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灣電影差香港黃金時期電影哪些條件?
※ 引述《purue (purue)》之銘言:
: 是說 台灣電影市場應該是比當年香港電影市場大吧
: 論自由度 台灣目前應該也是贏過香港了
: 但是香港當年創造出大量叫好叫座的電影
: 而台灣大部分都只能叫好
: 如果台灣電影自給自足的能力大過香港 那還缺什麼 才能趕上當年香港電影榮景呢?
你的前提錯了,香港電影從來不是靠本土市場自給自足,香港是亟需國際市場的。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亞洲周邊國家除了日本,沒有一個地方水準比得上,中國那時候經濟才剛要起飛,但國內院線制度都還在草創階段。
最誇張的時候,香港製片方只需要提出一個劇情大綱跟卡司陣容,光收東南亞市場金主的資金,還沒開拍就已經回本了。尤其台灣當時對好萊塢電影還限縮拷貝數,而香港電影只要加入台灣支持的「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就可以以國片的名義在台灣上映,台灣當時就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
香港電影的崛起有其時空環境的條件,現在不要說日、韓跟資金雄厚的中國,東南亞的泰國、印尼的電影水準也追上來,更不用說神鬼級的好萊塢,亞洲已經是群雄並起的局面,幾乎不可能像過去香港橫掃千軍的態勢。
台灣現在就算要學也是學韓國,不過韓國上個世紀末就已經在下好大的一盤棋了,現在才要開始追,不知道要追到什麼時候。比較務實的作法,就還是專注經營本土市場,精準地控制預算跟劇本,穩定推出有一定品質的作品,慢慢培養觀眾進戲院看國片的習慣,賺了錢再投入市場培育新導演、新演員,再讓國片類型變得多元,讓觀眾有更多選擇。
去年拜疫情所賜,在沒有太多好萊塢強敵入侵之下,加上台灣製作水平也提升,本土電影都有不錯的票房,希望今年繼續維持下去囉!
--
可是我覺得 以前港片的台詞設計 編劇很棒
這些不關錢的事情吧 相對的 台灣的電影很多尷尬的
橋段和台詞...
這樣說好了 推動劇情轉得有點硬 而以前港片就算是
用搞笑的橋段去推動 依然讓人覺得無違和
當一個市場活絡到可以接受各種形式的製作,幕前幕後就會有很高的容錯率跟快速的經驗 累積,香港最高峰一年可以產出200部「上院線」的電影長片,你印象中的那些台詞編劇很 棒的,佔那近200部電影多少?更不用說底下還有更多根本沒上院線,直接以錄影帶形式出 租的低成本製作。 那些小電影可能送你票你都未必會去電影院看,但是晚上睡不著轉第四台時就會加減看, 一個成熟的產業,就是從AA級製作到大雷片都有生存的空間。 台灣70年代還有一批不輸香港的龍虎武師,但台灣沒有像香港那樣有很大量的需求,時間 久了就什麼都沒了。
所以台灣誰來下這盤棋比較有希望
沒有誰啊,台灣現在不可能走回頭路去限制好萊塢電影的配額,只能一步一腳印去累積好 作品,不需要求什麼票房大賣,但要確保每一部電影最終都能夠盈利,也建立觀眾對國片 的信心,願意花錢去戲院看。 現在已經開始在做了,連續幾年都維持去年那樣的氣勢,你就會看到很多明星級的導演跟 演員,他們就會是台灣電影最新的核心力量。
台灣因為政治因素,電影產業發展上有出現斷層過,香
港則是從1949以後,一路茁壯到90年代~~
其實我有點想知道「不可能走回頭路去限制好萊塢」
的「不可能」前提是什麼 因為人民和戲院會不爽嗎?X
XD
電影一直都是個有量才有質的行業啊
錢、英國、錢、澳門賭場、89兄弟
感覺有人不知道什麼是WTO
WTO+301條款
原來是有硬限制 是我孤陋寡聞 XD
還 蠻 屌 的 屌 爆
看香港的例子就知道 只有商業片有能力撐起整個電影
工業 台灣電影那時候選擇走文藝路線就錯了
觀眾進電影院只想看香港商業片 台灣文藝片除了能拿
獎外 根本賺不了錢
就惡性循環
也不能這樣講,台灣電影會掛掉,主因還是全球化的趨勢。就如同前文所說,一個健康的 市場,就是要什麼都有,什麼都能獲利。 像侯孝賢、蔡明亮,他們本來就不是要走商業路線(雖然侯早期是拍商業片起家),所以 只能靠政府提供輔導金,然後他們再征戰國際影展為國爭光,製造雙贏。說他們是國片沒 落的主因,不盡準確。 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光環,使得仰望著他們的後起導演全部都搞作者論那套,不過現在也慢 慢變得比較平衡,很多票房不錯的國片,背後都有一個金牌監製/製片,開始比較像是在 做一筆買賣,而不是藝術創作。
國片就是不要浪費錢看了,反正拍來拍去真的就那種三
流水準,除了愛台灣之外也沒什麼能跟別人競爭了
不是台灣電影選擇走文藝,而是只有走文藝那邊的堅
持下來,商業那邊被是朱延平之流搞壞的
連"關公大戰外星人"都被趕到香港去拍~~
不是台灣選? 就侯孝賢那批人選的阿
推好文章!
