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閒聊] 中國比較容易形成百萬石以上的割據勢力?

看板Warfare標題Re: [閒聊] 中國比較容易形成百萬石以上的割據勢力?作者
carsen
(carsen)
時間推噓29 推:29 噓:0 →:63

關於中國古代兵力問題,這裡提供一些數據謹供板友參考~



▋軍隊佔人口的比例

漢朝王莽時期的數字,人口依據南北朝范曄《後漢書》、唐朝杜佑《通典》,
於西漢末期元始2年(西元2年)的戶數為「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
人口為「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兩者平均每戶人口為4.9口。
王莽於7年後篡位,依據宋朝陳傅良《歷代兵制》,王莽的軍隊為「七十三萬
八千九百人」[註1],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約為1.24%:

  軍隊 / 人口 = 738,900 / 59,594,978 = 1.24%

[圖]《後漢書》記載的戶數與人口。
https://i.imgur.com/1bRcYFk.jpg

出處:《後漢書》列傳第三十九。哈佛圖書館。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19576831$1740i


宋朝兵力高峰為北宋中期,宋仁宗為了對抗西夏因此大量募兵。人口依據宋朝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皇祐2年(西元1050年)戶數合計為10,747,954戶,
如果以每戶5口來估計,則人口估計為53,739,770口。軍隊依據《歷代兵制》,
「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萬」,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約為2.62%:

  軍隊 / 人口 = 1,410,000 / 53,739,770 = 2.62%

這百餘萬軍隊當中,有十分之六、七「謂之兵而不知戰者」,包含漕輓、工役、
繕河、養馬等等後勤人員,也都列入為兵員,因此整體兵力需要打個折扣。

[圖]《歷代兵制》的皇祐初期記載,亦見於王明清《揮麈後錄餘話》,
   由於陳傅良原書未能完稿,此段可能為後人補錄自王明清。
https://i.imgur.com/KKUSj0r.png

出處:《歷代兵制》第八卷。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85694&page=143


明朝初期,人口依據明太祖洪武26年(西元1393年)《諸司職掌》,戶數為
「一千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戶」,人口為「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平均每戶的人口為5.7口。依據《明實錄》,洪武25年的軍隊官兵合計為
1,214,923員名。另外依據萬曆年間戶部郎中葉春及的記載,軍戶為310萬餘,
「國初……以軍計之,約三百一十萬餘。而是時,口之登籍者,六千五十四萬。
則是二十人乃一人為兵也。况乎守城者三、屯田者七。」,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
約為2.01%、軍戶佔人口比例約為5.12%:

  軍隊 / 人口 = 1,214,923 / 60,545,821 = 2.01%
  軍戶 / 人口 = 3,100,000 / 60,545,821 = 5.12%

[圖]《諸司職掌》記載的戶數與人口(左),以及葉春及的記載(右)。
https://i.imgur.com/L4kLXcu.png

出處:《諸司職掌》〈戶部〉,《皇明經世文編》卷366。Internet Archive。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87241.cn/page/n14/mode/2up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108740.cn/page/n44/mode/2up


上述漢朝王莽、北宋中期、明朝初期的三組數據,後兩者為該朝代的兵力高峰。
三組數據的人口為五千多萬到六千萬左右,其中軍隊最高為141萬,軍隊佔人口
比例最高約為2.62%。

        軍隊     人口     軍隊佔人口比例
  漢朝王莽   738,900  59,594,978  1.24%
  北宋中期  1,410,000  53,739,770  2.62%
  明朝初期  1,214,923  60,545,821  2.01%


[註1]《漢書》〈王莽傳第六十九下〉另有一組數據為官兵一千四百萬餘人
    (14,338,905),對照昆陽之戰的42萬人記載,應是過於誇張。



▋上古時期戰國的軍隊兵力記載問題

依據《史記》記載,上古時期的軍隊兵力相當龐大,戰國七雄各自「帶甲數十萬」
,楚國、秦國甚至「帶甲百萬」、「帶甲百餘萬」,籠統加起來,甲士可能達到
四、五百萬之多。

現今學者以兵民比例,配合西漢元始2年的戶數人口,回推秦朝、再回推戰國,
推算戰國的人口可能為兩千五百萬(管東貴、臧知非),也有估計為四千五百萬
(葛劍雄)。對照史料比較詳盡的宋朝、明朝、清朝等等數據,戰國的兵力記載
相對而言頗有問題。即使近代國家具有更好的糧食技術、戶籍制度、通信科技、
動員能力等等,仍然無法支撐如戰國這麼高的大規模軍隊比例。而流寇這樣裹脅
難民、劫奪一空的狀況則另當別論。

