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一座加氫站成本1億台幣!?
汽車同樣的續航,油箱60L大概等效90kWh電池
汽油密度0.75g/cm^3,大約45公斤重
以Musk宣稱4680重量密度300Wh/kg (實際上不到)
90kWh電池至少300公斤重
舉波音787為例子,飛行距離15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247.2噸
油箱容量13萬公升,大約是100噸油
把這些汽油全換成電池,電池重會佔600噸以上
別說載客載貨,根本無法起飛
除非要變成2500公里降落一次,然後在機場充不曉得多久的電
光200噸等級的客機就這樣
更別提動輒十萬噸以上的貨輪
若真的電動化,光背電池就沒有任何空間可以載貨物
馬達效率遠比內燃機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
但作為能源載體
同重量下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遠低於燃油數10倍以上
所以即便馬達效率是內燃機的3倍以上
同續航里程下,載具需搭載的電池重會是燃油重的5倍以上
或許對乘用車來說多那200~300公斤還好
也有發展電車專用胎,對應更高荷重和更節能(低滾阻設計)
但對長途商用車(曳引車、重卡、巴士)
甚至前面舉例的客機、輪船
載具重量,以及會影響到的有效載重,這些都得錙銖必較
https://i.imgur.com/K4iIsrd.jpg
就算純電馬達能源轉換效率最好
但客機背電池完全起飛不了,貨輪背電池也不用載貨了
一直圍繞在能源轉換效率上說嘴有任何意義嗎
基於上述載具不可能純電的理由
除非電池有能重大突破,儲能密度變成現階段的數倍
(實際上電池也是以化學能形式在儲存)
才會去思考是否有其他替代可行的方案
氫能從來都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而且現階段有一堆工程上的挑戰、應用上的限制
加上基礎建設和能源補充成本
要馬上能落地大量商業化倍應用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但並不代表氫能就沒有發展的價值
拿目前技去論述某項目在未來完全沒有發展可能,這是件很可笑的事情
既然可以樂觀期待隨著技術發展
未來電池能源密度有機會是現階段的數倍
那為何在氫能成本降低上
就一定要去看衰認為不會有任何新技術和可行性
不覺得這心態相當雙標嗎?
--
認真了..每種能源都有適合的地方,本來就是共存不
是極端淘汰另一個
對副教那完全沒有中心思想,Musk認為是怎樣就怎樣的人 自己無法獨立思考也就算了 偏要大言不慚的一直嚷嚷著效率,不然就是找片面資訊來護航Musk說法 無視更多國家政策白皮書把氫能也納入發展項目的事實,哀~
你的例子是現在,他講的是未來
所以很弔詭啊 有啥理由電能(電池)就可以期待未來 氫能(或氫燃料)就不能期待未來呢? 對前者那麼樂觀,對後者那麼看衰,不雙標嗎?
好文推
你幹嘛跟副教認真?
不過是這樣 一堆把氫能納入白皮書的政客對氫的了解
機場與港口是比較容易建立大型製氫跟充氣站的地點
可能還以為氫能是直接拿來燒的XDDD
有兩種啦 1. 氫內燃機 2. 氫燃料電池馬達 哪個發展性好還真不好說 我猜客機、貨輪用1的方案,效率差但較省事 重型商用車可能會採用2的方案 但國家政策白皮書絕對不會只是政客隨口說說底下人就寫 台灣的不好說,其他大國評估還比較合理
乘用車則沒什麼效益,主要是乘用車車型大小會跟氫
儲藏罐彼此衝突,加上FCEV其實就是電動車系統加上
一個氫燃料電池系統,我覺得更佔空間
甚至大型船舶本身船上就可以搭載製氫系統
另外,物理上,同樣的電能來源,氫燃料電池的確需
雙標 自婊?
