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聽海湧》的七道剪輯難題,以及攻略方式
原始全文 https://tinyurl.com/5ejerch6 高鳴晟 (以下為節錄)
《聽海湧》真的不好剪!
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克服很多困難
只為了能讓觀眾體驗、感受、共情、同理那段歷史裡發生的事情
而不只是閱讀與了解。
當時開始剪輯前
我就為了這個專案預先想好會遇到的難聽
1.歷史劇所需要的知識鴻溝,如何不嚇跑觀眾?
2.好多種語言,該怎麼辦??
3.戰爭電影,小兵都一個造型,容易臉盲怎麼辦?
4.容易臉盲的狀況下,還有兩條時間線,如何不錯亂??
5.可預想到會有的大段法庭對話戲(一堆人坐著,聽一個人講話)
6.侷限的空間、場景,如何不悶??
7.如何讓現代人同理、共情、了解過去的人與事?
在剪輯前、剪輯中,以及跟導演修剪的過程中
我們一一攻克這些難題
想簡述破解難題的方法,與各位分享
盼能有所幫助!
.
1.
歷史劇所需要的知識鴻溝,如何不嚇跑觀眾?
.
所以不要以歷史為主角,不要以學問為主角
先不要用過多的歷史知識嚇跑觀眾
跟導演在修剪的過程中
他提議「盡可能的不要顯示西元年份字幕,以及各種歷史、戰爭情報字幕」
這是第一個解法
而為了達到這一點
剪輯上必須有所調整
以「體驗」為主,而非「了解」為主
著重讓觀眾體驗角色的體感細節
例如:腳步如何踩在泥土上,風沙如何吹到臉上
而非告訴觀眾,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哪裡了
也因此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
剪輯的鏡頭順序安排
比較加強對於環境、氣候、場地細節的描述
而且都是讓觀眾透過某一個角色的主觀來體驗
而非客觀地了解
.
2.
好多種語言,該怎麼辦??
.
我去年剪輯了《商魂》、《聽海湧》、《化外之醫》
這三齣戲都有多種語言的表現
我會要求負責順剪的夥伴
就要在完成順剪的時候,上好完整的對白字幕
這是額外的工作量,所以真的辛苦他們了
為此,三組戲順剪的同伴
共用了一個我們琢磨出來的方法
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其實就是靠Google翻譯
可以把劇本的大段文字,貼到Google翻譯請它唸出來
就能夠知道戲劇裡的角色在講什麼
有的時候則要反過來
用手機靠近電腦的喇叭,用Google翻譯聽寫
再看看翻譯出來的是什麼意思
這真的非常辛苦,而且要花上額外的時間
但當有了完整對白字幕的順剪
我在修剪的時候,就不用額外去思考語言的問題
而能夠完全專注在戲劇結構的調整
以及角色情感的深挖上面了
但除了語言問題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
表達情緒的方法,甚至是表情都是不一樣的
要呈現多元性,而非統一性
多元的語言、多元的文化、多元的表達方式
才是世界的常態
戲劇性也從中孕育而生
.
3.
戰爭電影,小兵都一個造型,容易臉盲怎麼辦?
.
這個問題從《聽海湧》開拍之前
我就拿著劇本跟劇組的人們大力的討論了
臉盲!臉盲!臉盲!一定會臉盲啊~~~~
這是我自己看戰爭電影很容易有的感受
所以我一定要把問題提出來
導演與劇組人員為此讓每個人的造型有細微的改變
當然並不是說服裝改變,因為軍中的裝束必須統一
但讓他們根據每個角色的生活習慣、各型,有些微的不同
或者是同時進行的兩條故事線
一位新海有戴帽子,另一位則沒有戴帽子
表演上也讓每位角色表現情感的方式有明顯的不同
具體都呈現在影片中了
然後在剪輯上
我著重展現每個人不同的個性
以及眼神的差異性
希望發出靈魂內在的光芒,可以幫助觀眾辨識角色
所以常常使用眼神的特寫
效果非常的好
很奇怪,有的時候人只要看眼睛,就能辨識出是誰了
同時,我還會刻意在前幾集
讓主要角色出場的時候
剛好有人叫喚他的名字
叫喚名字的時候,不剪講話的人的畫面
而是被叫名字的人的畫面
如此一來,問題也就解決了
很讚的劇組,大家一起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
超讚!