板友先前針對這項問題,也都提過相似於學者的觀點。最主要是戰國的兵力記載,
必然包含了運糧民夫等等後勤勞役人員。否則幾百萬大軍,再加上一倍或數倍的
後勤人員,光是糧食供應就超出合理範圍。以及戰爭形態是本土防禦或勞師遠征,
隨著距離與地理的影響,消耗人力物力也各有差異。學者均認為,戰國到漢初的
史料記載十分模糊,由於缺乏可靠的資料,無論如何推算,精確性都不會太高,
「實在只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另外,對於三國的人口,學者也有所推算調整,估計三國末期人口約有1,800萬至
3,798萬之間等等不同的數字,而蜀漢末年的人口估計約為529萬。



▋參考資料

葛劍雄《中國人口史 第一卷》

管東貴〈戰國至漢初的人口變遷〉
http://www2.ihp.sinica.edu.tw/file/3679WtUccCg.pdf

臧知非〈戰國人口考實〉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536017

胡宏起〈漢代兵力論考〉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096270

朱子彥、孫祥偉〈三國人口辨析〉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4777386

李虎〈蜀國人口蠡測〉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1397223

程民生〈宋代兵力部署考察〉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1712195

楊際平〈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併」說駁議〉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22130153

陳文石〈明代衛所的軍〉
http://www2.ihp.sinica.edu.tw/file/3708VNJmzqN.pdf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0.172 (臺灣)
PTT 網址

