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短評] 《1917 列寧在火車上》

看板book標題Re: [短評] 《1917 列寧在火車上》作者
decorum
(當時明月在)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11

這麼一本好書,落在知名譯者手中,由國內一大出版社出版,
得到這樣的結果,到底癥結在哪裡?應該好好地算算帳,
因為它反映出國內文史翻譯書的一些問題。

首先說譯者。梁永安是位多產的專業翻譯家,國家圖書館的資料可檢索到
140筆,除了他在台大哲研所的碩論及少數幾筆重出譯作外,含還未列入的
「伊凡的戰爭」,總數超過130本。這樣多產的譯者當然值得檢視。

梁永安不但多產,譯作還獲得不少讚賞,曾獲得東海大學英語系主辦的
「譯藝獎」(2013);連長年對國內翻譯界施以無差別砲擊的丁連財先生
也對他青眼以待,許之為「專職譯者中有盡心堅守一定品質者」。
事有湊巧,就在前天丁先生還寫了一篇本書的譯評,仍然是嘉許有加:

中譯本的翻譯與編輯品質良好,可以挑剔的就是p.21的末4行與p.267 的
末7行的年代誤植。
https://1453liencai.blogspot.com/2022/07/blog-post.html?spref=
fb&fbclid=IwAR3uQBa45PJFhEHKo6S9FImnjP2qLHCkIzbyLIafb4wPggkk83RhPQ2xRC4

只有兩個問題?我們讀到的是同個譯本嗎?或許我該配戴眼鏡了.

話說回來,能獲得譯藝獎和大砲級的丁連財先生的稱許,想必有點本事,
不能憑著1.2本書的表現,就據以論斷一位資深譯者的工作品質。
(我只在google books 上讀到「伊凡」的試讀章節,約佔全書1/5而已.)
https://0rz.tw/YMGh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2666
在此之前,梁永安對我是個徹底陌生的名字,所以我得對他之前的譯作
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然而一大串的錯繆就擺在眼前,就算之前的
翻譯都是佳作,總能問個屈原問過的問題吧: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richardplch 說也許因為歷史不是他擅長的領域,他的專業是哲學(台大哲學系碩士、
東海哲學博班)。但是他已經翻譯了許多歷史作品,這並不是他新進入的工作領域,
而翻譯是個技藝(craft),品質理應能隨著工作經驗成長,但我看到的不是一本
「老師傅掛保證」的翻譯。

此外,「伊凡」裡有個誤譯也讓我懷疑他是否能應付哲學翻譯的工作: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war of extremes along the Soviet front,
perversely, most of what we know concerns soldiers in Hitler's army.
不過,對於沿著蘇聯前線進行的戰鬥,我們大部分的所知都是得自希特勒的軍隊。

concern 這裡是「關於」(be about sth)的意思,與「得自」意思有差。
而且從原書註釋可知,當前對歐戰東線戰場士兵的研究,都是關於德國軍隊的。
「得自」會讓人誤解以為學者也根據希特勒軍隊的資料,對「伊凡」已有
許多研究。

concern這個字遭到誤譯,還有個讓我難以釋懷的原因:它在哲學領域是很常用的字眼,隨便就可舉出兩本近代哲學的重要作品: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 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唸到哲學系博士班的譯者怎麼會如此不小心?我想真正的癥結還是在文法的功夫
不實在,例子已經舉了不少,就不多說了。不幸的是,哲學著作對語言精準的
要求更甚於歷史作品。文法觀念不清是做翻譯致命的缺點,這樣的譯者能承擔哲學
作品的翻譯嗎?不過畢竟只是懷疑罷了,我歡迎驚喜.

richardplch 還提到或許是合作夥伴的問題,這點我倒是完全贊同的.
一本翻譯書的品質,編輯、審稿人都得負點責任,而會有那麼多毛病,
自然讓人質疑他們是怎麼對待譯文的初稿的?除了編輯外,本書有位
審查人,輔大歷史系的周雪舫教授。按常理言之,這該是上了雙保險了,
但從一些蛛絲馬跡判斷,編輯、審稿人根本沒拿原書和譯稿比對過。
例如:

When I get to the top floor, the portrait of Vladimir Putin on the office
wall tells me which version of Lenin I can expect to encounter today.

