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最高速限可佔用內車道,何必切回去
噓 patrick555 : 我相信在這邊討論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看不慣內線定速 03/22 09:24→ patrick555 : 仔有能力就請去找立法委員修改法律吧 03/22 09:24
看立法院怎麼說的
107年4月立法院議題研析
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67765
(二)據報導內側龜車名列國道重大惡行,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內側車道
為超車道,超車後,如未駛回原車道導致堵塞,處6千元至1萬2千元罰鍰;但交通部
卻開一道後門,「小型車在不堵塞行車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的最高速限行駛於
內側車道」,形成模糊空間,導致警方執法不易。警方坦言,法規對內車道占用時
間及距離都未明訂,以現場執勤人員判斷為主,若內線車輛被中外線車超越,就是
明確的速度過慢。但每次開罰,用路人將罰單貼上網常掀起論戰,多數人對於內車
道是超車道、或只要最高速就能開,莫衷一是,警方也坦言開罰後,民眾不服申訴
機率很高。高速公路局指出,臺灣道路容量飽和,才開放內側當「超車道」兼「快
車道」,主要供超車之用,超完就讓出,若要開須以最高速,不能阻礙超車,「是
因應臺灣路況的彈性措施。」學者指出,國外駕駛人花很長時間培養駕駛文化與道
德,高速公路上車雖多,內車道極少被長時間占用;但臺灣人常占據內側車道就死
不出來,應以執法、源頭考照教育,改變用路人不良的駕駛習慣。
國道警察的標準:內線車輛被中外線車超越就是明確的速度過慢
高速公路局的標準:超車道兼快車道是彈性措施,不能阻礙超車
學者指出:沒文化與道德的臺灣人佔據內側車道死不出來
還真不是沒找立法院
但立法院認為立法院制定的法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是正常的
是交通部的行政命令(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亂搞
所以法律不是問題
問題是執法鬆散、怕被申訴、駕駛人沒文化沒道德跟交通部亂搞
--
是又如何?否又如何?
這是是非非
原是萬事萬物緣起緣滅起的頭
卻又絲絲縷縷紛紛擾擾分不清
怎叫我好生理得? 即興創作-醉世夢言、一
--
有沒有怎麼樣,那是你自己認為的龜車跟警察的事
107?現在是112哦!!懂? 過去不代表未來
你去問升官的ˊ前交通部長啊~~他懂嗎? 笑爛!
樓上趕快爛死吧!這也能扯政治?莫名其妙了。
這問題就是兩邊都有說法,政府怎樣做都會有人有意見
題目就說最高速了 一堆人跳腳 沒辦法
真的修法也會有人嚷著說政府剝奪他在內線用速限上
限行駛的權利啦,嘻嘻
交通部就是執法不利,才會很多人以為+8+9才正常
82
首Po國道設計超車道 就是外車道若想要超前車 在安全的狀況,切到內側車道超車 超完後就駛離內側車道跑去外車道 現在的問題是最高速限可佔用內車道66
我記得我當年在考DMV駕照時候 有一題是 如果後方逼車時 你的做法該是? 正確答案是 換車道 讓後者先走 就算你已經是最高速行駛 看看美國這邊說法 車主閃大燈 不客氣逼車72
小弟滿常在國外開車的,我想歐美日的「高速公路」用路環境,應該沒人會說比台灣差吧 ? 以我自身的經驗,在這些國家開高速公路,真的極少遇到前面慢車不讓道的情況。撇除掉 那種尖峰時間,全線車多到沒空間切車道的塞車情況,大多數內線道只要你後車快過前車 ,都會很快讓出空間來讓你超車,連閃燈喇叭都不必。開起來真的就是舒服啊!3
交通規則真的不必一直看國外 因為國外的法規並沒有參照台灣 有些地區甚至連平面道路都有規定左側車道為準備左轉或超車用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第 5 條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應依速限標誌指示。但遇有濃霧、濃煙、強風、大雨或其19
台灣充斥自私沒公德心的用路人,只是有分程度而已 最低級的就是開車不看標線燈號,自己也不用燈號溝通,自把自為,常防不慎防的造成的 殺傷危害,各式三寶無須多加解釋 其次當然是飆車競速鑽車陣,不管其他用路人的安全,靠著別人的奉公守法保住自己跟其 他人的小命4
光是看每個月兩派人在那邊爭 就知道這是個有問題的規定 依照之前發信詢問國道警察的回覆 基本該法規目的就是 沒擋到人跟很塞的時候可以走8
奇怪 跟車跟一陣子就知道前面那台有沒有壓在速限附近了啊 不論是acc還是腳踩,這速差應該不難判斷吧 你說精確到一兩公里當然不可能,但110上下跟90上下總會分吧 你說內線卡在90上下當然叫他滾,但110上下有什麼好生氣的?硬要他讓道?不就自己想飆 台灣車就多,空一道根本浪費,外加一堆人切車道根本沒留安全距離給後車,自己切過是爽15
飆仔的理由很詭異是正常的 他們表面上是很有道德的叫開最高速限的滾,維護超車道的用途只能超車 但其實內心的中心思維都是內線要清空給他們超速專用 用連小學生都懂的邏輯就能看出他們的矛盾 前提:內線道有車用最高速限行駛6
其實最尷尬的地方在於,高速公路三線道,小客車三條線都可以走,大型車輛只能走中外線 ,所以中線相對來說就是大型車的超車道。眾所皆知,高速公路的學長不管是大貨還是大客 ,速度都是飛快,雖然大型車輛限速90公里,但是很多都是110以上在跑的。 於是自小客車的駕駛就算在內線遇到快車想要換到中線讓道,有很大的機率遇到正在使用中 線道超車的學長門,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夾殺。17
內線開100,外線也能開100, 內線龜何必堅持一定要龜內線? 別人覺得速限+10 不算超速,不會被罰, 你為何要強迫後面的車接受你的觀念? 比你快的就一定要扣別人是飆仔的帽子?
