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阿拉斯加之死是真蠢還是真啟發?
原文恕刪。
這部電影每過一陣子就會有人拿出來問類似的問題。
我想要分享一些從西方文化切入的看法與觀點,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去理解、
甚至看懂絕大多數美國電影背後的文化脈絡。
一、基督教文化
美國新移民主要是以新教徒(包含清教徒在內)為主,如果以比較粗略的觀點來說,
新教徒跟天主教徒最大的不同是強調個人得救、剝奪了教會人士壟斷上帝話語權與權威,
(雖然起義者路德與加爾文並未真的完全想把基督教拉到這條路上來)
任何虔信上帝者都應該可以自行與上帝產生連結,
這是美國文化中對權威極度不信任、與個人主義的思想脈絡背景。
二、超驗主義
超驗主義可以說是上述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產物,而且可以說是美國特色的哲學,
代表人物是梭羅與愛默生。
如果你有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你就會發現主體是人與大自然的相處,
大自然本質就是上帝的一部分、融入大自然也就是直接與上帝產生連結,
在這邊我不打算太過深入討論細節,
但離開美東後,你可以發現主要的生活模式就是美國的鄉村與田園生活,
就像梭羅書中描述那樣。
(美東一般來說都相對較有舊大陸的包袱)。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特別鐘愛(懷念?)西部片與牛仔文化。
三、殺母的文化
剛剛說了,新教的本質是剝奪權威主導權,強調個人(得救)主義。
所以在他們的文化中有一種害怕被權威擺布的恐懼感。
(脫離殖民母國獨立其實這樣看來不算是個意外)
任何對他們構成威脅的強力對手,都容易變成他們的假想敵。
而相對的、他們也不太容易相信其他人,包含那些對他們好的人。
因為他們潛在認為那些無條件對你好的人其實是想束縛你、弱化你、讓你離不開他們。
這裡面包含自己的父母。
他們很害怕在溫柔鄉中喪失自我(反映在他們極端強調自我與獨立)。
故歐美文化的心裡邏輯是相當不同的。
舉例來說,在台灣若是未婚、跟父母住在同一個城市,但卻沒住在一起,
多半會被問:「為什麼不住一起?」或是聯想到與父母可能關係不好。
但在歐美,這個心裡邏輯是完全相反的,上述的情形絕對不會有人覺得奇怪或多問。
這不是一個單純「因為我要獨立、所以我要搬出去」這種多一層的思考方式,
而是根本沒多想:在他們那、成年搬出去、與在台灣沒事不會搬出去,
都是一種社會脈絡下的無意識行為。
基於這種文化思維本質,你會發現美國人每一代都在反對上一代,
(相對的,台灣年輕人雖然會反對上一代,但成年後多半都變成自己當初討厭的大人)
70年代的左青、嘻皮,這些戰後出生的小孩,本質上是反抗父母輩的保守、建制、理性。
(哦對啊,看你們滿口仁義與利益幹的好事:二戰、越戰、韓戰)
如果不論年代的話,你會發現這部電影裡面就出現了這樣的情節:
父母社會地位不錯、家境不差、但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父母失和與家暴,
對於這樣文化背景的小孩來說,會反建制不會是太難想像的結果。
以這樣文化背景來看,你會發現這部電影的元素都交代差不多了。
上述三個主體文化背景我不打算在這邊扯太多(每個主題都可以當碩士論文了…)
背後的複雜性也很高,例如這三個脈絡基本上又像是同一個。
還有不見得總是宗教形塑文化、有時候更像是文化去詮釋宗教。
(例如歐美對佛教的興趣大多在空無的哲學觀、冥想的實踐、反而不崇拜偶像)
還有美國的矛盾心理:既渴望融入田園生活但又不斷征服田野、開拓西部荒地。
(既渴望有人愛但又害怕溫柔鄉?)