講這麼直接淺白了,看不懂也沒關係不需要來專程吵架
要電能製氫,再用氫產生電能,中間的耗損的確較高
認同 照副教的邏輯 以後人靠插座充電活下去就好
虱粉不希望氫能發展,那對特虱拉的股價不是好事
推認真文
等電池科技進步大概十年前就聽過了 電池的體積重量
充電時間還是沒有大幅縮短
其實這十年電池效率跟成本等改進了很多,當然鋰離
子電池的物理與化學限制還是在就是
但是商業化上,的確領先氫燃料電池很多
馬斯克講的不是現在,儲電技術是會進步的,現在根
本沒有到物理極限,甚至離極限還遠
所以要全押寶在電池技術上,期待電池技術有爆炸性突破 不需要找另外可能的方案?
不用跟那ID認真
貨輪其實就直接拿甲醇還比較無腦簡單XD
生質燃料有可能
特斯拉換電池也沒大幅降價阿 還是一樣貴
氫能部分 航空可能先走Hybrid
從實際數字來看,FCEV在大巴士的表現好像也低於BEV
馬斯克談的未來就是在炒股而已,電車開始發展到現
在,量產的電池技術突破根本無感
飛機跟輪船 應該是用外燃機吧(燃氣輪機)
船體積夠大 燃料槽用液氫也不是不可能
欸對~是用外燃機沒錯(感謝指正)
都賣到全世界銷量最好的單一車型了,超充站也統治
北美了,Tesla energy在各國也高歌坦進,你還在炒
股勒。那這麼多投資人是笨蛋嗎
推
電車是已經商轉可行,氫能車還在談未來
同樣邏輯,20年前燃油車早就商轉可行,電車還在談未來 難道那時就沒有必要發展電車技術?
電車已經可以飛出宇宙了,你氫汽車還在蓋加氫站,
電車宇宙無敵No.1
到現在還有人在說炒股 真的笑死 當各大國都笨蛋嗎
Musk說什麼你都是反 有資格說別人嗎
把覺得嚴重不合理的講出來,變成說什麼都反?
L大中肯
你最好不要得罪副教...有人番就不要理...
有一說一,夢想就夢想不需要無限上綱
跟宗教徒談物理是不切實際的
沒有那麼多"錢"每種能源都投資開發,只能找最有利的
新軍艦已經有載發電機+全電推的了不知道效率如何
氫能成本不可能降低 就像我說過的
氫只有兩個來源 電解或是天然氣
不管哪一個都是直接給電車用或是直接發電更有效率
就算你找到氫礦 在原地發電也是更有效率
因為電比氫更容易運送
至於你說的這些重卡 早就有劍橋教授打你臉
開兩台電車來載同樣的貨物都比氫氣重卡便宜
因為氫氣重卡要耗的能源是電車的三倍
特粉是把人當神在信仰 你講的是物理 他們不會聽
你會為了坐更大台飛機花3倍機票錢嗎?座位空間不變
這個教授就是物理教授 不聽物理的是你
當初地球是圓的 地球繞太陽運行 也是被笑很久
現在笑地球是圓的人是你 教授都已經告訴你效率無解
氫氣永遠耗能是純電的三倍
客機裝滿電池起飛不了、貨輪改成全電也沒有運輸載重空間了 到這程度你還在談能源轉換效率XD
永遠?
