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它] 奇妙的猿田彥咖啡師手沖方法
※ 引述《Icta ( )》之銘言:
: 基本上在預浸階段,為了要充分混和熱水與顆粒
: 這個階段要用較大的力量去水平繞圓搖晃濾杯
: https://youtu.be/AI4ynXzkSQo?t=351
: 然而Gagne的沖煮法偏向多次斷水
: 所以後續每一次斷水Gagne都會在斷水後 "立即" "輕微" 搖晃一次濾杯
: 每次斷水後的Rao Spin跟預浸階段的不同
: 目的並不是要用來混合乾燥粉團
: 而是用來提高沖煮一致性
: 由於大多數人沖煮時,每一次的注水擾動不一定一致
: 粉層密度、厚薄未必在注水後呈現均勻的狀態
: 藉由立即輕微搖晃一次濾杯
: 會將粉層的結構均勻化
: 避免後續落水時,水流不均導致局部過萃
: 在一致性提升的前提下,通常可以達到更高的萃取率
因為這個手法跟我最近常用的方式很接近,所以依樣畫了葫蘆一下,但還是作了點調整
因為味道透過文字不容易描述,我想就眼睛看得到的部份聊聊。
這次沖煮條件是:小飛馬刻度3磨豆,初始水溫93度,使用Hario V60 01號濾杯,四次
注水,總共300cc,每次的注水量分別為40+40+100+120。
第一注預浸時晃動,比起悶蒸我覺得效率高了很多,因為一般悶蒸完,第二次注水還是
會有很明顯的排氣,但是第一注搖完,第二注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氣體的排放或擾動,一
直到整個沖完,粉層大概都是保持這個狀況。
所以我認為,第一注最大的效果,就是消除了粉層間的空洞,也讓排出來的氣體直接逸
散到空氣裡,不會累積在粉層中,這讓接下來的每一注,粉層都可以保持很穩定的狀態
我在第二注之後,水都是沿著濾杯的杯壁下,所以水注完全不直接接觸粉層,所以才說
,當第一注搖完之後,第二注開始到第四注沖完,粉層本身都不會有太大的擾動,可以
想像水是非常平均地通過。
接下來提到每一注水都作輕微的搖晃,我也作了,其實從附圖可以看的出來,細粉都在
上方和杯壁上,這也是我要說的:輕微的搖晃,其實有讓細粉飄上來的作用,注水的過
程我觀察了一下水的狀態,粗粉構成的粉層在下方不怎麼動,但多數的細粉隨著輕微搖
晃,懸浮在水中,隨著水位下降,逐漸附著在杯壁上,然後沈積在粉層最上層。
我覺得在第一注的時候,上細、下粗的粉層結構就形成了,後來的注水方式及輕微搖晃
,就是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水跟粉層分佈的穩定。
我最早試著用搖晃的方式,也是看了James Hoffman那部V60 Ultimate Tech,但是跟其
他攪拌法一樣:我非常喜歡攪拌後的風味,但是一直有個很頭痛的問題,就是澀味,要
沖到我滿意的濃稠感,幾乎都會帶著明顯的澀感。
同樣的小飛馬600N,之前使用刻度5,這次使用刻度3,口感和風味差不多,但澀感不存
在,這大概是味道表現上我比較能明確說出來的不同點。
: 但這個階段的spin技巧很關鍵
: 在斷水後的spin不得用力過猛或耗時過久
: 因為過度spin會將咖啡粉層當中的粗粉與細粉分層
: 甚至導致過多細粉向下沉積
: 於是造成另外一種水流不均的原因
: 此外,spin本身帶來的側向力會造成類似"夯實"粉層的效果
: 過度使用會讓流速明顯變慢
: 所以後面幾次在斷水後使用spin時,"立即" "輕微" 是關鍵
: 我看到一些台灣人使用這個技巧的時候
: 談到說這個技巧是在加快流速之類的
粉層是夯實了沒錯,但我搖晃時,因為細粉都散佈在水中,所以粉層都是粗粒,因此我
碰到的狀況剛好相反,水流很穩定,但流速反而更加快,雖然我覺得這只是結果不是原
因,但是很可能他們說的並沒有錯,因為在我的操作方式下,確實有加快流速的結果。
: 也看到很多人在斷水之後,隔了太久、太晚spin
: 當大部分的水都已經下去了,均勻化粉層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覺得這方法其實有點門檻,特別是對我這種手不是很靈巧、反應很快的人來說…
其實V60算是流速很快的濾杯,這個很多前輩都很清楚,所以當我的第一注只有40cc時,其實水位下降的很快,我之前嚐試時最常失敗就是在這裡,第一注水結束,剛拿起濾杯
,粉已經進入泥的狀態,也就是其實已經搖不太動了…我有兩把手沖壺,一把細一把粗
,用細的,出水量低,幾乎是沒成功過,第一注水就要短時間大量注入把水位堆高,才
能作出能搖晃的空間。
這個方法不只拼手速,也講究壺的特性,粉的粗細也是關鍵,粉粗了,預浸時水一下就
流乾,很難像影片展示的一樣,慢悠悠地轉好幾圈到變成均勻的泥狀…我想這也是大部
份示範都會特地將粉磨的比一般手沖再更細一些的原因之一…
不過我覺得可以一試,說難,其實練習個一兩次大概也就能抓到訣竅,只要刻細度對了
,注水不要客氣地灌下去,也很難犯什麼大錯…
--
感謝分享!
推
直接注在濾杯上,蠻特別的,之前沒有每次斷都搖晃也是
都這樣注嗎?