這在傑克倫敦的書中有很好的詮釋。
剩下的如果有興趣的話,我會推薦這三本書: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孫隆基:殺母的文化
武志紅:巨嬰國
理解東西方本質文化差異,也同時能夠幫助理解歐美電影的文化背景與思考脈絡。
(題外話,孫老師看起來也是電影愛好者,常常在書中引用電影片段解釋)。
對我來說,電影沒有所謂的真的看得懂看不懂,只有詮釋。
電影中的任何元素,不論是有意或無意,都會透露導演、編劇的有意識與無意識觀點,
舉例來說,有人在原文下回覆西恩潘可能是想強調最終要跟父母和解。
我其實不太能認同,因為這更像是我們從東亞的角度下去解釋。
如果真要說的話,我會認為這像是跟自己和解,
因為,像那位荒野少年最終為了反對(建制?父母?)而反對的話,
那他本質就回到「盲目堅守一個價值觀」-就像他的父母。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一如尼采所說。
最後,我自己看過原著,想稍微做一些平反。
原著作者最終有做更深入的調查,
事實上更可能是這位少年並沒有誤食有毒植物、而他也吃了正確可以維生的植物,
雖然這兩種植物外觀極其相同,但他似乎早就注意到了,也避開了。
(依他所有研讀過的資料與做過的功課上的記載)
問題在於,沒人知道這種植物事實上在某些條件下仍然可能產生極低的毒性,
而這對當時體力下降的他來說會造成更明顯的影響。
以上,希望這些觀點能給予不同的樂趣。觀影愉快。
--
強,推個
推專業文章
推 看過原著對主角會有更多佩服
同樣身處漢字文化圈,並且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
推薦孫隆基那本《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行文流暢,
絕不說教,而且多從實例引出議題,來進行分析,
很容易一口氣就讀下去^^
推 我也是有先看原著小說 覺得很貼近這篇的精神
講的很好,我在看這部時候腦中也一直浮現你所講的
內容,東方人視角看男主角出發點動機,很多人會覺
得無法理解,但這就是西方日常,所以也會很暴力直
接的認為男主蠢。回到我原文想探討的,應該是說站
在西方視角來看男主的行為,假設一個西方人來看男
主整個歷程,他們會覺得男主蠢嗎?還是具有啟發性
?還有就是我原文裡問的,整個旅程中具有啟發性的
橋段是導演額外添加還是真實發生過?(與路人的互
動對話等)
另外他的死我不認為單單是吃不吃什麼有毒植物這點
,而是準備不周這件事所導致
推這篇,即便沒能看過原著也能感受到編導傳達背後
文化意涵,而非只是單純家庭失和或浪漫。
https://youtu.be/oa4i9Ap6dCg 另外我在看這部的時
候一直跑出來一年多前武漢肺炎對年輕人的採訪,剛
好可以呼應
亞洲人背景很難理解西方(尤其美國)為何死都要pa
rty,覺得他們蠢,但其實有他們自己的歷史文化背景
,如同西方人看亞洲人臣服權威進而工作到過勞死同
樣無法理解(一邊追求自由而死,一邊迫於群體壓力
而死)
其實我完全不覺得死都要party很蠢,這只是一種選擇
而已!我只覺得你要玩,玩死你自己我都不在乎,你高
興就好,但是別把別人的命也給玩下去,你沒那個權力
!要party可以,要不帶好你的口罩做好消毒,別外帶
肺炎給你的家人跟倒楣碰到你的人當禮物,要不除了派
對外,你都做好自我隔離不會帶給任何一個人麻煩....
你想死,別拖人當墊背的.......
推 本文有內容可以探討
推
所以X的言論明顯就是亞洲人思維啊 迫於群眾壓力導致
自己妥協就是這樣 他們的想法才不管這些咧 你也有到
場得病自己負責 家人們你要跟我接觸自己負責 乾我屁
事比較像是國外人的想法
推有溫度的評論
好文推一個
優質推
推好文跟電影~
推,前面直接說人蠢真的夠無知
推分析
藍色窗簾
這窗簾好藍
這些元素好像也可以套用到女巫 感謝精闢解析~
都說文化不同了,所以不認同還是覺得蠢不見得是無知
啊。
看這文馬上下訂 孫隆基的書 希望值回票價
感覺像說怪物奇兵用英雄路途的範型
生活過得好 反而會去反對這種生活?那就是過太爽
好文
好文!想想為什麼那麼多美國白人死也不肯戴口罩
文化裡有種用生命在反權威的調性
說他蠢就好像在說憂鬱症的人都是不知足一樣
說蠢的人就只是沒在思考而已
推!
