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為什麼技擊選手要變胖?

看板MuscleBeach標題為什麼技擊選手要變胖?作者
IGOTANORCA
(當克叔叔)
時間推噓 推:7 噓:7 →:43

來聊一下技擊選手的肌力體能和體重管理。

近年台灣、中國技擊運動的流量迅速竄紅的議題是「打假」:網紅把傳武大師約上擂台
進行實戰比賽,常見的畫面是一個素人網紅,輕鬆擊倒一位執教、習武多年的傳武大師


不見得是傳統武術的技術沒有學習價值,現代技擊運動,也多是從傳武演變而來的,技
擊的一級舞台UFC,也時常能看到各國傳武的概念和技巧。

而一個沒什麼經驗的素人,能輕鬆擊倒技術面可能比較高強的大師,排除外在因素,可
以猜測素人可能擁有更好的「機體」。

可以這麼說,就算給一位F1賽車選手駕駛中古二手車,二手車的輪胎還破了洞,無論賽
車手多優秀,在賽場上勝出的機會也很渺茫。

技擊項目的選手,需要什麼肌力和體能特質?

視賽制規則和臨場狀況,一場比賽可能在鐘響三秒內決定勝負,也可能持續十回合以上
,變成點數判定制比賽。

通常技擊類選手,會希望他們的在賽場上的肌力體能特質是這樣展現的:

(1)肌力更強
對手近身肉搏時,需要足夠的力量,才能在每次肢體接觸中占到上風,而肌力的大小也
間接的影響了訓練和比賽後的恢復能力、耐力、爆發力和速度的發展。
(用發展取代進步這個詞,是因為發展可以被規劃、預期,而且是循序漸進的。)

(2)爆發力更高
若能擁有更快速產生更大力量的能力,便有主動權去破壞對手的平衡和節奏,制敵機先


(3)速度更快
若能讓身體更快的移動,便有機會先人一步佔據優勢的位置。若能快速的讓身體移動短
距離後改變身體的方向,用出戰略性的假動作,讓對手做出錯誤判斷的機會就大了一點


(3)耐力更好
能量系統能在低、中、高強度的運動模式中,能持續穩定的給身體組織供能,而隨著比
賽進行,肌肉不會因代謝廢物的堆積讓選手的力量、爆發力、速度表現下降太多,進而
影響選手在比賽中的臨場判斷能力。


我的體重讓我走的好緩慢?

要為了提升速度去降低體重的確是一個直觀上有效的方式,但是透過物理公式F=MA,可以簡單歸納提升速度的方法。
(1)提升力量
(2)降低體重
(3)增加力量傳遞的效率(剛性)
(4)熟練或改進移動身體的技巧
(專項技術)

蓋新房子,先從地基開始

蓋一棟高樓,首先需要有穩固的地基和強韌的支撐結構(例如:鋼筋水泥),兩者兼備
,建立在良好的力學結構設計上,建築才可能蓋得高、堅固又耐用。

肌力、爆發力,說白了就只是神經與肌肉肌腱組織的互動方式,而肌力和爆發力能發展
到甚麼程度,則仰賴肌耐力和肌肉橫截面積(肌肉量)、身體組成(肌肉肌腱筋膜系統
、結締組織、神經系統等)的訓練累積。

肌力和爆發力之於肌耐力、肌肉量、身體組成的關係,在訓練學上可以簡化一點,把它
們想像成建築之於地基、支撐結構的關係。

而本身肌力和爆發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若還想進一步提升,則需要從肌耐力、肌肉量
、身體組成下手。

而為了打好這些地基和支撐結構,我們需要大量的建材、優秀的工人和建築師、透過執
行正確的施工計畫去完成,這些之於訓練學,便是熱量盈餘、均衡營養的食物攝取、適
當的課表安排、高效率且低風險的訓練模式,並安排充足的休息讓身體去適應。

