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T-72 砲塔火箭升空的原理
蘇系傳統底盤式轉盤彈藥構型
認為不擺零彈就不易飛砲塔的結論 仍太樂觀.
當然車室若不要擺裸彈,
是能減少誘爆率,這邏輯合理.
但實務上不太實際.
首先,轉盤的彈藥基數超少
T72轉盤只有22發 !
通常還要分穿甲,高爆,煙霧.....
這怎可能滿足實戰持續力彈藥基數
參考M1砲塔尾艙有36發備射
(+車室6發可盡量先打掉)
所以蘇系不如說是”必須”再想辦法攜帶其他彈藥.
傳說中的T72不帶轉盤以外備彈。打完裝彈機22發立刻返回前線基地補充.
大概只有烏克蘭軍那種守城市,
或中東內戰彼此只短距移動.
前提戰場離後勤彈庫不遠才能實現.
俄烏戰爭這種IFR大規模BTG觸手機動戰, 哪可能再開回去後勤基地.
對俄國侵略者來說是處處敵後,
連樹林草叢都會講烏克蘭語.
沒有安全的所謂前進基地可言.
無甲的補給車隊根本不敢過來
俄軍也知道彈藥基數不足必須解決
T90M不想零散彈藥放車室內,
至少也魔改砲塔加大,放在後面箱子,但車內無法取用.
且只有10發,只是聊勝於無.
主要彈藥轉盤還是在車體內,
被擊穿時擲命運骰子, 該誘爆的還是會爆.
車內放少量彈藥, 爆炸就運氣問題.
車內放大量彈藥,就是領導不把你韭菜當人看,這是投胎問題.
其次,彈藥轉盤本身包覆上蓋
是否是裝甲鋼令人純疑,況且它看來也不厚.
https://reurl.cc/vd7zVy
不像能擋頂攻HEAT或EFP自鍛彈
想想T64/T72裝彈機什麼時代設計的,當時在乎頂攻?
鼎公?那是什麼,可以吃嘛?
如果說車頂裝甲提早引爆HEAT
穿越空氣後 可能被擋彈盤的頂蓋擋住?
毛子也已做類似示範證明不可行.
就是烏東的T72車頂追加的高架型烤肉架涼亭. 實戰ATGM的大顆HEAT炸穿柵欄後涼亭後,前進不少空氣距離後,依然輕鬆穿透車頂薄裝甲再往下殺傷.....
現代噴流技術更集中聚焦,空氣的效果越來越差. 那是對早期黑市小顆的RPG7比較有效.
頂部裝甲太薄,通常只有3-5公分
若無法讓頂攻噴流或彈頭虛弱無力,穿透噴進來的就不只是鋼板內側破片,而是仍具穿甲能力的外來高速物.
HEAT金屬噴流溫度不是燒穿 是超高速能量撞穿. 耗能量去推開靶材
ATGM噴流撞穿幾乎沒用的3-5cm鋼,太過輕鬆,繼續往下,
再撞穿轉盤輸彈機不是難事.
真要防護頂攻 還不如車頂裝ERA.
雖然現在頂攻飛彈太大顆......
用頂部ERA要裝太多層才堪用,
也越來越不實際.
何況還有更大顆地獄火也是頂攻.
裝5層ERA超厚都不見得有效....
但我覺得更糟是側面.
側面裝甲能否保護轉盤也是問題.
主戰“車體側面”裝甲是相對薄的
這是冷戰末期豹二側面
http://www.steelbeasts.com/sbwiki/images/0/0e/Leo2sideLOS.jpg
1989美軍M1A1HA防護也只好些
(Heavy Armor 60噸級)
https://reurl.cc/g2DAAR
M1砲塔側面是實證足以擋住73mm SPG9無後座力砲(伊拉克M1A1SA)
https://reurl.cc/q5LRWE
但如果運氣差往下一點就可能穿了
主戰T72/T90/M1都相似設計理念
防護力集中在正面要遠距擋主砲
砲塔側面妥協只擋76砲/40機砲.
車體側面面積大 但認為較不易命中,ex 防禦時可以hulldown
就只求擋機砲.
所以馬城BTR4車身往側面路輪上方猛轟十連抽 確實可打爆T72M
T72側面有些部位只有幾公分厚
連冷戰豹二也一樣(55噸級)
只是相對沒這麼慘.
側面弱點非常接近蘇系坦克的
底盤式裝彈機的彈藥轉盤位置.
且近代陸權國很重視步兵火箭
400/500mm是21世紀輕便拋棄式反甲火箭的起跳.
