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沃邦與他的三個築城體系

看板Warfare標題[討論] 沃邦與他的三個築城體系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1

圖文版:https://zhuanlan.zhihu.com/p/611587468

前言:矛與盾的對決

攻城武器與城防,就像矛與盾的對決,互有勝負,並且持續進化;在投石機與城堡的對決中,投石機無法撼動城堡的地位,就算有配重投石機參戰,對城堡的攻擊則是以年月來計算,天平倒向城防這邊。

但火炮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切;雖然一開始的火炮很小,只能攻擊城門,但後來火炮越來越大,15世紀後期甚至出現巨型的轟擊炮(bombard),炮身重達數噸,發射上百公斤的石頭彈丸。攻城方只要集中火力攻擊中世紀那高聳的石牆底部,石牆就會因為自己的重量而把自己壓垮;比如1415年的阿夫勒圍城戰,在12門投石機與火炮的攻擊下,阿夫勒的城牆損毀嚴重,35天後阿夫勒的守軍就投降了,對比中世紀圍城戰的曠日廢時,這樣的進度簡直是光速,這時,天平倒向攻城武器這邊。

後來守方也把火炮用在城防上,火炮擺入方形和圓形塔樓,然後對圍城的敵人進行斜射,守城方跟攻城方終於在一樣的條件下進行戰鬥;但這樣的設計存在盲區,只要敵人躲在塔樓的底部,就可以躲開火炮的攻擊。在早期,一種叫燭台的簡易工事被築在城外,它是一個簡單的土坑,直徑約3~4公尺,挖出來的土變成胸牆,火器擺在坑內,用交叉火力射殺敵軍,以保護本城;它可能於1535年出現於德意志地區。

後來,築城大師把燭台這樣的idea與塔樓結合;這些塔樓被設計為箭頭形狀,能發射斜向火力,塔樓上的火炮與單兵手炮可以射到盲區里的敵人。

此類的新式城堡-棱堡一開始出現於義大利,早期的新式城堡是由中世紀的城堡所改建,它們的牆還非常高聳,由磚石建造;後來這類城堡的牆改泥土築夯,外面再鋪上一層磚石。城牆變得厚實而低矮,並利用壕溝來製造高低差。厚實的夯土牆可以很好吸收火炮的威力,塔樓的高度被削低,變成了箭頭型的馬面。

攻城戰又變成曠日廢時;比如馬塔蘭人在1628年以一萬人兵力圍攻VOC在遠東的總部-巴達維亞城有兩個月之久,最後還是沒辦法攻下;比如1640年,VOC+盟友柔佛共3000多人圍攻只有200名葡萄牙人防守的麻六甲,花了7個月才把稜堡攻下,最後葡萄牙人光榮的離開城堡,勝負的天平又倒回城防這邊。


沃邦的一生
沃邦,全名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德·沃邦,他出生於一個法律和商業的家庭,10歲
的時候,前去加爾默羅學院,學習數學、幾何與科學,因為他的家族效忠於孔代家族,所以17歲時,去大孔代親王旗下的私兵團,當一名親兵,大孔代親王曾對旁人說:「這小子日後依定會有出息。」

1653年大孔代親王掀起第二次投石黨之亂,沃邦自然也加入其中;1653年,沃邦在大孔代親王的領地-聖梅內胡德被保皇派的軍隊逮補,後來他轉換門庭,加入了保皇黨的行列。

在那個年代,軍事工程師並沒有相關的正規教育,它們如同當時其他的行業一樣,要先在某師匠旗下當學徒,學習相關知識,最後通過畢業考試,然後才能出師。1953年11月,他在德·紐夫維爾,維勒魯瓦公爵領導的部隊中服役,後來公爵被任命為防禦工事指揮官,為財政部長讓-巴蒂斯特·科爾伯特工作,負責運河、港口、要塞的建造;沃邦拜公爵為
師,學習軍事工程等相關知識。

沃邦參與保皇黨圍攻聖梅內胡德的戰役,事後,他協助修復防禦工事;1655年,沃邦被任命為皇家工程師,到1659年西班牙的戰爭結束時,他以天才工程師聞名。1667年法國征服里爾,路易14為了里爾的防禦,向維勒魯瓦公爵和沃邦征求了建議,沃邦的計劃顯然比他的老師更勝一籌;這一勝利讓沃邦成為法國的首席軍事工程師。

1678年,他成為了法國防禦工事的專員,管理整個法國要塞,在沃邦之前,沒有工兵軍官的軍銜高於上尉;沃邦在1674年成為準將,1676年成為少將,1688年成為中將;1703年,路易十四將他的首席工程師提升為法國最高軍銜-元帥。

