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九州遊記【二二】黑川-山水木、奧之湯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二二】黑川-山水木、奧之湯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95065


在「いやしの里 樹やしき」的「滿天之湯」待了一陣,我穿回「華之湯」跟不想被煮熟的旅伴會合,才剛對眼,他便湊來耳邊嘀咕:「丟臉耶。」

「怎麼了?」我把身體滑入水裡,終於感受到愉悅的溫度。

「不就你的手機。」他雙眼怒瞪,緊接以連珠炮攻擊。

話說剛進來時四下無人,我便拿著手機飛快將各池都拍了照,因為拍完不想冷回更衣室,就把手機用大毛巾裹著藏在「華之湯」旁,然後穿去「滿天之湯」待,哪知後來有個老伯進來泡,而我又忘記取消常設的鬧鐘,結果就悲劇了。「還要我起來幫你按掉。」敘述完的他仍不肯罷休。

「搞不好阿伯會以為是旅館貼心放音樂啊。」我鬧鐘曲目可是有挑過的。

「再頂嘴就沒收。」

唇槍舌劍之後,我們繼續在「華之湯」耗著,待肚子竄出些許餓感,才去餐廳報到。旅館在早餐方面仍舊相當用心,雖無大魚大肉,主角似乎便是湯豆腐小火鍋,擺了滿桌的沙拉、配菜、水果,視覺上還是挺豐盛。快速填了肚子,我們沒在餐廳多作逗留,畢竟「入湯手形」還有兩家額度待花。

第一間離「いやしの里 樹やしき」不遠,於是旅館提供的浴衣就派上用場,它有三種底色,很直覺地,粉紅被優先排除,然後旅伴搶走藍色,留了土黃給我。套上隨附的小外袍,我們晃過獨立屋所在的庭院,相比夜裡呈現的幽魅,晨光照撫的感覺又不同,茂林簇擁的小屋像個隱逸居士,無憂無爭,葉爍是其無聲的問早。

循馬路往深僻方向拐,晨風微涼,陽光和煦,步伐也因此變得輕快,走著走著,「山水木」的指牌隨岔路而現,這就是手形第二次要使用的地方了。它的老闆跟鎮心的「新明館」是同一位,可能覺得那裏地理位置過於限縮,闢不出他理想中的露天風呂,便另擇了眼前這塊地重新擘劃。轉了進去,左邊凹地散佈了好幾間房舍,某些還覆著茅葺頂,透著古意。本以為是某個在此農耕維生的小村落,後來才察覺是「山水木」的別館「深山山莊」,每棟都是擁有私人湯池的高級小屋啊。

經過在路邊戴著斗笠的微笑小地藏,望見的「山水木」也跟民家一般,有著樸拙草簷,把手形給櫃檯蓋過章後,我踏上通往風呂的小徑,男生可用的「幽谷之湯」比較近,再續走是女生的地盤,有室內的「風人之湯」與戶外的「森之湯」。

雖然挺好奇那方向的造景佈局,怕被通緝的我瞄了兩眼,便乖乖轉入男生區,踏進的第一件事自然先各處掃描,可能是來得早,大多住客仍在賴床,無人的空景讓我瞬間狂喜,趕緊祭出手機瞄準主打的「幽谷之湯」。其岸邊搭了斜簷敞亭,隱著落墜水線,稍高處另有棟茅葺小屋,與茂林相攜枯榮,漾著幽趣。而當視線越過另側砌石,一如在官網所見,是貨真價實的小溪,沒有樹叢阻攔,更無籬牆礙眼,只要倚於池緣,身旁便是川水隨地勢撲跌、匯聚,在相互衝擊後奔流遠去。

當初也曾猶豫過是否訂這家,畢竟溪邊風呂相當引人,況且又說同老闆的三家旅館溫泉都可免費體驗,但與「いやしの里 樹やしき」來回比較,衡量著以我們的一晚造訪,要排入三家來使用手形都很拚,再多的可能都沒時間去。而住「山水木」雖應可多使用到女湯部分,由官網照片來看,格局似乎與男湯頗像,「いやしの里 樹やしき」則有較多變化,旅館環境也藏了不少別出心裁。

然幫我們做出決定的其實是老天,那時是一月初,總覺得仍有觀望思考的餘裕,誰知旅伴突然回報我提過的那些旅館一堆都已經沒空房了,驚慌之際,幸好「いやしの里 樹やしき」仍有一間,趕緊搶了下來。

