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玩家困境
既然在遊戲中殺人不算不道德,那在遊戲中與兒童色色算不道德對嗎?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E7%8E%A9%E5%AE%B6%E5%9B%B0%E5%A2%83?wprov=sfla1
玩家困境(英語:The Gamer's Dilemma)是查爾斯史都華大學教授摩根·勒克(Morgan
Luck)在2009年提出的道德挑戰。這一困境的大致內容為:首先,一般人認為操控遊戲角色在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是道德的。及後,大多數人認為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不道德。但適用於前者的道德論證也適用於後者。因此他們的道德判斷存有矛盾此一困境已為眾多哲學文獻所探討,並在2024年開始有實證研究調查當中的前設是否正確。
倫理學家會嘗試從兩個大方向解決玩家困境:第一種是嘗試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然後以此證明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不道德,謀殺他人是道德的; 第二種是質疑前提,指在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是不道德,或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道德的。
原始困境
在勒克之前,彼得·辛格便已提出類似的議論。他表示,在《第二人生》當中,成人玩家可以操控孩童角色去跟其他玩家角色發生性行為,而這並沒有對現實有任何傷害,因此在道德上可以接受。而在遊戲中對他人行使暴力便因跟現實上的暴力行為有關,因此道德上比第一種情況更不可接受——與勒克之後的假設相反在勒克之前,彼得·辛格便已提出類似的議論。他表示,在《第二人生》當中,成人玩家
可以操控孩童角色去跟其他玩家角色發生性行為,而這並沒有對現實有任何傷害,因此在道德上可以接受。而在遊戲中對他人行使暴力便因跟現實上的暴力行為有關,因此道德上比第一種情況更不可接受——與勒克之後的假設相反。後者提出的原始困境如下
:
在電腦遊戲當中,玩家操縱角色去謀殺他人違背道德嗎?標準回答是不違背,因為在現實中沒有人受害。這一觀點似乎相當符合直覺,也解釋了為何數以百萬計的玩家認為虛擬謀殺是道德的。而這一理據也可以套用在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證明它是道德的,因為現實中沒有孩童受害。這一推論似乎發人深思,因為大多數人會認為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不道德的。
勒克構想的論證與反駁
勒克在提出這道困境後,曾嘗試以多個論證解決,但他認為全部皆沒有成功。首先,他提出了社會習俗論證。這一論證認為社會習俗是社會的道德智慧,而它接受虛擬謀殺,但不接受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因此前者是道德的,後者則是不道德的。他認為這一論證的問題點在於不同社會在這方面的規範各異。及後即使達成共識,也不代表這一規範不會出現變化。
其後他提出傷害論證。根據該一說法,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會顯著增加於現實世界猥褻兒童的風險,因此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不道德的。而操縱角色去謀殺他人不會顯著增加謀殺風險,因此是道德的。勒克批評道這一理據沒有得到科學證據充分證明。及後還認為相反的可能性有機會成立,即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會降低於現實世界猥褻兒童的風險。
接著他提出有損品格論證。此論證強調玩家不會從於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獲得快感,而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會獲得快感。因此,與前者相比,後者較損害玩家的道德品格。勒克反稱玩家能從前者獲得快感,不然沒有遊戲廠商會製作以謀殺他人為主題的遊戲。而且若要求一般玩家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才能通關,那麼大多玩家都會為此反感。