推!
推,但如能去瞭解佛教
就會明白佛教教義並不崇拜偶像
而是在講透過修行的方式幫助自己跟他人離苦
推
而視佛陀與有道高僧為能教導自己走向解脫的老師
誠心實踐老師的教導,而非將其視為偶像
所以就另一個角度來說,會被認為是崇拜偶像
或許也屬文中說的”文化詮釋釋宗教”
推認真文
謝謝分享
推梭羅的湖濱散記(瓦爾登湖)。
原貼文下的貼文 就很典型的亞洲人思考模式
推
無法理解 只好像"吃瓜"群眾一樣罵蠢
所以你覺得他到底想幹啥?
不過 原著小說真的讓我感動到哭
以致不會想再看電影改編
預期改編會破壞我的感覺
好文章,推個
不戴口罩的心態比較像反科學了
To ChikanDesu:不是,你從那看出來我這是迫於群眾
壓力?你找死硬拖別人一起死是憑什麼?別人的命是你
的所有物嗎?你奴隸主?我的理論跟群眾什麼的一點關
係都沒有,很單純就是我只拿我自己所有的東西當籌碼
,絕對不幹那種賣妻兒朋友來當籌碼的垃圾事!
同意樓上 我也覺得我想要強姦搶劫別人我爽就好
你們不能用群眾壓力強迫我不能強姦搶劫
這篇優文
推 寫得好好 謝謝分享
這篇淺顯易懂,大推
真的要認真討論的話歐跟美要分開就是了,這兩邊背後
的思想底蘊其實差不少
推
推
推
推
看過原著,確實感覺如原po說的這樣
推,許多美國故事似乎都可由此切入理解
我也看過原作,我是不覺得有甚麼佩服的地方
感覺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他最終遇見的本地人GALLIEN給他告誡也不肯聽
他崇拜的那些作家梭羅,傑克倫敦也不是跟文明隔絕的
原始佛教不主張崇拜偶像 但是東亞信徒操作起來 就是
在崇拜偶像 看看那些拿香拜佛的人 他們對佛的概念
就和他們平常拜的神一樣
大乘本身就暗藏崇拜偶像的概念 地藏菩薩本願經裡三
不五時就在讚嘆seafood
理論上佛教根本就不該是"信仰",這個創造的是類似
哲學體系的教程,結果一群智障在那邊只會念經....
推
老伯瑞福七八十也有去曠野走一回的電影
瑞斯薇斯朋嗑藥完去曠野裡走一波就找回人生的意義
他們的文化就是人來自曠野 回到曠野裡可以找到自我
推
某X扯到妻兒家人就是很亞洲思維ㄚ 人家西方的個人
主義就是沒在跟你妻兒家人 自由至上 所以他們會上
街“群聚”抗議封城奪走自由 反倒是你這邏輯 就是
會在香港抗爭時候 跳反出來指責抗爭民眾把社會搞亂
的人吧
推。佛教本質並不迷信喔
好文
推,分析的很好
推$
推
歐美要分開+1,但就宗教來說,歐洲仍有不少國家是天
主教為主的,有些地方對年輕人是否需離家的觀點也跟
美國不太一樣
大推評析
優質好文 推推
9
能夠在荒野裡存活的角色很多,尤其是末日主題,但在阿拉斯加的酷寒中可能連生存專家都不見得能安然度過,最低溫度可達-62.2度C,主角也算很不簡單了,光是想每天要去撿東西來燒、獵東西來吃、抵禦掠奪者,對於轉角就有便利商店、遇到野狗咬你打電話處理、還可以一邊洗澡一邊上網發廢文的文明人是很難想像的。 人類究竟是群體生物,還是本質上是獨居生物? 主角拒絕了服從父親權威和管控,同時也拒絕優渥的生活,他想在大自然中一個人生活,不依靠任何人,不被文明社會的框架所束縛,做出了一個對於明知不可而為知的舉動,不依靠任何人,不被文明社會的框架所束縛,做出了一個明知不可而為知的舉動,通常在經典悲劇裡面這樣的角色缺陷正是推動劇情的主要動力,主角投身荒野自尋死路,正常人如我一看不禁皺眉搖頭,但這樣的意念,某種程度上,屬於人類共通情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投身大自然、離群索居 一般人工作到很煩的時候,放假重返大自然帶來的愉悅;被家人管束到毫無自由,想要逃離家的那份衝動;或遭受重大挫折,誰也不想見,不想面對任何人的想法的自我放逐,放大此意念到極限並當成信仰執行,不就是這位少年最後的人生?19
