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台語很難在日常使用吧?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台語很難在日常使用吧?作者
hurompton
(cewfcenj)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4

※ 引述《NARUTO (鳴人)》之銘言:
: ※ 引述《atari77 (來去如風)》之銘言:
: : 個人滿愛用台語講話聊天 但現在很多對年輕人
: : 與小朋友都很難用 因為很多詞彙沒法講都要用國語
: : 所以很多年輕人也都不太會講台語了
: : 比如下面的詞語 台語怎麼講?
: : 大巨蛋 捷運 手扶梯 博愛座...
: : 去餐廳時:
: : 義大利麵 甜點 冰淇淋 奶茶 巧克力 果凍 刷卡....
: : 電腦資訊更多
: : 螢幕 鍵盤 顯卡 硬碟 無線網路 網頁...
: : 太多了 都變成要國語講才順
: 所以這是不是代表臺語根本沒有標準正音?
: 不然你說的每個詞中的漢字都有臺語音
: 怎麼這些漢字組合成一個詞之後反而念不出來了?
: 難怪國語會輾壓臺語

閩南語(河洛話)當然有一套字音的標準,但也有自成一套的用詞,不是所有的事物說法都和現在的國語、中國的普通話都一樣。就像現在網上很多支語警察會出沒,就是代表即便國語和普通話的發音系統一致,但因為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戰爭沒有交流,所以各自發展出一些不同的用詞,三通之後加上網際網路資訊的流通頻繁,既然發音、文字都用的是同一套系統,語言自然就會開始融合,因為人會去找最精煉、最能適切表達意思的用法。

如同清朝末期、民國初年,因為要追趕西方的科學發展和社會制度改革,那個時代許多中國的優秀留學生,學成歸國後要將他們所學以英文為基礎的知識帶回中國,在翻譯時最終還是借用了很多和製漢語,像democracy=民主,就不是中文裡原生的詞,但卻又讓人望文生義很容易理解,自然而然的就用上了,根本不管甲午戰爭割地賠款,甚至後來日本不斷繼續侵略大陸,一大堆現代西方的概念要翻譯成中文,「電話」、「藝術」、「海拔」、「假設」、「航空母艦」、「雜誌」、「防疫」、「法人」...等等都是和製漢語。因為日本使用漢字,明治維新開始引進西方知識比中國早。

回到閩南語(河洛話)無法完整順暢使用國語用詞的問題,想想國語中的巧克力、幽默,這些其實是英文的直接音譯,但因為好念所以就這樣用了,可是你會說英特內特(internet)來取代網際網路的用法嗎? 我想應該不會吧,因為既難念又不達意。那國語和河洛話基於漢字文化有很多共用的字詞,但也基於不同地域、歷史發展先後的落差,而各自內含不同的詞語用法,應該不是很難理解吧,一味要河洛話完全使用國語用詞再用閩南語發音,結果因為很難念,再說閩南語不好用或無法用,這根本不合理。看看日語裡面多少用片假名表達的外來語,如果一個外來的新詞一時之間原有日文中沒有,又找不到合適的翻譯方式就直接用了,只是變成外人聽起來很怪的片假名發音,更何況你又不是不會說國語,當現代新詞或新事物出現,而河洛話(閩南語)還沒有約定成俗的說法,而國語已有但用閩南語發音很拗口的時候,而對會說國語的人自然就直接在說閩南語時用國語講這個詞就好,就和日語中一大堆的外來語一樣,就像你用國語說巧克力、幽默一樣。

而如果再細究河洛話(閩南語)和國語或普通話的差別,國語和普通話反而是比較年輕的語言。book,國語說"書",河洛話說"冊",因為漢民族還生活在中國大陸中原地帶時紙還沒發明,所以那時候還在用竹簡紀錄文字,自然漢朝以前不會有紙張集結而成的書,而是一片一片竹簡集結成"冊"。而因為地域的不同,同一種東西,有不同的說法,應該也是很自然的吧? 像老鼠=耗子,就是中國北方南方各自的用法,所以black,閩南語說"烏",國語說"黑",不要再以為用閩南語沒辦法發音黑,就說閩南語很難用、沒辦法用,這是因為黑這個意思的表達,河洛話中本就有"烏"這個用法。"烏黑"的髮絲你聽的懂,但國語只說烏卻反而一頭霧水,那烏龍茶你自然聯想不到,這是指黑色茶葉的茶。而東北的黑龍江,用閩南語自然就說"烏龍江"。而說到這,也順便破除河洛話(閩南語)沒有文字的謬誤說法,山河溪圳湖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些閩南語都能用上,而且數字還有兩套唸法,以閩南語為母語的人,還會本能的切換文讀和白讀的數字用法時機,甚至自然到不會意識到這一點。河洛話基本有七聲,和國語的四聲相比,本來就更難學,而且還一字多音,但也以音別義,避免混淆。然而破音字在國語中大量減少,普通話中更是被大量精簡,比如說"口吃",我們念"ㄎㄡˇㄐㄧˊ",但中國直接念"ㄎㄡˇㄔ"。但也因為發音簡化、破音字
大量減少,國語和普通話儘量一字一音,加上使用的人多及與時俱進的流行語和新事物用詞更新,在需要更精確統一化的科學領域,及與人溝通相互理解的時間成本考量下,國語越來越成為強勢語言,被大家優先採用可以理解,但這不能用來貶低其他方言,或者以此為自己無法熟練使用河洛話(閩南語)來開脫。以前我爸就堅持在家要和我說閩南語,如今在我和客戶接洽時,就能享受到和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更快拉近距離的好處。但也越來越發現,一開口和30歲以下的人說閩南語,反而讓對方面有難色,甚至去到擦冰店說要加芋ㄚ竟然打工的妹妹會聽不懂的情形。現在要流利的說閩南語的學習成本越來越高了,而這不是靠學校那區區每週幾小時上課可以達成的,而是我們這一代做家長的以身作則,在家庭中營造一個母語(閩南語、客語、族語)友善的環境,畢竟這是母語不是"國"語。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57.140 (臺灣)
PTT 網址

fongji 12/12 10:59推一下,台語母語只能靠家庭家長維繫

※ 編輯: hurompton (175.181.157.140 臺灣), 12/12/2024 11:14:21

eric2016 12/12 11:17推。把北京話當牛逼的粗鄙老鐵難以教化

maple0425 12/12 13:04就是新事物進來時,台語流通性越來越低

maple0425 12/12 13:04,但不代表台語詞彙無法容納新事物,

maple0425 12/12 13:04重點在於使用者習慣用什麼語言詞彙稱呼

maple0425 12/12 13:04該物品

要閩南語去取代國語的地位,在現實環境下已經是緣木求魚的事了,而且在課業繁重的學 校裡,越是把母語當作一門課程塞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裡,除了效果不佳,更容易讓下一代 產生反感,不會自主的在日常中使用母語。太陽與北風的故事人人懂,但現今政府的母語 推廣方式,夾帶過多的政治企圖,變成有種福佬沙文主義了,執政者中的新一代政治人物 能夠流利使用母語演講者也越來越少,根本就無法起到模範作用,然後只在那邊刪文言文 課文比例,結果母語越來越凋零,但現在年輕人的語言能力也沒提升,文學素質更是每況 愈下,很多用四字成語可以詮釋的情境,都要用一大串白話來講述,在人均大學學歷的台 灣,人民素質卻回到古代販夫走卒的境地。

※ 編輯: hurompton (175.181.157.140 臺灣), 12/12/2024 13: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