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分享] AK-103長時間射擊

看板Military標題Re: [分享] AK-103長時間射擊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時間推噓 8 推:8 噓:0 →:51

※ 引述《patrickleeee (派脆)》之銘言:
: ※ 引述《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之銘言:
: : 標題: [分享] AK-103長時間射擊
: : 時間: Fri Feb 7 00:26:32 2020
: : https://youtu.be/Io7Zztghdno
: 這只是俄文版的MELTDOWN影片,直接查槍名+MELTDOWN,可以看到很多美國版的。
: 有趣的是,這個俄文版的AK74撐不到700發子彈,槍管就熱到彎掉了。
: : 突擊步槍是衝鋒槍的衍生,衝鋒槍又是手槍的衍生。
: 德國跟蘇聯作出突擊步槍的目的不一樣,這不能一言以蔽之。
: : 二戰時,不只是砲兵和軍士官,
: : 衝鋒槍大量配置在非步兵兵種上,像是裝甲兵。
: : 簡單說,衝鋒槍主要是給『射擊訓練不足』的兵種使用的。
: 這邊也太武斷。一樣每個國家的想法實作都不同,這樣講根本就與現況不符合。

衝鋒槍的概念催生於一戰時代的壕溝戰,在短兵相接的壕溝裡,

長長一根的全威力單發步槍行動不方便、持續火力也太低,美國的解法是散彈槍,

歐洲的解法則是用小威力手槍子彈的連發武器,也就是衝鋒槍。

因此衝鋒槍一直是被當作近距離面對面戰鬥專用的武器,也就是「長距離的刺刀」。

二戰時代,衝鋒槍(短距離)、單發步槍(中距離)、機槍(長距離)的搭配概念基本成形,

但每個國家的做法大異其趣,像英國與美國雖然早在戰間期就有湯姆森衝鋒槍可用,

然而英美兩國(特別是英國)軍方卻相當不喜歡衝鋒槍這種「土匪用的武器」,

因此二戰爆發前,全英國居然只有幾百枝衝鋒槍,當納粹傘兵端著衝鋒槍從天而降,

被打了才知道痛的英國人頓時醒悟,這「土匪用的武器」還真管用。

英國人雖然馬上向美國大量訂購湯姆森,然而大部分都被U艇送進大西洋海底,

為了補充數量才弄出水管工臭氣槍:斯登衝鋒槍。



同樣的,美國參戰吃了一臉德國子彈後,才深刻體認到衝鋒槍的好,然而就算是美國,

再怎麼開資源金手指,複雜的湯姆森衝鋒槍生產數量依然趕不上需求(即使經過簡化),

因此仿效英國同行做出美國版的斯登衝鋒槍:M3黃油槍。

但直到二戰結束,湯姆森(與其簡化版M1)、M3衝鋒槍一直都是並行生產,沒達到取代性。


M1卡賓槍又是別的故事了,以現在的角度來看,M1卡賓槍其實更接近PDW的概念。

它是設計给二線人員如砲兵、司機、後勤等大部分時間用不著槍的兵種使用,

性能目標只有一個:射程比.45手槍長就好。

槍枝結構設計是M1格蘭德步槍簡化版,只求簡單好上手、輕便易攜帶。

(美國二戰有三種槍編號都叫M1,無怪乎美國大兵都寧可用綽號來稱呼武器)

這種不上不下的武器只有無限資源金手指的美國可以大量生產個百萬枝來配備,

也側面顯現出美國的二線部隊數量有多驚人...

陸軍一線部隊步槍要嘛拿格蘭德、要嘛拿衝鋒槍,光看電影就知道很少主角拿它當武器。

只有太平洋上的乞丐兵海陸因為衝鋒槍數量不足,才拿M1卡賓來打叢林戰。

M1卡賓在二戰結束後沒幾年的韓戰馬上被當成垃圾,因為打不透共軍的厚棉衣。

這種槍只能說是美帝土豪的產物,不能算是突擊步槍的概念。


: : 這應該引起蘇聯的關注,最後自己也搞出AK47,
: : 當時蘇聯會把突擊步槍當成主力槍枝有它自己的壓力,
: : 二戰時蘇聯失去大量人口,
: : 而第三次世界大戰看似隨時會開打,
: : 那麼蘇聯勢必要徵招年老、小孩加入戰場...
: 蘇聯做AK47是要取代PPsH-41,取代衝鋒槍功能,增加射程。另外用SKS取代莫辛納甘,但: 是後來發現AK47可以取代兩者,就採用了AK47。
: 德國是先研發了中威力的子彈(秘密研發),後來使用在MKB-42、MP44、STG44上。目的是取
: 代K98K步槍。縮小的步槍子彈,使得連發的時候比較好控制。
: 所以這兩國的突擊步槍,完全是不同的出發點,一個是衝鋒槍增加射程,一個是步槍降低: 後座力、增加彈量。雖然最後結果是殊途同歸。
: : 這些大量臨時徵招的步兵當然不太期待他們的射擊水準,
: : 別說長衝程活塞導致精準度不佳,AK47的準心設計就非常粗糙,
: : 設計的目的就是讓人直接板機扣下打出十幾發子彈,
: : 並且禱告馬克思或是天主顯靈讓其中幾顆子彈能打中敵人
: : (所以你知道為啥蘇聯武器都要請神父賜福了吧)
: 精度不佳不是長行程活賽導致。