.
4.
容易臉盲的狀況下,還有兩條時間線,如何不錯亂??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我要求自己兩條時間線
要用兩種不同的剪輯手法
戰爭時期的戲,我剪得更像「現在進行式」
以「青春回憶」為主要表現主題
戰後審判的戲,我剪得更像「歷史畫面」
更嚴肅、更冷聚,以「長大後的現實世界」為主要表現主題
而為了讓自己更能夠進入狀況
我在剪輯的時候
將兩條故事線,調整成不同的色調
戰爭時期的戲,基本上沿用攝影師拍攝的LUT
戰後審判的戲,我則將其抽色,幾乎只剩單色調,類似搶救雷恩大兵這樣
面對不同的影像質感,自然而然就能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與處理
同時,我也在放置參考配樂的時候
選用不同種類的電影原聲帶
所以,有的時候音樂一響起
還沒看到畫面,就會知道在哪條故事線了
雖然到最後,調色、配樂時間點、配樂風格
都跟我剪輯的時候有所差距
但這兩項措施,確實讓我成功在一齣戲裡
同時呈現兩種剪輯風格而不錯亂
是很棒的方法
.
5.
可預想到會有的大段法庭對話戲(一堆人坐著,聽一個人講話)
.
在現在這個時代,觀眾通常很討厭看對話戲
而法庭戲恰巧是由大段大段的對話攻防所組成
要怎麼樣呈現,才能滿足現代觀眾呢??
我的作法是這樣的
我盡可能地都在對話的過程中
剪輯聽話的人的表情,也就是「反應鏡頭」
我只展現講話者的意圖與情緒
然後馬上就跳至表現聽話者的意圖與情緒
這樣的話,大段法庭對話戲的重點
就不在於那些台詞本身而已了
而是會放在各方人馬的意圖、情緒、策略的衝突上
雖然在法庭裡講話的只有一個人
但觀眾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反應,以及他們即將會有的動作之意圖
而不是等一個人講完話,再讓另一個人講話
而在《聽海湧》的故事裡
用這樣的手法來剪法庭戲
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
原則上法庭裡不同國籍的人,都必須透過翻譯才能聽得懂對方的話
而翻譯卻只站在重要的法庭角色旁邊
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聽不懂對方的話
但卻一樣同仇敵愾!
那,聽不懂外語的人們
他們聽話的情緒反應是從何而來的呢?
是因為感受到講話者的情緒來的嗎?
還是他自己本身的立場導致的情緒呢?
或者是對講話者的不了解、誤解而導致的情緒呢?
而這不正是這場戰爭,或是人類之所以發生衝突的原因嗎?
用這樣的剪輯方式來呈現《聽海湧》的法庭戲
也恰好呈現出故事的內在主題
.
6.
侷限的空間、場景,如何不悶??
.
《聽海湧》的故事集中在北婆羅洲的戰俘營裡
雖然有兩條時間線
但大多數時候,故事都在戰俘營裡發生
但是,都在同樣的空間、場景裡面,如何不悶呢?
在編劇蔡雨氛的劇本寫作裡面
利用不同的天氣、日夜變換
將一個戰俘營碎分成好幾個小場地
《聽海湧》近乎完美的劇本寫作
早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我在剪輯上則進一步地
讓每一次的轉場都盡可能,隨著情緒的變化而不一樣
在這個專案裡
不可以每次轉場都放界定鏡頭
否則反而會不斷提醒觀眾場景的局限性
反而有的時候是天氣開場
有的時候是旗幟開場
有的時候是閱讀的書籍、黑板開場
有的時候先看到人群
有的時候先看到表情與眼神
有的時候先聽到聲音(腳步聲、對白聲、音樂聲,又是三種層次
我真的在每次轉場的時候
都要努力又殺死我的大腦一次
不能用一樣的方法轉場
也不能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
而是要去思考這一個場次的主要資訊為何
需要先確定觀眾的觀點?還是要刻意做相反的期待呢?
我努力地讓每一個場次的開場都有新鮮感
觀感上,讓角色不斷遭遇新的事情
呈現出來的,就是你們劇裡看到的那樣
.
7.
如何讓現代人同理、共情、了解過去的人與事?
