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都更/危老之下建商減少的成本
都更/危老是目前很夯的課題,跟大家都很有關係。在這裡拋出這個話題跟大家討論一下。
如果在非都更/危老的情況下,建商需要支付的成本=蓋房子相關成本+取得土地成本
如果在都更/危老的情況下,建商需要支付的成本=蓋房子相關成本+給地主戶的房間數成本
假使台北市蛋黃區老舊房子一坪70萬,相當於土地一坪70萬,房子價值歸零,如果一間房子有30坪:
1. 取得其一套房土地的成本:2100萬。
2. 給予房的成本(假使一坪換一坪;每坪成本蓋20萬;公設比33%;車位8坪):(30*1.33+8)*20=958萬
2100-958萬=1142萬,這個是每間建商減少的成本。
上面都還沒討論之後建商會開價多少,新房估值理論上每坪開價100萬以上沒問題。
如果基地整合跟喬好都更/同意戶這些成本建商不用考慮,那麼看起來都更/危老對建商而言會比一般蓋房子去考慮土地成本更有利。
這樣算有其他問題嗎?
--
30坪應該無法蓋大樓吧?通常都是整棟大樓/公寓一起危
老吧?而且還有容積率、住戶協調成本
第一你沒計算你是投天還是公寓
第二都更或危老是用折價抵付的概念辦理,拿土地換新房
第三有錢可以用委建啊
建商自己買地蓋會賺比較多,危老毛利都不高
容積跟協調這部分建商不處理 讓原住戶跟政府弄勒?
30坪當然無法蓋大樓,變成3000坪可以蓋吧? 乘上100就好了
不知道你在算什麼 問題很大... 危老能賣的大概只有30%
一樣的總銷他要蓋更多的房子 風險更大 成本也更高
100個人100張嘴 各有利害關係整合比想像難很多
100間原住戶的危老案賣50間 要負擔150間房子的成本
當然不如買一小塊地蓋50間來買單純好賺
風險更高..成本更大..這個可以量化嗎? 不然看起來只是感
覺
大哥.....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建議你先參加幾個說明會 保證
歎為觀止
整區的屋主願意用舊屋合理行情價(非預期新屋價)賣建商
他肯定選產權買斷 單一地主最簡單 一樣可以走危老
分析出發角度就錯了 建商看的是總銷總利潤 不是蓋幾間房
回樓上 最後蓋幾間房跟利潤也有關係不是嗎?
不是靠感覺吧....你去看建商財報啊
土地一坪70萬?也不知道你在亂算什麼....
我沒有說我一定是對的 只是想拋議題討論,你一直攻擊我是
怎樣啦XD
重點全都是憑感覺舉例所以你的問題也根本錯誤阿
其實都是看原住戶有多少地坪,跟房屋比較沒關係
我隨便寫房價90%是製造成本的話 建商是上輩子修佛的
30房屋坪4樓老公寓大概有10-12坪地坪。行情...範圍有點大
不太好算。150-250+都看過
關鍵是你沒算到他減少的利潤.... 那間他買地自己蓋 照你
算的可以賣45坪*100萬是4500萬 加車位300萬 成本是2100+
958 可以賺1742萬 但他花958萬免費房子送屋主沒收一毛
然後寫成本10%就變萬惡建商,結果搞不好是土地超長期
持有的
其實行情價成本
年化之後
然後就開始講,不管啦反正建商就是炒地皮XD
簡單一點 看分回少掉的地坪換免費建物即可
最爽的其實是屋主少掉的建物成本958萬
蓋好後我覺得地主全部買下比較好
跟建商砍價 房價大漲自己賣
雙贏
紅單讓地主去早點轉賣多好
利潤不會比較好,會賺但賺不多
而且你新房估值100,那原屋主的48坪估成本20,落差80萬
》等於建商少賺3840萬
我成本少1142,但我本來可以多賺2000,建商是有賺但沒
原本蓋地自建這麼多
我自己的經驗 自己沒準備800-1500 現金不用想了 而且你拿得
出來 你鄰居不一定可以
800-1500 直接買新房付頭期 舊的賣掉就好
而且你買新的成屋 馬上就有 都更危老 4-20年你慢慢等
建商買地地坪2100+建築成本958=3058
賣100*48=4800 4800-3058=1742
1742比減少1142的還多吧
現在30-40年的還有看不清世事的盤子會接 再等10年根本賣不
出去
少賺的比賣地還多,其實扣掉一些雜支,毛利真的沒想像
中高,大概就是薄利多銷的概念
建商的目標是賺錢不是蓋房子 不賺錢的部分 成本都是多的
你把他當減少成本完全是錯誤觀念 可以的話他根本不想蓋
土地一坪70萬?也不知道你在亂算什麼....
說錯 [少賺的比自己買地多]
對建商來講就是成本多958這樣而已
建商也是商人,要把減少的機會成本算進去,除非是沒案子
的小建商,不然沒足夠的利潤,很難吸引到人
這到底在亂算什麼
原住戶的租金也要負擔
住戶都有一坪換一坪而且不用掏錢出來,建商才懶得理你
問題一堆...zzz...
