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漢字為何沒有演變成拼音文字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漢字為何沒有演變成拼音文字作者
tomer
(卯月影)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1



簡單來說就是被講異語言的異民族拿去用的世代數還不夠多

西方最早的蘇美文字起初也是象形表意文字
在千年來各城邦的兼併中逐漸變成楔形文字
並且出現了許多同音假借的用法
畢竟講不同語言的異民族要把既有文字拿去用
只能從既存文字找相似發音的字去書寫自己的語言

就像日文假名的あ其實是從漢字安來的
假名發明之前
あなた日本人就真的只好寫安奈太

又好像我們每天在用的第一人稱代名詞「我」字
其本意是一種祭祀時的武器
其第一人稱代詞的用法在甲骨文中未見
最早是出現在西周金文
疑似是周人語言的詞彙
假借了商語中相同發音的我
而在商代人祭廢除後
我字原意也因為失去使用的場合而湮沒
現代漢字有許多字
原意是商代人祭的用刑方式和解剖器具
也是這個原因
存其音而原意早已湮沒
由表意轉為表音

同樣的原因
蘇美城邦後來被阿卡德人吞併
後來又經過一大堆異民族統治
直至蘇美語言完全消失
遺留下來的文字
逐漸像中文表意漢字在日本變成表音音節假名一樣
從象形表意文字變成楔形音節文字

又由於中東處於歐亞非交通要衝
楔形音節文字的概念傳到印度埃及希臘
演變成純粹表子音母音的表音字母


畢竟象形表意文字麻煩點在於
每當新事物出現
或者新的抽象概念出現
就得造一個新的字指涉
舊的字指涉的事物被時代淘汰的話
連帶著該字使用的機會也變少甚至不再使用
商代甲骨文就有一大堆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的字
通常是貞人的名字或是某商王的名字之類
實在是不太有效率
對學習新事物也是種阻礙

然後表意文字常常有望文生義胡亂解釋等
不精確的問題
像是英文的brave中譯為勇
但這兩個概念真的是一樣的嗎?
儒家的三達德的概念智仁勇的勇
和歐美的brave是一回事?
然後恐怕這個對譯也是從日本人來的
日文的いさみ又是同一個概念嗎?


不過表意文字也是有好處
就是即使使用的語言完全不同
只要使用的是同一套文字
依舊可以溝通
就像古代的越南人朝鮮人日本人中國人
語言不通可以透過漢字筆談
還有現代中國人仍然能釋讀先秦金文和商代甲骨文
仍然能朗誦漢賦唐詩宋詞
即使講的語言已完全不同、是不是有血緣關係也存疑
可見表意文字對文化保存和國族意識形成
是有相當好處的

而表英文字往往隨著語言消失變成有字天書
除非有像羅賽塔石碑之類對照
不然幾乎不可能釋讀



大概是這樣



※ 引述《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之銘言:
: ※ 引述《linkuanchung (Whitesnake)》之銘言:
: : 全世界的文字起源
: : 大概都是從畫圖開始再變成象形文字
: : 之後再演變成字母去表音
: : 漢字從甲骨文開始
: : 千年前變成今天漢字形狀後後沒什麼更動了
: : 一直都是表意文字
: : 還擴散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地
: : 雖然隨著時代變遷
: : 字形和發音還有用法有變動
: : 但是表意文字的基礎一直都在,簡直活化石
: : 這也算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特例吧
: : 漢字怎麼有辦法一直維持沒有被簡化成拼音的
: : 到底原因為何
: 日本的假名, 就是漢字的表音字母啊
: 其實漢字的發展跟埃及象形文字也沒甚麼不一樣的
: 一開始, 都是用一個象形圖案表達一件事物
: 後來語素化之後, 一個字就代表一個音, 之後每個音都有代表字
: 以埃及文字來講, 埃及人是用22個象形文字來表達古埃及語的音
: 而漢字則是用反切, 以兩個字來代表音跟韻
: 後來其他種族拿埃及人的表音的象形文字去拼自己的語言
: 西方就是閃族人跟腓尼基人, 用埃及文字去拚自己的語言
: 這就跟東亞國家, 譬如日本的萬葉假名、韓國的吏讀類似
: 都是拿某一個表音的字去寫自己的語言
: 到後來, 日本用漢字偏旁簡化成平假名跟片假名
: 基本上就是漢字的表音字母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47.57.34 (臺灣)
PTT 網址

CuLiZn5566 06/07 10:08專業文推一下

bigcho 06/07 10:09優文

Niubert 06/07 10:12認真讀完了推一個

w45452515 06/07 10:23推 優文

z041l31l3 06/07 11:12

dlw 06/07 12:31U質文,必須推

hurompton 06/07 13:02推,可惜PTT禁用注音文阻擋了這一進程

scissorman 06/07 14:15整串討論,此文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