譯本中Putin變成了列寧。

Two weeks later, a secret German memorandum increased the estimate to
forty million marks or more.

forty million 縮水為400萬。

兩個低級不過的錯誤,但不拿原書對照,不可能知道翻譯錯得多離譜。

更嚴重的是那些即使不拿原書對照,也應能夠抓出來的錯誤,居然輕易逃過
編輯、審稿人的篩查.如列寧對於「帝國主義時代戰爭」與「民族主義」的看法,
不但攸關本書主旨,而且和上下文明顯矛盾,為什麼會輕輕溜過篩網?

還有些是語意不明的字眼,以一般讀者來看,也會覺得迷惑需要釐清:

‘It is claimed that we put the workers’ leaders into concentration camps
and that we appease the hunger of women and old men with lead and gunpowder.’我們被描繪為奴隸監工和工人的壓迫者。我們被說成把人領袖關到集中營,用鉛和彈藥來安撫婦女和老人的飢餓。

The years of Brezhnev’s rule would turn into a golden age of concrete and hotair,
布里茲涅夫的統治時期成為了混凝土和熱空氣的黃金時代,

「鉛」與「熱空氣」都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就是子彈 (bullets)、
空談 (empty talk) 的意思。譯文是要考較讀者的閱讀想像嗎?
如此當然更難以要求譯者及團隊了解 "Night of Stone" 的stone 不是「石頭」,
而是「墓碑」-----它用了Anna Akhmatova 的名詩 "Requiem"詩句為書名。
這需要一點蘇聯文學史的知識,我不想苛責,但「伊凡」有個錯誤實在也太
明顯可笑了:

Our hero, smooth and cheerful as a young Cliff Richard, is certainly
undaunted.
但我們的主角 ——年輕的克里夫.理查——當然不會當一回事。

這句錯得太無腦,不必費唇舌解釋。譯者及團隊居然都沒懷疑過:
一部蘇聯的宣傳電影,俄羅斯人的男主角怎有個盎格魯-撒克遜的名字?
這彷彿對岸拍了一部戰狼片,男主角大英雄卻姓鈴木、山口一般好笑了。

至於語言以及歷史錯亂的修正,拿來要求專業的審稿人,會過於苛刻嗎?
文化大學的博士周雪舫教授到底是敷衍了事呢? 還是沒有本事?
兩事之間,總該認一件吧!

到了這裡只能說:整個翻譯、編輯、審稿的過程是怎麼運作的,
雖不得而知,但以結果而言,顯然是荒誕的。貓頭鷹是個大出版社,
不是個工作坊式的小小單位。它屬於城邦集團的一員;城邦底下有近40個
出版社 (據「維基百科」),城邦上頭則是香港的TOM集團,屬於長江和記實業。
換句話說,它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家族掌控的企業。按說該有良好的制度,
而資金與人手也不會過於拮据,怎麼會如此毫無章法,出本錯繆叢生的書呢?

我追索下去才發現,後頭還更荒誕呢--- 原來貓頭鷹是不改稿的!

貓頭鷹出版社的名號長年和它的前總編輯/前社長陳穎青孟不離焦。
這位綽號「老貓」的出版人常以產業的代表自居,對文化出版
提出各種意見,更不吝分享其多年主持編輯及社務的經驗,當然
對翻譯問題也自有一套偉論。名下沒有翻譯著作出版的老貓
(至少我在國圖目錄下沒查到),自認有套消滅劣譯的方法:
試譯與禁止編輯改稿:

https://www.facebook.com/contnt/posts/10204845745804180

這篇石破天驚的文字,很值得讀者捧讀再三,恕不節錄了,
因為生怕節錄有損其金聲玉振的力量!