補充一下這段, 原著的作者Jon Krakauer其實一直有追查這件事, 法醫在事後的鑑定Chris McCandless死因是餓死, Jon Krakauer一開始是以為Chris McCandless誤食, 把兩種Hedysarum屬的植物搞混,35
首Po想問一下板友們, 單就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主角歷程乃至到最後離開人世, 主角的經歷是真的如電影中的如此具有所謂的“人生啟發”性? 還是這些所謂的啟發只是導演根據真實事件經過, 自己過度詮釋或額外加諸上去的意念?34
做足什麼功課? 他算運氣很好找到巴士當定居地 不然以他的能力有辦法自己建臨時小屋? 他在那裏差不多待了6個月 沒那巴士他大概不到一個月就掛掉了 不,其實反而不會掛掉 因為如果他一個月就放棄 他還回的去 他回不去是因為他4月進去 7月打算離開時因為夏天融雪導致河水大漲 回去的路被阻斷
27
Re: [閒聊]《薩爾達傳說》公主35年來都是白人 外媒一直有人提到耶穌被黑 我是覺得合理 根據耶穌出生的地區 本來就是很有可能是黑人或中東人 反而是聖母瑪利亞 上帝皆被描繪成白人之形象14
Re: [請益] 所以尚氣有打破刻板印象嗎?今天看完了,說句老實話 hollywood的電影實在是很難打破對於中國或是東方文化的既定印象 提到東方的武打戲,基本上一定會提到太極或是以柔克剛 這大概是西方所能夠了解與接受的東方武術文化"最深層的意涵"了,再講更多他們也不懂 所以很多西方電影就會把太極刻意神話,或是變成主角最後習得也是最有威力的招式16
[好無雷] “南巫”無雷心得這是一部民俗文化電影,風格是很標準的影展片,對馬來西亞文化有興趣的人應該是可以 看到挺多東西的,關於馬來西亞的民族跟宗教都有很多的詮釋,這個部分之後想想還挺有 趣的。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評價,有一部分講到女配的表現很好,跟很有最佳攝影的潛力,女配 的表現真的很厲害,我覺得金馬沒入圍可能是評審怕她入圍會來台灣但沒得獎會對他們下10
Re: [問卦] 基督教的朋友,動不動就扯到上帝==我有類似的經歷...當時女朋友是基督教家庭,我自己則是個普通虔誠的佛教徒。 她對我信佛的不理解,就像我對她排斥其他宗教的不理解一樣。 她有時候來我家的時候,會連念佛機的聲音都無法接受... 反正就是陪她參加聚會,聽聽先知講故事,週日去做禮拜,大概就像前一篇講的那樣。 教會的氣氛很溫馨,但是我龜毛的直覺就是告訴我這種溫馨的塑造感太過刻意不自然,5
Re: [問題] 為什麼以伊斯蘭教為背景的動漫作品這麼少雖然個人不信伊斯蘭教,但一些小細節還是分享個人觀點。 魔鬼詩篇的作者其實幾個月前才又被行刺受傷。國際新聞都有報,但台灣大概沒人鳥。 其實,伊斯蘭教完全不是瘋狗宗教,單從教義上來看,它可以說是最純粹的宗教。雖然脫胎自基督教信仰,但很多它獨特的內容後來又被基督教抄回去。包括蘇菲主義和密契主義。大多數人認識的基督教跟原始基督教比起來還更像原始伊斯蘭教的分支。包括新教的長老教會,天主教的耶穌會等傳教方式,因信稱義等教義都有伊斯蘭教的蹤影。 伊斯蘭信仰非常純粹,神沒有任何肉身,沒有任何神蹟,任何人都有權力去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神,但同時為了保持教義純粹,他們也禁止翻譯經典。這種追求原典的精神,造成後世各種解讀方式而形成各種教派。當然,這樣的教義很容易就被各文化系統各自把持,形成詮釋宗教的教士階級把持權力。但反過來說,伊斯蘭教其實相對來說對異教更寬容。因為所有宗教對伊斯蘭教來說,都只是詮釋宗教上的異端,而不是不同信仰的敵人。因此希臘以及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在土耳其統治幾百年仍能保持東正教信仰文化傳統。