感謝觀點與數據分享。電池重量與能源密度還是不夠
高
百事可樂已經天天用特斯拉送貨了還有人覺得不夠高
本來就是炒作性質罷了,十多年前麻豆S出時還一堆澱
粉吹不到十年內燃機就要被淘汰,結果現在電動車自
己不但仍然被卡死全面停滯甚至眾大廠紛紛減資或放
棄電動車,能用於內燃機的新燃料才是最實際的
你提的飛機跟船隻勒 特粉總是一分事實參雜九分幻想
還極其的排斥任何除了特斯拉教外的任何事物
其實技術跟成本最後會決定哪些運具需要哪些能量來
源
看不懂這有什麼好彼此批評的,有廠商願意投資氫能
很好,說不定假以時日可以找出可發展的路徑
鋰電池目前佔優也是事實,不過同樣也有固態電池等
技術在挑戰
WiMax失敗不是技術不可行,最後是競爭力比不上LTE
特屍粉身在特斯拉教就是要獵巫和審判異教徒啦
,就這麼簡單
耗能三倍怎麼會有競爭力
氫能單位「重量」能量密度高,但是單位「體積」能
量密度低,乘用車最缺的就是空間體積了
副教或許不要隨便用「噓」會更討喜一點
噓是噓原po 早就被事實打臉 還在堅持載重
車上要多裝一套設備的載重就故意不講
現在製氫是用電解 教授可沒說不會有其他方法
在哈伯法出現之前氨也是無法大量生產的東西
科學盲人只會抓對自己有利的論點大作文章
其他方法都會生產二氧化碳 本末倒置
當初不想繼續用汽油就是為了不產生二氧化碳
正確 電車超不環保
耗能是電車三倍的氫能絕對更不環保
其實現在製氫90%以上用天然氣石化來源 也不是電解
到底誰才是科學盲人
說到哈伯法 你知道哈伯法的氫就是用天然氣來的嗎
講到電動車就是滿口未來 氫氣就是現在現在現在
自己貼的文章就寫電解了
飛機很多系統需要引擎排出的廢熱 換電的反而不行
教授說的是用電解的話耗能三倍 到你嘴裡只剩三倍
雙標仔心中只有立場 斷章取義滿足自己的論點
不用電解的話就是天然氣 天然氣直接發電效率最高
不管哪種方法 直接給電車開效率絕對比製氫高
這個我在53樓就講過了
飛機已經有人做出純電小飛機了
現在當然技術還不夠做成大飛機 我也沒說以後一定有
我只是說馬斯克覺得未來是朝那個方向走
輕型飛航器可以,那客機勒? 現在一堆也電動船啊,問題是長途運輸的貨輪怎麼辦? 載具尺寸大小規模會影響到是否適用純電動化
不用電解的話就是天然氣? 寫篇論文證明自己的觀點吧
推
美國能源部就寫了 用最多的是天然氣 但電也能
沒有寫第三種方法
currently是什麼意思你應該很清楚
現在有這些方法不代表未來也只有這些
能源密度是重傷啊 重量解決不了船跟飛機就是免談
電車重量平均就是比較重啊
Currently 只是拿來修飾天然氣
美國能源部認為未來的方法就是太陽能跟生質能發電
所以還是只有天然氣跟電解兩種方法 都這樣寫了
你還要假裝看不到 裝睡的叫不醒
電池突破前BEV無法商用就是垃圾
我覺得基本上未來就是朝純電走 純電重量問題的
這篇講的就是現實電力在大尺寸載具的瓶頸 有什麼好
吵的
那就會沿用現有方式繼續用化石燃料
不可能用氫來商轉 因為效率成本問題
反正時間到了就會證明我是對的
就像原Po去年四月講的話 到了年底就證明我是對的
雙標仔真的很愛斷章取義 能源部哪裡說沒有其他方法
說了天然氣跟電解 到你嘴裡就變成只有這兩種方法
能源部這段話裡已經把現有跟未來期望的方法都講了
你還要假裝看不到 裝睡的叫不醒
最關鍵的是 製氫的方法都能發電
那直接發電給電車開 效率絕對勝於製氫再拿氫發電開
自己捏造一個結論 說別人看不到
他就先說currently是什麼 再說 longer term是什麼
這樣的語法結構你也看不懂 那不是我的問題
多繞一個步驟絕對浪費更多能源 這熱力學基本
不是靠技術能改變的
現在是A以後是B 他有說不會有C嗎?
