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馬斯克: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今年試
※ 引述《wangrg (孤身不寂寞)》之銘言:
: 1.關於生產線替代人力
: 這事情我的認知,在生產線要替代人力最有效率的以及符合成本方式,應該是
: 『可移動的機器手臂』,或是針對移動的機器人,諸如現在的AGV車
: 絕對不是『人形機器人』<-----
: 再者,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替代人力,只會是設定好規範的重複性工作
: 稍微智能即可,真的用不到AI,包括在火星上自動建造基地
: 2.關於型態的改變
: 其實當年電動車與燃油車是同時期出現,但由於商業競爭與一些陰暗原因
: 突然之間大規模的出現加油站,電動車因此式微,直到2000年以後電動車
: 才重新抬頭
: 故.汽車發展並非必須先有燃油車,然後才有電動車.這個論點有瑕疵
: 3.關於人形機器人的必然性
: 認真說,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包含的雲端AI(工作思考)+終端AI(肢體平衡運動)
: 這算是比較跨越式的進步,對於醫療需求,養老需求,有很大的期待空間
: 但5年短時間內,企業能否走到那一步,或是活到那一步,真的很拼很拼
: 光靠燒錢與夢想的支撐略微脆弱,企業需要讓股東看到『近期內』實用價值與獲利點: 這條賽道中美誰都知道不能放棄
: 技術我們可以期待,但企業怎樣活到美好未來的那一天,才是真正考驗
現有的手臂、AMR等雖然「看起來」比較合理
但實際上工廠為了要實現讓它們加入生產,要做的變動其實很大
例如為了一個把電路板從料架放到設備上這個動作而部屬手臂
你得為了機械手臂部屬安全空間
可能這個安全空間搞起來跟這台設備佔地一樣大
以台灣工廠目前寸土寸金的情況來看,很多人看一眼就放棄了
還別說如果生產變動了,產品變更了,料號改動了
為了讓手臂能繼續使用,周邊配套可能也要跟著變動
又或者你部屬AMR想讓它幫你把料從1樓拉到4樓
你的電梯還得改成能跟AMR做通訊,讓AMR能呼叫電梯
還別說有些雷包AMR地上不貼磁條會迷路
以上這些,理論上Optimus都能解決
它一樣使用人類上下料的空間進行上下料
只要人能上下料,它就能上下料
它一樣能使用人類按按鈕的方式呼叫電梯拉料移動
搞不好還能走樓梯
這才會是Optimus能解決的狀況
--
機器人怎麼可能拿來幹這個 速度多慢啊 一條傳送皮帶
夠你100台機器人搬到累死 XD 工廠要大量製造都是
特化機械 優化的流程
工廠這種固定環境本來就是適合特化的機械
一直要拿人形機器人去工廠 本來就搞錯了
人形機器人就是通用機械 適合複雜多變環境
救災 戰爭 太空 這種隨時變化的環境
拿來做家事 或是 醫療照顧也比合適
複雜場景反而多足肢的設計更實用,兩條腿泛用型還沒
那麼好。
多足也可以
對某些人來說神也可以是義大利麵條狀
沒有工廠成本概念的雜魚藍領是想不到這麼深的
機械手臂有用的話
2025年就不會有任何工廠在招作業員了
會招作業員
就是機械手臂已經不足以解決現在的藍領
1 2樓應該要去把這系列 每一條我的推文都看一遍
因為你們這兩個人問的問題
都是大家回答到爛的
別人沒有義務為了你們兩個不讀書的不看字不爬文的
人
反覆把講過的話再打一次
新來的人 就去爬文 不是急著留言
Fezico 你也應該去把我前面的推文都讀一遍
我已經解釋過為什麼不能用「非人形 和 非人類可操
縱的機具」來生成式ai化
重複的問題還反覆講xddd
多足勒 不讀書的東西
我甚至覺得以後教師也可以用人形機器人取代,至少
不會有狼師
你是建廠大師嗎 幹嘛要拜讀所有你的推文 XD
我是建廠大師+ai大師 哪來的雜魚廢話一堆
機器人多強我是不懂 但我知道故障無法解決 外國技師
來處理 從出門就開始算錢 一天起碼千美金起跳
前面已經提過 機器人不是用來取代自動化設備
前面已經提過 機器人不是用來取代自動化設備
一堆雜魚聽不懂 反覆提XDDD
一堆雜魚聽不懂 反覆提XDDD
你以為買機器人 就不需要使用自動化設備了嗎?