更專用串列反甲火箭甚至穿甲翻倍
哪怕冷戰豹二側面也擋不住.
反甲火箭打側面幾乎打哪穿哪...
側面真要防禦好,就是搞成美帝的TUSK2生存套件那樣,加強雙層ERA模組,導致車體超寛且笨重,影響機動性與機械妥善率,恐怕也是邪道.
還得考慮ERA對於伴隨步兵的傷害
簡單說 彈藥放乘員艙就注定不重視人命.
車室若有轉盤,再多放幾枚彈藥,影響是有,但沒想像中影響大
穿甲彈藥能穿透主戰外裝甲的話,
要再打進彈藥轉盤就不會太難.
命中彈藥與否,是運氣問題
俄國為維持戰車重量與低重心,
以及125mm彈藥太大
不可能擺砲塔尾艙幾十顆...等考量
有M1參考設計,中俄也無法抄作業.
無法捨棄底盤轉盤式裝彈
所以俄國最後解法是T14無人砲塔
把3人移出彈藥轉盤區.集中在前方成員艙.
因為轉盤誘爆風險是顯然無解的.
解決不了 就讓它至少出事不死人
--
應該把 高架型烤肉架涼亭 進一步加高,弄一個大屋頂
更好,上面再墊複合裝甲塊.多層反應裝甲
我相信當初設計頂攻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是要飛炮塔…..
只是沒想到蘇系坦克跟頂攻彈這麼麻吉
其實就是以前2戰的思維 用快速連發 量大的裝甲洪流
蘇系坦克其實也有提防,頂部都有裝反應裝甲,效果不好
去淹沒西方防禦較佳 數量較少的裝甲 連低矮減少被擊
砲塔上有乘員艙蓋跟射控儀器,無法全部裝滿~~~
中也是 犧牲乘員生命 舒適度 只是現代反甲火力 已經
2D很明顯認為靠著鋼鐵洪流可彌補一切缺陷
戰車如果要持續發展,頂攻要怎麼解決是重要課題
不能這樣搞了
可惜現代戰爭已經不是堆熊肉就可以碾得過去的
如果改成雙層轉盤能不能解決彈藥過少問題
T-90M就證實打後側軟肋 古斯塔夫也能打出大爆炸
鋼鐵洪流...有砲射飛彈跟反戰車飛彈,可互相傷害
波灣戰爭早就證明蘇聯坦克和西方坦克戰對毫無勝算
T-90M的側面防護其實有加強過,結果沒用 XD
那個交換比你海再多都沒用
波灣戰爭...當時一堆人說是外銷版性能較差,結果俄國
125體積太大是硬傷
所謂外銷猴版的流言這次被終結了 因為原版的一樣慘X
D
自用版T-72B3M.T-80U/BVM.T-90M被打爆
從照片是其實也看不太出來有特別軟就是
號稱的兩棲坦克還要犧牲重量不然會沉下去
125就算學M1做法 也會彈藥量超悲劇
最後還是得把火種放車內....
伊拉克外銷版不是連複合裝甲都是單純玻璃纖維夾層嗎
然後穿甲彈也是一般鋼蕊彈
中國99式也是類似的俄式彈藥轉盤吧?
黑鷹戰車把彈藥移到砲塔尾部,沒繼續研發
T-64/72/80/90的砲塔設計好糟,真的應該搞全新的砲塔
$$$
好奇 正版的就這樣...外銷猴版的是偷料到什麼程度
砲塔尺寸是有考慮底盤承重與重心
91年波灣戰爭 94年車臣戰爭時俄國坦克就以飛砲塔揚
名世界,那時可沒標槍
不是你想加重加大加高就任意改
所以從鑄造變成焊接的”全新砲塔”
能改變的砲塔體積重量依然有限
通常砲塔含砲含彈 大約1/3車重
蘇系車較輕小 砲塔也無法太大
坦克現在只能打土著,除非你坦克可以便宜量產,不
然就是被耗死
這樣搞 鋼鐵洪流時A-10轟下去不知道有多壯觀
以前的蘇聯很重視野戰防空.前線空軍
好奇NGCV計畫裡的DLP會怎麼處理攻頂彈藥
簡單啊 國際制裁幾年 再轟炸幾個月
先讓對方窮到用不起頂攻 ....
蘇聯人大概是覺得車體都被擊穿了,車內肯定死光。
真的要把自動裝填走到底,就是極端一點弄遙控砲塔
一駕駛一砲手坐前面,砲塔和車體隔好要飛就讓他飛
不就是T-14?