勒克亦針對以下論證:從眾多群體當中挑出兒童這一弱勢群體來侵害本質上是不可接受的。他表示雖然這的確適用於所有弱勢群體,但此一論證亦可推論出若然一款遊戲公平地處理所有群體,那麼在道德上就可以接受。他最後指出有人可能反稱猥褻兒童比謀殺成人更嚴重。他表示這一理由並不明確,因為當中涉及兩個變項:兒童和成人,猥褻和謀殺,因此他們不能在同一維度上比較。
哲學討論
倫理學家會嘗試從兩個大方向解決玩家困境:
第一種是嘗試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然後以此證明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不道德,謀殺他人是道德的。
第二種是質疑前提,指在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是不道德,或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是道德的。
找出兩者區別的論證
精神抽離論證
奧特本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的史蒂芬妮·帕特里奇(Stephanie Patridge)認為,由於在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的玩家能夠抽離現實,不用從中回想起現實的暴力情況。而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的玩家難以把精神抽離現實。
評價
曼尼托巴大學哲學系教授尼爾·麥克阿瑟(Neil McArthur)認為,帕特里奇的宣稱沒證
明為何在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的玩家能脫離現實。並指這一種說法沒有證明對在虛擬世界中謀殺他人不敏感的玩家是否欠道德標準。
性化不平等論證
尼爾·利維(Neil Levy)和帕特里奇皆寫道,一旦虛構作品以引起性慾的方式刻畫猥褻
兒童,那麼便會性化這一關係背後的不平等,因此這便區別了沒有這特點的虛擬謀殺和猥褻兒童。利維更指責這會強化維持女性不平等地位的社會規範帕。特里奇則對此表示懷疑,因為社會對性化兒童有著相當強烈的抵制,與對成人女性的社會規範不同。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哲學系的克里斯多福·巴特爾(Christopher Bartel)同樣接納了利維的說法。
評價
勒克認同這能區分虛擬謀殺和虛擬兒童猥褻,但仍寫道巴特爾沒有證明為何虛擬謀殺是道德的。此外他跟內森·埃勒比(Nathan Ellerby)在2013年一起指出,巴特爾的說法沒有針對不能視為引起性慾的虛擬兒童猥褻,例如沒有顯示在螢幕上,但遊戲明確提示這的確發生過的。巴特爾承認勒克和埃勒比的批評是正確的。
麥覺理大學哲學系的托馬斯·蒙特菲奧雷(Thomas Montefiore)和保羅·福莫薩(Paul
Formosa)寫道,此一理據適用於所有對女性的性化,而沒有特別針對兒童本身。因此表示這一議題的道德直覺是在反對針對女性的性暴力。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社會科學系的加里·揚(Garry Young)亦有類似宣稱,指其沒有針對虛擬兒童猥褻的「兒童」作回應。除
此之外,馬庫斯·舒爾茨克(Marcus Schulzke)在《模擬善與惡》(Simulating Good and Evil)一著中提出,這一論證要成立,其還需要證明虛擬兒童猥褻一定引起性慾,及色情作品在道德上一定是錯的。他表示這兩點皆存在爭議。
兒童色情製品論證
巴特爾在2012年寫道,刻畫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的遊戲本質是錯誤的,因為它是兒童色情。而虛擬謀殺不是兒童色情,因此與虛擬兒童猥褻不同。並指從事有關行為的玩家能從這獲得享受。
評價
揚拒絕直接把在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的遊戲稱為兒童色情,因為在他及一些定義眼中兒童色情等同性虐待,因此不涉及虐待成分的模擬兒童色情不能稱為兒童色情。這也是其跟主流色情作品的共有特點。勒克和埃勒比則寫道,即使巴特爾對遊戲性質的定義正確,還是不能證明其有什麼不道德的地方。
跟道德無關的特徴論證
帕特里奇寫道,容許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的遊戲以跟道德不相干的特徴去選擇侵害對象,而這個特徵跟特殊的社會歷史脈絡有關,因此其是不道德的。這點區別了沒有針對特定對象的虛擬謀殺。她認為這能較接近地帶出為何人們對此有道德情緒反應,因為這讓人聯想起現實。而她提出這個論證的原因並不在於解決玩家困境,而是說明「享受這些表達性內容的人在道德上欠品味或不成熟」。