C可能還沒出現 你就自動當成不可能
繼續凹
你這就在耍嘴皮而已 那怎麼知道有C前地球不會滅亡
當然只有現在看得到期望的才值得討論
你怎麼知道你的小孩以後會不會有小孩
如果不會 那你生小孩有何意義
邏輯混亂 繼續硬凹
隨意假設的討論沒有意義
自己假設以後都不會有新方法 討論的很爽
就算有新方法 也不可能效率比純電高
自己假設效率不會高 討論的很爽
你一直要討論看不到的東西 那就跟鬼神沒兩樣
已經不是科學了
熱力學第二定律去學一下吧 為何效率不會更高
科學精神在於探索未知與驗證
你只把已知的當成全部 還以為很科學
要探索太空還要靠馬斯克勒
沒有SpaceX哪來的太空科技
就是因為他了解科學限制 知道重複使用火箭是可能的
才有今天的SpaceX
同樣的 他也了解氫氣的效率限制是不可能改變的
"沒有spaceX哪來的太空科技" by特死拉教 副教
當初世界太空權威都笑他
現在都想抄他
你們怎麼有時間跟副教抬槓XDDDD
能源問題解決的話(ex核融合),那BEV就真的要滅絕了
效率差又如何,能商用化能上太空才是未來
核融合成功的話那當然是核融合發電+純電車
能一下釣出五虎將的也只有錢大了
錢大也無法回應去年四月講錯的事實
大概只能學政府說「時空背景不同」
我是從沒看過有一家市場調查報告書預估氫能車在這10年間CAGR是負的 而這些資料是市場調查報告書基於目前現況的預測結果 我引用這些資訊,又不是我本身認為怎樣怎樣 是要講錯啥? 再來論資料,這些機構絕對比你還全面還客觀 還是說這些機構調查報告都被買通了? 當所有調查報告預測這十年間氫能車市場明顯增加(CAGR從20~40%都有) 捫心自問一下氫能車的發展哪種可能性比較高 想了解的話甚至也根本不需要花錢買很貴的報告書 關鍵字hydrogen vehicle CAGR下去找,隨便也估狗的到趨勢 Global Market Insights
https://i.imgur.com/us2yBkU.png
Precedence Research
https://i.imgur.com/33CdHHi.jpg
再來,你一直拿這張圖提2023年氫能車銷量下降
https://i.imgur.com/yZWLqjF.jpg
請問有仔細看過全文了嗎?
https://reurl.cc/D47Dzdhttps://i.imgur.com/TEaHWkl.png
主要下降原因是韓國NEXO銷量的影響 在目前氫能車剛萌芽階段,整體數量這麼少單一車款影響本來就很大啊 但你會只拿2023這年NEXO銷量下降,來論述10年內氫能車不會成長 會不會太好笑 更何況NEXO是乘用車(休旅) 我一直以來都是講氫能主要會應用在重型商用車、長途巴士上耶
SpaceX不是已經上太空了嗎?
還可以重複使用火箭系統
氫氣能源主要是鋼鐵業需要,商用汽車只是順便
氫氣是很多工業需要沒錯 是氫轉回電去開車才有問題
核融合成功以後,乾淨可互相轉換的東西才是王道,
電池那麼麻煩遲早成為另一種污染而已
感謝分享
多一次轉換多一次汙染 怎麼會認為有乾淨互轉這種事
核融合都能發電的話 那直接給電車開效率最高
轉成氫然後再轉回電來開就是脫褲子放屁
至於錢大 沒關係 我們就看2024年底氫氣車狀況
到時候再打臉一次
到時候來看看到底有幾家重型運輸商轉成功
每年都能打臉你 求之不得
是也滿好笑的,裝腔作勢誰不會 成天想著要打臉別人,在那之前先認清自己根本完全不熟產業趨勢好嗎
你知道Mirai在美國還能維持銷量不掉
怎麼又回去提乘用車? 對重車產業不熟就說啊
是豐田一直提升補助 從兩萬鎂一路漲到四萬鎂充氫費
一台七萬鎂的車要送四萬鎂的加氫費才賣的出去
就看看豐田這樣賠錢賣能撐多久
產業趨勢就是氫重卡造價是純電兩倍 營運成本是3倍
載貨量比較少又如何 用兩台純電各載一半貨還更便宜
看不懂字?能源很便宜的話用氫簡單循環又方便儲存
,應用面又廣。純電池本身整個循環都是重污染直接
就下台了…
能源便宜的話 直接給純電用 永遠比氫更便宜
氫氣車也要用電池好嗎?
