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621年瀋遼戰役的明軍 [3]
▌薩爾滸戰後的遼東本地明軍
明軍在萬曆48年至泰昌元年間,於遼東籌集大量來自各方的兵馬,部隊行伍之紛雜,與嘉靖禦倭、萬曆三大征等作戰相比不惶多讓。然而亦不應忘記,遼東鎮雖然屢經摧殘,仍具相當兵力,當地自巡撫以下的官員也進行了相當大規模的募兵,乃至於「籍民為兵」進行總動員程度的徵兵。
早在撫順之戰前夕,遼東鎮原本的帳面員額約八萬兩千餘人,但是經過撫順、清河等作戰,陣亡、重傷並逃亡上萬,實際兵力已不足七萬。撫順戰後,明廷下令在遼東募兵三萬,以圖重建和擴充遼東鎮主兵,但遲至薩爾滸之戰的時候,仍只有約兩萬名新兵,其中較早募集的一萬數千人被投入作戰,部署在杜松和馬林麾下的數千人被擊潰。
值得一提的是,明軍當時為應對高強度作戰,籌措額外軍餉給遼東地區的主戰部隊,此即所謂「新兵」、「新餉」,不過名稱容易誤導人,因為包含了不少既有的常備人員。至於「舊兵」即遼東鎮原本的編制,領的是較低的「舊餉」,在遼河以東只是充作各地城堡守軍或各類雜役。遼東鎮的舊兵員額帳面上並未改變,不過至此編制已經幾乎形同虛設,畢竟不論是正式改編還是逃兵跳槽,都已經有大批戰兵改領新餉,歷次後金攻勢下的陣亡人數也很不少,而較低的薪餉和補給順位都導致舊兵招募困難,大概主要是透過徵召衛所軍餘來填補缺口。
萬曆47年夏季,遼東巡撫、贊畫與道員等官員在薩爾滸戰役後先是招募了14,258名新兵,編為鐵騎營與車營等部隊,但是熊廷弼提及這些新兵很快就出現大量的逃亡,經過檢視後又有很高比例是老弱而被淘汰。萬曆47年十月,遼東巡撫與贊畫又補上3339名新兵的名單,結果被熊廷弼與轄下官員淘汰1979人,可見遼東屢次募兵後,新兵素質之日益低落,也引發了熊廷弼與遼東贊畫劉國縉的矛盾和齟齬。熊廷弼對遼東新兵失望至極,但稱許多官員仍力主把逃兵補回營伍;熊廷弼也指出這些新兵的訓練僅是表面工夫,不僅逃亡嚴重,也曾聽聞海潮聲就不戰自潰。
無論如何,經過持續的添募和整頓,至袁應泰接手時,關外明軍除了遼西的寧前、錦義、廣寧一帶,主要直面蒙古人的部隊,遼河以東有以下本地部隊:
瀋陽游擊營,即瀋陽原本的駐軍編制,一度撤至遼陽,萬曆48年春季重回瀋陽駐紮防守。
平虜備禦營,即瀋陽轄屬的平虜堡等據點的守軍。同樣一度撤至遼陽,後來沒有返回原本的城堡而是收縮在瀋陽,只在外圍巡哨偵查。
蒲河備禦營、汎河備禦營、懿路備禦營、慶雲游擊營。懿路、汎河、慶雲堡在開原道,蒲河城在遼陽道,全都為瀋陽以北的城堡與轄屬堡壘,於鐵嶺戰役後棄守,後來未再進駐。這些部隊在明軍重新進駐瀋陽時,併入瀋陽駐軍協防,只在原本的轄區仍派遣哨兵巡邏偵查,外圍的軍屯也開始逐步撤離。
鐵嶺游擊營、撫順游擊營、清河游擊營,都是原防區的主城被攻破後的殘部,同樣並未返回駐地而是駐紮於瀋陽,只派遣哨兵在原本的防區偵查。
開原東部協守副總兵營、開原備禦營。開原戰役時原本的開原奇兵營被殲滅、備禦營遭重創,不過當時剛上任的開原道韓原善在北直隸募兵,先湊足2016人,編為一支「新勇營」,後來掛名開原道副將營,實際駐紮瀋陽,不過熊廷弼稱也有些許逃亡。開原備禦營是開原的轄屬城堡守軍的殘部。