你以為買機器人 就不需要使用自動化設備了嗎?
你去說服工廠老闆跟你買先 XD 機器人夢是你的夢
機器人是用來取代 現在自動化工廠裡面的作業員
機器人是用來取代 現在自動化工廠裡面的作業員
又不是工廠老闆的夢
為什麼現在工廠還保留作業員? 因為雜事無法自動化
為什麼現在工廠還保留作業員? 因為雜事無法自動化
作業員一個月薪水還不夠原廠飛來檢修一天勒
就是工廠老闆的夢 工廠老闆早就想被這群廢藍領開除
就是工廠老闆的夢 工廠老闆早就想被這群廢藍領開除
你以為台積電想花一年100萬請作業員喔?XDDD
你以為台積電想花一年100萬請作業員喔?XDDD
一台人形機器人2萬美金 誰還請一堆薪水小偷藍領?
一台人形機器人2萬美金 誰還請一堆薪水小偷藍領?
快去應徵業務 找台GG買阿 隨便賣個幾萬台 妳的傭金
夠你財富自由N次了
工廠請作業員的原因 就是請他們來做雜事而已
工廠請作業員的原因 就是請他們來做雜事而已
作業員並不是做固定工作 而是做雜事 就是薪水小偷
作業員並不是做固定工作 而是做雜事 就是薪水小偷
笑死 這些廢物藍領被淘汰是遲早的事情 急什麼
笑死 這些廢物藍領被淘汰是遲早的事情 急什麼
非固定工作 是要怎麼用機械手臂 用輸送帶 笑死
非固定工作 是要怎麼用機械手臂 用輸送帶 笑死
看某人推文都一直重複 真的還蠻占版面的 講話講一
次就行了 別人不想理你就不用再繼續推文 要別人去
把你的推文看一遍說你講好多次了 那何必繼續一直講
會看的就會看 單方面覺得自己很有道理不會讓你比
較厲害 反而是覺得讓人覺得哪來的優越感
這是觸發什麼奇怪的協議 可以跳針的這麼整齊www
機器人出來 勞工就要滅團的已經聽了30年 不膩阿
我們要的是100%取代人力 傳統腦還在「降低人力」XDD
我們要的是100%取代人力 傳統腦還在「降低人力」XDD
用輸送帶 你就不需要請人了嗎
用輸送帶 你就不需要請人了嗎
勞工不會滅團 因為大量使用機器人 會有大量設備工程
師的職位誕生
會滅團的是 薪水小偷 作業員 懂嗎?XDDDDD
會滅團的是 薪水小偷 作業員 懂嗎?XDDDDD
以後機器人有問題 自動call 原廠設備工程師來幫修
那請問機器人做完這些事情要多久??
理論上人形機器人可以取代所有人能做的事
而且還是無縫銜接,所以才會研發人型機器人
理論上沒錯,但要多久
按當前各類系統進展...大概五年到十年之間
很多人都想太多... 我賭十年之內人形機器人仍然沒
辦法取代人類手指的精密複雜動作
精密複雜動作是1,還有任務的優先順序判斷
單一任務很簡單,多任務就很難做到
不好說,因為各種領域的進展綜效其實很驚人,如果慢了
也是有幸,快了...