聽到老貓FB上一呼百諾的熱切聲音,容我發點微弱的雜音:
試譯就像企業或軍隊的招募廣告,一旦簽了賣身契約,現實就開始無情打擊了,
差別只在主客異位而已。出版社給幾頁原作試試身手,來者必然腸枯思竭、
全力以赴;一旦拿到工作契約,他還會那麼認真對待幾百頁的文字嗎?
別忘了人可是會疲勞的,人還有頑強的惰性。

就以這本書的譯者為例吧,根據國圖館藏目錄,2019他有10本譯作;
2020更多,有14本,範圍涉及文、史、哲、社科、科普等領域。
現代知識專業朝著各自的路徑狂奔,個人能力很難覆蓋如此眾多的領域。
加上如此產量,品質怎能不打折扣?但「列寧在火車上」的工作成果,
顯然沒讓貓頭鷹停止信任這位譯者,所以我們看到「伊凡的戰爭」。
一整本已出版的書問題有那麼多,社方始終看不出來,乞靈於片段的試譯,
只是緣木求魚罷了。為什麼沒有實力的譯者不會被淘汰?這是個好問題,
但提供解答不是讀者的責任,而是出版社該做的事情。必須說:
貓頭鷹可沒給我們一個良好的示範!

禁止編輯改稿會得到怎樣的結果?至少減損了一道文字品質控管的機制。
前面說到「不爽」的粗俗問題,再說兩個例子吧:

The greatest sufferer of all, however, was Lenin’s own society.
不過,最大的苦主還是列寧自己的社會。

「苦主」不是受害者,而是命案被害人的家屬。

「苦主」大概是在當今台灣遭到誤用字詞的榜首了。上 Google新聞網頁上搜索,
匆匆看過,此一苦主,彼亦一苦主,沒見到死人的悲劇,卻到處是苦主。
我不記得上回遇到正確使用這個詞的人是誰,是在何時何地了。
「苦主」本身並不是個粗俗的字眼,但它遭到錯誤濫用,已然粗俗不堪了。
文化事業自居的出版業者,對文字該有點自我期許,不是跟著一心求快、
浮躁無比的電子媒體隨波逐流.

The single carriage was devoid of comfort.
車廂內毫無舒適度可言。

「知名度」「詢問度」、「好感度」......還需要多說嗎?

除「舒適度」以外,以上都不是本書譯者的用詞。說句公道話,
這本書沒充斥著低俗的語言---- 「別鬧了,費曼先生」才是
瀰漫綜藝風的惡劣典型--- 但他究竟沒能免除從電子媒體而來的壞影響。
這時候編輯就該有些事情做了。然而,老貓禁止編輯改稿。
自來對編輯工作的期許是什麼?用韋氏大辭典(Merriam-Webster Unabridged)的定義,
editor:
one who revises, corrects, or arranges the contents and style of the
literary, artistic, or musical work of others for publication or presentation

改稿、潤稿應該是編輯工作的核心,不論目前這工作演變成十八般武藝皆得學習的
全能打雜人員,根本畢竟不能棄絕,因為它是文稿品質的一道保險。禁止改稿
等於把房子的一條梁柱拆了,遇到跑來壞事的路人甲如在下者,根基不固的房子恐怕
就要垮了。更糟的是這房子會垮在其他好房子上,遭受無辜之殃.
老貓主持貓頭鷹的編務、社務幾年了?多年來他若貫徹如此觀念,想想真讓人害怕哪!

外語教科書、翻譯書有沒錯誤?明白人都知道這不是個問題,真正的問題是:
有多少錯誤?是不是嚴重的錯誤?我們日日用中文說讀寫幾十年,猶不免寫錯字白字,
誤用成語,更何況隔了一層的外語呢?我在前篇討論「列寧」一書的開頭就犯了個
嚴重錯誤,讓幾位網友來書指正,我得說: I stand corrected.
而這本書錯得那麼多、那麼離譜,恐怕不能像我一樣輕鬆接受指正,需要嚴肅面對。