.
基本上這個問題本身就解答了大部分的事情了
用同理、共情去了解歷史
而不是強塞資訊、知識,或是用對白去解釋歷史
《聽海湧》的劇本本身就足夠地好
安排了不同立場、國籍、身份的人物
呈現了彼此的難處,以及必要的衝突
透過事件本身,讓觀眾去見證、去參與過往的事情
而不是單純客觀地講述
就這點來說,劇本早已完成了
而一個良好的劇本
使得剪輯師能夠專注在細節的處理上
我在《聽海湧》剪輯的過程中
花最多心思的部分,在於對於角色人物的心理深挖
跟導演修剪的過程中
我是提出最多問題的人
孫介珩導演為了這齣戲做了大量的考察
其本身又是歷史系畢業的學生
所以我會不停的訊問他各種歷史知識,以及角色的背景故事
我問什麼,他都答得出來
除了呈現在《聽海湧》片子裡的東西
在孫介珩導演腦海裡,有更多故事沒有呈現出來
我則是那個有幸可以一直問、一直問的人
導演的回答讓我能夠更加了解每一位角色的人格特質
他們的個性、情緒反應又是從何而來
剪輯《聽海湧》的那兩個月,我徹底的入戲
例如:兩個時間線中間究竟隔多久呢?
導演會說,日本剛戰敗,不可能馬上派出律師
所以大概還要經歷什麼事件、什麼流程,什麼狀況
所以大概隔了X個月
我說:什麼!阿遠他們被關了X個月!!天哪!怎麼熬啊!
然後我就會想,原來隔這麼久,那中間沒有演的過程
新海三兄弟在獄裡又會經歷什麼事呢?
導演就會說,他們可能會這樣吧...然後講了一個好完整的故事
我就在旁邊吃瓜,當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觀眾就好了
我跟導演修剪的時候,大部分都在聊天
不是閒聊喔,而是進行上述的討論
當我了解完整的故事,隨著導演口中的故事經歷了歷史
我就能夠妥善地呈現角色的情感與反應
我會這樣想:
阿遠他被關這麼久,他都在想什麼呢?
第一個月會生氣、會驚嚇吧
第二個月會害怕、會焦慮吧!
可是已經經過這麼多個月了耶!!
阿遠他臉上的表情是這麼絕望,那他內心在想什麼呢??
我就像演員在做角色功課一樣
剪輯的時候都在想這個
我覺得他已經在等死了吧,等著結局到來
所以死刑的宣判對他來說是解脫,而不是震驚吧!
然後就挑選到對的表演,剪輯出對的情緒了
好像在演戲一樣,真的很有意思
另外,我又認為
歷史劇的呈現,敘事者應當扮演傳遞文化的轉譯者
現代與過去的鴻溝
可以視作異國之間的文化鴻溝
雖然發生在同一塊土地,講著同樣的語言
但因為經歷的事情完全不同
思想也已經有極大的改變
所以可以將現代的觀眾,跟歷史劇裡的角色
視為「不同文化的兩群人」
而為了要傳遞文化
了解兩邊不同的文化,是敘事者的首要之務
==========================================
(3,800字的乾貨分享)
邊看劇時 對照本文 應該會有更多領會
--
推
好文!