這跟 AI 或 LLM 沒啥關係,人類的雙手可運作的功能
和運作時的準確細膩度遠遠不是現在的機電技術追得上
的
簡單說自動化能做到的,人形機器人一樣能做到
自動化做不到的,人形機器人一樣做不到
其實就是壓電材料與感測器的結合,再加上處理速度的
問題,至少電子皮膚這已經不知道在跑幾年了
人類的科學、科技,甚至數學研究進展其實在近廿來蠻
慘的... 比起人類文明的幾個黃金時代可以說非常平庸
、極度缺乏突破性的進步 -- 商用核融合發電已經喊多
少年了?電池技術也是,太多太多例子了
那也要這台機器人成本比勞工的成本還低好嗎 開公司
是為了賺錢不是幫你做實驗做慈善
不要說10年 這種人形機器人要普及到一般公司甚至有
錢點的人能買來玩 30年內都不可能
這我到不覺得,至少對我來說尤其半年前大概是一個新
階段,因為大模型進入一個新實用化階段,而這半年越去
注意就越覺得是在飛,三個月遠跑過去三年不是一個時
代
光是這進入一個階段就代表對研究人員能產生的效益也
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對我一般人來說就是如此
這遠遠不是電子皮膚這方面的問題 -- 人類手眼協同運
作的極其複雜精巧,現在的電腦視覺 CVPR 自己的問題
都解決不完了,更遑論難度至少調升好幾個數量級的
手眼協調精密運作?
如果一台兩萬鎂的機器人可以取代產線作業員的工作
那早就被取代了 不用等到現在
所以現在的人形機器人 demo 幾乎都是跳跳舞做體操,
能做到連續後空翻就技術頂尖了 -- 這些都不牽扯到
VR發展超過10年了 始終沒辦法突破成本問題更不用說
燒錢研發這種事有幾個大企業可以這樣一直燒錢 再說
手眼協調的精密運作(最低的跨入門檻:叫機器人從冰
箱拿一個雞蛋到廚房幫你做醬油荷包蛋)
一次開公司是為了賺錢的 他們研發新產品的基準點都
是為了可以賺更多的錢 而不是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好
嗎
人形機器人的突破點應該是能打贏職業籃球隊吧
電腦視覺的大規模部署先來到後再說
能打贏職業籃球隊就跟當初阿法狗圍棋贏一樣概念
代表人型機器人的行動手眼協調都到一定程度
可以先等中國跑馬拉松活動
現在一台 30 萬美金的頂尖機器人能做的事都離上述
的最低門檻非常非常遠 XDDD
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也可以啊
人形機器人團打贏職業籃球隊這個門檻訂太高了吧 XDD
D
跑馬拉松這個門檻又訂太低了,不涉及任何複雜的手
眼協同運作
跑馬拉松是速度跟協調,雖然不用手,但很重要
總之人形機器人要到實用要有一個突破點,但現在還
沒看到
不過現階段來說中美兩邊玩的路徑比較不一樣,美國依
託晶片與軟體優勢主力在於數位孿生與數據生成以及演
算法上在迭代,中國受限於晶片硬體現在則靠"機構"形
式在統籌迭代,像最近就新成立"格物"平台,在做數據與
訓練統籌,各廠家集合進去玩,總之當前階段是新階段了
現在的中國在演算法上的技術實力不會輸給美國喔
美國比較顯著的優勢是高端晶片和西方人向來對於建構
複雜的機電系統技高一籌
就算機器人籃球打贏也不能代表什麼,只要三分球投得
進,命中率百分百就行
是落差也沒一般人想像中大這樣,現在兩邊就貼很緊,一
直在放影片進展很有較勁的感覺,但總之至少當前一到
三年還要爬坡,例如終極是L5現在剛要進L2,進入L3就像
現在自動駕駛計程車雖然有點半調子但也是在跑了,就
剛說的一到三年
其實如果發展慢一點到人們還有時間慢慢討論怎麼抓工
作平衡,如果五年直接飛到L4往L5貼,那就沒時間讓人們
慢慢研究了
另外北京8月還要開機器人運動會,先看會玩出什麼把戲
,至少是一個加減可用的觀察窗口了
總之機器人研究現在就是美國跟中國在競爭
有智慧的小朋友 從翻身 爬行 走路 都要訓練幾年了
要做機器人完全取代op 好哦 你慢慢等喔
你講到重點,人型化可以克服一堆現在那些載具再迭
