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三國結束後不久又五胡亂華的歷史意義?

看板C_Chat標題Re: [討論] 三國結束後不久又五胡亂華的歷史意義?作者
s386644187
(痕君)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5

※ 引述 《lpb (O_O)》 之銘言:
:  

: 以中國歷史來說,在晉朝之前的中原王朝都是屌打胡人。
: (就連三國時代,戰爭打到人口下降超多,也還是都屌打外族)
:  

丘力居等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瓚不能御。

公孫瓚雖然有小規模勝利,但無法真正抵禦,曹魏可以暫時壓制,但也稱不上屌打,軻比能最後也是靠暗殺解決

而且漢末三國,北方疆域是一直在往內縮的

: 五胡亂華就是八王之亂的造成的禍根,
: 司馬家自己人亂戰,然後各自去找胡人當傭兵,

胡人傭兵是漢末軍閥就開始搞,蔡文姬就是在首都附近被胡人抓去,順便一提胡人傭兵還保護過獻帝

: 胡人們進入中原後發現當時的司馬家就紙老虎,

胡人從東漢開始就一直內徙,五胡大多早就是內部居民,江統的徙戎論可不是寫好玩ㄟ

而且晉初的外戰成績並不比曹魏差,是八王之亂內耗嚴重才讓人趁勢起頭,而且就是如此漢趙也打得也很辛苦,賈詡的孫子和夥伴們擁護晉帝打長安保衛戰滿史詩的(推一下這段歷史)

: 而且中原環境實在太棒了,於是賴著不走,
: 到後來勢力愈發龐大之後,就開始反噬漢人政權了...
:  
: 結論就是司馬晉就是個廢物朝代,或是說司馬昭後代的司馬晉是廢物,
: 司馬師不早死,司馬家應該是另一個模樣。
:  

你用晉之前來比較也不適合,那時北方可沒有胡人人口占一半的情況,而且胡人經過漢化學習和雙馬鐙研發出來後,一漢當五胡的時代也早就過去了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5.248.184.1 (臺灣)
PTT 網址

hayate23208/29 18:49東羅馬也是用 北歐傭兵,然後這些狂戰士 自立領主

hayate23208/29 18:49貴族騎士的越來越多,不過東羅馬本來就沒有實質權力

hayate23208/29 18:49就是,就這樣過了好幾百年

Justapig08/29 18:58其實追根究底就是關攏集團太強才會有這些有的沒的,一直

Justapig08/29 18:58到隋唐也都還是關攏集團的天下

chordate08/29 19:04賈疋應該是賈詡的曾孫

s38664418708/29 19:06關隴集團是西魏才出現吧...

s38664418708/29 19:06對,我記錯成孫子了

shihpoyen08/29 19:37以基因來看 當時的胡人應該是沒到佔北方人口一半的程度

s38664418708/29 19:45江統說關中一半都是胡人,關東應該比較低

shihpoyen08/29 19:45在「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 li-

shihpoyen08/29 19:46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 human migration

shihpoyen08/29 19:48」這篇論文中有黃河流域古基因的研究 在其研究的時間段

shihpoyen08/29 19:49中 黃河流域人群的基因是越來越接近南方的基因 到西漢

shihpoyen08/29 19:50時與今天的北方漢人已經非常相近了 現今的北方漢人並沒

shihpoyen08/29 19:51有比較接近北亞或東北亞的人群

s38664418708/29 19:54不過五胡的基因現代應該也找不太到對照的?

chordate08/29 19:56那篇漢朝的樣本是來自隴西跟東北地區的

chordate08/29 19:57應該說東漢

shihpoyen08/29 19:59隴西跟東北地區是東漢的 看圖1-b YR_LIBA的時間段是有

shihpoyen08/29 19:59觸及2000年前 也就是兩漢之交

shihpoyen08/29 20:01匈奴我記得有 其他四族我不太確定有沒有 但除了羌族外

shihpoyen08/29 20:02祖源應該都是北亞或東北亞 當然也不排除在魏晉時期基因

shihpoyen08/29 20:02上已經混了很多原本來自黃河流域的血統了

shihpoyen08/29 20:26之前看過一篇文章(非論文)是說單純看Y染色體 且不考慮

shihpoyen08/29 20:27進入中原前就混過血的現象的話 現今華北地區的漢人大概

shihpoyen08/29 20:28有一成的Y染色體可能來自歷史時期後 北亞和東北亞的父

shihpoyen08/29 20:28系影響

Houei08/31 21:09公孫不能禦應為剛開始?後漢書後來:"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