不懂的人不用來亂啦 這是錢大的文
在自介?
能源便宜的時候,能不能乖乖乾淨循環才是重點,屆
時氫能就是首選,尤其是直接燒的手法。電池製造到
回收都是重污染本來就不及格
你自己貼的截圖都說了韓國應該要62.9%
氫能直接燒的效率比燃料電池更低 不懂的不要來亂
氫能有很多種應用模式,又不是只有FC……轉子引擎
跟二行程都可以復活了勒還不會積碳
結果韓國是-50%
產業調查報告說是講2022~2030 然後你只看單一車款,就把到2030年判死刑 不懂得不要來亂這句是在說你吧.....
就跟你說效率不重要……真的是看不懂字
轉子引擎跟氫能一樣都是來騙不懂科學的人
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理論效率能突破才值得研發實行
理論效率就知道比較低了 誰要花錢研發
錢大的人有你這種人來亂真的可憐
的文
是看不懂人話,來亂的是誰? 就算純電馬達能源轉換效率最好 但客機背電池完全起飛不了,貨輪背電池也不用載貨了 一直圍繞在能源轉換效率上說嘴有任何意義嗎
我前面就說了電池重量是問題的地方 純電就不會取代
所以又要繼續回到前面的無限迴圈模式了嗎? 繼續舉有純電輕航機的例子,未來可能怎樣怎樣 面對氫能就依據成本打死不可能有進步了 雙標的很徹底
就會直接沿用化石燃料 找別的方式提高效率
也不可能是用氫取代
可是燒氫比燒石化燃料好集中汙染呀,何不?
你是不是沒看到這段
132樓就講了
我貼的圖明明就是 Global sales 你也能凹成單一車
款
1. 全球銷量降低,主因是NEXO從銷售11000變成不到5000台 2. 但未來主要市場在商用車 所以拿2023因為NEXO乘用車銷量降低來說嘴氫能車沒發展性 一點也沒說服力啊 聽不懂人話?
沒關係 你就繼續凹 每年都能打臉你
畢竟氫氣來源也是化石燃料或是電解
電解永遠輸純電 如果用化石燃料製氫
那根本沒意義 直接繼續用化石燃料 沒有氫的市場
氫從頭到尾都是多此一舉 多繞一圈
能用純電取代的就用 不能的就繼續燒油 才是最合理
所以發展是怎樣的是你說了算? 有沒有意義也是你說了算? 動不動就想打臉人 我真不知道一個認知跟產業趨勢嚴重脫鉤的怎麼有自信講出這種話
※ 編輯: chandler0227 (114.34.222.29 臺灣), 03/01/2024 20:29:23都要燒油了,那幹嘛還要BEVxddd補助款都要沒錢了說
垃屍拉副教這副嘲諷的嘴臉真的噁心
國防工業也很難用電取代吧
的確氫氣一直來騙補助款是個問題
加州已經花了近9億美金補助純電車 也花了2.4億美金
補助氫能車
補助差4倍 結果銷量差70倍
氫能車拿的補助跟做出來的成果根本不成比例
國防工業也被氫能車騙過補助
美國國防部曾經給 Nikola 435萬美金開發軍用車
結果只有做概念車出來 國家的錢石沉大海
連趨勢都看錯的人說別人脫鉤 真的好笑
Nikola 的氫氣重卡 售價75萬美金 其中28.8萬是補助
Tesla 的純電重卡售價才25萬 比氫氣重卡的補助還少
載貨量差一點又怎麼樣 開兩台都比氫開一台還便宜
你的產業趨勢是不是完全跟成本脫鉤啊
繞來繞去還是一樣的盲目 說你科學盲人真沒冤枉你
製氫不一定要電 氫也不一定要轉成電才能使用
現在的事實不一定是未來的事實 人類還沒理解這世界
真的是半瓶水響叮噹 愚昧山丘上的人
氫不轉成電 用氫內燃機效率只會更差 無法省煞車皮
製氫不用電 那就是用石化燃料 那為何不直接拿來開
請問你還講的出別的東西?還是你只會幻想有別的
幻想活在物理規則不同的平行世界 還以為是未來?