代個10年都解決不完的問題。
52
目前家庭功用應該不大,在生產倒是有想像空間 如果它能夠在動作和判斷取代作業員 就算一隻110~150萬台幣也滿有競爭力的 供電問題,可以在作業台旁邊留插座 它就位要操作時,"自己"插上電線旁路供電16
機器人電池 用換電就可以 機器人可以自己走去換 這不是問題 人也要休息5
有一個疑問 機器人廣泛取代中低端人力之後 本來的藍領、服務業從業人員要去做啥? 哪怕還是需要人力當機器人監工,肯定還是有大批人要等失業 總不可能普發失業救濟金,消費能力下滑在所難免12
這是兩天前波士頓動力公司釋出的影片 人類可以開始問一些假設性的問題 五至十年內 機器人是否能夠執行大部份人類的實際勞動力6
是這樣的 我是研究能源&機器人&星艦這方面專家 其實不管是電動車 太陽能 機器人 還是星艦 馬斯克的真正目的 都是為了一步一步征服火星爆
做人要實際一點,夢不要吹太大 我們就來看近期一個使用類人形機器去做原本手動的例子好了 這是北捷失物招領中心的取物機器人影片 以前櫃台取失物給旅客得先走進倉庫到架上拿失物,14
率? : 工廠是很追求效率的地方。 : 如果預算很夠,為什麼不採購特定用途的自動化設備, : 然後重新設計生產線以追求成本、效率等多方面的最佳化,反而要搞這些半調子? : 如果預算不夠,或是只想找過渡階段的人力,24
每次講到人形機器人時,一定會有人說這就是類似馬車變汽車的典範轉移, 但我發覺這個故事其實恰恰是說明「人形機器人發展有限」的好例子。 「馬車」是「馬+車」的組合。馬很難搞,上工之前要先長大, 長大後不論有沒有工作都要吃喝拉撒與相關後援補給,為此還曾經登上倫敦的報紙。 過去人們其實就不斷試著改善這種運輸工具。64
雖然你這篇的邏輯很好懂了 但瘋狂的信徒是看不懂的 人型是沒有意義的 一個馬車把馬換成機器馬 並不會比完全改變設計 變成一台汽車還好 比如汽車自動駕駛 現在還停在LV2等級 無法取代人類 所以LV2汽車還會有駕駛座 有方向盤 有油門 有煞車 有儀錶板 有排檔桿
爆
[爆卦] 特斯拉將生產機器工人生產特斯拉太瘋狂了!特斯拉將生產數千台機器工人 將這些機器人放到生產特斯拉的流水線 使機器人「生產特斯拉電動車」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17
Re: [新聞] 馬斯克: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今年試這篇討論文,很多人都還是在討論要如何用機器人取代現有自動化設備 但是會不會大家都想錯方向了呢? 馬斯克說的是未來每一個人都會需要 這樣其實就是一個多功能的家庭管家 可以處理家裡的大小事,收包裹,搬東西,做家事等等11
Re: [新聞] 馬斯克新玩具 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一堆人在取笑這笨拙機器人 用波士頓的機器人來比較 老實說 馬斯克的算強了 真正在實用上你不會用波士頓這種高貴高成本機器人7
Re: [新聞] 馬斯克: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今年試以現在AI發展的路徑上 看起來是把腦子跟機器分開發展 未來工廠的AI是一顆獨立運作的腦子 類似PLTR搞的那套 所有參與生產,公司運營的數據他都有6
Re: [新聞] 馬斯克: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今年1.在已開發國家人力成本>機器人 2.人形只是因為要用人類的data去train 3.移工跟移出本國川普已經跟你說不行了,很多產業是國家安全需求必須在本國製造,不然 WW3還要去保護那些低端國家更耗成本 4.機器人比機械手臂靈活性更高,機器人不只生產線能用,等真的通用AI出現搭載上去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