瑞士的SG550步槍也是長行程活塞,射擊精度比AK高出一大段。

並不是長行程活塞精度就不好,要看槍機與復進簧的受力設計而定。

AK過三百公尺無準度、連發精準度差是事實,但集二戰兩千萬蘇聯人血淚教訓的成果,

AK代表的是蘇聯在二戰後給出的單兵輕武器最佳解答,世界產量最大步槍絕不是偶然的。

而且蘇聯給出的答案還有RPD班機槍、SVD狙擊槍等組成完整步兵班火力配置,

北約在幾十年後思維才逐漸趕上(小口徑班機槍、精準射手步槍等)。

另外蘇聯在一二戰間期就有出現過使用中間威力子彈的突擊步槍原型,

不完全是看到StG44才跟著發展,不過StG44打在臉上確實有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 : 相對的美軍鄙視突擊步槍的理由自然也不難理解,
: : 雖然越戰時期羞辱的使用M16、M16A1,
: : 但是到了M16A2時又取消了全自動射擊能力,
: ...這些東西是哪邊看來的啊。
: 後來想想,你是不是指M14跟M16的糾葛,M14給部隊用的時候,就已經落伍了,在越戰表現
: 很差,在一個中威力步槍彈的叢林戰,M14沒有優勢。當時高層還是DISS中威力子彈的M16: ,認為全尺寸子彈有射程優勢,簡單來說就還是在上一個戰爭的想法。但是現實就是,中: 威力彈才是未來。
: : 對於一個高素質的步兵,全自動是沒必要的!
: : (美國大兵發出不滿:『聽你放屁!我要全自動!!』)
:

美國對突擊步槍的落伍認識源自於M1格蘭德,二戰美國是唯一標配半自動步槍的國家,

格蘭德的性能優勢讓美國如癡如醉,認為全威力半自動步槍作步兵基本火力已十分足夠,

不足的部分用衝鋒槍(這方面他們也學得晚)與其他重火力即可。

而且美國連白朗寧自動步槍這種假機槍都能用個幾十年...

當北約認真起來要做突擊步槍時,美國又強力主導要求用高威力7.62彈,

結果做出來的M14根本只是M1格蘭德的瘦身版,實際上美國的輕兵器思想就是落後蘇聯。

: : → nanozako: 蘇聯路人動員兵一堆主要也是配備機構簡單的莫辛納干步槍 02/07 10:23
: : → nanozako: 反而是波波莎這種衝鋒槍在保養、故障排除還有生產成本上 02/07 10:23
: : → nanozako: 都高出手閂式步槍一大截,怎麼會專門給訓練差士兵用? 02/07 10:23
: N大說的對。
: : 推 ohwahahaha: 要是G-43步槍有弄好就好了,搭配FG-42火力表現應該不錯 02/07 10:31
: : → WGTH: 那是因為PPSh-41比前面的PPD-40/PPD-1938工藝簡單造價低 02/07 10:32
: : → WGTH: 在冬季戰爭 蘇軍用莫辛-納甘+PPD-40已經被索米KP/-31痛電過 02/07 10:34

蘇聯在二戰期間大量裝備衝鋒槍於戰車步兵軍團,這是蘇聯特有的兵種,

士兵「掛」在戰車上方,隨著戰車一同衝鋒,當戰車遇到敵軍步兵組成的強固陣地,

車外士兵就跳下車以衝鋒槍的近距離火力優勢掃蕩陣地,某方面來說是極致的步戰協同。

然而這玩法只有視人命如草芥的蘇聯可用,也不是因為衝鋒槍僅適用於未受訓練的人員,

要說的話蘇聯絕大部分士兵的知識水準都不高,用什麼槍只看籤運而已。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6.199.78 (臺灣)
PTT 網址

seednet202/08 00:34其實衝鋒槍比較適合二線後勤 按一下就一梭子彈出去

seednet202/08 00:35短時間就有火網 反正後勤人員本來就打不準沒差

defenser02/08 00:36後勤官看到子彈消耗量就哭了,也因此PDW沒搞起來

defenser02/08 00:38美國二戰後確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拿M3給後勤人員用,但那是

defenser02/08 00:38消耗戰後剩餘物資的概念

Pony556602/08 01:51m1卡賓子彈是32SL衍生來的 跟一般俗稱的.30步槍彈差很多

感謝指正

Pony556602/08 01:53打不穿厚棉衣也早就證實是fudd lore了

k012702/08 02:57等等 .30 carbine動能跟.44magnum差不多

k012702/08 02:57所以打不穿代表厚棉衣有到IIIA的等級???