研磨度就要比原本的細了 如果豆子很新鮮也不會一下子乾
我也覺得要晃的時候有點趕 尤其是粉量沒像影片30g的時
候,是不是真的該買一個hario switch了哈哈
這樣第一注水也許不用手沖壺? 用燒杯裝水直接灌
就我的看法是Hoffmann那些大師也並不是手特別巧
如果你預浸的時候不好操作,單純就是因為你的研磨度比他們粗
這跟個人習慣、磨豆機、焙度、豆種都有關係
如果你發現下水很快,那通常你不用太擔心粉團問題
因為你的粗細度並沒有細到非spin不可
只在後段注水才spin也無妨,主要看你怎麼搭配
因為大家的情境都不太相同,不一定非得完全複製
至於spin反而下水快,只要你不過度spin是有可能的
只是加速並不是spin的主要目的
hoffmann的研磨度應該不到小飛馬3,如果豆子不適合不要強求
把它當成一個搭配來提升均勻度的手法,依自己喜好搭配就好
如果不怕過萃的話可以再往細磨,一定可以順利搖起來
我用類似的方法的時候通常是用C40的17-23格 也不太
有來不及搖晃的現象 可能小飛馬3真的還是有點太粗了
另外可以參考看看這篇文章
一般來說影響水流的均勻程度的除了豆粉的均勻度以外
還有流速 磨細之後流速下降 自然水流的均勻度也會跟
著下降 可能就會造成通道效應 進而導致澀感 可能可
以解釋你提到的狀況
總之問題不是技巧和壺,而是豆子+磨豆機的配合能否磨細
要解決的話或許最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升級磨豆機(?
或是也可以試試看磨更細之後篩粉 但移除細粉也就代
表移除大量可供萃取的表面積 因此說不定會導致萃取
率及濃度都大幅下降 可能是要注意一下的地方
好豆是基本,磨豆機是根本………?
換過流速慢一點的濾杯呢?明天來試試kono 濾杯,這系列
的討論太有趣了!
不知道玩粕谷哲的V60磨粗來玩看看會不會萃取過度
7
原文43 搖濾杯 這一陣子都用Hoffmann教的沖(有小調整)。先說結論,得到平衡的風味,且再現性高。 濾杯用陶磁V60, 磨豆機用1Zpresso Z-Pro,豆子是伯朗廠豆依索比亞。 方法簡單講是:38
晚飯後又進行了一次測試,這次調整了: 1. 研磨度:由小飛馬3->小飛馬2 2. 粉量:20g (不變) 3. 注水:300g,注水方式由40+40+100+120變成60+60+180。45
還是來介紹一下這個影片當中預浸階段使用的搖晃濾杯的手法 台灣有一些人拍過影片介紹過這種手法 但真正完全理解並正確使用的人不多 這種手法在國外通常稱為Rao Spin 取名來自於咖啡大師Scott Rao7
首Po前陣子看日綜的時候, 演員藤木直人說想了解如何沖出好喝的咖啡, 製作單位就到猿田彥咖啡找一位井崎先生示範沖煮, 後來Google應該是井崎英典,2014年的WBC世界咖啡大師冠軍, 影片傳送門:
29
[單品] 手沖的手法討論各位咖啡界的高手大家好 我在手沖咖啡時,有一些小疑問不太了解,有先爬過資料,也問過朋友 目前我使用的濾杯是Hario V60的02樹酯濾杯 豆子是伊索比亞的水風鈴,中焙程度 手沖壺是這一款 ,口徑是6mm25
Re: [其它] 手沖剩茶味,豆子不吃水感謝大家的回覆 有前輩建議試試攪拌法或其他手法,我試了兩個方法,練習不同沖法確實滿有趣的,以實驗 的結果是對這包豆沒有明顯幫助(沒有豆袋上標注的風味也沒有咖啡烘焙香氣) Amis 攪拌法 水粉:20克豆 偏粗C40 30格 280克水 水溫93度23
[單品] 廠豆手沖心得-甘苦味最高好久沒喝廠豆了, 前幾天早起想喝的時候, 忽然發現手邊一顆豆子也沒有, 急著補咖啡因就去全聯買了伯朗的巴西豆子應急. 心得先說,18
[器材] V60的下水流向&細粉前面幾篇版友在談手沖的方法,我自己也常覺得困擾, 有些觀察也和大家討論看看 用的是濾杯Hario V60 01, Hario 白色濾紙 磨豆機是1Zpresso早期的E-pro, 豆子是蜂大咖啡的曼巴 12克, 92度水, 得200cc咖啡液11
Re: [器材] 手沖流速慢的問題我的沖法是悶蒸後注水到水位高於粉層大約1CM左右 並不會強調一定要分段,盡量維持同樣水位高度 但同樣的方法在V60上的流速跟摺疊濾杯差很多 摺疊濾杯萃取時間比V60多至少1分鐘以上 很明顯能感覺水位下降比V60慢很多11
[器材] 手沖濕佈粉 wet weiss版友針山文創意無限, 剛剛看到youtuber不輸, 拿WDT佈粉針往手沖注水後的粉層桶下去, lalale後得到驚人的萃取率數據, 從沒有la的17.xx%, 搖濾杯的18.xx%,9
[器材] v60使用攪拌法堵水小弟目前手沖單品 使用Hario+攪拌法,再去對水調濃度 偶爾會遇到一個問題是,有時候水流會很順,是綿延的細水流,但有時候會是一滴一滴的 積水,不知道是不是喇的方式不對 請教各位幫我抓漏看看9
[器材]Hoffmann新V60萃取-注水暫停,浸泡,搖濾杯Hoffmann前一陣子上傳新的V60的萃取程序, 剛用淺焙耶加雪菲試了, 覺得有趣. 以提高萃取率和均勻萃取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