efleet071409/16 02:02推,很細致的整理與考證來源。

hedgehogs09/16 02:06

articlebear09/16 02:08

GTHO09/16 07:02謝謝您的分享

wittmann421309/16 08:12

dennis9909/16 08:17推,不過宋代仁宗皇祐的記載是極端值,因為那是慶曆年

dennis9909/16 08:18間過度動員的結果,皇祐後就開始系統性裁軍或遇缺不補

dennis9909/16 08:19但神宗保甲改革前宋代廣義軍事人員(含不校閱廂軍及鄉兵

dennis9909/16 08:20等等)大概就是60~80萬左右。

something32009/16 08:22怎麼漢朝到明朝 過了這麼久人口沒啥變多…

dennis9909/16 08:25程民生那篇用馬臨端《文獻通考》的數字是有問題的

leptoneta09/16 08:27元末天災和戰爭殺了不少

dennis9909/16 08:28他沒有看到皇祐當時幾位大臣奏摺討論慶曆宋夏戰後減員、

dennis9909/16 08:28復員的討論。

dennis9909/16 08:29另外討論中國兵民比率,要注意的是列為兵籍的人口,不

dennis9909/16 08:30代表這些「兵」是只提供軍事服務、不提供經濟生產的人口

dennis9909/16 08:32再來用戶數推算人口也是很大的風險,因為各朝各地統計

dennis9909/16 08:33方式各異,宋代一戶以五口計過去學界就有不少爭議

kuma66022409/16 08:34人口要考慮的更多 古代生產力低下

kuma66022409/16 08:35沒有新作物或生產技術或糧食外貿改革前

kuma66022409/16 08:35生養人口太多恐怕就是民變溫床

dennis9909/16 08:36宋代從嘉祐到元祐男口統計就可上下浮動一千萬之譜

dennis9909/16 08:36所以這篇的人口比率大家可以參考就好,與當時的社會事實

dennis9909/16 08:37必然有一定的距離。

ccyaztfe09/16 09:32糧食產量沒有提高,人口上限就喝卡住不動啊

sdiaa09/16 10:06漢朝跟宋朝對肥美的江南兩湖控制力差那麼多

ccyaztfe09/16 10:11漢朝時,湖廣江南根本不肥美好嗎? 那時候的產量重鎮是

ccyaztfe09/16 10:11河北。隨著環境變遷、土地開發,湖廣江南才真正變「肥美

ccyaztfe09/16 10:11

JosephChen09/16 12:00

PAULDAVID09/16 13:51推數據

ja2307200809/16 13:52推數據

dennis99板友提到的點都很切合,十分謝謝~ 1. 刻意挑選宋仁宗皇祐年間的軍隊極端值141萬人,以及用每戶5口來計算, 是希望從寬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的上限。 程民生〈宋代家庭人口數量初探〉提到宋朝用每戶7口計算較合理,照此推算, 皇祐年間的軍隊佔人口比例,會下降為1.87%。若再考量這些軍隊裡頭包含的 後勤人員數量,則比例還要更加降低。然而為了獲得一組較極端的上限值, 以作為軍隊佔人口比例的參考框架,因而選用了這樣的數據。 2. 從宋仁宗皇祐年間、明太祖洪武年間這兩組資料來看,軍隊兵籍都包含 相當數量的後勤人員。 葉春及說3,10萬的軍戶中,有三成為守城兵、七成為屯田兵。若以洪武25年 的軍隊官兵數量,來除以軍戶,得出數字為39.2%,即兵籍之中,大約四成為 實戰單位,六成為屯田單位。清朝皇太極年間亦有相似的情況,每牛錄編制 大約為200丁,其中服兵役的披甲為60名,大約三成為實戰單位。 理論上屯田單位可以視情況需求納入軍隊,但通常戰力無法與實戰單位相比。 而實戰單位的編制之中,有時還可以再細分成野戰部隊與守城部隊。 3. 因此討論古代兵力,經常需要回頭看一下,引用出處是選用了哪些數字。 例如有些內容農場,把明初的衛所數量乘上編制兵額,認為擁有270萬大軍, 這樣的說法就不算確切。 關於戰役規模的一些明、清史料有詳細列舉到個位數字,這些資料中所記載 的官兵數量通常為幾百、幾千、幾萬,很罕見十萬以上的數量。因此史書上 往往「幾十萬」、「百萬」的記載,有可能是包含了後勤人員與防守部隊, 並非全數為前線作戰部隊。 4. 另外提一下,我覺得雖然玩電腦遊戲不能把遊戲全部當真,但對於理解 戰史還是蠻有幫助的。 例如我在光榮三國志系列,理解了重兵屯駐前線以及後方生產基地的分野。 在COH英雄連隊,理解了兵種配合、部隊展開等等觀念,並且非常充份驗證了 戰場上的莫非定律XD。在GW2國戰,體驗了中古時代戰爭的戰略、戰務、戰術 層級種種情況,以及為何選擇A方案不選擇B方案的背後影響因素等等。 大家若是有空不妨也可以玩玩遊戲 :)  

※ 編輯: carsen (114.44.20.172 臺灣), 09/16/2021 14:32:09

dennis9909/16 14:50感謝Carsen大回覆及分享,討論前現代政權要維持何等規模

dennis9909/16 14:54軍隊才合理一直都是頗饒趣味的話題,希望未來有更多專業

dennis9909/16 14:54研究者能為我們解惑。

Bz556609/16 15:25帶甲百萬...怕

gary7609/16 15:27不過這些數據是郡縣制下的情況,如果是戰國末期封建制往郡

gary7609/16 15:27縣轉型期間,再加上國土只有一到兩省的大小,是不是在防守

gary7609/16 15:27或者邊境衝突上,野戰兵的比例會更多

goodgodgd09/16 15:50玩遊戲當入門很棒,可是不要全信了 :)

corlachang09/16 18:26清代人口數暴量通說是引進新糧食作物影響等等。可中國

corlachang09/16 18:27那邊有找民初的耕地統計,發現這些新糧食作物耕作面積

corlachang09/16 18:28並不多,甚至可說少,人口數的增加與此關連不太大。

corlachang09/16 18:32記得哈佛中國史明清篇也有談到人口數增長問題,因為數

corlachang09/16 18:34字不科學。

corlachang09/16 18:35印象看過談畬族客家的民族志文章,提到同一區域清代的

corlachang09/16 18:36戶口人數比明代多出許多,作者分析原因為清庭改土歸流

corlachang09/16 18:38較明代徹底,編戶齊民成效好。此外也有把女子當成口丁

corlachang09/16 18:40灌水等等因素。

gary7609/16 18:45編戶齊民成效好,就代表管理成本壓力從土司等地方頭目轉

gary7609/16 18:45移到帝國基層行政系統上,稅收總量增加,但人均卻降低,

gary7609/16 18:45管理力度和效果也不如編戶前吧

kuma66022409/16 19:12看耕作面積有問題 因為古代對的耕地掌握差

kuma66022409/16 19:14像甘薯根本像雜草一樣 可以長在非耕地

kuma66022409/16 19:15窮人沒錢時可以消耗較少米麥主糧仍活著

kuma66022409/16 19:16然後大航海時代成熟 也導致糧食外購成常態

kuma66022409/16 19:17清朝鼓勵東南沿海缺耕地的地區外購糧食

kuma66022409/16 19:17東南亞南洋稻米成為拼人口的助力

kuma66022409/16 19:19暹羅大米免稅(比照官運待遇)