沃邦的生涯十分繁忙,他不間斷的工作,只有傷病而中斷。他起草了大約160個堡壘的建造計劃,指揮了48次圍城,在1667年的里爾圍城戰中,他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了左臉頰,在他的肖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道傷疤。路易14不只一次下令沃邦不準進到戰壕,因為他的命太寶貴了,但沃邦就是不理;在和平的日子,沃邦旅遊法國各地,視察每一個軍事要塞。


沃邦的三個體系
沃邦是西方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工程師之一,沃邦設計的城防,被歸類為三個體系,雖然這樣的分類並不是絕對的嚴格,但大體適用。

布萊斯·弗朗索瓦·帕根[註]在他1640年出版的著作《Les fortions de Comte de Pagan
》中認為,過去工程師認為幕墻是建築的核心,但他並不茍同,他認為城防的要點在於馬面,沃邦也為之認同。沃邦認為馬面應該是一種可以相互支援的堅固點,然後用幕墻相連;這些馬面相距大約125碼,因為這是火繩槍的有效距離,守軍可以用火力攻擊隔壁馬面邊上的敵人。

[註]:布萊斯·弗朗索瓦·帕根(1603-1665 年)是一名軍事工程師,曾在路易十三的軍
隊中服役。他的軍事生涯於 1642 年因失明而結束,並於 1645 年出版了Les
Fortifications;這成為當時關於軍事防禦工事的主要兵書,並對沃邦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馬面和幕墻之外,沃邦任意的加入各種標準工事,比如鉗嘴堤(Tenaille)、半月形台
(demi-lunes) 、 三角台(ravelin)、角台(hornwork)、皇冠台(crown)等等,或其變體;以第一個體系修築的棱堡是1668年的里爾,沃邦稱之為“他的大女兒”;沃邦謙稱第一個
體系並無任何他的原創,他只是對舊理論進行改進。

第二個體系是沃邦真正的原創,這個系統的關鍵創造是五角台(Bastion);五角台[註]是一種從幕墻向外突出的馬面結構,最常見的是呈五角狀,位於棱堡的角落;完整的五角台由兩個面和兩個側翼組成,側翼的火力能夠保護幕墻和相鄰的五角台,與其他形狀的台相比,五角台有更多的邊,意思是它能向更多的方向射擊火炮,此外,當敵軍攻擊五角台與五角台之間的幕墻時,他們會遭遇兩個五角台的側翼火力射擊。

[註]:當五角台的邊上有泥土堆高的護牆時,被稱為空心堡,反之,就是實心的。

為了預防炮台被敵軍佔據後為他們所用,台與要塞之間還可以不相連,有必要時,守軍可以孤立它;沃邦用一個相當痛苦的比喻來描述這樣的補救措施:“把鼻子割下來扔到敵人
的臉上"。1687年,esançon、貝爾福特和朗道的要塞使用了他的第二種設計。

第三個體系是幾十年軍事經驗的結晶,它就是阿爾薩斯的新布里薩克;它以第二個體系為基礎,但增加了縱深防禦;這種類型的要塞只建造過一次,原因是太昂貴。


後記
大明傳統城防上,有些工事與稜堡的工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傳統城防的牛馬牆+壕溝,其作用跟稜堡外斜堤上的臨時木造工事很像。尹畊《 堡約》:「壕牆者,為牆於壕之內,堡之外也。臨壕為牆則壕愈深;夾堡為道則堡愈險。」

敵台(銃台)可三面開火(前+左右),用左右側翼火力攻擊敵台與敵台之間的敵人,其理念跟五角堡的側翼火力一樣;面對到達城牆底下的敵人,畢竟火炮難以下射,這時投擲武器就派上用場;帶明投擲石頭、滾木、熱油、萬人敵,歐洲人則投擲手榴彈;但中西城防的差別之一,則在對敵台(銃台)重視程度的不同。

稜堡的銃台數量多且密,加上各種額外工事,提供多面向的斜射火力,力求盲區面積的減少。西法黨希望能改造傳統城池,增加銃台數量,銃台與銃台之間也能興建角台,也像稜堡一樣,用交叉火網減少死角,增加火力效率,畢竟光靠馬面+兩個敵台是不夠的, 而且馬面、敵台彼此相距太遠;所以原因總總,總總原因,這個建議沒有獲得很好的執行。

大明傳統城防上的火炮很多,邊軍各路(防區),比如上北獨石路,官軍8618人,各城堡共有西洋、滅虜、湧珠等砲1395門;下北龍門所路,官軍4335人,各城堡共有西洋、滅虜、湧珠等砲1612門;宣鎮各營衛所有22032人,紅夷、西洋、滅虜炮1431門[註]。但這些都是啥炮呢?我們可以從《火攻問答》可看一二。