推
專業好文推
看了兩集 剪得很好 推
感謝分享業界人士的鍍金心得,對這塊很感興趣
推專業文 難得可以看到專業人士的分享
66
[怒雷] 媽的多重宇宙 到底好不好看?走出電影院我真的無言,我知道這是很強大的神片,我知道! 可是我居然說不出好不好看,因為一直被字幕打斷一直被打斷...... 本該感動的點,我知道!但是就是接收不到! 我是在還沒看過翻譯爭議就進電影院, 因為太火大才上網,發現我不是唯一,44
[負雷]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雷文防雷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在觀賞這部片子前,我是對它充滿期待的。 因為不想被暴雷,所以看之前有特地不去看任何的影評和心得文(我很後悔)36
Re: [討論] 劇情亂到觀眾看不懂 不就導演爛嗎?幫原PO進一步闡釋 「看不懂」vs「劇情亂」的關係,這與導演的敘事能力有直接關連。 分鏡與剪輯,展現的是一個導演「敘事」能力 同樣讓人「看不懂」的電影 我們找一個高手來說明就可以了35
[負雷] 《月老》:別再拍青春YA片了拜託《月老》:九把刀過時YA片再添一部,如同《打噴嚏》般應該緊接出現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熱潮後的永遠熱血永遠好結局電影,那股毫無來由的樂觀與亂胡來感動一把的九把刀標記在此片依舊存在,九把刀粉絲或許會喜歡,但客觀的說這樣的東西已顯得不合當代氣息。 會寫小說、會改編劇本與會引導演員完全是三回事,起碼在看《月老》一片的時候絕對想不到王淨跟柯震東曾經演過好幾部還不錯的電影,但在此片竟然尷尬到起雞皮疙瘩,卡通般的表演搭上青春無敵的台詞,簡直不要太噁心,而我相信這是導演的鍋,又一次的證明導演不是誰都能當,好的演員配上不好的導演也能成為爛演員,同理爛演員經由好導演也能妙手回春。 改編劇本的部分因沒看過原作,對於改編是否得宜不做評斷,單論劇本的話概念很有趣,但故事比重很不對稱,電影中有很多時候王淨的角色有她自己的內心問題,卻在電影中幾乎看不見鋪陳,搞得最後幾場為了誰誰誰而哭的幾場戲也很沒意思;反觀明明只是作為最後功能性導入結局的反派角色,竟在整部片時不時的不忘穿插,深怕觀眾忘了這條線似的不斷提醒再三,就好像網頁廣告一樣煩人。故事基本上非常流水線,許多轉折十分牽強毫無邏輯,尤其後期在各種解救的戲碼,真的是非常的小朋友思維,簡直把觀眾當白痴,觀眾不是白痴,請九把刀寫劇本時務必正視觀眾的 智商,哪怕你的原著小說客群年齡層可能真的很小,也請顧慮某些長大了進戲院看電影的其他觀眾。 至於胡亂感動一把的部分,《月老》就像以前的九把刀電影一樣,慣用的抒情音樂搭配情緒畫面打碎剪輯,這方法真的是既老掉牙又愚蠢,可是只要歌夠好聽,畫面上的人眼淚掉的夠多,不得不說這俗爛作法還真的有點微妙作用,至少有那麼一兩秒個人我的確有被感動那麼一下,接著馬上發現這招九把刀已經玩過無數次,而立刻感到憤怒與失望交加。24
Re: [討論] 都怪編劇就飽了?台灣的片 是由上往下的腐朽,再由下往上的矯情 故事大綱基本不會錯 而且多半都有吸引人的要素 只是在各方面都出現了問題32
Re: [負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觀後感我看完這部的評價其實也是偏向負面 但是就滿好奇 為什麼這部會正負評價差異這麼大 而且這只是個愛情片 也不是恐怖片或懸疑解謎7
[好雷] 千年女優:觀眾見證,從來都不是冷眼旁觀有雷 幸好有去看,鏡頭與剪輯太好看,還有真的好喜歡那時的作畫筆觸。 原以記錄的角度出發,在千代子回憶裡穿梭的攝影機,就如同電影本身的攝影機,5
Re: [問卦] 為什麼看台劇不會有帶入感角色來講,通常是角色動機不太明顯 所以角色的情緒反應你沒有連貫性。你沒有辦法catch到。你不知道為何他在這場要哭、要笑 、喜、要悲。骨子裡沒辦法認同。 但是好的演員他在拍片現場還是能演出當下的情緒感受。專業演員看本還是會想知道這場戲 的目的、意義。當然演員構成有很多種,有些人對角色認知很有天份,或他本身就有相同經1
Re: [EVA] 補完1-26話 一堆問號人類補完計畫有很多個階段 至少最表層的階段TV是有演出來的 Seele的老人為了人類好,希望人類能夠更進化 為了更進化,所以要先把人類都送去死 至於怎麼達成更進化就是操作面,談得比較多的是舊劇場版X
[問卦] AI電影ChatGPT 電影是一種複雜的藝術形式,由多種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共同創造出觀衆所看到的影像和 故事。以下是電影中常見的一些要素: 劇本(Story):劇本是電影的基礎,包含情節、對話和角色發展等內容。它爲電影提供 了故事情節和人物行爲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