「山水木」除了提供溪景的「幽谷之湯」,男生區尚有兩個內湯可用,在盥洗處的較為普通,另個便別緻許多。當穿進隔鄰的小木屋,窗光篩出的水煙裊裊先添了一抹慵懶,再往旁望,沒有玻璃霧擾的敞窗引入了滿滿林色,連池面都映染得碧綠。這場景超適合拍寫真,連我們也不免假掰起來,埋身水裡,倚欄眺望。不過怔望了一陣,最後還是離開小屋,回歸外湯,可能人不管再怎麼社會化,靈魂仍舊記印著遠古時的無拘無束吧,嚮往拋棄因禮教而生的遮掩,大自然就是身體的延伸,因此當熱水蒸煙浸潤著,眼前清流奔馳著,心情也隨之翱翔。

手形的最末一站,我選的是「奧之湯」,由於地點靠近鎮心,結束在「山水木」的享受後,便決定先回旅館check out,把車開出。哪知當駛了過去,卻發現無處可停,工作人員比劃著要我們離開,似乎周邊腹地只提供給住宿客。於是便花了好長的時間在鎮區轉繞才找到地方,想當然走回「奧之湯」又是大段腳程。即使覺得煩累,館外的造景仍讓情緒振奮,它設了一棟開敞小茅屋,標著「地獄溫泉」,簷下石井冒著白煙,可能早餐沒把旅伴餵飽,後來他還投了錢,買了井網上的溫泉蛋。

據圖板所示,「地獄溫泉」右邊為新館,內含餐廳和貸切池,妙的是居然還有岩盤浴、溫泉游泳池跟按摩服務,再過去則為以連串小木屋組成的別館,而我們能使用的大浴場在左邊本館。蓋過了手形,望見的大廳朝洋式靠攏,家具裝潢雖漾著老式氛圍,卻能感覺出擺設上的嚴謹心思。外頭步道也相當引人,綠樹擁迎間,有幾株已迫不及待早轉金橙,在陽光透映下泛著笑意,就算是簡樸的籬門,都被勾勒得像離塵虛境。

脫了衣服,進入的是被男湯女湯對半分的室內大浴場,前兩家幸運之神加持,進去時都沒人,得以用手機輔佐衰退的腦細胞,待了一陣才有寥寥宿客造訪,這回運氣直落,池邊已有叔叔伯伯在沖洗,大浴場可見人靠著。但這也挺合理,隨著時間推移,賴床的已起身,吃早餐的消化完畢,都想在臨走前來個最後一泡,何況這間接近鎮心,搞不好還多了早來的觀光客,所以也只能認了命,乖乖用自己大腦去留印。

照慣例略過了室內大池,我們快步穿出,迎面的是期待中的露天風呂,不曉得是哪家起了頭,然後大夥群起效仿,眼前的池岸造景看來熟悉,一棟斜簷敞亭在邊側立著,茂密的枝林是其雙臂,環擁著水氣氤氳的湯池。它在望景上雖不像「いやしの里 樹やしき」以樹封阻,僅給了敞闊天穹,但不知有何顧忌,臨河側又設了欄柵,儘管水聲淙淙入耳,卻難見溪川奔遊。而相比室內池,這兒的人自然更多了,尤其是河側,大夥都很機敏,先佔了好位,我只能厚著臉皮,往縫隙湊。

泉質水溫令週身舒暢,翠碧的林色也讓心情輕揚,不過既已從清早一路泡湯至此,便很難安於發呆放空,想尋找更多新奇。據官網所述,手形可使用的區域不止於此,起身外探,果然有個標牌指向「洞窟風呂」。好奇隨徑走入不遠的岩洞,裏頭蒸煙迷茫,頗有探秘的氛圍,可惜這種在未知摸索等待開獎的曖昧想像,很快就被戳破了,是有個由石間鑿出的熱泉,規模卻不大,若是無人,或許會覺其外觀別緻,想在裏頭好好感受一下,然現刻它被不斷佔據,勉強踏進大眼對小眼,很快就覺得尷尬溜出來了。

轉往說有「川風呂」的方向,階路通抵另個露天池,邊側同樣砌簷探伸,以竹管注入清流,尺寸雖沒像洞窟內的迷你,卻比主池小了許多,也因此顯得擁擠。擁擠倒不全然為尺寸之過,主要還是因為這兒的景致更引人啊。印象中,官網照片是有溪景的,所以方才在大池不禁陷入自我懷疑,甚至以為被詐騙了,原來要到這個「川風呂」才能看到。

可能是確認過這角度不會被路人窺視,它很大方地往外露敞,接迎的是在此彎轉的河道,一側為人工修過的坡堤,另側有林樹傾探,這之間川水成瀑落降,響起磅礡樂章。難道是發生過水患?我瞥了側坡又望向切出垂直落差的河床,想著或許在更久遠前,它曾是亂石碎疊,迫著激流參差飛墜。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修築讓它少了大自然隨手擺弄的層次,切齊的水簾仍有其美感,惹人怔怔盯望。而騰躍的水花便彷彿從簾尾逸散的感官,它隨川馳騁,串聯我對其餘湯屋的憧憬與想像。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