更高的快縮肌肉量、更強壯的結締組織、更健康快速的神經系統,便有可能帶給我們更
強的力量和爆發力。

房子不會憑空變出來,同理,我們會需要剛好、甚至超過應有數量的建材,才有可能去
蓋好我們想要的房子,這就是訓練學上營養攝取的熱量盈餘。

因此我們會看到多數技擊選手在非賽期時,往往整個人腫了一圈,在賽前才會進行減脂
、脫水以利秤重,而因為在同水平的技擊項目裡,量級占有絕對的優勢,這些選手秤重
完又會設法急速的增重。

以UFC創造13連勝傳奇的冠軍khabib為例,平時備賽期約為80-85公斤,進行秤重前幾天會進行脫水和減脂將體重降至70公斤左右,秤重完畢又會急速增重至平常備賽體重,以保有最佳的運動表現。

看到變重的技擊選手,先別急著譴責他們沒有運動員的自律態度,他們變重可能正是他
們自律態度的表現,創造熱量盈餘、增加肌肉量和肌耐力,藉此提升肌力和爆發力,再
利用這些「機體」上的發展,維持或精進自己的專項表現。

競技運動追求的本來就不是最健康、最美(健美類除外),而是在比最佳表現。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22.53 (臺灣)
PTT 網址

IGOTANORCA:轉錄至看板 MMA

09/25 17:22

a112121009/25 18:13不是有量級嗎?

a112121009/25 18:16大意了啊,沒有閃。

樓下有幫回部份了

alex5555509/25 18:18怪怪的 競技選手要用極端脫水的方式符合量級的體重

alex5555509/25 18:19通常是為了享受在該量級相對優勢的硬體條件(身高臂展)

身高臂展是優勢、體重和肌肉量也是優勢,每個團隊都想為選手取得更多優勢,所以在備 賽增加硬體優勢、賽期減脂脫水變成常態

jior09/25 18:21我想練閃電五連鞭!!!

保國

jeff080109/25 18:22標題殺人喔 講的內容跟變胖完全不一樣吧==

增重(體脂和肌肉一起增加)在大眾眼中的確就是變胖

alex5555509/25 18:23所以對採取這類量級策略的選手 符合量級的體重本來就不

jeff080109/25 18:22標題殺人喔 講的內容跟變胖完全不一樣吧==

所以我覺得拿胖來抨擊一個技擊專項的人很荒謬,在技擊的世界是體重越重則越有優勢

alex5555509/25 18:23所以對採取這類量級策略的選手 符合量級的體重本來就不

alex5555509/25 18:24是對他健康的狀況 用這個當是否自律的申論很怪

無論是有計畫性的增重還是減重、增脂還是減脂,只要是認真的追求運動表現這個目標, 我認為都是敬業自律的表現

s920912222209/25 20:07我的推文被刪

手機回文,誤刪抱歉QQ

hank78042009/25 21:39除了不限量級之外技擊選手需要嚴格減重的狀況通常是

hank78042009/25 21:39那個選手正常的體型肌肉量下會超出量級限制吧

早期的確是這樣,但近年運科和運動營養的進步造就了這種現況

tungpayton09/25 21:40可以去當記者...

少時不讀書 ...

hank78042009/25 21:40就算這種狀況備賽期選手體重比較重 也不會是會被

hank78042009/25 21:40路人當成胖子的體型才對

大部份重量級和無限量級的選手會被路人認為是肥宅,但他們真的需要體脂來維持更高的 肌肉量,肌肉量再維持高的肌力

hank78042009/25 21:41講白一點就是想帶著更好的機體條件下去虐菜

也可以這樣解釋

King556609/25 22:43怎麼感覺文字有少 你用什麼app

Be PTT 我先去給負評惹

ssiou09/25 22:49如果是得分取向(運動類),那瘦高型在分量級條件下有絕對優

ssiou09/25 22:49勢,如果是實戰取向(WWE或其他格鬥類),那麼體重也還是只跟

ssiou09/25 22:49肌肉量有關係,越多的肌肉量比較耐打,攻擊的質量也會比較

ssiou09/25 22:49強大,脂肪也可以增加重量但會降低速度(其他條件不變),根

ssiou09/25 22:49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增加脂肪對於技擊類運動幾乎沒有好處