侯導班底有不少人也拍商業電影,只是大多不在台灣~~
是觀眾選的,選擇好萊塢。別說台灣了,全世界沒幾
個國家的本土電影賣得比好萊塢好
該慶幸還有侯導那些有本事得獎的導演,台灣電影才沒
被全滅消失
看看61-64台一直重播的早期港片,就知道輸在哪裡了
香港電影當年也是吸引很多台灣人才過去的,一堆台灣
武師到香港拍功夫片
以前台灣的翻譯配音和選詞真的讚,現在根本智障...
其實我滿好奇
以前諸如周星馳劉德華之類 產量大 來台映量大的港片
台灣配音員的功勞估算大概佔幾% 因為感覺滿重點的
有時候又會想 如果一些以前or現在的國片 用那些配音
員來配台詞好了 觀眾評價&票房 又會有什麼高低不同
國語配音這個問題,我倒覺得是相輔相成。 就如前述,台灣一直以來都是香港電影很重要的市場,從80年代的新藝城開始,就開始會 派人在台灣蹲點,吳宇森導演早年就是被指派到台灣,也因為那段時間有些不得志,爾後 誘發他創作《英雄本色》。 也就是說早在劇本創作階段,香港方就已經在衡量台灣觀眾的口味了,之後90年代的永盛 也是這樣做。據稱向華勝(「龍五」向華強之弟)為了打進台灣市場,在台灣各大戲院蹲 點一年,就是要摸索台灣觀眾喜歡什麼樣的題材跟橋段。 以前在真正首映之前,會放所謂的午夜場。午夜場是當時片商很重要的判斷指標,如果反 應不佳,還可以用重新配音的方式修改台詞,甚至是緊急補拍調整。據周星馳的御用國語 配音員石斑瑜訪談所述,周星馳本人還滿重視國語配音的,只要石斑瑜配音,周星馳都會 盯場。 當然也會有台灣這邊的配音班即興創作的情形,例如什麼「我走先」、「I服了U」都是台 灣配音員自己玩出來的效果。劇本台詞跟演員表現都很優秀的情況下,後面的配音自然可 以錦上添花。 結論就是,你會覺得以前的港片國語配音很精彩,很多都是有刻意迎合台灣市場的關係。 現在港片在台灣基本上久久才會有一部票房佳作,市場沒那麼大,自然就不會像過去那樣 重視。
配音很重要沒錯 不會配的片很難看 但不是重點
也不是觀眾選的 觀眾是最被動的 要不然也不會
洗腦成功一堆愛看獨立片的觀眾 台灣算愛看那些片
的地方XD
控制預算跟劇本,穩定推出有一定品質的作品 +1
先別想幹大事 先搞好成本控制/說好故事/有品質+1
創意真的要慢慢培養 以前國語配音真的就是創意無限
抓得住胃口!! 現在電影就...
(題外話 台灣應該最有創意的stand-up comedy超乾的)
你沒辦法小成本搞出創意 那大成本絕對是悲劇 !!
還有一個最自由的地區 怎會題材/創意如此侷限 ??