如果因為受限裝彈量所以降低防護裝甲,好奇歐美坦
克沒有同樣的問題嗎?
土耳其豹二A4~~~
擋頂攻其實沒意義,TOW2B示範,其實軟體硬體小改,
他可以選擇坦克的任何方向噴EFP... 側面背面任君挑
選
標槍1996年服役,還沒有頂攻反坦兵器以前俄國坦克就
是會飛的砲塔了,m1 豹2實戰紀錄遠沒有T系會飛,20
年前各國專家就說是俄國設計問題
那個說坦克只能打土著的你可以問問看烏克蘭陸軍
看看坦克是不是只有打土著有用
1990年的波斯灣戰爭 伊拉克的T-72砲塔就常被以美英
為主的聯軍給打飛 只是那時伊拉克畢竟不是T-72原產
國 俄系武器的支持者還能用Monkeymodel來開脫
1990年8月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而美國為首的盟軍則是
1991年1月開始反推伊拉克 所以應該算1991年才對
說戰車只能打土著的....大概不知道前線步兵看到裝甲
車衝進來是一臉恐懼吧
俄系的原始設計,就是要"滑開"砲彈,所以是"鵝卵塔"
就算手上拿標槍、RPG也沒人敢正面跟坦克對幹
但穿甲技術精進,鵝卵塔的目的已經無法應對
UKR戰爭後應該改成前線坦克看到步兵手持ATGM會很恐
懼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MBT幾乎都是半球型或是橄欖球型的
砲塔,原因是方便鑄造,所以不只是俄系,當時一堆
砲塔設計都是這種造型,包含M60、豹一和T-62等等
到了第三代,因為複合裝甲的全面應用,所以砲塔的外
型逐漸轉為線條狀,並分成俄系和歐美系。俄系的防禦
邏輯是採用龜殼狀,這樣可以用更少的複合裝甲防禦
正面約120度的角度,優點是可以用更輕的重量達成正
面防禦目標,缺點是砲塔的內部體積受限;相反的歐
美系的戰車是類似方形的砲塔,優缺點跟俄系剛好相反
鑄造也是冷戰中期雙方主戰能拼洪流原因
用模子鑄造的工時超低的
現在為了在重量限制下 拉高單車性能
大家都是複雜外型焊接再塞多種餡料
WF大說的理解,鑄造塔生產快,對當時穿甲彈而言,滑
開是最方便的,只是俄系鵝卵塔 VS 歐美系龜殼塔吧?
後來才因為裝甲攻防技術比拼,才有現在的稜角焊接塔
但俄系仍維持鵝卵塔的基本構型,是因為俄國還是要拼
鋼鐵洪流,所以沒怎麼改變嗎?
T-90後期型就改成焊接砲塔了
俄系從T-72開始就改成龜殼狀,T-72A以後就有塞複合
裝甲。T-64B、T-72A型之後砲塔設計就不是只有鐵而已
#1Y3yrjBj 我之前有發文提到T-72的砲塔狀況
廣正面平推堆熊肉還是有用的,可是你挑春天IFR就…
T90初代是龜殼鑄造炮塔(較長)
T90後期焊接https://reurl.cc/yr7x7E
焊接不做方方正正是因為裝彈機等配置
還是延續原本T72 真的不太需要更多空間
當初蘇聯拿石英球當複合裝甲材料時,就走了一趟歪路
後來用三明治複合裝甲時就只能用挖槽的方式處理
T90M就砲塔拉皮加長到更不像蘇系風格
但本質還是那個125裝彈機 尾艙用不到
就改成外掛置物箱
放10顆砲彈 跟西方車內彈艙不太一樣
T-90M感覺就是虛晃一招,讓人以為跟上主流設計
不過一般國家的戰車設計要像艾布蘭一樣其實很難,因
為彈藥塞進砲塔的代價就是超重,艾布蘭的砲塔重量
含彈藥的話接近30噸,差不多是半台車的重量
M1砲塔全重含彈20幾噸 也是車重3成上下
主要是車體也重 加上外掛 就上看70
最理想 但也導致自己能走橋樑越來越少
最後可能變成讓輕甲車在衝鋒陷陣
https://reurl.cc/GxAM1v 連結下面有人回應M1A1HA的
砲塔是27短噸(約24.5公噸),如果塞砲彈進去差不多接
近30公噸,而M1A1HA的總重大約60公噸。考慮到新一代
衰變鈾裝甲越來越重,砲塔重量應該是接近30公噸
