞了一圈來到作為本殿門面的拜殿,在這樣的連假裡,峽谷划船都人龍遙長了,這兒自然也有等待祈福的人陣不斷延伸。相較本殿的梁柱雕綴,拜殿簡約許多,兩道曲折破風、旁展密集窗格,剩餘的便是兩百餘年的風霜塗抹。找到了空檔往內窺去,殿裡也是走素潔路線,隔著觀禮座席的內壇以花藤布簾環繞,幾許像是為了破邪的葉枝、敬神用的酒饌,看不太出這多達十餘位的神明是如何佈局排位。

往旁走,鄰近還有間名為「荒立神社與四皇子社」的小殿,前者主祀「猿田彥大神」及「天鈿女命」,後者指的是包含「神武天皇」、「三毛入野命」的皇室四兄弟,奉了這麼多神祇,裡頭應該有著魔術大空間。不過此地山林廣闊,綠意盎然,神明又豈會在乎一棟小室呢?我隨意在周邊瞥望,或許沾染了神能,不少林樹竄長得高偉,有兩株相依的被特別標為「夫婦檜」,也因著如此意象,圍籬被掛滿繪馬,大夥相信若繞樹三匝,夫妻便能永遠情深義重,子孫綿延。亦有一棵「秩父杉」,八百前,「秩父」豪族奉「源賴朝」將軍之命前來參拜,當時手植的樹苗,如今已氣勢參天。

同樣招人聚集的尚有參道旁的社務所,既奉了如此多神明,生活各層面不免都有所關聯,攤架上御守花樣名目各自,怕因此失陷浪費過多時間的我,瞄了幾眼就趕緊脫逃,轉至上來時就瞄到的「神樂殿」。殿內的空間相當大,舖設了榻榻米,有些遊客便把它當成休息所,大方倒睡。不過若仔細看,就能發現盡頭是個舞台,有剪紙圖騰串成掛簾,岩板盆栽織連為山林,到晚上會濃縮正式的祭典神樂,上演「手力雄之舞」、「鈿女之舞」、「戸取之舞」、「御神体之舞」這四個曲目。

這些都是「天照大神」故事的經典橋段,當「素盞鳴尊」把「高天原」搞到烏煙瘴氣後,她乾脆把自己關在名為「天岩戶」的石窟,眼不見為淨。然神話裡,她是等同太陽的存在,這麼一關,就讓大地陷入長年的黑暗,妖魔也趁機作亂,於是諸神急了,試了好幾個辦法都沒能讓「天照」出關,最後他們造了「八咫鏡」、「八尺瓊勾玉」高掛於樹,然後請「天鈿女」在洞外舞蹈。

難以確知是意外還是特意,賣力舞蹈的「天鈿女」忽然衣衫滑落,登時春光外洩,諸神也於哄笑中開始淫聲邪語。這樣的嘻鬧勾起「天照」好奇,她將封石推開了小縫朝外窺視,先望見的卻是「八咫鏡」裡輝華美麗的自己。怔愣之際,便讓守在洞旁的「天手力雄」找到契機,迅速將「天照」拉出了石穴,使大地重見光明。

如此充滿故事性的地點,當然不可能在「高千穗」缺席,循山路轉往東北,便有另間「天岩戶神社」以之作主題。根據網路上的訊息,那邊停車不易,建議是搭接駁車,哪知跟旅伴說了,卻立刻被否決:「直接開去啊,等車多麻煩,還要再搭回來。」而事實證明,我們都太小看黃金周的人潮了,一開始車就已被迫停在遙遠的停車場,再怎麼不願,仍得乖乖跟隨人龍等接駁車來。

但旅伴最早會這樣說應該是對自己的強運很有自信吧,也的確是,我本還憂慮浪費一小時在等接駁車再開車轉往「天岩戶」,找停車位不知得再耗多久,結果居然被他輕鬆找到位置了,回去得叫他幫我簽樂透。快步走向木造鳥居,一尊「天照大神」在旁迎客,很多動漫都把她衣裝附加太陽元素,金紅得華艷,這兒的卻長髮披垂,頭飾闕如,一身素袍乍看像位普通民婦,是有什麼因由嗎?同樣令我陷入思索的還有入鳥居後瞥見的長幡旗,諸多武將穿著多彩盔甲堆疊,頂部以天守閣作收,完全不在意會喧賓奪主,也沒其他線索解釋是啥活動。

往另一側望,神社依傍著長川建了幾棟屋殿,我們所在的參道屬於「西本宮」,對岸另有座「東本宮」。按照解說,後者敬的是「天照大神」,但前者所奉的「大日孁尊」其實也是「天照」。微妙的是,很少看到有網誌描述「東本宮」,可能觀光客多半就是這樣依循大路,不會特別彎繞。

瞄過了有著簡約祭桌,用來淨化的祓所,路邊看板貼了很多照片,似乎為了讓傳說更加活靈活現,這區域的幾個小神社都添設了故事裡的角色雕像,招引人去踩點收集。起初我以為居於要角的「天鈿女命」應是位身姿婀娜的媚眼舞神,怎料,圖片中的形象很令人傻眼,面具笑容帶著憨態就罷了,整頭都裹著紅巾完全意義不明,難道本來就是一名諧星,故意要跳到巾散衣落?圖片另外標註了明後天有「天岩戶神社大祭」,代表差一日就可用雙眼來解惑,也罷,今天「高千穗」都人山人海,再來個祭典不就擠爆。