援遼總兵標下平夷營、靖夷營,平夷營是賀世賢麾下的標兵,靖夷營原本隸屬於李懷信、後轉交賀世賢,已知平夷營到泰昌元年的時候包含至少三個營,靖夷營則比較不明。賀世賢在明軍重新進駐瀋陽後,以瀋陽為駐地,為瀋陽的最高指揮官。
河東總兵標下內丁、左翼營、右翼營,即駐守瀋陽的總兵的標兵。此一總兵最早是李如楨,後來依序是李懷信、侯世祿、尤世功等人。
經略標下內丁、左翼營、右翼營,即遼東經略的標兵。兩營都是募兵新編,因為曾出現過不少逃亡,可以想見戰力未必可靠。左翼、右翼兩營的編制員額似乎各約兩千人。
鐵騎營,萬曆47年新編的單位。因為有出現鐵騎中營的番號,則鐵騎營有三個營或五個營,規模可能也達到數千人。熊廷弼未曾詳述編制,不清楚冠名鐵騎,是否如後來崇禎年間的關門鐵騎一樣實際上為步、騎兵混編。
玄武營,似是熊廷弼上任前就已經開始成形的新兵單位,已知為裝備戰車的部隊,兵力五千到七千人左右,後來被編為四個營。萬曆47年先是在遼陽城外獨立紮營,後來改用於遼陽城下的戰車防線。值得一提的是,《剿事汗語》曾在薩爾滸戰亦前稱玄武營有一萬二千人,則可能有過半都在薩爾滸、開原、鐵嶺等戰役傷亡殆盡,熊廷弼上任時因此僅五千餘人,後續才又添補回七千人。
強兵營,缺乏可參考的資料,編制與裝備不明,但很可能也是戰車部隊或步騎混編。已知鐵騎、玄武、強兵等單位在熊廷弼上任時,合計約兩萬五千人,則強兵營可能有上萬人。
遼陽中路協守副總兵營、武靖參將營,即原本的遼陽與周邊轄屬城堡的駐軍。
援遼總兵標下左翼營、右翼營,即坐鎮遼陽的總兵的標兵兩營。李家兄弟都被革職之後,鎮守遼陽的是柴國柱,柴國柱因病辭職後,鎮守遼陽的是重新啟用的劉孔胤。
義武營,有九千餘人,分成五個營。可能是遼東地區在薩爾滸慘敗後「籍民為兵」政策下組織的民兵。已知後來至少有一部分被派去瀋陽,替換掉原先派去瀋陽的河南毛兵。
寬奠參將營、靉陽守備營、長奠備禦營、長安備禦營、長勇備禦營、險山參將營、海州參將營、金州守備營、復州差兵營等等,皆為遼東鎮原有的各地駐軍。大多在鐵嶺戰役後一度棄守,萬曆48年才陸續返回原本的駐地。沒有參加遼陽戰役。
南衛新兵營,已知有五個營,是時任遼東贊畫劉國縉在薩爾滸戰後於遼東南衛地區招募的新兵,不過因為持續出現嚴重的逃亡、又裁汰過不少老弱,即使加強訓練仍士氣頗為低迷、紀律又很渙散,實際兵力和戰力都非常存疑。被熊廷弼打發去協防寬甸地區的各城堡,實際上是充作雜役為主,幫忙收集草料、製作木棍。沒有參加遼陽戰役。
--
Above all, we must realize that no arsenal or no weapon in the arsenals of
the world is so formidable as the will and moral courage of free men and
women. ~ Ronald Reagan, 01/20/1981
--
35
Re: [閒聊] 明軍怎麼那麼弱啊?日本戰國時代 中後期的時候征韓 明軍遼東守軍派了一些二軍支援 畢竟一軍精銳還是要守邊境遊牧民族 那些 你基本上都沒聽過的大明將領 卻可以打敗一堆家喻戶曉的日本大名18