然而西方國家接下來的對手是中系坦克
他沒有說那是不含彈藥
而且砲塔36枚應該增不到0.7噸
推
18
恕刪 : 這種自動裝填的機制相較西方坦克節省一個組員(西方4人,蘇系3人),讓蘇系坦克短小精 : 悍、造價低廉而且裝填相對迅速,同時保留強而有力的主砲 — 可以從下圖 T-72 與 : M1A1 的大小比較一窺究竟。 :17
其實早在1994年車臣戰爭後,俄軍就很少把備用彈裝在車上, 除了危險,還有難以填裝的困擾。 T-72的備用彈都是隨便找空間塞進去 所以乘員要把備用彈挖出來塞進轉盤很麻煩,還不如不裝。55
首Po推特技術好文 解釋蘇系坦克為何被擊中時 砲塔容易變太空梭發射 看了覺得漲姿勢 ======== 飛天砲塔可說是烏俄戰爭中的經典畫面,因為兩軍都採用有同樣設計缺陷的蘇系坦克。但
爆
Re: [心得看法]俄國和烏克蘭的緊張局勢我發現很多人可能真的只有打過電動或是看過戰爭片。 所以問了很多簡直不可思議的問題,我很想問一下看這個版的人有多少其實沒有當過兵? 可否等下推文註記一下自己的役別: 1.女性,不用當兵 2.女性,當過志願役爆
[分享]馬里烏波爾第36海陸旅彈藥耗盡進入肉博戰來源: 本文:(節錄) 今天將是一場極端的戰鬥,進入肉博戰:馬里烏波爾的第 36 海軍陸戰旅彈藥耗盡 馬里烏波爾防禦戰的第 36 獨立海軍陸戰旅今天發帖稱:今天彈藥用完了,從明天開66
[分享] 俄系30機砲 跟西方mk44是不同等級最近版上討論到各種機砲. CIWS美系方陣與俄系準度差異. 之前馬城BTR4車神時,也討論到2A42/2A72與mk44準度不同級. 蘇系俄系30機砲家族傳播全球 彈藥尺寸都同是30x165mm規格.47
Re: [心得看法]俄國和烏克蘭的緊張局勢我之前都在談俄軍的一些荒腔走板的行為。 的確,我是感情上傾向烏克蘭,但不是為了黑俄羅斯才這樣談。 更多是因為我希望拿這當作一個教訓,讓大家一起學習研究分享。 而我知道版上絕大多數人都傾向烏克蘭,但是我這篇主要想談烏克蘭軍隊目前的問題。 我現在強烈懷疑烏克蘭軍隊,尤其在基輔附近的守軍,39
[討論]無人砲塔設計的戰車是未來的主流?1980年代美軍曾試製1輛被命名為M1 Tank Test Bed (TTB)測試車 該車安裝一個具備自動裝填機的無人砲塔, 操作車輛的三名組員坐在車體前方的裝甲防護艙。 ↓採用無人炮塔並且備有自動裝填機M1TTB。22
Re: [討論] 關於蘇聯T系列的的設計和有關殉爆問題?暫且不談俄軍,烏克蘭當然是有實驗過炮尾裝彈機 在蘇聯解體後,急欲尋求外銷用戶的KMDB(T-64系列的老家)推出了很多面向西方的型號 包含坦克的現代化改裝以及改型,重視和北約的彈藥體系與戰鬥思想接軌 為此,KMDB基於對2A46系列的經驗,開發了符合北約標準的120mm滑膛炮 與之搭配的120mm炮射導彈系列,則是哈爾科夫設計師們仍留存的一絲蘇系高傲19
Re: [提問] Apilas肩射式反甲火箭彈似乎沒有出現在烏小弟我認為不太是主流不主流的問題,APILAS其實沒有鐵拳三重。 其實APILAS在國際主流軍火市場來看不算太重太大。 只是東亞男性體型普遍太瘦小。(尤其是台灣) 例如美國白人男性平均身高178cm,超過90kg(200磅)。 所以很多時候台灣社會對於重量的觀感跟歐美國家差很多。17
[討論] 關於蘇聯T系列的的設計和有關殉爆問題?根據著名對岸移民義大利的業餘軍事愛好油管人徐某人的講解 蘇系T系列戰車最近三五十年的科技脈絡大概是這樣(我如果沒理解錯的話) 先出現T-64結果T-64押了太多當時的高科技,生產、維護成本都不低 所以為了維持裝甲洪流的數量,蘇聯又搞了T-72就是一個低端經濟性的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