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房貸投資請益
名下自住房目前無貸款
想重新貸款出來做運用
銀行評估額度,利率,年限都很不錯
這筆錢打算專款專用
目標在長線收益,降低風險
預計配置如下:
美國公債 35%
VWRA 35%
AGGU 15%
006208 15%
美債在海外券商買10年期左右直債放到期
英股ETF用複委託
配置完成後,每半年從中提出未來6個月所需還款本息,順便做再平衡
個人目前43歲,家庭除夫妻還有一個3歲幼兒
年收約400萬,足夠支應生活支出,保險、緊急預備金都已有規劃
以前比較沒有觀念,房貸早早就還清了,閒錢也都放定存
三年前開始接觸被動投資、資產配置這些觀念,才開始以累積退休金為目標進行理財
銀行評估我的物件可貸30年2000多萬
不過我心臟小顆,打算1200~1500就好
這計畫跟退休金提領有幾分像
按現在利率算來所繳本息相當於4.5%的提領率
跟4%法則比,是高了一點
不過不用隨物價調整,雖然利率還是可能會變動
而且還有薪資收入當後盾,不至於坐吃山空
請問這樣的規劃還可以嗎?
配置有沒有更好的規劃?
初期要怎麼投入?一大筆歐印,還是花3個月部署?
006208的配息會被扣不少稅,這個今年五月就領教過一次
如果去買累積型的0050連結基金,會比較好嗎?
謝謝
--
這收入下這樣的策略算蠻保守的,但是自己要的就好。
還清房貸 沒做妥善策略的確是虧大了
我覺得貸款投入債券佔比那麼多效益不是很高,若你真的
想很保守也無妨,只是覺得你的收入而言最少股債比例可
以60:40以上才對。
2000萬全貸出,順便辦理財型房貸,2000萬全貸出後先
還500~800,即與您預計接觸的金額相同,日後若有大
幅修正再將此筆分批投入
若擔心006208繳稅過多可以考慮小台無限轉倉
一筆歐印最好
你要花3個月把錢打進去也不會差太多就是了,問題在
於你要能夠抱得住才是關鍵
40歲,打40%進債券,合理
要考慮債券的話,不如貸少一點全股就好,你的房貸也
是銀行的債券啊
不要借錢投資.美股美債請用複委託,不要用海外券商
資產配置配債券主要是降低整體資產波動,但你借錢增加風險
無助於降低資產風險,且債券報酬率遠輸股票,你不該借錢買債券
較低風險做法應該是用閒錢定期定額vwra,vti,006208等股市ETF
等你確定好每年收到的股利差不多等於每年要繳的房貸本利和時
再增貸出來,這時通常股票有一定規模(1千萬),再買一些美公債
請問為什麼要用複委託,成本高
57
[心得] 我的全市場指數投資及退休配置 Yr320220501 前言 : 時間過得真快,離開職場(2019/5月)已屆滿三年,又到全年度績效更新時間,持續留下紀錄, 這是以全市場指數投資為主軸進行退休資產配置,近一年標的物基本都沒有變動,然而有趣 的是第三年(2021/5~2022/4)整年績效持平,跟離職第一年一樣又做了一年白工...哈!!39
Re: [心得] 我的全市場(海外)指數投資及退休資產20200501 離開職場剛好滿一年, 由於這個版比較沒人分享退休提領方式, 我來野人獻曝分享這一年 個人經驗與心得~~也請各位大大指教 前言 : 一年前辭去工作, 曾留文如下 :24
[請益] 36歲女 理財規劃請益年齡:36 職業:一般上班族, 單親媽媽 收入: 正職月薪36K, 兼職30-35K(前兩年平均50K/月, 今年目前狀況不太好, 先抓最保守值) 支出:18
[請益] 父母的退休金規劃父 75歲 勞退:每月約3萬2 高利活存,當緊急預備金 1.2%:72萬 1.1%:50萬13
[請益] 新手投資分配規劃小弟目前 33 歲,預計投資會持續至少 30 年,以穩健投資為主。 目前已有 80 萬緊急預備金,使用定存。 投資方式:定期定額 投資資金與標的規劃: 簡單、懶人、容易持續為主。8
[請益] 30歲夫妻 十年及長期規劃[職業] 女公+男教 [收入] 女75w 男82w 家庭年收每年穩定+3萬左右 [現況]4
[請益] 28歲 信貸投資規劃大家好 小弟 28 歲,軟體工程師。 理財版潛水已久,近期因有一筆信貸資金打算規劃投資, 決定發文向各位大大們請益。 A. 前情提要2
[請益] 26歲男 理財規劃每月平均收入: 1.薪資收入:約40K (-2K~+5K)勞健保及加班費 (每年調薪3~5%) 2.年終三節:共約6~9個月 貸款:- 扣掉半年至一年的緊急預備金,剩下可以投資長期10年,最好15年以上的閒錢建議都投入 股市以購買全球型ETF(VT、VWRA)為主成長,不然放著也是被通膨吃掉,0056除非你有什 麼需求,不然不建議持有 : 【投資計畫】 : 每月
- 首先,恭喜您有如此良好的理財規劃,並且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投資。以下是我 的一些建議: 以長期投資為主:長期投資是取得穩定報酬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不要因為一時的房屋購 買需求而大幅調整投資策略。如果您已經有良好的投資組合,可以考慮繼續持有,而不是 賣出以應對購屋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