你是把這裡當成小說板嗎?
真正的科學科技進步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慢慢往外探索
並不是才沒幾年就有能商轉的重大發現 那是小說電影
未來人鐵口直斷 趕快發篇論文叫那些人別搞氫氣了
繼續硬凹阿
氫氣真的完全沒用那早就沒人投資了。氫能目前相對於
其他燃料最強的是它數倍的能量密度。同等重量下能攜
帶的能量最大化,越要求重量的運輸業對這個的需求越
常溫常壓之下 一公斤的氫氣要佔用22400公升
高。當然目前在儲存上耗能上它都有很多問題,所以仍
何來數倍的能量密度
然需要研究去解決這些問題。與電池是同樣仍不夠成熟
你最聰明 搞氫氣都白癡 都不懂物理
這是物理限制 不可能解決
但有潛力,所以有資金投入讓它們能朝高能量密度低體
上面不是已經告訴你了 歐洲的氫氣權威都說不可能了
斷章取義
你是不是沒聽過理想氣體方程式
積的方向走。適用方向不同罷了,不然那個馬早就用電
池做火箭升空了,不是嗎?
氣體的 壓力 體積 溫度 跟 分子數量 是有一定關係
拿著高中課本在高談闊論 半瓶水響叮噹
的
那些搞氫氣的連理想氣體方程式都不知道 就你最聰明
再多的資金也不可能改變這個方程式
那些搞氫氣的都拿補助啊 就是要賺補助
拿2.4億賣一萬台氫能車 跟拿9億賣70萬台電車
抹黑造謠
哪一個看起來是在賺補助?
請問我哪裡抹黑造謠?
賠錢造車等於只想賺補助嗎
特斯拉在2012年以前只賣了2000台車 肯定是在騙投資
請繼續硬凹
劍橋權威教授已經結論 氫氣只能靠補助
斷章取義
第四段開頭
不可能繞過這個問題 除非用政府補助
他只說再生能源電解製氫只能靠補助
到你嘴裡變成氫氣只能靠補助
斷章取義真輕鬆 想要什麼結論都可以
用天然氣製氫 就不如天然氣發電給電車開啊
還不是一樣要靠補助
氫氣會被當成可探討的能源 本來就是因為沒有碳排
如果用天然氣製氫 那就有碳排了 那就本末倒置
你連氫為什麼要研究的原因都搞不清楚
到底是誰在斷章取義 連基本道義都沒搞懂
推
是不是有人不知道現在跟核電廠廢熱配套大量產氫已
經是各國建設目標了
各國基建跟未來重大發展都是氫能,不是鋰電池,全
世界都白癡
樓上有哪個國家放在氫能預算大於鋰電池的 說來聽聽
是不是有人不知道氫氣除了拿來開車還有很多用途
既然車用被鋰電屌打 核電廢熱產氫一定其他用途優先
車版這麼學術一定是錢大,讚
論述嚴謹推推
確實
為什麼特粉都是那個樣子…
26
首Po今天查資料看到的 原來聯華林德那座加氫站預估成本 大概是1億台幣 因為建制地點居民反對,所以後來 只能蓋在自己工廠內18
很多人講得好像電車粉反對氫電車一樣 實際上電車的對手是純油車 而不是FCV、PHEV、HV等節能的車 節能車的選擇越多,對環保越有利 電車粉都是樂觀其成.7
bob實地考察看到一些問題 氫氣車運輸在台灣就是個災難 運氫車長12米,跟公車差不多 一台運氫車只能加滿50台小車19
既然大家對FCEV那麼有興趣,那這篇來聊聊目前FECV主流技術有哪些吧 1. 直接加壓儲存方案 首先是直接加壓的方案,也是目前比較多汽車在使用的方案 這個方案的缺點就是那個罐子需要承受高達35-70MPa的壓力(350-750bar) 最直觀造成的問題就是這罐子將會非常非常大且重15
3/1 發布的BloombergNEF的2024年 感覺氫能源車買得起,但可能氫氣用不起 電解系統的成本高於先前的預期。 平均而言,建造一個鹼性電解系統 的總預估成本自2022年的調查以來16
如果單講台灣的話... 法律已經定死(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加氫站只能設在以下兩種用地上 : 1.乙種工業地 2.加氫站專用地8
