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題] 為何錯譯、誤譯的書還能銷售長紅?

看板book標題Re: [問題] 為何錯譯、誤譯的書還能銷售長紅?作者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時間推噓10 推:10 噓:0 →:13

※ 引述《Historia (常山七次郎)》之銘言:
: 看了一長串討論之後,我發覺問題的根源並不是什麼,
: 翻譯圈的小圈圈或是出版界的小圈圈這樣的問題。
: 也不是哪個學閥才是業內政治正確的問題。
: 而是搞出版,尤其是翻譯這個部分的薪資過低的問題。
: 出版社能維持不倒都已經使盡渾身解數,要花大錢來找強大的譯者。

雖然我算在出版外圍(電子書)。但看到的狀況不少,也來談談這議題:

- 譯者的品質問題:

這部分請看老貓陳穎青過去的演講與專文,台灣專業譯者很多,但是
手上排的案件大致上都排到明年去了。所以跟著譯者選書是可行的。

但是也有一些問題,例如有些譯者翻譯量大,但是沒有人去挑出問題,
長久下來變得有名反而變成反指標。這也會是每個人喜好問題,例如
有人覺得賴明珠翻譯村上春樹好,但是我就不喜歡其腔調。而某王姓
多產日文譯者,那日文腔真的看到就會把書默默放回去,然後看譯者
十之八九就是她了。

- 出版社改版問題

按照現在書籍的銷量來看,大多數的書只會再刷,幾乎不會改版。

近年因為書市問題,有很多書是換個書封和書名當作新書賣,但內文
也不會再動。要從頭改版增訂修正的狀況很少見。除了一些社科
學術書以外真的就出版後不理了。

- 編輯流動率大與未工業化

讀者會報錯,然後社內看到問題時也都會反應給原編輯。

但是對於錯誤、錯字的修正管理,通常就是只標記在責任編輯手上的
那本書上頭。不會像IT業一樣架個bug管理系統讓你下次改版時把資料
調出來修正。另外業界的流動率其實蠻大的,反正在這邊和在那邊薪資
差沒有多少,只是跳槽以後頭銜會往上加,自主權大一點。業界對於
即戰力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只要能自己編幾本好書,要跳槽很容易。
甚至跳去某共和國開個Imprint也行,或者自己開間獨立出版社。

所以那本有錯誤修正的書呢?編輯走了就塞在公司的書架上,然後
運氣好改版時接手的編輯會翻到這些註記,不然就隨便了。

其他篇章有說到一個月內要譯好,但是說真的,沒有幾家能真的按照
出版計劃來調整,有時翻譯書(尤其是日文)一送回去審就遲遲不回,
延後;這個月出版量夠了,下個月再發,延後;也有的書翻譯好了就放
在那裡,等到版權契約的時間快到才發,天知道當時選書的人和編輯
在哪兒。

所以控制不了的狀況很多,結果把壓力放到譯者和美編身上。給每本書
的時間沒辦法控制得宜的話,修正譯稿、審定等就都不會做了。

- 「平」的書市

台灣的書市只有平裝本一種,沒有精裝書。同樣的各種大小書也都混在
一起出,但實際上有大書與小書,要對待的方式不一樣。

前面有留言說,日本的譯者拿的是版稅,加上書的預付版稅後,翻譯書
每每都是2000日圓起跳,所以要抓準讀者市場來做。

但台灣書的定價幾乎沒怎麼看內容與書的強度,反而算在有沒有彩頁,
有沒有特殊設計這些印刷工法上頭。這樣編輯就抓不到書的好壞了。

然後價格也不保證品質。

舉個例子,我手上有一本網路與書出版的《字體的技藝》,這本書定價750元,
內容專業、編排得宜。但是第一段:

「字體排印就像演說、音樂、舞蹈、書法,以及任何能賦予語言優美裝飾的
藝術一樣,有心即可誤用。透過這門技藝,可以澄清、發揚與分享文本的意義
(或缺乏意義),卻也可以為其故意偽飾。」

原文是:

Like oratory, music, dance, calligraphy - like anything that lends
its grace to language - typography is an art that can be deliberately
misused. It is a craft by which the meanings of a text (or its absence
of meaning) can be clarified, honored and shared, of knowingly disquised.