ssiou09/25 22:49,但脂肪還是有唯一一個好處就是保護內臟,但要討論這個,

ssiou09/25 22:49那是在體脂肪5~10%才值得討論,10%以上要講這個,大概跟

ssiou09/25 22:50我怕練太壯是同一件事情XD

長期訓練的選手要增肌的同時維持體脂率低太困難,可能要有營養團隊精算,多數人應該 還是會選擇增肌增脂同時進行,專項準備期再減脂

IGOTANORCA09/25 23:01被吃掉回文的抱歉

ssiou09/25 23:33沒錯,但多數技擊運動員即使在最肥的時候,體脂也不會超過1

ssiou09/25 23:338~20%就是了,而且除非像是指標性的大賽(奧運)外,平時也

ssiou09/25 23:33有大大小小的賽事,根本沒機會讓自己超重太多

有道理 學到了 謝謝

rupg4vupskin09/26 00:05運動選手還有身高臂展考量吧 肌肉也不是越多越好

D8509/26 00:13這編輯文章

抱歉我菜

windigo09/26 10:16笑死

那你肯定是特別幽默

IGOTANORCA09/26 11:43除非動手術,身高和臂展是無法控制的,相對的力量、

IGOTANORCA09/26 11:43爆發力、速度、耐力都是可以持續發展的。

IGOTANORCA09/26 11:43肌肉量的確不是越多越好,打擊技為主的選手,上肢的

IGOTANORCA09/26 11:43絕對力量通常沒有出拳速度重要,因此在增肌的時候就

IGOTANORCA09/26 11:43要特別注意,寢技為主的選手,例如摔跤手或柔術,可

IGOTANORCA09/26 11:43以注意到他們的上肢尤其豎脊肌群和背肌發達的誇張。

IGOTANORCA09/26 11:43通常技術教練會視選手的類型和下場比賽的重點,和肌

IGOTANORCA09/26 11:43力體能教練開會規劃選手身體能力的發展方向

IGOTANORCA09/26 11:50要如何達到肌力體能和技術表現的平衡,就屬於教練們

IGOTANORCA09/26 11:50的功課了,賽車也不是一直把馬力變強就會贏

Iversonshao09/26 12:46只推小鷹的角力 看了真的會覺得角力真他媽無解 摔到

Iversonshao09/26 12:47你沒力 角力選手養成真的累 也是全方面都要訓練的運

Iversonshao09/26 12:47動員之一

技術越全面 機體越強大 對方教練團就越難找到破解辦法

a112121009/26 14:01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發力率是運動員的表現指標

Mrgoat09/26 18:40把傳武大師比作F1賽車手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誇飾法^Q^

hank78042009/26 19:14所以講白話一點 何博現在的體態就是胖 沒什麼好辯的

hank78042009/26 19:14為了技擊競賽量級控制體重也不會在非賽期是那副長相

追求武術的人應該不會想為了其他人眼中的好身材而讓自己變弱,變胖頂多算是職業傷害 ,不能算是鍵盤民口中「不自律而讓自己變胖的運動員」

MASOMASO09/27 09:29何在以前打捷運舉辦的搏擊比賽(20年前左右)就是胖胖臉了

MASOMASO09/27 09:30另外準確的來說 選手賽前要減重 前周要脫水 為的是達到

MASOMASO09/27 09:31最小體重 因為秤重完立刻補充能量 有高手能大1~2個量級

MASOMASO09/27 09:31(比賽當天)這才是重點 打57KG的 當天都不是這個重量的..

4專業版友 大部分選手的適用情況: 肌耐力、肌力週期:增重(提升、維持肌肉量) 爆發力週期:減脂 (提升速度、提升發力率) 秤重前:脫水減重(屬於技術教練和營養師的專業,我就不多廢話) 秤重後:正確進食增重,回補肝醣和水份

starcraftiii09/27 09:55

starcraftiii09/27 09:55長長一篇原來是廢文

嘻嘻

salamender09/27 11:46你沒抓到搏擊選手賽前體重控制的精髓

高手請指教

※ 編輯: IGOTANORCA (59.115.107.93 臺灣), 09/27/2021 1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