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南北戰爭的陸軍與同時期的清軍 [8]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南北戰爭的陸軍與同時期的清軍 [8]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8 推:8 噓:0 →:6

美軍騎兵的成熟與發揚

內戰爆發前夕,美軍馬隊僅有六個團,開戰後多數騎兵軍官投身叛軍,再加上南方民風較顯剽悍善騎,致使南軍騎兵在戰爭初期享有優勢。

南軍馬隊自戰爭初期就採用新式的單列陣型,配合偏好使用左輪手槍的習性和私有戰馬的制度,善於機動突襲,也很早就開始運用下馬步戰。相對而言,北軍騎兵在戰爭初期過於強調傳統雙列陣型的軍刀衝鋒,且往往被濫用於分散巡哨,直到戰爭中期才熟稔集團性的騎兵戰,並以優勢火力和密集訓練取得的戰陣紀律為特徵,新成立的聯邦騎兵局的官馬供給也使北軍騎兵能夠持續補充和擴編。

歐美觀點的騎兵任務可分為六大類別:偵查,掩護情報,拱衛側翼,攻擊,高司勤務,以及奔襲截擊。戰爭後期,原本素質佔優勢的南軍在連年消耗下元氣大傷,陸續於攻擊、拱衛、奔襲等方面陷入劣勢,但是偵蒐掩護卻始終不落下風,仍是平分秋色。

南軍因為先天資源劣勢,更兼官僚系統缺乏馬政作業,騎兵規模在戰爭後期陷入嚴重的劣勢。馬匹數量的差距是最後勝負的最重要關鍵,即使遲至1864年雪倫多亞河谷作戰的湯姆溪戰役,南軍騎兵的人員素質都未必遜於北軍同行,然而兵力與資源不足就決定了戰略上的局勢愈發傾向於北軍。

必須注意的是,南軍雖然後膛槍械的裝備比例不高,但是手持恩菲爾德馬槍的下馬騎兵就如正規步兵,精準的火力在防守時頗具威力。內戰中規模次大的騎兵戰──特雷維里安車
站會戰中,南軍就是以前膛卡賓槍抵禦了北軍的輪番衝擊,裝備七響槍的北軍騎兵此役並沒能夠成功突破戰線。


騎兵與機動作戰

南北戰爭後期,雙方的主力騎兵雖然名為馬隊,實際運用卻更近似於不同兵種的綜合部隊。以北軍波多馬克兵團的騎兵軍而言,該軍下轄騎馬炮兵,再加上騎兵在接戰時經常下馬步行構成主要陣線,而在側翼包抄、追擊或轉進時騎馬移動與衝鋒,名為騎兵軍,本質上是全員騎馬的聯合兵種部隊。

事實上早在內戰以前,美國的地方民兵就曾試驗過聯合兵種的嘗試,這些團、營級的編制名為「軍團」,下轄不同兵種的連,內戰初期邦聯陣營尤其對此寄望甚多,編成多個軍團,但不久後就陸續陷入名存實亡的情形,被整編為普通的兵種團。

軍團聯兵營的失敗,可歸咎於補給與作戰概念的瓶頸,實際上不同兵種的協同作戰仍時有所需,舉例來說,在殲滅北維吉尼亞兵團的過程中,北軍就曾派出不足千人的步騎兵混合支隊遂行任務,雖被殲滅但仍取得戰略上的影響。騎兵的步戰能力與導入炮兵支援,則使得自身進化為能夠獨自承擔聯兵作戰的編制,不似步兵軍大多欠缺有力的騎兵輔助。

以前述的湯姆溪戰鬥而論,雙方騎兵都是先以下馬步行的散兵構成陣勢相抗,北軍散兵逐漸進逼後,南軍投入馬隊反衝鋒但未能取得決定性突破,北軍也立即投入己方的馬隊自側翼突破迂迴得手。


清軍與捻軍之馬隊和美軍騎兵比較

自僧王於二次英法聯軍受重創後,清軍似是再難有太大規模的騎兵集團,然僧王最後一戰仍有五千騎,足以視為一個稍弱的騎兵軍。捻軍則是到後期泰半由騎兵與騎馬步兵構成,單單西捻軍的馬隊便可多至萬餘──後來更增至兩萬,惟真正能騎馬戰鬥者可能始終不足
萬人──與南北戰爭中最大的騎兵軍規模足堪匹敵。

審視前述六大類職責,清、捻馬隊在連年戰鬥中其實頗多出色表現,無論是偵查、掩護乃至於側翼交鋒、敵後游擊,都有許多成功案例。然而清、捻馬隊的火力大多頗顯較遜,如捻軍馬隊與湘淮軍接戰時多次被槍炮猛擊而大敗,便因捻軍欠缺遠程火力可以回擊;清軍則少有獨立作戰的大規模馬隊,亦無快速炮兵,況且清軍馬隊的裝備與捻軍相去尚不太遠,剿捻期間仍有相當比例使用弓箭和長矛,只有少數精銳開始換裝洋槍。

清軍在剿捻過程中為了爭取偵查、掩護與鞏固側翼的目標,多數馬隊被用於支援步兵軍;與此相反,在南北戰爭後期,北軍戰略乃是集中數量與素質皆佔優勢的騎兵,全力死追直至大破對手的馬隊。這一方面是基於南軍有不得不守之處,可迫其應戰,捻軍則趨於流竄,純用馬隊難以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清軍謹記僧王敗亡、湘淮諸軍數次受創的教訓。最後是清軍自僧王與多隆阿戰死之後,剿捻仰賴步隊起家的勇營,自是難以籌建純用馬隊的大枝營頭。

至於捻軍,自1864年各大重鎮被克而轉戰各地,開始萌生大規模的騎兵軍,後期還以大量馬匹乘載步兵,作戰特色已是相當近似南北戰爭後期的美軍騎兵。然而捻軍槍炮火力較弱,以長矛為主要兵器,自是不像北軍騎兵軍到了戰爭末期能夠輕易攻破小股守軍駐紮的堡壘與城鎮,反而被清軍的河防長牆所阻。

(待續,應該是最後一回)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5.54 (美國)
PTT 網址

detonator11/27 16:15讚讚

chewie11/27 16:26

roseritter11/27 17:44

PAULDAVID11/27 18:18只有機動沒有火力 遇到結硬寨打呆仗的對手 就啃不動啦

hgt11/27 18:48機動一次不行,你有機動第二次嗎?(誤)

Rfaternal11/27 23:47

articlebear11/28 01:22

MKAngelheart11/28 04:58打不贏不能繞過嗎?(嗯??

viroid11/28 08:27

reinherd11/29 01:33我覺得清朝的馬隊 和西方的騎兵是不一樣概念的兵科

reinherd11/29 01:34馬隊的衝擊力太弱 更接近騎馬步兵或是輕騎兵

reinherd11/29 01:35不過我覺得清末軍事改革沒有找歐美騎兵軍官改革滿蒙騎兵

reinherd11/29 01:35是一大失誤,因為或許改革騎兵比改革步兵/砲兵更容易看

reinherd11/29 01:35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