移步往前,「西本宮」主體位處一區小院落,有橫展的簷門衛守。進去後望見的拜殿形樣相似,差在多了兩側翼殿作襯托。牆體木色淨潔,幾處在飾木末端裝飾的金漆也燦爍,很有可能是近年才翻修。避開參拜人龍,從側邊窺望進去,裡頭遮簾旗幡繁多,將廳前綴點得繽紛,相形之下,壇座便顯得素雅,透亮的是壇後的網窗。按一般的設計,拜殿後方會有作為本殿的屋閣,這兒比較特殊,河對岸的整片山壁都是它的本殿,因為人們相信那裡的殘窟就是傳說中的「天岩戶」。

我不免也想用雙眼印證這神秘之地,但社方大概覺得缺乏信仰的窺伺是種褻瀆,規定得先預約時段,再從旁邊的小門團進團出,一切攝影禁止,且進去後也僅是在河岸遙拜,能看到窟穴的機率感覺很低,我腦袋轉了幾秒就放棄了,改研究周邊的其他物事。

小院的右側角落標註著「御神木、招靈之木」,稱「天鈿女命」跳舞時,便是持著此種樹的枝葉,現今常用的神樂鈴仿的也是它的果串。左端則設了「神樂殿」,據說是「明治時期」舊殿的一部分,相較拜殿的輪廓冷硬,它脊頂雖沒交錯「千木」增添氣勢,唐破風的流曲便使其自顯華麗,而老建築果然作工就是細膩,椼架的線條雕鑿在歲月的浸潤下,便引人細細盯望。

可能明瞭觀光客的好奇,妝點成石窟意象的殿裡放了小螢幕,不斷重播相關的神樂表演片段,我看了一陣,沒等到「天鈿女命」跳舞,也不見「天手力雄」拉出「天照大神」的那刻,只有一個戴兇惡面具的人跳著「柴引」,就是取來「天香久山」的神樹,將「八咫鏡」裝飾上去那段。除用作神樂表演,看門邊牌額,這殿還是棟遙拜所,指向「天安河原」,當「天照」自閉於窟時,諸神就是在那商討對策。既是神話年代,地點的真實性自然難以考據,不過那裡地形特殊,離神社又不遠,一般都會推薦去走上一遭。

依循地圖,我們穿至神社的另一頭,還未見岔路指標,就先瞄到一間霜淇淋店,我迅速掃讀店前櫃架,其示意模型層層疊疊,又會變體為聖代或漂浮,很勾人意動,當中綠色那根尤其顯眼,雖不是抹茶,既是店家自傲的釜炒茶,應該美味。但....看起來要等啊,我哪有時間,就算買到,趕路也不適合邊走邊吃。猶豫幾秒,就逼著自己含淚放棄。

怎料,當從不遠的岔路口下去,望見的景象很令我傻眼,步道化為人龍,且因地形拐繞,完全難辨盡頭,是有特別管制嗎?一個故事景點怎會排得如此誇張?呆了幾秒想回頭,又不甘願前功盡棄,可能轉過這關卡就順了吧,我如此催眠自己。結果,事實證明我僅是一廂情願,緩慢隨隊跨過拱橋,轉了個彎,眼前依舊是無際人龍,早知道就先買霜淇淋,至少還有茶香療癒。

人心就是這樣,排得越久,越難中途放棄,我只能望著周邊景色,多少淡去呆站的無趣和對時間虛耗的焦慮。步道旁的溪流名為「岩戶川」,顯然是應和此區的傳說,若非有行程壓力,看著竄流溪水於亂石激生的光影及水花,任靜謐茂林倒轉時輪,應更能感受這份與原始依生的神話。半小時過去,灘岸的石塊多了起來,有些似崖上翻落的巨岩,有些像被水流牽帶過來而後沉積,不少卵石被人緻密堆疊,彷若一個個小神明望向崖壁的大崩穴。

所謂的「天安河原」就是這兒了,故事裡八百萬神明為了天地無光一事圍聚於此,商討該如何才能讓「天照」出關。而眼前這石穴望來的確特殊,儘管容不了八百萬這個數量,仍像極一處天然敞殿,挑高弧穹垂蔓為簾,引入峽色水光,又足夠幽深,顯得玄祕,當步伐往前推移,便像進入某個能量點,隱隱可接收到一種不同氣場。難怪古早之人會如此認定,現在洞口也設了鳥居,引向裡處的小神社。

然這樣的設計便導致了一路所見的遙長人龍,大家都是要到那小神社參拜啊,很不懂日本人的想法,明明外頭已有神社奉祀「天照大神」與「天岩戶」,位階顯然比這兒高,為什麼偏要全擠來,是有比外頭靈驗?怪的是,排了整路也不見有誰從旁超車,難道都沒人跟我們一樣,只是想親眼見證,拍幾張照,感受片刻,不強求一定得參拜到?

傻眼歸傻眼,都最後一段路了,仍舊得耐著性子,慢慢行穿鳥居,看神社在昏暗中漸現其形。它的結構比想像還要質樸,幾乎沒有妝點,內室也緊閉,若不是被賦予「天安河原宮」這樣的名號,可能會跟某些鄉野小社一樣,被苔草淹掩。按說明板所言,此地主祭「思兼神」,亦即這場腦力激盪的領頭,同時也把八百萬神納進了,可能就是這樣,湧來的信徒數量才如此誇張,八百萬份的神力,還有什麼難關過不了呢?

跟著前人腳步,我在殿前擊掌、低語禱唸,祈望我在乎的人都能健康幸福,總算是功德圓滿。回過頭,在窟裡信步走晃,這兒的疊石又更多了,有的還放在石間木條,沒有被誰搞成推骨牌相當神奇。研究著諸多強者的手藝,想像也不免隨之發散,於是岩塊木條都成了座席,越過了川溪,延展至蓊鬱樹梢,而耳邊哄響的不再是潺潺水聲,疊石小神指手畫腳,不時竄出令人莞爾的天馬行空。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