corlachang09/16 20:25明代雲南麗江的納西人木氏土司勢力頗大,其財富徐霞客

corlachang09/16 20:27形容過,戶部能跟他們收稅攤徭役嗎?不行,只能樂捐。

corlachang09/16 20:29遼東打得火熱時,有捐個千兩銀子樣子。木氏在明末清初

corlachang09/16 20:35的混亂中衰敗,雍正時被廢,置流官納入帝國領土。麗江

corlachang09/16 20:38旁邊有個永寧土司,明代的土官底簿記載得被封為土知府

corlachang09/16 20:40,就這樣而已,給個知府名頭。而到了清代,關於這土司

corlachang09/16 20:42的記載更多,雖然收不到稅抽不到丁,可還是管很多。

corlachang09/16 20:43這裡已是中原帝國的邊緣極地,就統治力度來看,清勝明

Houei09/17 01:53照此估蜀人529W 佔天下至少約1/7..而益州不過是13州中的1州

依據《後漢書》郡國志的戶口記載,益州人口佔全數的13.2%,為1/7.6。 益州戶數是各州之中最高的,而人口為第二高,僅次於荊州。 各郡國戶口數據參見「後漢書郡國志戶口列表」

https://bit.ly/2Xyayye

                 每戶  戶數  人口   州  戶數    人口    平均  比例  比例 1  司隸  616,355  3,106,161 5.0  6.5%  6.6% 2  豫州 1,142,783  6,179,139 5.4  12.0%  13.1% 3  冀州  908,005  5,931,919 6.5  9.5%  12.6% 4  兗州  799,302  4,052,111 5.1  8.4%  8.6% 5  徐州  576,054  2,791,683 4.8  6.0%  5.9% 6  青州  635,885  3,709,803 5.8  6.7%  7.9% 7  荊州 1,399,394  6,315,952 4.5  14.7%  13.4% 8  揚州 1,021,096  4,338,538 4.2  10.7%  9.2% 9  益州 1,525,257  6,242,028 4.1  16.0%  13.2% 10 涼州  110,491   419,268 3.8  1.2%  0.9% 11 并州  115,011   696,765 6.1  1.2%  1.5% 12 幽州  405,263  2,244,602 5.5  4.3%  4.8% 13 交州  270,769  1,114,444 4.1  2.8%  2.4% 14 合計 9,525,665 47,142,413 4.9 100.0% 100.0%  

sdiaa09/17 15:16宋比漢多了肥美的湖廣、江南 人口卻差不多 不會怪怪的嗎

gary7609/17 15:39如果沒有明朝做羈縻和在附近地區設立實土衛所做行政移民,

gary7609/17 15:40清朝也沒辦法開始改土歸流

※ 編輯: carsen (114.44.15.160 臺灣), 09/17/2021 16:50:57

haoboo09/17 17:42看這比例,難怪棄涼論一直很有市場...

mattc123456c09/17 18:25b人口還是差不多是不是因為宋代北方衰退的緣故?

otis171309/18 08:23宋北邊也少了一塊,加上中原開始衰敗也是宋開始的

shihpoyen09/18 12:20原PO有說他1戶5口是偏低的估算

huang1989809/19 01:44我想戰國時期兵力龐大的原因有沒可能是當時氣候偏暖

huang1989809/19 01:45糧食生產遠比後面朝代來得容易的關係?

gary7609/19 03:11漢代的人均糧食產量比唐代低,但是唐代的人均比清代高40%,

gary7609/19 03:11漢代也是人均比清代高

gary7609/19 03:13重點其實不是在於糧食生產的容易與否,而是先秦時期人力

gary7609/19 03:13資源比土地稀缺,故此政府地主都挖空心思把人的活動牢牢

gary7609/19 03:13控制在手裡

gary7609/19 03:17唐代以後由於人力資源不再稀缺,政府地主只需要掌握土地就

gary7609/19 03:17能把人束縛在土地上,由於勞動生產關係的改變,導致動員

gary7609/19 03:17能力和兵員素質也因此降低

Houei09/19 03:21氣候冷暖以外 還得考慮水旱災等破壞性因素 好像有點複雜@@

gary7609/19 03:22而且戰國時期還沒有一年兩熟,跟後來一年兩熟帶來的總量

gary7609/19 03:22提升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後世人口過多導致行政成本增加和人

gary7609/19 03:22均產量降低,又是另一個問題

gary7609/19 03:25有記錄以來,中原基本三年兩旱或兩澇,直到49年為止,就沒

gary7609/19 03:26試過超過3年不受洪澇旱災影響,但現代的行政管理技術可以

gary7609/19 03:26讓旱災的影響大幅降低,那麼主力應付特大洪水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