爆
Re: [討論] 時速多少才不算佔用內線?這種早就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可以當月經文一直爭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飆仔會用自助餐的方式看條款 : 重新梳理一下啦 : 我上一篇底下有人分享這張 :43
[問題] 國道內線常有低速車?想問一下 常常在國一上看到內線有開不到錶速100的 閃燈提醒也不會離開 都以為是塞車 結果超越後前方豁然開朗34
Re: [問題] 最高速限開內車道有錯嗎上次寫信問高公局,後來轉國道警回覆 重點摘要: 1. 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應屬例外狀況。 2. 目前關於車道使用之法規規定與執法,均是以車輛實際速度及瞬時速度採證認定 3. 建議利用內側車道超車後即駛回到原車道,提升高速公路道路疏運效能27
[討論] 國道超車道法規如此理解 合理嗎?突然想到另一個可能解釋: 1)內側車道為超車道,超車後如有安全距離應駛回原車道。如未駛回原車道,致堵塞超車 道行車時,將加重處罰。 (2)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狀況下得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其中的(2)的作用是用來排除大貨車聯結車的6
Re: [討論] 請別再說我們龜在內車道了!假設法規是這樣寫: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這樣的話,你完全合乎法規,沒問題,我完全無話可說。 但問題不是啊,我們法規是這樣寫: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3
[分享] 時速110km/h又怎樣 線就是該淨空的超車道在先前《King Autos國王車訊》的報導中,提到了在國內外駕駛人行為與習慣的差異,而 之所以在臺灣開車容易路怒,除了「駕照太好拿」之外,相關道路法規的過時與鄉愿,也 可說是臺灣交通狀況不佳的主因之一,這次筆者便以引起不少爭論的「高速公路內線車道 」來作為主題與讀者朋友溝通一下觀念。11
Re: [討論] 內線開122中線車多,需要讓飆仔嗎?幫大家重點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非超速車道』,#小型車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即合乎規定" 國道公路警察局 以最高速限行駛內車道,是否應禮讓後方超速車?1X
Re: [討論] 時速多少才不算佔用內線?你的法條有錯誤。原文是: 1. 有關高速公路車道行駛規定,「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8條 已明確規範;主要依據「不同車種及車速車輛應分道行駛」之原則訂定,旨 在建立良好行車秩序並增進行車安全。X
Re: [問題] 國道內線常有低速車?→ brucielu95 : 笑死tiida開不到最高限速大家都知道啦 02/28 11:10 → LOOKHAO : 不知道超車道最高速才能走真的要回去考駕照了 02/28 11:13 → brucielu95 : 好啦踢打哥 考完100分龜內速頂呱呱 02/28 11:21 → brucielu95 : 考完開踢打龜內速更經典 02/28 11:21 → brucielu95 : 內線 02/28 11:221
Re: [問題] 內線沒車不可以最高速限行駛-狂人日誌簡單來說這就是交通部自己的鍋啊 自己開了一個大門給烏龜車去妨礙其他用路人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中的第8條第3款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就是後面這一句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19
[閒聊] 廣設偏心左轉道的障礙是什麼13
[心得] Peugeot 301 10萬公里74
[閒聊] 為何MPV不流行27
[問題] 塞車時一左一右算是禮儀還是規定?6
[閒聊] 固定測速照相很多為何還一堆流動測速?24
[閒聊] 神A潰縮區8
Re: [閒聊] 為何MPV不流行10
Re: [閒聊] 台灣的交通問題該如何改善?4
Re: [閒聊] 台灣的交通問題該如何改善?3
Re: [閒聊] 台灣的交通問題該如何改善?7
Re: [閒聊] 台灣的交通問題該如何改善?1
Re: [閒聊] 台灣的交通問題該如何改善?15
[情報] Rolls-Royce Cullinan可能搭載H3
[問題] 轉速表有沒有可能是快樂錶?15
[問題] 汽車有衝壓進氣的設計嗎?3
Re: [新聞] 宛如科幻小說 馬斯克的未來地底隧道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