我在本版幾年前就寫過了。 加氫站不只貴,加一次得要80美金,才可以跑400英里,但開油電混合,才3X美金。 車子造價也貴,在美國原價賣5萬美金,這價錢比雙B和Tesla Model Y還貴。
30
Re: [問題] 氫燃料電池車真的玩不起來了嗎?大家不看好氫 但氫能源 絕對是最終選擇 原因如下 1.氫能理論能量密度最高17
Re: [新聞]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歐洲業界跳沒有明確的股點,只是想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版主認為不妥,可刪除,謝謝! 馮德萊恩是為數不多的看清中國汽車戰略發展計劃的人,中國的汽車發展在傳統燃油車的 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賺到錢,雖然成為全球較大的汽車製造國,但高檔汽車如跑車,中國 沒有在本土生產過任何一台,更不用說有一台是自己的品牌了。中國的高鐵走的一條路卻 是非常成功的,有了自己的產業鏈和技術體系。鑒於這種狀況,中國推出了所謂的“新能14
[心得] 關於…飛行載具 eVTOL 實際情況最近億航暴漲暴跌 讓我想起去年看過一支影片如下 日本去年八月 這部skydrive SD-03單人小型的eVTOL4
Re: [討論] 電車真的比較環保嗎?很久以前筆記過的文章,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所以貼上來給大家看一看。 對於汽車來說,50公斤汽油大約可以提供700公里的續航。而同樣尺寸和重量的純電動汽 車,大約500公斤的電池可以提供400公里續航。這麼算下來,單位能量物質提供的續航里 程,汽油是電池的17.5倍。而且,這裡還包含了發動機的效率,如果只對比每公斤汽油燃 燒的能量和每公斤電池提供的能量,它們相差40-50倍。8
Re: [討論] 風力發電當作主要發電很不現實吧 = =?很多人都根本搞錯綠能的關鍵, 關鍵根本不在於有沒有風、陽光、有多先進的發電效率發明, 真正綠能各種問題的關鍵根本只有一個: 那就是儲能問題 只要有可靠便宜高密度儲能方式或科技出現,X
[討論] 常溫常壓超導如果成功,對於電動車影響?相信最近大家在八卦版都看到一則消息 韓國發現常溫常壓超導體 如果真的證實 常溫常壓超導的實現,對於電動車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常溫常壓超導是指在室溫下且不需要高壓條件下實現超導現象。目前,常溫常壓超導材3
Re: [問卦] 電池的能量密度能超越燃油嗎物理上很難, 燃油,一個碳可以跟二個氧結合,重量比12:16, 二個氫跟一個氧結合,重量比2:8, 一公斤的燃油至少能混合一公斤的氧氣做燃燒, 而充電電池的完整反應幾乎要在電池內進行,也不能輕易外洩,
24
Re: [閒聊] 台灣限速制定的人是腦殘嗎9
Re: [問題] xc40電車避震升級建議7
Re: [閒聊] 主管用車 i5 vs EQE15
[情報] Rolls-Royce Cullinan可能搭載H3
[問題] 轉速表有沒有可能是快樂錶?15
[問題] 汽車有衝壓進氣的設計嗎?3
Re: [新聞] 宛如科幻小說 馬斯克的未來地底隧道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