傳統出版業受到大環境變化的衝擊,一天不如一天,似乎是難以挽回了。
每回聽到出版人說到產業前景黯淡,除了一掬同情之淚外,也嗅到言語中些許的
傲慢:台灣社會的讀書風氣差,所以......。這固然是事實,但文史哲作品的出版社
似乎總有點孤芳自賞。業者沒有該反省的地方嗎?出版社似乎不明白一些人
不再買中文翻譯書,未必是因為他們不讀書,而是受不了惡劣的翻譯,有些直接轉去
讀原文了。尤其千禧世代以後都在外語補習的環境下成長,外文能力比之前代遠勝,
面對屈原的疑問,他們可不會哀怨自投汨羅,有條長江大河可以悠遊其上,
此水名曰亞馬遜.

這個翻譯案例可以給我們什麼教訓呢?我想第七章結尾的故事及誤譯頗有啟發意義。
2月革命後,協約國對俄國是不是能堅持東線的戰鬥十分憂心,特別是
彼得格勒蘇維埃充斥著反戰的氣氛。協約國在3月底把幾位社會主義者送到
俄國首都,希望他們能夠說服彼得格勒蘇維埃支持繼續對德作戰。可沒想到
這幾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混亂倉促的局面裡大亂陣腳,反而更堅定了
反戰態度。英國大使館的一個通譯事後檢討,錯在英國人老愛給俄羅斯
和俄國人出主意,也不明白革命份子不是烏合之眾,而是俄國最優秀的份子,
所以落得如此不受歡迎。他最後結論說:

It is a case of save us from our friends.
那是一個能夠讓我們從我們的朋友得到拯救的方法。

"save us from our friends"就字面而言是「天佑我等得倖免於友人之手!」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會隨時提防敵人,卻疏於防範朋友,結果朋友比敵人
還危險。

一本好書,讓知名的譯者操刀翻譯,經過具有相關專業的教授審核,
並由業界的龍頭大社出版,帳面可煞是好看。但或許該停下來想想會不會是:

「這是個朋友比敵人還危險的案例!」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95.3 (臺灣)
PTT 網址

richardplch07/11 13:50您的疑慮完全合理,然而從實務上言,台灣大部分出版

richardplch07/11 13:57社的編輯人員,其能力和可用時間只怕無法做到比對原

richardplch07/11 13:57文的校稿和潤稿。至於審核專業人士,也不見得每位都

richardplch07/11 13:57會善盡其責,往往只有背書之用。

richardplch07/11 14:12我覺得如果您願意,直接將指正內容告知譯者也許會是

richardplch07/11 14:12最有收穫的作法。

richardplch07/11 14:17另外,我說的合作夥伴不限於社方,還包括合譯者。不

richardplch07/11 14:17過追根究底還是同樣的問題。

medama07/11 16:47推這篇

ostracize07/11 18:44a case of " save us from our friends . "

power805007/11 20:53

wensday07/12 10:21擲地有聲 只能推了

Nexqachy07/12 22:31講得很清楚 推

kikoyngwie07/13 01:15收穫很多吧,謝謝分享

wensday07/14 09:10丁連財是不是改文了?

ostracize07/14 23:20我禮拜一私訊丁連財提到這本書,他還感謝我。

wensday07/15 07:58現在看丁的文 沒有讚許了 也挑了一些錯並指出疏失 像是國

wensday07/15 07:58內翻到軍事的常常很慘

wensday07/15 08:00所以連丁先生專門這方面的都不記得真的去對照 一般讀者跳

wensday07/15 08:00出來說此譯者其它譯作好的我也懷疑有沒有所本

wensday07/15 08:01「記得」-》「見得」

wensday07/15 08:17雖說一本書不代表其他書也爛 但低級錯誤太多 那個 brand

wensday07/15 08:17new 是日常生活常用字 這種錯其實蠻羞恥的 要人相信其他

wensday07/15 08:17沒這些問題有點難

wensday07/15 21:10抱歉我看錯了 丁沒改文 他批評的是另一本

shrug07/21 09:49

Dussek07/27 16:53真心推!

hwider08/27 15:02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