Re: [討論] 現在中國網文界興起了一股黑袁幫毛翻案努爾哈赤於廣寧之戰獲得勝利,迫使明軍後撤退守到山海關,佔領了廣寧城, 然而一年後焚毀廣寧城退兵。寧錦之戰結束後,遼西明軍棄守前線,後金出兵 破壞錦州、杏山、高橋等城,然後就退兵了。大凌河之戰,後金逼降大凌河城, 然後又退兵了。 後金前期的戰略並不注重長期佔據遼西領土,而是積極破壞遼西的軍力。13
[問卦] 明末戚家軍為何消聲匿跡????????戚繼光,明朝中後期將軍,打爆倭寇,訓練戚家軍, 好吃的繼光餅傳言就是他發明的,百戰百勝,比關寧鐵騎 還猛,為什麼明末這個軍隊不見了????只剩下遼東關寧鐵騎, 與秦兵????有沒有卦??????? --11
[閒聊] 用司馬懿征討公孫淵 是殺雞用牛刀吧這是公孫淵 這是司馬懿 可以看見兩人能力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 完全不是諸葛vs司馬那種極致對決10
Re: [討論] 現在中國網文界興起了一股黑袁幫毛翻案明朝在寧遠之戰(1626)是慘敗,寧錦之戰(1627)是慘勝,這兩戰都不是大捷。 相關責任者,從朝廷中樞到前線官員均應檢討。其中袁崇煥對於寧遠之戰的責任 有好有壞,寧錦之戰則是錯誤不少。而袁崇煥於崇禎二年(1629)己巳之變時, 擔任對抗後金的最高指揮官,但是他的戰前策略與戰時調度都有非常大的問題。 參考近年來新出版的史料與檔案,可以更加深入探討前因後果。9
Re: [討論] 現在中國網文界興起了一股黑袁幫毛翻案這位「搜粟都尉趙過」的薩爾滸系列文章,他是參考另一位ID為「關毛」的網紅 所製作的網路影片。關毛的影片是演義小說的說書風格,他雖然看了一些史料, 但卻讀不太懂文言文,在影片中隨意加油添醋。這兩位的歷史文章錯誤一大堆, 幾乎沒有資料出處,有如內容農場一樣,會讓讀者被誤導。 大家討論歷史互相交流,一般是教學相長,透過討論來分辨錯誤,共同加深理解。4
Re: [討論] 現在中國網文界興起了一股黑袁幫毛翻案如果想瞭解明末在遼東的情況,倒是推薦知乎上「搜粟都尉赵过」 這個用戶的文章,他有一系列介紹,從高淮亂遼開始,目前是寫到 廣寧之戰結束,熊廷弼、王化貞被逮。不過他好像最近忙著應付袁 黑,寫很多文但這系列暫停一段時間了。 看他的文章,會對明朝在遼東的崩盤、後金的興起有更深入的理解3
[討論] 朝廷存亡在即,派系還在內鬥,是不是毀萬曆32年,顧憲成被罷官下鄉,開設東林書院 之後定期講學,朝廷逐漸逐漸形成東林黨 但萬曆年間,除了有萬曆三大征, 其中就內含知名的出兵朝鮮對抗日本豐臣秀吉出兵 而在三大征之後,萬曆47年更有對抗後金的薩爾滸之役X
[閒聊] 這五個人能不能幫燕國打贏大魏?魏滅燕之戰,為景初二年(238年),三國時期曹魏討伐公孫淵的一場戰役。戰後襄平城 被屠城。遼東地區直接歸於魏國統治。 如果燕國有這五個人在,能不能免於滅亡呢? 火器與情報專家:鶴見中尉- 吳三桂是於崇禎12年7月升任練兵署總兵,10月時因團練遼東總兵官金國鳳戰死 而繼任,職銜為「團練遼東寧遠、中左、中右、前屯、中後兵馬事務總兵官」。 兵部推補繼任將領時,留存了吳三桂當時的履歷,他擔任總兵時為32歲: 吳三桂 年三十二歲,係遼東前屯衛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