[註]:《明清史料‧丁編》第七本〈兵科抄出原任昌宣分監魏邦典奏本〉

《火攻問答》雲:「…夫火器之用,無間(問)古今,無間攻守,其種實多。如發熕,即神
機,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威猛無敵,破敵可成血路,攻城可使立碎。~略~其次則滅虜炮、馬腿砲、虎蹲炮、虎尾砲、連珠炮。若連施疊放,雖百萬之眾,可使落膽。」在王鳴鶴眼里,千斤發熕、大將軍是重砲,百斤的滅虜、馬腿、連珠是中炮;後來傳入紅夷砲,紅夷砲變成大器(重砲),將軍炮(250斤)、神威、狼機、百子變成了中器(中炮);這些城防火炮數量看起來雖多,但大多是中小炮。

這些中小炮有沒有用呢?對付蒙古人當然有用,但後金的"無敵"楯車一出現,則用處不大了;《明實錄》天啟六年四月辛卯:「二十三日,賊薄(寧遠)城矣。先下營西北,遠可五里。大砲在城上,本道(袁崇煥)家人羅立素習其法,先裝放之,殺賊數十人。賊遂移營而西。二十四日,馬步、車牌、勾梯、砲箭一擁而至,箭上城如雨,懸牌間如蝟。城上銃砲叠發,每用西洋砲,則牌車如拉朽。當其至城,則門角兩臺攢對橫擊。然止小砲也,不能遠及。」

在松錦會戰,後金不管是野戰還是攻城,用紅夷重炮壓制帶明的大將軍炮+輕型火炮,雙方在火力的天平就被逆轉;大明傳統軍事家迷信在牛馬牆與城垛上大量使用人力操輕炮,忽視銃台+重砲可以節省人力的優勢,所以中西城防的差別之二,就是過於重視輕炮,輕忽重型火炮的使用。

可能會有人說,紅夷重砲也無法擊垮中國的城牆呀;光看城牆的抗擊力,這論述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牆並不能殺人,還要配合防禦工事+人,城池才會有防禦力;當城池火力點被敲掉了,光有牆,那也只是座空城。孔有德叛軍圍攻登州,「二十五日,賊在望海樓打進鐵子,每個重十二斤」,當火炮不是只能殺人,開始有能力摧毀中國的城防工事,敵人
透過重型火砲摧毀敵台使我方無法反擊,會是大概率的事情,日后松山、錦州、杏山城
的淪陷,現在就能看到端倪。

很多明粉認為守城用重砲,改造固有城池多築敵台是一個陰謀,是西法黨想弱化大明的証明;他們還認為紅夷重砲完全不必要,用了只會讓自己人當運輸大隊長,把紅夷重砲拿去資敵;所以使用現有的明朝傳統火器就足夠了,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基本上只要楯車一出,無論大城小城、兵眾兵寡、炮多炮少,後金一但開始攻城,至多不過挫敗一二次,大率在一、兩日內便攻破或攻佔城牆,全部戰鬥約在三四天內便結束;難道這些城都沒有大將軍炮+明朝傳統火器嗎?

德國古典築城學派有云:「天下沒有不破的堅城,只要對手有足夠的火砲。」我不是說有紅夷重炮或改造城池就一定能取勝,但我只想說,大明朝野都清楚,舊方法真的打不贏,是該改變了。


參考資料與出處:
http://www.syler.com/SiegeWarfare/outside/sconces.html

Giant of the Grand Siècle THE FRENCH ARMY, 1610-1715

https://fr.wikipedia.org/wiki/Fortifications_et_constructions_de_Vaub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3%A9bastien_Le_Prestre_de_Vauban

http://www.sites-vauban.org/Bastioned-tower

https://history.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5720/why-were-old-fortifications-shaped-like-stars-and-not-like-circles

明季瀋遼之役新探

武備志五-堡約

徐從治《圍城日錄》

https://www.pttweb.cc/bbs/Warfare/M.1414146035.A.BEC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html

https://www.pttweb.cc/bbs/Warfare/M.1415110476.A.801

https://disp.cc/b/dinos/8egf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29.46 (臺灣)
PTT 網址

detonator03/07 23:46讚讚

a42036003/08 03:03寫得真好! 推一個

roseritter03/08 08:38push

aaagun03/08 08:44

IAMCSH03/08 13:20大明那些種類繁多的火砲是否有造成某種後勤壓力 ?

henry36778603/08 13:45

※ 編輯: helldog (223.137.56.15 臺灣), 03/08/2023 18: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