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tomdk 過去發表過的文章
27
[單品] 深烘豆距烘焙日快一個月跟網路某知名賣家購買了一包單品的深烘焙咖啡豆,今天去超商取貨看到烘焙日期是距今 快一個月。 烘豆我是不太懂,只看過一本 Scott Rao 的咖啡烘豆的科學,和 James Hoffmann 的書 和他頻道的影片,這些知識都告訴我,由於咖啡豆的纖維構造都被撐的很大,所以排氣會 很旺盛風味消散的也快,深烘焙豆變質的速度也快。前陣子跟鳳展買的深烘焙豆,老闆也6
[義式] 濃縮或搭牛奶都有乾燥不適的感覺前陣子因緣際會下收了一套開元代理的義式機及義式磨豆機。(義式機型號 IB7 - Iberit al,義式磨豆機型號 MXD - Macap)。 煮出來的濃縮抑或是加奶做成拿鐵或卡布,喝的時候都感覺舌面和上顎有一股乾燥的感覺 ,而且還很持久。不曉得是不是風味輪上寫的 dryness。 器材是:VST 20克濾杯 裝20克粉、有做WDT、使用 Normcore 的定壓填壓器。7
[其它] 冷萃的一些萃取問題從去年開始會在夏天自己做冷萃來喝,都是用2公升的梅森罐來製作,一來喝的量多一次 做多一點喝,二來因為扣掉粉吸收掉的水分以及後續最麻煩的過濾過程,所以就大量製作 。 我目前的製作方法,就是磨完粉倒粉然後加水至計算好的粉水比。如下圖可見,咖啡粉全 部沉浸在英文字wide mouth下面,咖啡粉與瓶口附近的水其實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6
[器材] FELLOW ODE GEN2 研磨完再調研磨轉不動五月中購買了一台 FELLOW ODE GEN2,想說都出到第二代bug應該都除完了吧才入手的。 買來都只做冷萃,研磨區間介於8~10,目前碰到的問題就是當研磨完後,想再調整研磨變 細,常常會碰到好像轉不太動,需要再按一次電源鍵,然後就會看到噴了一些粉出來。然 後再重複個大約兩三次才可以順暢的從1轉到10 (例如10轉到7轉不動按電源鍵噴粉,又轉 到4轉不動按電源鍵噴粉,再轉到2轉不動按電源鍵噴粉)5
[義式] 沖煮把手與VST濾杯的惡夢聲明 文章頗長 因緣際會下入手了一台"開元"的義式機,型號為 IBERITAL IB7,我在網路上完全搜尋不 到它的相關資訊,除了開元自己的網頁,但要講的主角不是它就帶過。 以前上課及看書時都提到濾杯的重要性,所以入手了這台機器後,就迫不及待的想購入濾 杯,VST一直以來都聽聞其大名所以就選擇了20g的VST濾杯,但這卻是惡夢的開始。29
[義式] 想添購一些義式裝備請教之前都接觸手沖比較多,義式的機器品牌或週邊設備的品牌最近才開始瞭解 (以前有上過SCA咖啡師) 看到 Normcore 這個牌子,看一些開箱影片老外說它是入門階級還不錯的 目前想買它家的portafilter和Tamper,有一款V4的Tamper有附可以調整填壓力道的彈簧 價格也覺得蠻OK的,不知道有沒有使用過它家產品的網友可以給個建議。10
[義式] weber workshops 沖煮把手及濾杯疑問想請問大家,前陣子看到 weber workshops 的 unifilter沖煮把手,以及最近他們新出 的 unibasket濾杯,他們兩者的差別是不是只在沖煮把手有內建新出的濾杯,跟這個新出 的濾杯只是再另外單獨拉出來的新產品。 看網頁的介紹是說這個新出的濾杯能增加萃取,但他好像沒有像一般的濾杯有分16、18、 20克的容量,最後則是價格濾杯要五千多,沖煮把手要一萬一起,他們到底值不值呢?18
[器材] 找尋大量製作冷萃的容器目前是用Driver的這個: 以一般市面上常見的1000ML的器材來說好了,我都是用 1 : 12.5 的粉水比 扣掉粉吸走的水,大約就只剩下850左右了,家裡幾個人喝個幾次就沒了,又要再重做了 所以想請問大家,有推薦什麼器材或容器可以用來製作大量冷萃的(大約2L)21
[器材] KONO虹吸壺的價格最近想買個虹吸壺來玩玩 以同樣三人份的,在山田咖啡網站的KONO竟然要$4360 HARIO官網$2800,可是在一般通路可以查到大約只要$1390 看了一下內容物只差在KONO是用"陶瓷濾器",其他基本一樣 KONO的有什麼過人之處嗎?還是大家有推薦其他的虹吸壺。7
[器材] 紅外線測溫槍的選擇不知道版上的網友,有沒有對紅外線測溫槍有研究的 我主要想拿來測量濾杯在沖煮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以及不同濾杯材質溫度的差異 下午研究了一下,有五六百的也有一兩千的,有單點和多點雷射的,反應時間各家好像都 差不多,還有就是不同的物體要設定不同的發射率才能精準的測量 Bosch的這支:3
[其它] 有關線上沖煮教學課程的選擇去年五月疫情爆發後就多了很多時間在家,當時才知道有杜嘉寧這位2019的沖煮冠軍 (之前孤陋寡聞只知道王策跟Matt Perger) 看了她的這個教學影片: 對當時還是菜鳥的我覺得收穫很多,今天無聊想說搜尋看看有那些線上手沖的課程13
讀完 咖啡沖煮的科學 後的疑問在版上搜尋後發現竟然沒有人在討論這本書 前陣子看完後一直有一個疑問,作者 Scott Rao 在書中多次提到 要維持"咖啡漿"溫度於 91 ~ 94 度 (作者把咖啡粉、氣體與沖煮液體三者的混合物稱作咖啡漿) 我的疑問是如果要在沖煮過程中維持這個溫度,那不就要使用94度以上來沖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