評價
揚認同帕特里奇論證得很好,成功證明其想證明的事。但仍指出這跟勒克反駁過的論點接近,即可以構想出一款猥褻不針對任何對象作隨機猥褻的遊戲,那麼在這一情況下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不會針對任何跟道德無關的特徴,令此一論證失效。帕特里奇也承認一些以暴力為主題的遊戲會同樣勾起人們對現實的聯想。勒克受帕特里奇此一論證影響,提出嚴肅性論證。
嚴肅性論證
勒克在2022年提出「嚴肅性論證」,指由於兒童等群體在歷史上受到壓迫等事件影響,所以以輕視態度處理之會被視為比其他過錯嚴重,即會被視為不尊重或麻木不仁。因此,有關態度跟社會背景有關,並取決於與事件的時間距離等因素。因此,這能夠區分虛擬謀殺和於虛擬世界中猥褻兒童。因為後者比前者更需要嚴肅看待。
評價
蒙特菲奧雷和福莫薩質疑勒克把猥褻兒童視為比謀殺更嚴重的説法,並舉出澳洲法律及其他文獻對兩者的比較作引證,指它們都認為謀殺比猥褻兒童更嚴重。此外,他們倆亦舉出一些例子,指一些行為在遊戲中不被視為嚴重過錯,但在現實中則會視為,反之亦然。因此質疑人們對此一問題的直覺是否如實反映行為的嚴肅性。
質疑前提的論證
兩者皆不可接受
哲學家約翰·蒂爾森(John Tillson)質疑玩家困境的前題,即兩種情況一種可認為是道德的,另一種則不道德,指兩者皆不道德。他認為,若然有人製作出一款遊戲,當中所有事物和人物皆跟當事人經歷的現實沒有大分別。那麼不論是謀殺和猥褻兒童都不可接受,因為其表達出對一些更值得道德關注的對象的不尊重。
取決於情況
拉米·阿里(Rami Ali)認為遊戲當中的虛擬謀殺和虛擬兒童猥褻都要取決於遊戲內容而決定是否道德。他認為遊戲中的虛擬謀殺要取決於情境,例如要區分玩家角色是不義的殺手還是自衛殺人;同理,虛擬兒童猥褻也取決於遊戲內容,例如若遊戲改編自神話,玩家所扮演的神話人物會以性及其他方式來懲罰人類,那麼該人物在故事中猥褻兒童就可以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此外,他還表示,只要遊戲沒那麼真實和沒有表達出對兒童猥褻或謀殺的認同,那麼亦可接受。
評價
麥克阿瑟指出,若社會根據阿里對可接受遊戲的定義來規管遊戲,那麼大多遊戲都會被禁止,因為它們都在追求真實性。巴特爾批評阿里的說法無助解決玩家困境,因為其不追求證明所有涉及虛擬謀殺或虛擬兒童猥褻的遊戲道德與否,而是說道德上會直覺認為涉及虛擬兒童猥褻的遊戲比虛擬謀殺更差。
文化差異
蒙特菲奧雷和福莫薩在回顧眾多論證後,認為玩家困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道德以外的理由。例如相對於西方,以虛擬兒童為主角的模擬兒童色情作品在日本相對較容易接受;並引用研究證明相對於高頻度遊戲玩家,低頻度玩家較容易認為兩者皆不可接受。可見其與文化規範和個人經驗有關。因此人們更有機會在這一困境中只因為噁心等道德情感而驅使人產生道德直覺。但他們仍認為有機會為玩家困境找到論證。
評價
奧胡斯大學的大衛·艾克達爾(David Ekdahl)讚揚蒙特菲奧雷和福莫薩希望玩家困境的討論能更建基於更多實證研究,及建議探討的人考慮更多非道德因素,表示這能打破成見。但仍認為以此為題的實證研究很難作任何結論。
實證研究
2024年,保羅·福莫薩(Paul Formosa)等人在《行為與資訊技術》上發表了首項測試玩家困境的前設是否正確的實證研究。當中有582位自稱18歲或以上的網上受訪者參與調查。結果發現他們認為虛擬謀殺和虛擬猥褻兒童兩者在道德上皆不可接受,但與虛擬謀殺相比,虛擬兒童猥褻更不可接受。兩者愈不接近真實愈可接受。
--
就是雙標
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數據輔佐,理論只是理論而已
然後兒色議題又不准做實證研究 很搞
對於沒有任何的實證的說 虛擬會影響現實的理論
一律都沒有聽的價值
只有分不清虛擬與現實的人會認為虛擬會影響現實
其實他的理論有bug阿 群體分眾沒寫清楚而已
他的團體如果都是兒童 那謀殺兒童跟猥褻兒童就都反感禁止
而謀殺成人與猥褻成人則都是ok的 反而比較幽默的是
你可以操控人類謀殺動植物非人 但操控人猥褻動植物非人
感謝分享 這很有趣
應該要師法暴露療法
一般人對打打殺殺無感是因為六歲就開始看差不多的東西
那虛擬猥褻兒童然後虛擬謀殺算道德 不道德?
我個人認為 虛擬的東西無關道德
道德是現實的東西
虛擬的世界只有虛擬世界的遊戲規則
另外一個點就是現實中肢體暴力很顯而易見,但色情很容
易模糊,我只是摸一下沒有督進去啊,不算色情吧,「被
摸一下又不會少一塊肉」可不算少見的譴責
問題是正義小超人可能會因此得出「在遊戲中殺人也是不道
德的」的結論
遊戲殺人是不道德啊 只是不犯法
二次元三次元都分不清的亂源繼續搞事啊
爆