作者Robert Bringhurst不是字型設計師,反而是學者、語言學家、詩人。

像這樣的作品應該注意其文學性,而不是資訊正確即可。像那段中文真的沒能把
一丁點原作品的文學性給說明白。

就我打聽,這本書也是不曉得轉了幾個編輯才出版。


- 編輯和譯者與作者不好好溝通

另外談到日文書的「意譯」。

我收到日本朋友寄來一本媒體學者Douglas Rushkoff的《Team Human》的
日文翻譯本。

這位作者我覺得稱為網路媒體的Neil Postman也不為過,但是就是用字也和
麥克魯漢他們一樣,寫書寫得和神諭一樣隱晦。

日文版的翻譯可以說大幅加筆,把那些原文指涉但沒說明白的事情好好說明
,我自己買了英文版想要動手翻譯時,就發現日文譯者花了超多時間去確認
作者的原意。

這種書要翻譯好就要花好多的時間了,也要編輯配合。

我有一位中研院退休副研究員老師,就是老派作法,為了避免學生望文生義
誤讀,所以故意把一些概念特別的術語譯得不一樣,然後加上很多譯注來說
明。但編輯卻把這些詞彙改回常用的翻譯,結果讀起來沒有「錯誤」,但是
意義會180度反轉。由於該老師和原著者是老友,這本書就做罷了。


所以說真的啦,台灣譯者品質參次不齊是一回事。

編輯有沒有足夠的經驗辨別書的大小,然後好好處理,
大書多給時間與預算,找好翻譯與校對審稿,仔細出,價格訂高一點。

然後不要把書當煙火,好好經營長銷書,工業化管理流程與改版。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34.246 (臺灣)
PTT 網址

Qorqios01/12 03:18!!

in0901/12 07:27好文

castlewind01/12 07:37釣出業內來分享甘苦談了

richardplch01/12 07:41流動率很大+1。我自己就曾一年換過三間XD

speedwave01/12 07:53我想翻譯問題只是整個書籍價值鏈與價格結構呈現錯置當

speedwave01/12 07:53中的一環

levs01/12 08:48你說的那種日文版意譯還算正常,如果可以預測一般讀者沒有

levs01/12 08:49該領域的基礎知識或該文化的共識,加筆還可以接受(但還是希

levs01/12 08:49望盡可能能用譯註,因為洋人有一種不講清楚的說話方式跟文

levs01/12 08:49學上的隱喻,說白了就不美了)。但有的是把難解的專有名詞跟

levs01/12 08:49重點整個刪掉。

levs01/12 08:53關於日文腔,最近看到一本日翻中有翻錯的,而且整本都是日

levs01/12 08:53文腔,不輪轉到有點看不懂的程度,就覺得還不如乾脆讀原文

levs01/12 08:53版-_- 真的看到會覺得「你是在寫什麼碗糕」。

Historia01/12 09:09其實手工精裝書的市場是存在的 我認識從事這個工作的人

jodawa01/12 10:49推 但是不看好XD

lollygagger01/12 11:05既敢明講賴明珠 何必避諱王蘊潔

jyekid01/12 11:44

imetalien01/12 12:07disquised?

bobbytung01/12 13:47Disguised,原文是Google到的掃描版。

bobbytung01/12 13:55因為我最早讀挪威森林是林少華譯本,後來讀不少賴明珠

bobbytung01/12 13:55,之後才讀原文。賴明珠的風格我不喜歡,但還是位好譯

bobbytung01/12 13:55者。王的譯筆真的不行,既然罵人就別那麼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