相反,基督宗教下其他文化信仰則很快被屠戮殆盡。 但對於其他信仰的人寬容,反面意義來說,他們也堅決反對其他信仰的人對他們信仰指手劃腳,所以近代伊斯蘭好戰的名聲由此而來。當他們身為統治者的時候不會強求改變他人信仰,但當其他人信仰要去改變他們時,他們也會強烈反抗。這當然就包含自己人改變信仰的情況。這已經包含在所有穆斯林信仰民族的文化裡面。穆斯林已經是這些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你背棄這個信仰,就相當於背棄了你的民族,你的家人,你的國家。他們的文化全根基在可蘭經以及先知語錄的解讀上5
[21秋] 魯邦三世 PART6 10 押井守劇本推想恩....押井的劇本啊,就是愛塞私貨,照例看不懂 我覺得要懂這集其實要對基督教文化有點了解,畢竟以前押井想進神學院, 對神學跟宗教有研究,他拍的那幾部都帶有宗教意涵(所以都看不懂XD) 雖然不懂神學,畢竟有wiki,就試試猜想劇情方向,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不一定對 先說本話最好笑的地方,不二子破解博物館系統時,用的一鍵破解手機5
[正太] 正太學筆記20221022 萌系文化與正太「正太」的基本定義是可愛的小男孩,但其中可愛、小和男孩三者各有解釋 ◎ 萌文化發展與正太關係概要 §萌文化在一定時期裡,促使了正太控文化發展 。所謂萌文化,廣泛來說是指自90年代以來,日式ACG作品中以「角色狂熱者」為訴求 產生的一種次文化現象,它曾是ACG圈的主體大流,直到近年才逐漸衰退或轉型2
[心得] 讀《閒暇:文化的基礎》—忙碌只是怠惰讀《閒暇:文化的基礎》—忙碌只是怠惰,閒暇才能和諧自我 先予致謝 微批予以刊登本文 閒暇是什麼?若在當代人的眼中來看,八成被認為等同於無所事事。然而實際上,懶惰不僅跟閒暇不同,閒暇甚至是知識與文化的起源,不只沒有閒暇也沒有知識與文化,甚至可以說是有了閒暇才有了知識與文化。而這種思維的起源並不來自於啟蒙的康德,康德所認為的知識必須要經過嚴謹的推論才能得出,尤其感官或是直觀並非獲取知識的方式。相對的是在更早的士林哲學例如阿奎那,甚至是希臘時期的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會認為在理性推論之外還有一種直觀的知識獲取方式:「不管是感官的感覺或是知性的認知,一樣具有一種感受性很強的『觀看』能力。」 而這種直觀是超人性的,人的智力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理性(ratio),這是進行抽象思辨的推論能力;另一則為理智(intellectus),此與「動腦」不同,而是「簡單觀看」(simplex intuitus),是接受性且被動的。然而兩者既皆人的智力,那麼缺一就是不可,但問題就發生在我們時常太側重於前者,所以我們才會認為就連思考,也被稱作是「心智工作」,太輕易得來的東西甚至不被承認—或說不敢承認—是知識。換句話說,眼見不僅不敢為憑,更等而下之的是還要以科學的方式重複驗證,於此,我們也忽略了科學與哲學的不同,尤其科學無從企及哲學所能達到的高地(雖然霍金說出的哲學已死)。我們的社會是資本主義式的,根據韋伯的觀點資本主義發源於基督新教的倫理觀,所以有趣的事情是,本書所反對的現代勞碌工作觀是新教式的,而作者所1
Re: [問卦] 當超級英雄又沒錢賺,幹嘛當?怪 : 罪對城市造成損害!當壞人還可以大肆破壞搶銀行賺大錢,看看GTA5,在路邊載陌生人 當 : 代駕也沒多少錢,送到山上還比較賺 : 難道超級英雄都只需要尊嚴跟面子還有名聲就可以吃飯了嗎?還是超級英雄都不會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