WGTH02/08 07:34.30 carbine是當時火力最弱的軍用步槍彈,而且彈頭形狀偏圓

WGTH02/08 07:37彈頭質量較高,材質為鉛銅,在射程跟貫穿效果上都差強人意

WGTH02/08 07:38M1卡賓在二戰給海陸拿去打日軍的時候,就有大量的報告指出

WGTH02/08 07:40可以輕鬆穿透鋼盔但敵軍在中彈甚至多次中彈後仍未喪失戰鬥力

WGTH02/08 07:42M1卡賓槍在設計時本來有全自動射擊,但為了快速生產故取消

WGTH02/08 07:44但又受到StG44等德軍全自動射擊武器啟發 二戰末期可以全自動

WGTH02/08 07:45的M2卡賓槍開始生產,而且有分發M1/2卡賓槍轉換套件下去。

hicapa02/08 07:46剛有人說AK不準 其實AK很吃生產國的 AK不準的傳言來自於56

hicapa02/08 07:46衝剛進入美國時

hicapa02/08 07:48不然俄羅斯的AK都有2.5MOA左右相較於M14只有3MOA

WGTH02/08 07:56無法制止敵軍的報告在韓戰一樣也有 但這不是.30 carbine無法

WGTH02/08 07:57擊穿厚重衣物,而是進入人體的殺傷效果太爛。

WGTH02/08 08:00同樣槍口動能只有1300~1400J的5.45×39mm則有毒彈之名

WGTH02/08 08:0880年代創傷彈道學被建立起來以後 子彈的殺傷原理才有了完整

WGTH02/08 08:08的科學依據

patrickleeee02/08 08:12子彈是美軍找溫徹斯特來研製 找現有的改+30-06口徑

mmmimi11tw02/08 09:03AK就是各生產國的公差決定的阿,像芬蘭的就超級準,東

mmmimi11tw02/08 09:03歐或羅馬尼亞之類的國家仿製型就很不準

※ 編輯: defenser (114.46.199.78 臺灣), 02/08/2020 11:38:40

shisa02/08 13:32你們說的準是精度吧? 精準度還要看他準心照門形式阿.

mikamikan02/08 14:37.30 carbine是圓頭彈,殺傷效果較差

hicapa02/08 17:48缺口照門有很多歐洲槍使用 應該不會搬到ak就打不好

mmmimi11tw02/08 18:41跟照門方式只有些微關係,波蘭的Beryl(鈹),準星照門

mmmimi11tw02/08 18:41跟AK一樣, 精度也是比其他仿冒型都高阿

sfsm02/08 20:53M1卡賓不是為了快速生產捨棄全自動,而是第一次測試時所有

sfsm02/08 20:54樣槍都不及格,美軍只好放寬標準捨棄全自動射擊能力

WGTH02/09 00:171941年5月第一次卡賓槍測試不包含M1卡賓槍前身的溫徹斯特M2

WGTH02/09 00:20當時美軍的要求一直都是必須要有半自動,可以的話希望全自動

WGTH02/09 00:24而且M1卡賓的生產當時也很複雜,溫徹斯特只生產了小部分,

WGTH02/09 00:26大部分由非專業槍廠生產 通用汽車 IBM 做打字機的Underwood

WGTH02/09 00:28做自動點唱機的Rock-Ola,而且不是由一間公司單獨生產一把槍

WGTH02/09 00:28而是A公司生產一部份,再用B公司生產的另一部份進行組裝

WGTH02/09 00:32M1卡賓槍原始的設計就是具有切換半自動/全自動射擊模式

WGTH02/09 00:33而美軍要求加快卡賓槍生產,溫徹斯特在生產前的設計拿掉

WGTH02/09 00:36實際上44年10月就開始生產可以切換的M2跟30發彈匣

WGTH02/09 00:44同時間研發的T17卡賓套件也可以讓M1加上切換射擊模式功能

WGTH02/09 00:4645年4月在沖繩戰役就有M1改裝的版本以及M2進行運用

Endlesswintr02/09 14:45AK 精度好壞不只看生產國,更是看生產方法。比方說

Endlesswintr02/09 14:45蘇聯AK47初代因為產線沖壓技術未達量產標準,所以是

Endlesswintr02/09 14:45車銑製。後期工業技水準提升後,為抬升生產率所以AK

Endlesswintr02/09 14:45M改為沖壓製。而中國製56衝則是車銑製。

Endlesswintr02/09 14:53AK 精度好壞不只看生產國,更是看生產方法。比方說

Endlesswintr02/09 14:53蘇聯AK47初代是車銑製。後期沖壓產線技水準提升後,

Endlesswintr02/09 14:53為抬升生產率所以AKM改為沖壓製。而中國製56衝則是

Endlesswintr02/09 14:53車銑製。

Endlesswintr02/09 15:46沖壓製槍身因鋼板剛性較低韌度較高,在射擊時的結構

Endlesswintr02/09 15:46振動較劇烈,因此第二發以後準度大幅下降,這點可以

Endlesswintr02/09 15:46從水管上的高速攝影畫面中看出。車銑製槍身因為結構

Endlesswintr02/09 15:46厚實又較少薄板零件於是射擊振動自然較少,連帶提

Endlesswintr02/09 15:46升精準度,缺點是重量重,生產需要大量技術人員操作

Endlesswintr02/09 15:46車銑床因此產速慢又不利於總體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