Fw: [新聞] 最後生還者二:敘事混亂、為意識形態服務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看板: C_Chat 標題: [新聞] 最後生還者二:敘事混亂、為意識形態服務 時間: Mon Jun 29 09:35:01 2020 《最後生還者二部曲》:敘事混亂、為意識形態服務,卻淪為LGBT豬隊友的糟糕作品31
[討論] 虐待遊戲NPC是否有道德問題?剛聽了幾場辯論賽, 辯題是「虐待虛擬遊戲中的NPC是否存在道德問題?」 聽下來幾支隊伍有好幾種切入點, 認為「沒有道德問題」的正方, 有的論點認為違反道德的惡行應該同時考量結果和動機兩者,X
[閒聊] 一件事情如果道德上是對的,法律上呢?如題 假設有一件事情,它在道德上是對的、正義的,那麼在法律上是否也會是無罪呢? 舉例,我的親人生了重病快死了,有一種特效藥可以治療,但特效藥非常昂貴,我努力籌錢也買不起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我選擇去偷這個特效藥來用 這個偷藥救親人的行為在道德上是對的,畢竟生命>>>> all,但是它確實侵犯了別人的權益8
[閒聊]瑟瑟電玩影響玩家身心健康? 最新研究稱無瑟瑟電玩影響玩家身心健康? 最新研究稱無關聯、不導致厭女行為 「電玩是否影響現實暴力行為?」的議題一直以來鬧得沸揚,如今學界尚未定論,但最近 似乎又另闢戰場:情色遊戲是否有害玩家身心健康?科學家最新的報告顯示兩者之間沒有6
[討論] 鄉民都怎麼面對工作的道德困境?例如從比較簡單的使用辦公室的印表機印一些私人的東西; 或者是你明明知道老闆賣的東西有黑心的嫌疑; 甚至是你明明知道同事利用公司的政策在A公司的資源 (例如詐領出差費之類的) 他們甚至鼓勵你加入成為共犯結構,6
Re: [iwin] 面對魔法還是得用魔法對付吧?小弟嘗試建構的論述 刻意避開高大上的論證和證據 那種東西民眾只會覺得「即使只會增加 0.000001% 的風險也是增加啊」 要用民眾聽的懂的,接地氣的 並且把整件事情跟「防堵兒少色情」切割3
Re: [討論] 虛擬兒色創作自由的困境目前走的方向,都以創作自由為主 我認同現實兒少道德這塊一定是要嚴肅對待 但在這次事件中,所引發的幾乎是動搖了創作自由的根基,即「虛擬」,或說虛構,真的 要以法律管制嗎? 其實類似的話題自古皆有,王爾德就因敗德的文學作品被批評,因為人們經常將故事與現3
Re: [討論] 虐待遊戲NPC是否有道德問題?個人覺得有 但問題是遊戲npc被設計的型態有很多,所以大家很難達到一個共識 先講道德本身,道德可以分成絕對道德和相對道德 相對道德很好理解,例如不要隨手亂丟垃圾是一個美德,但如果今天你兩手都拿著垃圾,卻 看到有人倒在路中央,把垃圾亂丟去救人就沒有違反道德2
[討論] 分享挪威及哈佛學者支持虛擬兒色論點在此先感謝各位熱情討論相關議題,無論支持與否我相信大家都是希望社會變好而努力的 。我想提出支持二次元兒色合法的觀點。 首先我想先以二次元色情與性犯罪的關聯性來切入問題,澳洲臥隆崗大學教授 Mark J. McLelland 在在調查指出欣賞二次元美少男之間的戀愛(やおい)族群與兒童性犯罪並無關 聯 [1]。我們可以看到至少並無男童因二次元的描寫有被侵害。我也並無找到二次元兒童- 拿現實來說有道德問題 但不代表真的「有問題」 依原po舉的標準來看 像大家玩gta殺人 每個人/玩家都有道德問題 所以不是錯的
60
[FGO] 石頭回收完了 會顯示負數45
[情報] 8號出口 真人電影化49
[問題] 切生魚片的師父可以抽菸嗎23
[閒聊] 空條承太郎算不算溫柔帥哥?19
[妮姬]畫量產型妮姬的繪師對這次活動大興奮16
[閒聊] P網全站瀏覽量排行榜 出道即巔峰14
Re: [情報] 葬送的芙莉蓮 14020
[閒聊] 凌波零的微笑 #EVA15
[閒聊] 沙贊男星公開挺川普遭昔日同片演員切割15
[閒聊] BookWalker 2024年度觀察報告47
[閒聊] 索尼影業CEO:蜘蛛人宇宙似乎被詛咒了9
[閒聊] 東雲海 很大的眼鏡內衣7
Re: [閒聊] 小滴是顏值擔當嗎7
[閒聊] 遇過什麼有趣的bug?爆
[少前2] 我愛哇醬、哇醬也愛我16
[閒聊] 現實中有人左右開弓是天生的嗎?24
[鳴潮] 這期活動難度也太誇張了吧23
[絕區] 鯊魚妹的人氣被幹倒了(悲11
[手遊] 轉生史萊姆 利姆路COSPLAY成芙利蓮6
[蔚藍] 優香屁屁會臭臭ㄉ嗎19
[妮姬] SSR拉毗大人的建議6
Re: [FGO] 如果事先被爆雷2.6精彩度會減半嗎11
Re: [閒聊] 找不到證據的話柯南會怎麼辦案?5
[閒聊] 懸崖、海邊的民訴或餐廳老闆5
[閒聊] 聖誕老人卡住了4
[鐵道] 流螢在裝飾聖誕樹4
[閒聊] 要送禮物的聖誕女孩子5
Re: [閒聊] 直覺說出三個ACG領域你正在等的東西4
[閒聊] 結緣甘神神社13 夜重神回4
Re: [閒聊] 很重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