教育? 品味? 視野? 文化? 拍片/觀影都侷限
台灣不太重視這塊阿 我們強在別的地方
侯的商業片拍的有夠好 鳳飛飛過世後 第一次看
就是溜溜的她 贏過現在偶像劇好幾百條街
其實就是單純好奇 以前的港片如果原音(粵語)上映 是
否能取得如今歷史定位的成績 現今的港片如果採取以
往的配音 是否能多幾齣票房佳作 配音味適不適合當今
覺得如果有一國片 多由不認識的小明星拍 大咖點綴
除了大咖其它都配音 走復古港式風 片拍的不用精緻但
有到位 應該能開創個獵奇的市場XD
粵語原音通常都比國語配音差很多
臺灣有臺灣自己的路和方法 其實不需要仿效 只需要
策略
6
大家都覺得菁英中心只訓練菁英,絕不接受垃圾啊 阿沒有垃圾哪來菁英 香港以前就是垃圾片夠多,連拍垃圾片也能賺錢,才能常常出現優質好片 本來台灣電影好不容易豬哥亮重出江湖,要走出自己的路了 可惜太早死掉,電影界喪失一個人間國寶!4
也不一定要拍什麼片,我只是問一下,台灣拍得出"雞同鴨講"這種好片嗎? 老許燒鴨也沒什麼大場面,卻能夠把一個故事說得完完整整又動人, 台灣有辦法拍出這種很細膩、很平凡、又帶有生活感的作品嗎? 有點好奇。 --13
首Po是說 台灣電影市場應該是比當年香港電影市場大吧 論自由度 台灣目前應該也是贏過香港了 但是香港當年創造出大量叫好叫座的電影 而台灣大部分都只能叫好 如果台灣電影自給自足的能力大過香港 那還缺什麼 才能趕上當年香港電影榮景呢?
45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記得多年前曾經參加了<<甜蜜蜜>>在台灣好像院線重播的電影會吧。 導演陳可辛還有來講談 當時他就說,獲得各界高度讚賞的<<投名狀>>,其實是賠錢的。 賠錢原因就是因為,高估了台灣的票房。 他說,香港700萬人口,台灣2000餘萬。28
Re: [討論] 國片缺的是什麼?這個系列文,好像從以前到現在都點出差不多的問題。 劇本、導演、資金、題材、演員,看起來就是國片什麼都缺,沒有一樣是好的。 但如果把世界所有電影放進來一起比較,其實會發現這些問題都是世界共通性的,跟是不是 國片沒有那麼大的關係。也就是說,這些問題都是問題,但也都不是台灣電影獨有的問題。 根據台北票房觀測站的數據,2022年的國片票房前10名,破億的一部(想見你是年底上片,31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升 : 直接斷了香港電影的後路 : 裡面王晶又沒提到大話西遊 標題寫得好像是一部濟公害的1
[討論] 從香港電影看近代廣東台灣文化的深度國慶長假,我稍微研究了一下香港60-90年代電影流變 才發現,北京上海江浙給了香港電影營養,台灣廣東對香港電影只貢獻了勞力和市場 香港電影在六七十年代還是國語電影的天下,一方面民營電影公司大部分來自於江浙滬遷移來的資金和人才, 二來大陸共產黨直接經營的左派電影公司才是市場主流,稍微知道香港電影古早歷史的人都知道鳳凰長城等 公司的中堅作用6
Re: [討論] 台灣電影為什麼輸韓國這麼多先說韓國電影保護制度好了 1999年韓國控管電影配額制,一年上映天數不得少於146天, 本土片的市佔份額就幾乎在50%以上。 反觀台灣 1998年,好萊塢電影在配額和拷貝限制的全面開放。6
Re: [討論] 港片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黑暗期的?香港的轉捩點在1993年 王晶雖說是周星馳的濟公在台灣賣不好造成台灣片商反彈 但是台灣片商早對香港製作方的囂張不滿 加上政府想要進入WTO與美國的301條款壓力所以也希望開放洋片 所以台灣開放洋片是遲早的事3
Re: [新聞] 國片整合票房起飛 2個半月總票房達2.65億這新聞我認為沒什麼參考價值 美國疫情因素,絕大多數電影不斷延期 這幾年積極宣傳,搶攻台灣市場的韓國電影 在自家本陣也一樣有延期的狀況, 台灣片商應當無法比韓國更早上映吧?2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投名狀在大陸院線上映了。 但觀眾對港片的欣賞習慣是固定的,被徐克的武俠重新定義過的 把投名狀當武俠片看是個誤會,其實是個戰爭片,所以接受起來有問題 陳可辛的投名狀現在口碑是逐步逆轉的 投名狀作為新港片早了五六年,陳可辛也是文藝片導演,從來不是純粹商業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