新北記得公訂價格是一坪18萬,根本不可行一堆人拿不出來
為什麼基地整合的成本不考慮,那這個計算有什麼意義
假設一大堆,然後得出來的結論跟現實背離很遠,是在??
3
覺得空軍會被瞧不起,不是因為看空,昧於現實就算了,數學還差到令人無言 一戶省了一千萬,但是原本蓋好的房子可以賣出,現在改成都更房子得給原住戶,沒有收到 賣房子的錢,一定是倒虧的好嗎 都更要賺錢得有多出來的容積率,拿去賣錢可以cover掉補貼原住戶,拆房子&蓋房子的成本 數學老師還好嗎11
感謝大家很積極的討論。 如果是以土地換房的架構下,看起來之前還少算了建商要先支 出營建成本,這部分會跟銀行貸款,需要繳交利息以及在短時間內將房子售出以避免有資 金壓力等問題。 如果是以土地換房的架構下,大部分的都更/危老住戶的期待是希望換新房子住,且不希 望考量到蓋房子所需的資金的問題。原因是很多原住戶目前的收入並不足以支持這些營建3
慮 : 讓政府直接介入都更/危老事宜,亦即政府所做的事情包含: : 1. 協調都更/危老同意戶事宜 誰協調都一樣,重點是原屋主的意願 : 2. 政府放手讓銀行放貸營建事宜。(利率銀行借給政府應該就可以更便宜吧!)4
1.政府人力 所以開了推動師證照和廣設工作站 現在很多推動師 危老工作站 建設公司 營造廠 再推 2.政府早就公布 銀行早就放寬貸款 地主如果要走委建 甚至可以貸到100% 完全不用出資 還有危老前置費用上限300萬的信用貸款 3.現在一堆委建都這樣 地主不出資 餘屋拿去買抵營造費用和總費用
20
Re: [新聞] 推實坪制「這種建案」首當其衝 一坪飆我完全不懂 推動實坪制的理由是什麼?讓大家繼續仇建商? 建商土地取得的成本就在那邊,整個基地如果土地取得成本10億,建造成本11億 可以賣的單位是1000坪,總成本就是地10萬/坪+建造成本11萬/坪 =21萬/坪 利潤抓30%,就是30萬/坪賣你,代銷跟行政費用都還沒算進去 土地取得成本如果是30億,那總成本就是變成 41萬/坪15
Re: [請益] 台北市都更的難度?要看使用分區,只要沒多餘容積,蓋一定要貼錢 假設容積用超過或=容積 獎勵容積20% 達到室內1坪換1坪 建商蓋12坪要給住戶10坪10
Re: [閒聊] 老屋現在是不是要回投資主流了除了5樓以上公寓不要,樓層數越少的公寓越好,持有30年以上老屋 若能順利進行危老改建...獲利驚人... 舉例北市最一般的住3容積225%,4樓公寓的4樓30坪,土地大約30/0.7/4=10.7坪 若能整合到基地200坪以上進行危老改建(可符合營造經濟規模,與可設計坡平車位) 目標一坪換一坪的成本,用單戶概算6
Re: [閒聊] 股癌說希望建商一直蓋才會跌價?供給如果能無限量供應的確是能抑制房價 台灣目前是需求太多,但總是有個上限,如果供給能提高能抑制房價這論點是正確點的 但這論點有幾個前提得去思考 1.一塊土地的房子能供給量取決於遮蔽率、容積率等等,再衍生出來就是土地問題 就算容積率提升好了,但土地永遠都只有那些,房價的上漲不光是需求的增加5
Re: [閒聊] 鹽埕城中城失火,沒事不要靠近根本就不是雙北政府比較又魄力 是因為雙北的房子就是賣比較貴 建商比較有動力做 你如果把成本分析攤開來說就知道了 房價=營造成本+土地攤分成本+管銷成本+建商利潤 以現在缺工原物料上漲環境 現在大樓的營建成本都拉到10~14萬5
Re: [問卦] 為什麼會有住戶不支持都更數學問題還是要回到數字來看 一個危老都更案先假設都更前的樓地板面積1000坪 蓋新房一定把公設蓋好蓋滿 大約會變成1500坪 (公設比33%) 危老條例最多再給40%獎勵 就變成2100坪 原住戶不貪心 只要求室內一坪換一坪 那原住戶要拿走1500坪 建商只剩600坪2
Re: [請益]請問 危老重建 建經公司&危老團隊利益分配危老推動師政府有給他們不同程度的補助 也有就第一步送初評有補助(看面積條件不同) 第二步整合成功送件也有補助 但這個對他們的收入不是重點 重點是他們所謂的一條龍服務到底服務到那裡1
Re: [問卦] GGer薪水又不高為啥高雄房價飆漲?: 不是因為GG工程師的薪水 是建商的成本就是這麼高 加上利潤 就變成現在這個樣 建商的成本是土地